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6

《郭正一传》载,正一永隆中为平章事,永淳中迁官等事次乃云:“刘审礼与吐蕃战青海,大败,髙宗召群臣问所以制戎,正一曰······”云云。〈文多不录〉刘齐贤、皇甫文亮等议,亦与正一合,帝纳之。今案《高宗纪》,仪鳯三年〈岁在戊寅〉九月丙寅,李敬玄、刘审礼及吐蕃战于青海,败绩,审礼死之。又永隆元年〈岁在庚辰〉,正一为平章事。永淳元年〈岁在壬午〉,正一迁官,而刘齐贤亦以是年十月方为平章事,其皇甫文亮亦非同时为相之人。由是而言,则审礼败死在永隆、永淳之前,相去颇逺。而正一、齐贤此对,乃未为相时事,非为相后所言,其证甚明。今书于永隆、永淳之后,失其次序矣。

《仆固怀恩传》云:“于是雍王以元帅为中军,拜怀恩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之副。”时诸节度皆以兵会次黄水。〈黄即横字之误〉今案《代宗纪》,宝应二年十月辛酉,雍王适讨史朝义。甲戌,败史朝义于横水。十一月,仆固怀恩为朔方河北副元帅。在《本纪》则怀恩先破贼后为副元帅,在《传》则先为副元帅而后破贼。二者未知孰是。

《卢坦传》云:“坦为中丞,时帝罢诸道长吏代还进奉,既而乃述有司毁李锜祖墓,坦上疏諌止之事。”今案《宪宗纪》,元和二年十二月甲申,李锜伏诛。三年正月癸巳,大赦,罢诸道受代进奉钱。其次序自如此,而《坦传》失之矣。

《蒋乂传》云:“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张孝忠子茂宗,尚义章公主,母亡,遗言丐成礼。帝念孝忠功,即日召为左卫将军,许主下降。乂上疏,以为墨缞礼,本缘金革,未有夺丧尚主者,缪盭典礼,违人情,不可为法。”今案《张孝忠传》云:“贞元二年,河北蝗,民饿死如积。孝忠与其下同粗淡,日膳裁豆䜺而已。人服其俭,推为贤将。明年,检校司空,诏其子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妻入朝,执亲迎礼,赏赉甚厚。五年,为将佐所惑,以兵袭蔚州,入之。”然则《孝忠传》所记年次甚明,其茂宗尚主及亲迎成礼,殆止在贞元三年、四年之间尔。《蒋乂传》则载之贞元九年之后,失其序矣。

《元载传》云:“大历八年,吐蕃寇邠宁,议者谓三辅已西,无襟带之固。”于是载议河陇利害,既而叙载僣越不法等事,然后云会李少良上书,诋其丑状。载怒,奏杀少良,道路目语,不敢复议。今案《代宗纪》,大历六年五月,杀李少良。今此传先述八年吐蕃事,后述李少良事,则失其序矣。

《五行志·第二十四》记贞元十三年、十九年火事,然后记二年七月洪州火事,此亦记录之失序也。

《柳浑传》云:“本名载。朱泚乱,浑匿终南山,羸服步至奉天,贼平,乃更今名。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闗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炫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今案《本纪》建中四年〈是岁癸亥〉正月庚寅,李希烈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如奉天。朱泚反。兴元元年〈甲子〉六月,姚令言、朱泚伏诛。贞元元年〈乙丑〉,二年〈丙寅〉,三年〈丁卯〉正月,兵部侍郎柳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案《闗播传》叙播用李元平守汝,为李希烈所缚,然后述从幸奉天事。然则元平失守,在朱泚反之前久矣。今《浑传》则先叙朱泚建中四年十月反事,又及贞元元年事,然后述建中四年正月已前用李元平事,此失其序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罗宪(兄子尚) 滕修 马隆 胡奋 陶璜 吾彦 张光 赵诱·房玄龄
  第三十回 被废立庐陵王坐徙 违良策徐敬业败亡·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一·徐乾学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三·纪昀
  别集下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二、掌握山西武力与太原起义前后·阎锡山
  ·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摺·丁曰健
  龚元祥传·张廷玉
  六六、吴起去魏相楚考·钱穆
  卷一·曾巩
  钟振东·周诒春
  十一年·佚名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準·唐圭璋

