首页 / 正文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

莆田陈君均以其所辑皇朝编年举要与备要之书合若干巻踵门而告曰均之幼也侍从祖丞相正献公获观国朝史録诸书及眉山李氏续通鉴长编意酷嗜之独患篇帙之繁未易识其本末则欲删繁撮要为一书以便省阅时方从事举子业未之能也晚滞场屋决意复藏林壑间又以出入当世名流之门得尽见先儒所纂次若司马文正公之稽古録侍郎徐分度之国纪以及九朝通略等书亡虑十数家博攷而互订之于是辑成此编而纲本李氏而其异同详略之际则或参以他书昔尝读朱文公通鉴纲目叹其义例之精密盖所谓纲者春秋书事之法也而所谓目者左氏备言之体也自司马公目録举要之作至是始集大成观者亡复遗憾均窃不自揆辄放而依之然文公所述前代之史故其书法或寓褒贬于其间均今所书则惟据事实録而已不敢尽同文公之法也愿一言以述之何如徳秀读其书弥月始尽巻则喟然曰美哉书乎圣祖神孙之功徳元臣故老之事业赫赫乎锽锽乎备于此矣然综其要而求之则自艺祖以来凡所以祈天永命垂万世无疆之休者大抵弗越数端盖其以仁立国而不杂五伯权利之谋以儒立教而不溷百家杂驳之説求治宁悠缓而不为一朝迫切之计用人宁檏钝而不取小而轻鋭之才嘉祐治平以前廊庙之訏谟搢绅之论建相与葆衞扶植如恐失之此其所以大治也自熙宁辅臣出新意改旧法髙谈古始旁祖筦商而国脉病矣名为尊经实尚空寂而学术荒矣谓葠苓耆术不急于起疾而一切杂进者皆决肠破胃之药根本安得而弗伤谓鼎鼐琮璧不足以适用而错然前陈者皆竒佹淫靡之具风俗安得而弗壊章吕鼓其波二蔡炽其焰更倡递述至于黼贯极矣此其所以致乱也凡百有六十七年之行事可喜可慕可叹可愕者一揽而尽得之真我宋千万年之龟鉴也吁是岂独学者所当熟复哉睿明在御垂精典训有髙宗成王之风使是书获陈于前则所以启发天聪缉熙圣徳者何可胜既穷阎下士虽无阶可以自进然夜光明月之珍蕴藏山海终有不可揜者安知侍从蕃宣之彦无以是闻于上者乎君逮事正献公得其家学既又出从贤士大夫防以博其见闻故于是书斟酌损益皆有条理非安危所系则畧而弗书其志固将有补于世非徒区区事记览而已也君尝与计偕继游天子之学今以累举恩当对大廷不愿就独朝夕矻矻于此既积十余年之力纂而成之又将次及于中兴之后闻四方之士可与商防者不惮千百里槖其书而从之忘其道涂之囏羁旅之苦也此其用志岂世俗所可量哉迂愚不敏窃独嘉之故为之述如此若书之凡例则君既列之篇端矣故不复云绍定二年三月辛卯建安真徳秀谨书

国史尚矣太祖太宗真宗为三朝仁宗英宗为两朝神哲徽钦四宗为四朝史用班马体非一世一有司所能就也续通鉴长编稽国史仿温公运之左氏则眉山李氏専其家闻有提纲挈领之书书未之见今所见者太学生莆阳陈均为之名曰皇朝编年举要备要其取类博其収功精夫纪事之约未易言也孔子序书及笔削春秋严矣司马温公虽未为本朝通鉴先为稽古录祖春秋意亦本朝史籍之纲也此书又取司马氏之纲而时有修饰取李氏之目而颇加节文且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质之钜工中为衡度以禆金匮石室之藏日昃清问乙夜观书庶防有取焉是于昭代史学不其多益乎我国家超越汉唐比方虞周者以仁立本也若乃阴阳之消长君子小人之进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者二公既言之兹不赘云绍定二年冬十一月日南至朝议大夫直敷文阁新知漳州林岊敬书

