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状留篇第四十

论贤儒之才,既超程矣,世人怪其仕宦不进,官爵卑细。以贤才退在俗吏之后,信〔可〕怪也。夫如是,而适足以见贤不肖之分,睹高下多少之实也。龟生三百岁,大如钱,游于莲叶之上。三千岁青边缘,巨尺二寸。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实贤儒之在世也,犹灵蓍、神龟也。计学问之日,固已尽年之半矣。锐意于道,遂无贪仕之心。及其仕也,纯特方正,无员锐之操。故世人迟取进难也。针锥所穿,无不畅达。使针锥末方,穿物无一分之深矣。贤儒方节而行,无针锥之锐,固安能自穿、取畅达之功乎?且骥一日行千里者,无所服也,使服任车舆,驽马同〔昔〕。骥曾以引盐车矣,垂头落汗,行不能进。伯乐顾之,王良御之,空身轻驰,故有千里之名。今贤儒怀古今之学,负荷礼义之重,内累于胸中之知,外劬于礼义之操,不敢妄进苟取,故有稽留之难。无伯乐之友,不遭王良之将,安得驰于清明之朝,立千里之迹乎?

且夫含血气物之生也,行则背在上而腹在下;其病若死,则背在下而腹在上。何则?背肉厚而重,腹肉薄而轻也。贤儒、俗吏,并在当世,有似于此。将明道行,则俗吏载贤儒,贤儒乘俗吏。将暗道废,则俗吏乘贤儒,贤儒处下位,犹物遇害,腹在上而背在下也。且背法天而腹法地,生行得其正,故腹背得其位;病死失其宜,故腹反而在背上。

非唯腹也,凡物仆僵者,足又在上。贤儒不遇,仆废于世,踝足之吏,皆在其上。东方朔曰:“目不在面而在于足,救昧不给,能何见乎?”汲黯谓武帝曰:“陛下用吏如积薪矣,后来者居上。”原汲黯之言,察东方朔之语,独〔非〕以俗吏之得地,贤儒之失职哉?故夫仕宦,失地难以观德;得地难以察不肖。名生于高官,而毁起于卑位。卑位,固赏贤儒之所在也。遵礼蹈绳,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沉滞在能自济,故有不拔之扼。其积学于身也多,故用心也固。俗吏无以自修,身虽拔进,利心摇动,则有下道侵渔之操矣。

枫桐之树,生而速长,故其皮肌不能坚刚。树檀以五月生叶,后彼春荣之木,其材强劲,车以为轴。殷之桑谷,七日大拱,长速大暴,故为变怪。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何者?大石重而沙石轻也。沙石转积于大石之上,大石没而不见。贤儒俗吏,并在世俗,有似于此。遇暗长吏,转移俗吏超在贤儒之上,贤儒处下,受驰走之使,至或岩居穴处,没身不见。咎在长吏不能知贤,而贤者道大,力劣不能拔举之故也。

夫手指之物器也,度力不能举,则不敢动。贤儒之道,非徒物器之重也。是故金铁在地,焱风不能动,毛芥在其间,飞扬千里。夫贤儒所怀,其犹水中大石、在地金铁也。其进不若俗吏速者,长吏力劣,不能用也。毛芥在铁石间也,一口之气,能吹毛芥,非必焱风。俗吏之易迁,犹毛芥之易吹也。故夫转沙石者,湍濑也;飞毛芥者,焱风也。活水洋风,毛芥不动。无道理之将,用心暴猥,察吏不详,遭以奸迁,妄授官爵,猛水之转沙石,焱风之飞毛芥也。是故毛芥因异风而飞,沙石遭猛流而转,俗吏遇悖将而迁。

且圆物投之于地,东西南北,无之不可,策杖叩动,才微辄停。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徒,须人动举。贤儒,世之方物也,其难转移者,其动须人也。鸟轻便于人,趋远,人不如鸟,然而天地之性人为贵。蝗虫之飞,能至万里;麒麟须献,乃达阙下。然而蝗虫为灾,麒麟为瑞。麟有四足,尚不能自致,人有两足,安能自达?故曰:燕飞轻于凤皇,兔走疾于麒麟,{圭黾}跃躁于灵龟,蛇腾便于神龙。吕望之徒,白首乃显;百里奚之知,明于黄发:深为国谋,因为王辅,皆夫沉重难进之人也。轻躁早成,祸害暴疾。故曰:其进锐者,退速。阳温阴寒,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干将之剑,久在炉炭,铦锋利刃,百熟炼历。久销乃见作留,成迟故能割断。肉暴长者曰肿,泉暴出者曰涌,酒暴熟者易酸,醢暴酸者易臭。由此言之,贤儒迟留,皆有状故。状故云何?学多道重,为身累也。

草木之生者湿,湿者重;死者枯。枯而轻者易举,湿而重者难移也。然元气所在,在生不在枯。是故车行于陆,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先王之道,载在胸腹之内,其重不徒船车之任也。任重,其取进疾速,难矣。窃人之物,其得非不速疾也,然而非其有,得之非己之力也。世人早得高官,非不有光荣也,而尸禄素餐之谤,喧哗甚矣。且贤儒之不进,将相长吏不开通也。农夫载谷奔都,贾人赍货赴远,皆欲得其愿也。如门郭闭而不通,津梁绝而不过,虽有勉力趋时之势,奚由早至以得盈利哉?长吏妒贤,不能容善,不被钳赭之刑,幸矣,焉敢望官位升举,道理之早成也?

