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左传谳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左传谳卷十    宋 叶梦得 撰哀公

二年

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

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説哭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经书迁州来在杀公子驷之上则驷之死未必以谢吴不时迁也或者吴欲袭蔡为其先知故以缓迁为辞吴欲讨之蔡不得已虽迁犹未释憾故杀驷以説而传书之失其序欤

七年

夏公防吴于鄫

夏公防吴于鄫吴来征百牢子服景伯对曰先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鲁不可以后宋且鲁牢晋大夫过十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礼命于诸侯则有数矣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今弃周礼而曰必百牢亦唯执事吴人弗听景伯曰吴将亡矣弃天而背本不与必弃疾于我乃与之太牢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大宰嚭曰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髪文身臝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

经书公防吴于鄫不书盟则安得有盟杜预谓吴行夷

礼非所以结信故不录然则盟不足绿防亦不足录矣

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伐小国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孟孙曰二三子以为何如恶贤而逆之对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乎不乐而出秋伐邾及范门犹闻钟声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于吴不许曰鲁击柝闻于邾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国内岂不足成子以茅叛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邾众保于绎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囚诸负瑕负瑕故有绎邾茅夷鸿以束帛乗韦自请救于吴曰鲁弱晋而逺吴冯恃其众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于鄫衍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乗君之贰也邾赋六百乗君之私也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

鲁赋八百乘杜预以为赋于吴者齐吴皆强国更与鲁为敌者也传记夹谷之盟言齐师出竟不以甲车三百乗从我者有如此盟则虽齐之强如其所欲因用兵而防之不过三百乗而已何吴而无故常以八百乗贡之乎况是时土地之入皆专于三家鲁赋之存者无几必不常贡吴若是其多也邾亦未闻其属吴者亦不得谓之君之私按明年吴伐我本无功邾子益归自以齐人则此言盖非实也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禇师子肥殿曹人诟之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杀之

经书宋公入曹而已其曰以曹伯阳归与以蔡侯献舞归同辞固非灭也审如传言宋公不堪曹人之诟怒而反灭之则当书灭何以书入乎杜预强为之辞以为宋灭曹非本意故以入告此尤非是据传见向魋入于曹以叛在获麟之后则曹诚灭而为宋所有久矣太史公为曹世家亦以曹灭于宋在哀公之八年其不书灭盖春秋之义左氏虽得其事而不知其义杜预妄为之义而反乱其事二者均失也

吴伐我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病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雠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三月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及吴师至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王犯尝为之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国人惧懿子谓景伯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公宾庚公甲叔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鉏献于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吴人行成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吴轻而逺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从景伯负载造于莱门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吴人盟而还

经不书盟杜预谓耻吴夷其妄与前鄫同叔孙辄公山不狃奔在齐吴安得问之又使之率而从武城且吴既克东阳五梧蚕室三邑又获叔子与析朱鉏二臣遂次泗上则其势与入郢何异本以邾故出师既胜卒无一言及邾反以微虎私徒三百人惧而行成遂盟本末皆不伦且吴千里以师入人之竟微虎乃欲以其私卒直攻王舍吴子遂为之一夕三迁此理之必不然者有若孔门高弟而在私卒之列亦不应有是也传前记公山不狃与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入及公侧其在国中犹然何为在他国反知不伐宗国之义而欲死之子思对穆公以今之君子不为旧君反服毌为戎首已谓之善如传所言则不狃为贤于子思矣而吴卒克武城不狃未之效死其言亦何所取证也

归邾子益于邾

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

前言以季姬之故而伐我矣今欲归邾子再伐我矣何待于请吴师乎吴前取我三邑获三臣而不能归邾子今我乃以惧齐请师而归之亦非其情此盖传犹欲附防前茅夷鸿之言而彊以吴言也

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涖盟齐闾丘明来涖盟且逆季姬以归嬖

前言齐侯即位逆季姬季鲂侯通焉女言其情齐侯怒以五月伐我取讙阐六月我及齐平审实有此伐与平安得皆不书乎九月齐闾丘明来盟逆季姬以归又从而嬖之且国君娶夫人亦重矣天下何患乎无妻季姬果言其情康子以告而谢罪则昬可已矣徒伐取其邑则安用乎设欲不以礼合而终娶之亦惟齐侯之所为何与于鲁而反与我盟乎其言反覆皆无据以经考之先书公伐邾继书齐人取讙及阐继书归邾子益于邾末书归讙及阐其序甚明盖邾齐出既为我所执故为之取讙阐以求归邾子邾子反国故复以讙阐归公羊谷梁为近实皆无与季姬事也