平甫与余游从廿年矣足不出书室口不及世事利害得丧不足以动其心师友渊源盖得所渐孜孜为学未见其止也一日告余曰我朝祖功宗徳相业臣谟惟长编一书包括无遗本末可考但浩如烟海学者莫知涯涘仆之钝尤不能强识欲纂作二书一举其要一备其目事之相聨属者亦或互见参稽国史出入诸书订其异以防其同约其详而补其略庶防文公朱先生所脩通鉴纲目之意而非敢僭以自比焉此书幸成则得以私便诵记不敢外示也积年而书成余与二三同志先得观之传示寖广人各欲得其书而力不能録遂相与锓木愿朋友共之非平甫志也平甫从容语余而色不怿余应之曰祖宗以仁厚得民以纪纲立国如前代阉寺女宠外戚强臣与夫大刑戮之事悉杜其渐而窒其源圣子神孙世守弗失盖将与典谟并行此其泽在斯人法垂后世为君而得是书则可以弥纶天道扶植人纪为臣而得是书则可以寅亮天工辅成君徳况子之所纂举宏撮要在防务之繁尤便省览子其能终秘之而私为衡茅书生记诵之具乎平甫曰不敢遂书于其后绍定己丑中秋长乐郑性之书

皇朝国史诸书勒琬琰扬日月固将与五三载籍相为无穷均衡茅下士盖尝拜手稽首敛衽肃容窃观皇纲帝范巨丽之万一邈若层霄茫乎涨海有非蠡管所能窥测况以均之资禀鲁钝不能强识辑成此书深以诠次失伦而有所乖剌是惧私质诸朋友或有诮均者曰子志良苦力良劳其如犯三不韪何以私家而裒国史以偏见而折衷诸书则僭册书重大未易编摩而以数十万言该之则疎诸书杂出宁免抵牾去取之间一或失当则舛均敬应之曰国朝信史与夫名公钜儒所纂诸书并行于世家传人诵今所辑者特欲便繙绎备遗忘固非敢求与之并行而偕传也奚其僭掎摭所及博参诸书文虽少损于旧事则不増于前诸书固自若也虽无此书谁无此书奚其疎若夫舛诚有之无所逃罪抑今所记或原其始或要其终或以附见或以类从举宏撮要主于事实而不敢必以日月为防亦信其可信阙其可疑云尔如欲质其疑求其详则有太史氏及诸书在既以对或人因并书于下方前太学生莆田陈均拜手稽首谨识

猜你喜欢
  前汉孝武皇帝纪四卷第十三·荀悦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司马光
  ●簡介·权衡
  卷十·昭梿
  卷三·李斗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第四四七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二八--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七 四夷传三·纪昀
  一三四一 谕《荟要》二分着派懋勤殿翰林会同纪昀悉心勘校·佚名
  四十七、名与号·包天笑
  朱亮祖传·张廷玉
  ●雪交亭正气录卷七·高宇泰
  宋纪十六 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476)·司马光
  卷二百十四之一·雍正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吕同老·唐圭璋

      同老字和甫,济南人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冰片熔肌,水沈换骨,蜿蜒梦断瑶岛。剪碎腥云,杵匀枯沫,妙手制成翻巧。金篝候火,无似有、微薰初好。帘影垂风不动,屏深护春宜小。   残梅舞红褪了。佩珠寒、满怀

  • 诗法家数 全文·杨载

    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则贴承一句,而后方发出其意者;有双起两句,而分作两股以发其意者;有一意作出者;有前六句俱若散缓,而收拾在后两句者。诗之为体有六

