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四卷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四卷

马鸣菩萨造

真谛三藏译

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七

如是已说摩诃宝轮王广大圆满无上地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系缚道路中  亦有金刚位

依位立转相  则有四种法

谓能所障果  如是四种法

皆悉有为量  如法应观察

论曰。就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分中。亦有五十一金刚位。依此诸位建立转相。有四种法。云何为四。一者能证智法。二者所证理法。三者障碍事法。四者证得果法。是名为四。如是四法皆有为量。应审思择。如偈系缚道路中亦有金刚位依位立转相则有四种法。谓能所障果如是四种法皆悉有为量如法应观察故。如是四法各有几数。其转形相当如何耶。偈曰

各有二种法  谓本始体相

生灭及增减  转相唯上上

论曰。四种法中各有二种。云何二智。一者本古性德智。二者始今起德智。是名为二。云何二理。一者体有实理。二者相有实理。是名为二。云何二障。一者本生本生障。二者本灭本灭障。是名为二。云何二果。一者增长功德果。二者损减过患果。是名为二。如偈各有二种法。谓本始体相生灭及增减故修行转相唯上上故。如偈转相唯上上故。障治证果对量差别。形相如何。偈曰

本生体增对  始灭相减对

从多亦通了  如法应观察

论曰。本古性德智。断除本生本生障。证得体有实理。成就增长功德果。如偈本生体增对故。始今起德智。断除本灭本灭障。证得相有实理。成就损减过患果。如偈治灭相减对故。如是四法。五十一种真金位中皆悉具足。应审思择。唯一向转俱种转耶。俱种转故。如偈从多亦通了如法应观察故。生灭二障业用差别。形相如何。偈曰

本主生灭时  胜生胜灭故

论曰。功德善根出兴。对治转胜出兴。转胜对灭作逆事故。如偈本主生灭时胜生胜灭故。故大金刚山宝海会众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复次文殊师利。汝前所问。云何名为诸法无常一道一种。第一转门者。以四无常故。我作如是唱。云何为四。一者智无常。二者理无常。三者无常无常。四者上果无常。是名为四。文殊师利。言智无常者。断烦恼故。言理无常者。智所证故言无常。无常者。被断除故。言果无常者。待因力故。乃至广说故

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糸*为]品大决择分第二十八

如是已说系缚地地品类不吉祥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系缚地地自然本王摩诃[糸*为]品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自然本王中  有为无为法

具足圆满转  此中具上下

论曰。就自然本王摩诃[糸*为]品分中。则有二转。云何为二。一者有为转。二者无为转。是名为二。如偈自然本王中有为无为法具足圆满转故。亦有二转。云何为二。一者上转。二者下转。是名为二。如偈此中具上下故。有为无为各有几数。上下转相当如何耶。偈曰

无为唯有一  有为有二种

如次实本始  上下无为主

出生二有为  转胜广大转

论曰。无为有一。有为有二。一谓有实故。二谓本始故。如偈无为唯有一。有为有二种。如次实本始故。如是三法五十一种金刚位中亦上亦下增长功德转相。云何谓上时中。一一位位无为法主。皆悉各各出生增长一万本始清妙觉慧其下时中。一一位位皆悉各各二亿本始清妙觉慧具足圆满出生增长。如是如是如如上下至小无量。如说本存眷属亦尔。如偈上下无为主出生二有为转胜广大转故。如其次第。增数应知。品地经论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世间藏地本王海中。无常功德众多无数。常住功德其数微少。是故说言世间藏地乃至广说故

猜你喜欢
  普明鴛湖用禪師語錄目次·妙用
  卷第四十二·志磐
  佛说十地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佚名
  兴善南明广禅师语录·佚名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四·佚名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三·南石文琇
  卷第五十五·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九·吉藏
  卷十七·佚名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佚名
  妙慧超王佛品第二·佚名
  卷九·佚名
  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孙舣·唐圭璋

      舣字济师。   菩萨蛮   落梅   一声羌管吹呜咽。玉溪夜半梅翻雪。江月正茫茫。断桥流水香。   含章春欲暮。落日千山雨。一点著枝酸。吴姬先齿寒。

  • 卷二十·唐圭璋

    洞玄金玉集卷之十○二郎神慢应仙举。便下手、先除色慾。好玉洁冰清大丈夫。更休任、泥拖水漉。一失人身难再复。莫等闲、把前程失误。今略诉。长生久视,五件堪为凭据。听取。第一要、涤除念虑。第二要