      準字平叔。程大昌之子。有文名。淳熙二年(1175)进士。曾为桐庐宰。绍熙元年(1190),以宣教郎知常熟县。庆元元年(1195),通判太平州。三年(1197),主管官告院,放罢。喜泰元年(1201),润州西厅通判。四年(1204),军器监丞,放罢。开禧二年(12

  • 卷三·唐圭璋

    王安国(一首)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咋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此首写残春景象,颇为名隽。起句言莺语留春,已饶韵味。“费尽&

  • 第一折·高文秀

    (外扮邹衍领张千上,诗云)形据琅琊胜,财归渤海肥。七雄谁第一?什二在东齐。小官乃齐国中大夫邹衍是也。方今周室既衰,列国诸侯,互相吞并,号曰七雄,是秦、齐、燕、赵、韩、楚、魏。先年间俺国与魏邦有隙,皆因魏邦倚恃庞涓之势,屡

  •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范晔

    刘焉 袁术 吕布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鲁恭王后也。肃宗时,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阳城山,精学教授。举贤良方正,稍迁南阳太守、宗正、太常。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

  • 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脱脱

        王钦若 丁谓 夏竦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太原时,钦若才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

  • 第六十二回 堕奸谋阖宫被劫 立异姓二帝蒙尘·蔡东藩

      却说钦宗闻京城已陷,恸哭未休,忽卫士等鼓噪进来,求见钦宗,钦宗只好登楼慰遣。凑巧卫士长蒋宣到来,麾众使退,并拟拥护乘舆,突围出走。孙傅、吕好问在旁,以为未可。宣抗声道:“宰相误信奸臣,害得这般局面,尚有何说!”孙傅又欲

  •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蔡东藩

      却说燕王棣入京后,只魏国公徐辉祖,尚抵敌一阵,兵败出走,此外文武百官,多迎谒马前。燕王接见毕,驰视周、齐二王,相见时互相慰问,涕泪满颐,随即并辔归营,召集官吏会议。兵部尚书茹瑺,先至燕王前叩头劝进。可丑。燕王道:“少主

  • 卷二百六十九·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春三月丁丑朔 上御奉天门试礼部选中举人叶恩等百五十人制策曰朕惟圣帝明王之治天下其大者在祀与戎稽之方册冬至祭天于圜丘夏至祭地于方丘又云合祀天地于南郊分祭合祭果有其说欤书称禋于六宗祭法乃云

  • 卷六十四·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一 吴臣 陶璜【父基 子威孙绥】 吾彦 滕修【子并】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父基交州刺史孙皓时交趾太守孙諝贪暴为百姓患会察

  • 卷一百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 唐 张守节 撰 匈奴列传第五十【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後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言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後也】 史记一百十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管仲、晏婴两位大政治家的合传。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四领侍卫府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随侍宿卫统以勲戚大臣视古虎贲旅贲氏职綦重焉领侍卫内大臣六人【三旗各二人】内大臣六人散秩大

  • 凡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凡例一会典以典章会要为义所载必经久常行之制兹编於国家大经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总括纲领勒为完书其诸司事例随时损益凡颁之纶綍议自羣寮旧制新裁与夫微文末义缕析条分并详则例以典为纲以

  • 卷二十九·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九官师二典守兼管国子监事大臣总理本监一切事务祭酒总司监事董率其属以教贡监官学生凡六堂八学教学之勤惰随时稽核凡贡监入监者分内外班肄业以经义治事之法教之立课程以董之朔望讲书而

  • 卷二十三·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二十三宋 魏了翁 撰宣公四年至十一年【一】越椒射楚子汰輈及鼓跗着丁宁及鼓跗着於丁宁正义曰车上不得置簨?以县鼔故为作跗若殷之楹鼔也言着於丁宁则丁宁是器晋语云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

  • 卷第一百七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

  • 十二礼·龙树

    (禅那啒多三藏别译龙树菩萨赞礼阿弥陀佛文)  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  无量佛子众围绕  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金色身净如山王  奢摩佗行如象

  • 晓庵新法·王锡阐

    清朝初年王锡阐所著。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是清初国人独立撰述的一部重要的天文著作。王锡阐创作本书的目的,是想拿它与“专用西法”的官历一较长短。全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是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叙述了勾股定理与三角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