十年春

公防吴伐齐

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葬齐悼公

公防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师于鄎齐人弑悼公赴于师

经书齐侯阳生卒又书葬齐悼公而传言弑其妄与郑髠顽同杜预以为以疾赴吾固言之矣邾子郯子防伐而经不书杜预以为并属吴不列于诸侯尤非是且是时邾隐公方奔在齐岂能从吴反伐齐乎其妄尤可见则此叙齐吴事皆不足据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乗皆死皆殡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

檀弓载战于郎公叔禺人与其邻童汪锜往皆死焉以其童子而能为国致死鲁人欲以成人丧之而不以为殇故孔子因与之今传乃以邻童为嬖僮又谓之乗而皆死则汪锜非能死敌者也乃公为之嬖宜与之乗公为死亦死尔又何执干戈以衞社稷云乎杜预谓时人疑童子当殇而孔子之言云尔其意适相反盖未尝以檀弓考之也可以见左氏记事不详其实妄以其辞増损所传而失之者类如此

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卫国之难也将止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按论语此对衞灵公问陈之言亦傅之误也论语曰明日遂行在陈絶粮盖孔子自衞之陈之时今言鲁人以币召之乃归亦非是孔子归鲁自是止矣盖进退之大者其定之固已久岂以一孔文子为之哉

十有二年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反哭故不言葬小君孔子与吊适季氏季氏不絻放绖而拜

按论语陈司败言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既曰娶则固已为夫人矣特以同姓讳之不敢曰夫人姬氏故曰吴孟子尔至春秋又去吴不称故坊记曰鲁春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则自不得以夫人称矣不以夫人称则自不得言葬我小君矣岂在不赴不反哭乎母丧服齐衰三月旧君者仕焉而亡者也盖谓老与废疾而致仕者使鲁不以为夫人则不得为君之妻不为君之妻则孔子何吊云且鲁方畏吴娶其女而不以为妻吴能已矣乎此传蔽其例之误也

十有三年

公防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于越入吴

夏公防单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雠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余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刭七人于幕下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呼司马寅曰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对曰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胜乎大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曰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职贡于吴有丰于晋无不及焉以为伯也今诸侯防而君将以寡君见晋君则晋成为伯矣敝邑将改职贡鲁赋于吴八百乗若为子男则将半邾以属于吴而如邾以事晋且执事以伯召诸侯而以侯终之何利之有焉吴人乃止

经书防不书盟单平公若在焉则亦当见经所谓诸侯者无有也杜预谓诸侯耻盟故不录且吴晋争而吴先固可以为耻今卒先晋人又何耻乎晋先则吴固已伯晋矣何待率鲁以见而后成其为伯乎其言皆相戾今经既不书盟则此言皆非实

猜你喜欢
  论语注疏解经序·邢昺
  诗的伟大作用·孔子
  该不该有所畏?·孔子
  春秋公羊传谳卷二·叶梦得
  卷十九·傅逊
  卷二十五·盛世佐
  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卷上(支谦译)·佚名
  应破之迷梦与应生之觉悟·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卷三·佚名
  佛说弥勒下生经·佚名
  净土警语·截流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中·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四·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翰·唐圭璋

      翰字武子,长沙人。吴琚之客。有小山集一卷。   桂殿秋   寿于湖先生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泠泠明月中。   又   同上   双玉节,到神京。碧杯仙露冷如冰。一声金磬千花发,洞

  • 卷三百六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雁山吟吕大亨字声之【名字与集互异】新昌人与仲弟冲之同师陈傅良友蔡行之在太学齐名然困戹久之乃授宿松尉徙平阳丞时严秤提之令大亨上不废法下不病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 上半卷原阙·杨仲良