  • 卷九十四·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九十四韦庄庄字端已杜陵人见素之孙疎旷不拘小节干宁元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王建开蜀昭宗遣李珣宣慰两川辟庄判官行庄以中原多故欲依建建辟之掌书记寻以起居舍人召建表留以庄名臣世族恩礼

  • 列传第二十二 郤诜 阮种 华谭 袁甫·房玄龄

    郤诜,字广基,济阴单父人也。父晞,尚书左丞。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泰始中,诏天下举贤良直言之士,太守文立举诜应选。 诏曰:“盖太上以德抚时,易简无文。至于三代,礼乐大备,制度弥繁。文质之变,其理何由?虞

  • 三二 路上的吃食·周作人

    从前大凡旅行,路上的吃食概归自备,家里如有人出外,几天之前就得准备“路菜”。最重要的是所谓“汤料”,这都好吃的东西配合而成,如香菇,虾米,玉堂菜就是京冬菜,还有一种叫做“麻雀脚”的,乃是淡竹笋上嫩枝的笋干,晒干了好像鸟爪

  • 祖莹传·魏收

    祖莹,字元珍,范陽遒人。曾祖祖敏,在慕容垂政权中任平原太守。太祖平定中山,赐给他安固子爵位,拜授尚书左丞。死后,朝廷赠他为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因为从驾出征平原的功劳,晋爵为侯,位至冯翊太守,死后朝廷赠他为幽州刺史。父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三上·佚名

    东洋来报 论台湾征番事 再论东洋将征台湾事 摘录香港中外新闻 阅申报论台湾事 再论东洋进征台湾略 闽督李(鹤年)奏拣员请补海外要缺通判折(三月初一、初二两日京报) 闽督李(鹤年)奏遴员请补海外水师副将折 台湾信息 长崎来

  • 卷一百二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祭礼】宋太祖时左拾遗知制诰高锡上封议武成王庙配享七十二贤内王僧辨以不令终恐非全德寻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重铨定功业终始无瑕者方得预焉秘

  • 卷一 太祖肇兴·李有棠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春正月庚寅,辽太祖自称天皇帝。太祖之先,出自炎帝,世为森济国。有葛乌菟者,世雄朔陲,号“东胡”,汉时为冒顿汗所灭,保鲜卑山,称鲜卑氏。魏青龙中,部长比能为幽州刺史王雄所害,散徙潢水之南,黄龙之北。晋时普回子

  • 卷四十 宣宗南迁·李有棠

    卫绍王至甯元年秋九月甲辰,宣宗即位。讳珣,本名乌达布。显宗庶长子,母曰昭华刘氏,大定三年癸未岁生。安封温国公,进丰王。泰和中,赐名从嘉,徙封邢,改封升,所至著祥异。至是,卫王被弑,迎于彰德府,遂即位。改是年为贞祐元年。乙巳,谕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户部十五俸给二事例洪武十八年令天下有司官俸米折钞每二贯五百文准米一石 永乐元年令各都司并河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五布政司按察司及王府官俸旧全支米者米钞中半兼支湖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北

  • 第三章 9·辜鸿铭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辜讲孔子对他的一位学生说:“我可以对你说出夏朝(相当于古希腊文明)的文明和礼仪,但现在的杞国(相当于当代的希腊) 却不能为我说的

  •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方会

    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江宁府保宁禅院嗣法小师仁勇编师在筠州九峰山。受疏了披法衣。乃拈起示众云。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曲萍实杨岐。乃升座。时有僧出众。师云。渔翁

  • 卷二十五·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五刘潘许郭陈吴传刘兴朝名经臣。不详其里居。年三十余。会东林照觉总公。始究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公。冲举或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峯寒色。言下有省。已而官洛中。就参韶山杲公。杲嘱曰。

  • 十二笑·佚名

    白话短篇小说集。不分卷,共收十二篇故事,今存一至六回写刻本。封面识语云“墨憨斋著述”,且于书名上冠以“墨憨斋新编”,正文前又有引言一篇,署墨憨斋主人。然识语后章曰“子犹后人”,可见书实非墨憨斋冯梦龙所编,而为冯姓梦

  • 乐本解说·毛奇龄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盖全书文义相属,本为一篇,刊版

  • 夕堂永日绪论·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分内外二编,内编主要品评历代诗人及作品,外编主要讨论文法。论诗多独到见解,在文学创作中的文与质、意与势、真与假、空与实、形与神,以及“兴、观、群、怨”等等诸多重要问题上,对于传统的美学思想都有新

  •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

    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