猜你喜欢
  第六十卦 节 水泽节 坎上兑下·佚名
  胡子衡齐卷六·胡直
  春秋释例卷五·杜预
  学而第一·孔子
  卷十四·真德秀
  春秋左传谳卷十·叶梦得
  卷二·蔡卞
  卷八十一·顺治
  卷二十一·佚名
  卷下·佚名
  卷第十三·道宣
  答纯保问(三则)·太虚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八·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一卷,宋魏泰撰。泰有《东轩笔录》,已著录。泰为曾布妇弟,故尝托梅尧臣之名,撰《碧雲騢》以诋文彦博、范仲淹诸人。及作此书,亦党熙宁而抑元祐。如论欧阳修则恨其诗少馀味,而於“行人仰头飞鸟惊&rdqu

  • 后山集补钞·吴之振

    陈师道丞相温公挽词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传,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若无天下议,美恶并成空。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俗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少学真

  • 卷八十九·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八十九兵部主事陈焯编陈 樵【字君采婺之东阳人别号鹿皮子世为淛东巨族其父名取青宋末进士尝抗章诋贾似道误国及宋亡元丞相巴延见其章欲用之辞不就樵幼承家学又受易诗书春秋大义於李直方凡古今

  • 卷二十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二十一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二十一余响【上】王建江南杂体二首处处江草緑行人发潇湘潇湘廻鴈多日夜思故乡春梦不知数空山兰蕙芳江上风翛翛竹间湘水流日夜桂花落行人去悠悠复见离别处虫声隂雨秋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官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臣姚广孝资政大夫户部尚书臣夏原吉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臣胡广等奉敕修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 上为吴王时群臣以 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 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嗜好一斑·秦翰才

    溥仪欢喜打哥尔夫球,打网球,打抬球,打鸡毛球。在西花园有一个球场,在同德殿有一个球室。和溥仪打网球的,有一个四川人吴少香,他是勋五位,宫内府内务处营缮科科长。还有一位做通译的林田。据《记事簿》载: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二

  •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六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六。凶礼。国恤。○高丽人不立国恤之仪。 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 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其见于史者特梗 而已。太祖二十六年五月丙

  • 卷16·吴缜

    《郭正一传》载,正一永隆中为平章事,永淳中迁官等事次乃云:“刘审礼与吐蕃战青海,大败,髙宗召群臣问所以制戎,正一曰······”云云。〈文多不录〉刘齐贤、皇甫文亮等议,亦与正一合,帝纳之。今案《高宗纪》,仪鳯三年〈岁在

  • 春秋左传谳卷五·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五    宋 叶梦得 撰成公二年楚之讨陈夏氏也庄王欲纳夏姬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今纳夏姬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周书曰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

  • 则阳第二十五·刘文典

    〔释文〕以人名篇。,故盛称隐者,以抑其进趋之心也。 〔释文〕公阅休隐士也。阅,音悦。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疏〕奚,何也。既称公阅休,言己不如,故问何为,庶闻所以。曰:「冬则擉鳖于江,夏则休

  • 大乘密嚴經卷下·欧阳竟无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二]我識境界品第七〈此品談我執爲害而礙生密嚴〉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徧觀十方.從髻珠中出大光明照諸世界及他化自在天宮 幷密嚴中諸佛子衆.放斯光已卽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言.

  •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隋大興善寺沙門寶貴合入   [一]讚歎品第七〈此品結成懺事正宗正義竟〉   爾時佛告地神堅牢善女天.過去有王名金龍尊.常以讚歎[二]讚歎去來現在諸佛。   我今尊重  敬禮讚歎  去來現在 十方諸佛.   

  • 卷八·佚名

    △地狱缘品第七之二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可闻可得耶。若声若相有所说耶。佛言:不也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无说无示无闻无得。非蕴处界有所见相。何以故?彼一切法离种种性。而蕴处界即般若波罗蜜多。何以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四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四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七如是已说摩诃宝轮王广大圆满无上地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系缚道路中  亦

  • 护法论元序·张商英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道者先天地生。亘古今而常存。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土苴。以治天下国家。岂不大哉。故圣人或生于中国。或生于西方。或生于东夷西夷。生虽殊方。其得道之真。若合符契。未始殊也。佛

  • 新月集·泰戈尔

    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发表的一部诗集,共有诗四十首。它通过对洋溢着纯朴的母爱和充满着生活情趣的儿童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愿望和追求光明的理想。由于这部诗集的问世,作者被誉为“儿童诗人”。在这些作

  • 禅苑清规·宗赜慈觉

    凡十卷。宋代禅僧长芦宗赜集。于崇宁二年(1103)完成。又称崇宁清规、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有关禅院之组织规程及僧众日常生活之规定,称为清规;最早有唐代百丈怀海(720~814)所撰述之‘百丈古清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