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传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家世代务农。柔年幼时就胸襟开阔,讲气节,善于骑射,以豪侠为人称赞。金朝贞..年间,河北人民反金,柔聚集同族人固守西山东流埚,起义军不敢进犯。同郡人张信,借张柔的声势,强娶一流亡妇女为妻,柔狠狠鞭打张信,归还其女。张信心怀不满,企图谋害张柔。不久,张信犯罪,判处死刑,而张柔又救他。所以一些骁勇义士多慕名而投向张柔。
金中都经略使苗道润授张柔为定兴县令,后升为清州防御使。道润上表朝廷,称张柔有才,朝廷加柔为昭毅大将军,管领永定军节度使,兼雄州管内观察使,暂为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苗道润为其副经略使贾王禹所杀,张柔传令道润部下起兵复仇,众推柔行经略使事。金朝廷闻知,加张柔为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
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军出紫荆口,张柔率所部迎战于狼牙岭,战败被俘,于是率众降蒙古,太祖仍令他官居原职。柔招集其部属,随蒙军伐金,攻下雄、易、安、保诸州,在孔山击败贾王禹军,擒获贾王禹,剖其心以祭苗道润。王禹部将郭收亦降。
金真定帅武仙,以数万兵力进攻,张柔只以数百兵力迎战,出奇制胜,大破金兵,乘胜攻克完州,俘州佐甄全。张柔不仅释放了甄全,而且升他为完州太守,令他率其所部归附蒙古。十四年,武仙又来进攻,被击走,张柔进克郎山、祁阳、曲阳,其他城寨亦闻风而降。不久,中山反叛,柔引兵围攻,与武仙部将葛铁枪战于新乐。柔面中二箭,打落二齿,拔出箭仍继续战斗,斩敌数千,擒藁城县令刘成,攻克中山。武仙围攻满城,为张柔所败。张柔乘胜招降鼓城,再败武仙于祁阳,攻克深泽、宁晋、安平,遣将分别夺取平棘、藁城、无极、栾城诸县,辟地千余里。深州、冀州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相继归降。一月之间,张柔与武仙会战十七次,每战必胜,因功加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赐号“拔都鲁”,蒙语为勇士之美称。
燕帅孱赤台多次欺侮张柔,对中都行台说“:张柔骁勇无敌,是被迫投降,今授他兵权,战胜攻取,威震河朔,现在不图,以后就难制服。他总想杀我,故我不敢南下。”行台把张柔幽禁于土室,准备杀他,因孱赤台一夕暴死,柔才幸免。金经略使固安王子昌善战,并与信安张进连兵,远近都怕他。柔出其不意,生擒而还。
太祖二十年(1225),真定守将武仙杀其统帅史天倪,其弟史天泽向张柔求援。柔遣骁将乔惟忠等率千余骑兵赴援,击败武仙。接着派乔惟忠、宋演等夺取彰德及齐鲁之地;派聂福坚夺占青、魏、山东。朝廷授柔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二十一年,遣将率兵随国王孛鲁攻益都,金守将李全降。二十二年,镇守保州。保州城经战乱之后,荒废十五年,盗贼出没。柔精心治理,工商得到发展,市民日渐富裕。
太宗四年(1232),张柔率军随睿宗伐金时对部将宣称:“我用兵以来,杀了许多人,其中有冤死的。自今以后,非与敌战,誓不滥杀无辜。”蒙军围攻汴京,柔率军攻城西北,单骑杀入敌阵中,四进四出,金军不能抵挡。金朝哀宗弃汴京自黄陵冈渡黄河,至沤麻冈,欲夺取卫州,张柔领兵合击,哀宗败走睢阳。金汴京守臣崔立开城投降。张柔入汴京不取金帛,只取史馆中之《金实录》及秘府图书;访求德高望重的金朝遗老和赵燕世族十余家,将他们卫送北归。张柔进围睢阳,金哀宗逃往汝南。汝南在张柔与宋将孟珙的夹攻下城破,哀宗自杀。汝南攻下后,蒙军下令屠杀城中居民,有一小校缚十人准备诛杀,其中一人相貌与众不同,张柔问知是状元王鹗,立即待之以礼。班师回朝,太宗历数张柔的战功在诸帅之上,赐他金虎符,升为军民万户。