  • ●卷八·邵廷采

    ○王毓蓍王毓蓍,字元趾,浙江会稽人。性至孝,方昏,遭父丧,三年不居内。母没,哀毁伤目。年十六,始为文,即工。好交天下才士。时海内以文誉擅元礼有道之目者,苏州有杨延枢,太仓有张溥、张采,松江有徐孚远、陈子龙,江西有陈际泰,而绍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年八月丙辰朔○丁巳○祭先师孔子 命吏部尚书李默行礼○戊午祭 太社 太稷遣英国公张溶代○己未祭 帝社 帝稷遣成国公朱希忠代公张溶徐延德侯仇鸾驸马邬景和谢诏大学士严嵩李本尚书徐阶李默孙承恩侍郎程文德孙

  • 雍正实录卷之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二十五日,授方吉纳以备御之职。命布哈图参将、吉思哈游击前往更换戍守南边之索海总兵官、图尔格依总兵官。命达尔札副将率兵一百,前往北辽河渡口戍守。二十五日,兆德牛录之雅尔古,原任海州

  • 绎史卷六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宋子罕为政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平公见之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遂逐之夏宋华弱来奔司城子罕曰同罪异罚非刑也専戮于朝罪孰大焉亦逐子荡子荡射子罕

  • 第67章 杀大学教授的蒋介石·冯玉祥

    自从政协开会之后,各党各派的和无党无派的同胞们全都是分外地高兴,都以为从此就可以民主,就可以自由了。谁想政协开过之后,特务们还是在各处乱打人,乱抓人。当然有一些大学教授和一些大学生们看着更觉难过,免不了要说正义感

  • 柳裘传·魏徵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是齐朝司空柳世隆的曾孙。 祖父柳琰是梁朝的尚书左仆射。 父亲柳明,太子舍人、义兴太守。 柳裘年少时就很聪明,一二十岁就有美名,在梁朝时曾先后做过尚书郎、驸马都尉。 梁元帝被北魏军队包围时,派遣柳

  • 颜日愉传·张廷玉

    颜日愉,字华阳,浙江上虞人。万历中乡试举人。崇祯初年授叶县知县,政治清平,但为上级所恶,被劾罢官。该县百姓到朝廷为他申冤,才被任用。后为静宁知州。罗汝才领导农民起义,日愉忙请固镇五道兵合剿,自己先率敢死队数人去招安。

  • 瞿式耜传·张廷玉

    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是礼部侍郎瞿景淳的孙子,湖广参议瞿汝说的儿子。他考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榜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任职期间实施利民政策。天启元年(1621)朝廷要调他到江陵。永丰县百姓请求让他留下来,朝廷任命他继

  • 二·钱穆

    所谓中国传统政治,本文只从秦汉大一统政府成立后说起。更前的则暂略而不论。这几十年的国内学术界,几乎无一人不说秦以后的政治是君主专制,但作者仍将不惮反覆对此问题作辩护。本文所论中国传统政治,亦仅在这一点上作发挥

  • 卷四十九·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九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哀公三经【庚申】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

  • 管子轻重十九·马非百

    轻重庚(亡)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六一)梵志品梵摩经第十(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陀提国。与大比丘众俱。尔时。弥萨罗有梵志。名曰梵摩。极大富乐。资财无量。畜牧产业不可称计。封户食邑种种具足食丰。弥萨罗

  • 还源篇阐微·闵一得

    《还源篇》八十一章,宋杏林石真人所著也。杏林出紫阳张真人门下,为南宗第二祖,悯人读书求道不知自体自悟,故作此篇三复申明,教人返本还源之道。

  • 乐律表微·胡彦升

    八卷。清胡彦升(生卒年不详)撰。彦升字竹轩,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雍正庚戌(1730)进士,官至定陶知县。是书有《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多为纠正古人之错误,其论述十分正确,在清代讲乐诸

  • 大哀经·佚名

    全称《如来大哀经》。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八卷。是《大集经》中《璎珞品》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的异译本。共二十八品。经中谓佛陀成道后第十六年为诸菩萨宣说菩萨所行之无碍法,又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宣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