      太宗皇帝受位(原阙)   秦王事迹   建隆元年,授廷美嘉州防御使。二年,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宝六年,加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

  • 卷三十四·唐·蒋一葵

    【文宗涵】 〔性嗜蛤蜊,一日,御馔中有劈不开者,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具足,赐兴善寺。〕 大和末,帝诛王涯等,仇士良愈专恣,帝恶之,虽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题诗曰:“辇路生春草,上林花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正统十三年三月丙戌朔驻跸天寿山 丁亥 车驾还驻跸沙河 戊子文武百官军民耆人等及四夷朝贡使臣迎 驾于都门外拜呼万岁 上还大内谒 奉先殿及 皇太后出御奉天门朝见群臣○上以云南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大头目刀变蛮等隐藏贼

  • 论执要之道·陈亮

    臣窃惟陛下自践祚以来,亲事法宫之中,明见万里之外。发一政,用一人,无非出于独断;下至朝廷之小臣,郡县之琐政,一切上劳圣虑。虽陛下聪明天纵,不惮劳苦,而臣窃以为人主之职,本在于辨邪正,专委任,明政之大体,总权之大纲。而屑屑焉一事

  • 卷二十一·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一扈从圣驾释奠阙里兼幸孔林恭纪百韵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臣】王 熙帝德开尧舜王风懋禹汤渊源归夫子统绪属今皇百代心符契千秋道颉颃临雍隆典礼讲学肃冠裳寤寐亲贤哲甄陶徧党

  • 政事第十卷·朱熹

      1、伊川先生上疏曰:"夫鍾怒而擊之則武,悲而擊之則哀。"誠意之感而入也,告於人亦如是,古人所以齋戒而告君也。臣前後兩得進講,未嘗敢不宿齋預戒,潛思存誠,覬感動於上心。若使營營於職事,紛紛其思慮,待至上前,然後善其辭說,徒

  • 卷六十五·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三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九月以太常卿牛为吏部尚书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其所进用并多称职吏

  • 卷六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三     婺源江永撰政事下   通禮十二補神農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諸噬嗑【日中為市上明而下動又借噬為市嗑為合也 繋

  • 提要·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左氏传说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左氏传说二十卷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着録其生平硏究左传凡着三书一曰左传类篇二曰左传博议一节是编其类编取左氏之文分别为十九目久无

  •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下·佚名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伅真陀罗诸子。闻是法得欢喜信忍。各各解身上珍宝。以供养上佛。各各说言。今用吾等故。以是所有上佛。今还得闻诸法。各各白佛。甚可奇。是伎乐之音。乃作是问。诸坐化菩萨悉决其难。其在会者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八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八卷西京西明寺三藏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十八叙列古今诸家目录之一 古经录一卷右寻诸旧录。多称为古录。似是秦始皇时释利防等所赍经录 旧经录一卷右似是前汉刘向校书。天阁往往见有

  • 卷五十·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花药栏。曰便恁么去时如何。师曰金毛狮子。 翠峰显云。太无端。 昭觉勤云。还知者僧问处与云门答处么。若知得。两口无一舌。若不知。未免颟

  • 頖宫礼乐疏·李之藻

    十卷,明李之藻撰。之藻字振之,仁和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是编首列頖宫祀典,次列仪注,次列名物器数,共成八卷。第九卷为启圣祠及名宦、乡贤祠,附以乡饮酒礼。第十卷附以乡射礼。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

  • 焦氏易诂·尚秉和

    尚秉和撰。十一卷,附录一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其书

  • 狂鼓史渔阳三弄·徐渭

    明代杂剧。简名《渔阳三弄》、《狂鼓史》。为《四声猿》杂剧之一种。徐渭撰。《远山堂剧品》著录。据《后汉书·祢衡传》敷演。汉末文士祢衡死后,阴司判官将曹操的鬼魂捉到阎罗殿上,让祢衡裸衣击鼓痛骂。他慷慨激昂、

  • 经典稽疑·陈耀文

    二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今河南确山)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至按察司副使。除本书外,还着有《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天中记》、《花草粹编》等。古人专门之学皆有师承,各遵师门成说,从而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