太宗七年,随皇子阔出攻取枣阳。接着随大帅太赤攻克徐州、邳州。九年,奉诏屯兵曹武以威胁宋军。途经九里关时遭宋军伏击,幸大军赶到,这才达到曹武,攻破洪山寨。当张柔出兵攻占其他地方时,宋兵乘虚袭击,两军相遇,大败宋军,斩其将校军官十三人。与诸军会师夺取光州,进取黄州,破三山寨,在大湖中缴获战舰,乘舰沿江而下,直抵黄州城西北角。二更时分,宋军袭营,张柔早有防备,中途伏击,俘宋军数百人,江中溺死无数。蒙军攻黄州东门,城上箭如雨下,张柔率敢死队冲击,挥戈大呼,所向披靡。宋军大恐,请和,张柔退军。
大帅察罕攻滁州,张柔率二百骑增援。当时在庐州、泗州、盱眙、安丰一带宋军密布,防御甚严,有人劝他不要去,不听,边战边前进,经过二十余战才到达滁州。至滁州后,察罕因滁州久攻不下,准备撤兵,张柔请求与宋兵决战。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张柔险被俘虏。夜间遣巩彦晖劫宋营,张柔率精兵五十七人自城东南角攻入,终于攻克滁州。太宗十一年,张柔以军民万户统领河南诸军,河南三十余城都属他管辖。
太宗十二年,诏令张柔等八万户伐宋。十三年,升保州为顺天府。张柔率军自五河口渡过淮河,攻占和州诸城。回师后,张柔遣部将率兵千人屯田于襄城,察罕则奏请令张柔统领诸军镇守杞县。张柔在杞县东西中三山夹河设防,宋军不敢侵犯。蒙军攻破寿州,张柔请求留兵镇守,察罕不同意。张柔于泗州击败宋军后还镇杞县。
宪宗元年(1251),宪宗即位,授张柔金虎符,仍为军民万户。四年,张柔镇守亳州。亳州城四周皆水,非舟船不得通行。张柔在水上架起桥梁以便商贾进行贸易;建立孔庙,设立学校,使官员子弟能上学读书。
宪宗九年,张柔令副将张果、王仲仁率军随宪宗征蜀;令王安国、胡进、田伯荣、宋演率军随宗王塔察儿攻荆山,自己则随世祖攻鄂州。世祖由大胜关,张柔由虎头关分头并进。张柔军于沙窝遇宋军,为柔子张弘彦击败。世祖自阳罗渡江,催促张柔会师共同攻鄂。攻鄂州百余日未下,张柔令何伯祥制作鹅车,掘穿城墙,另派勇士从西南攻城。这时闻宪宗驾崩,世祖北还,令张柔统领蒙古、汉军修白鹿矶城,驻守待命。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诏令张柔班师回朝。阿里不哥反叛,世祖北征,诏令张柔入大都保卫京城,行军至庐朐河又奉诏停止前进,只以三千五百人入卫京师,并以其子张弘庆为人质。中统二年,张柔将《金实录》献给朝廷,并请求辞去官职。获准,封安肃公,命柔之第八子张弘略袭承父职。至元三年(1266),加荣禄大夫、判行工部事,负责修建大都城垣。四年,进封蔡国公。五年六月卒,年七十九岁。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延..五年(1318),加封汝南王,谥忠武。子十一人,以弘略、弘范最有名,各有传。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班固 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张廷玉 名山藏卷之一百九·何乔远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史记集解卷九十七·裴骃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 第三十一·班固 苏定方传·欧阳修 李邦宁传·宋濂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十·李之芳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佚名 卷七十一·佚名 张啸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