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寒温篇第四十一

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何则?喜怒发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赏罚。赏罚,喜怒之效。故寒温渥盛,雕物伤人。夫寒温之代至也,在数日之间,人君未必有喜怒之气发胸中,然后渥盛于外。见外寒温,则知胸中之气也。当人君喜怒之时,胸中之气未必更寒温也。胸中之气,何以异于境内之气?胸中之气,不为喜怒变,境内寒温,何所生起?六国之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国有相攻之怒,将有相胜之志,夫有相杀之气,当时天下未必常寒也。太平之世,唐、虞之时,政得民安,人君常喜,弦歌鼓舞,比屋而有,当时天下未必常温也。岂喜怒之气,为小发,不为大动邪?何其不与行事相中得也?

夫近水则寒,近火则温,远之渐微。何则?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成事,火位在南,水位在北,北边则寒,南极则热。火之在炉,水之在沟,气之在躯,其实一也。当人君喜怒之时,寒温之气,闺门宜甚,境外宜微。今案寒温,外内均等,殆非人君喜怒之所致。世儒说称,妄处之也。王者之变在天下,诸侯之变在境内,卿大夫之变在其位,庶人之变在其家。夫家人之能致变,则喜怒亦能致气。父子相怒,夫妻相督,若当怒反喜,纵过饰非,一室之中,宜有寒温。由此言之,变非喜怒所生,明矣。

或曰:“以类相招致也。喜者和温,和温赏赐,阳道施予,阳气温,故温气应之。怒者愠恚,愠恚诛杀。阴道肃杀,阴气寒,故寒气应之。虎啸而谷风至,龙兴而景云起。同气共类,动相招致。故曰:‘以形逐影,以龙致雨’。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天地之性,自然之道也。秋冬断刑,小狱微原,大辟盛寒,寒随刑至,相招审矣。”夫比寒温于风云,齐喜怒于龙虎,同气共类,动相招致,可矣。虎啸之时,风从谷中起;龙兴之时,云起百里内。他谷异境,无有风云。今寒温之变,并时皆然。百里用刑,千里皆寒,殆非其验。齐、鲁接境,赏罚同时,设齐赏鲁罚,所致宜殊,当时可齐国温、鲁地寒乎?

案前世用刑者,蚩尤、亡秦甚矣。蚩尤之民,湎湎纷纷;亡秦之路,赤衣比肩,当时天下未必常寒也。帝都之市,屠杀牛羊,日以百数,刑人杀牲,皆有贼心,帝都之市,气不能寒。或曰:“人贵于物,唯人动气。”夫用刑者动气乎?用受刑者为变也?如用刑者,刑人杀禽,同一心也。如用受刑者,人禽皆物也,俱为万物,百贱不能当一贵乎?或曰:“唯人君动气,众庶不能。”夫气感必须人君,世何称于邹衍?邹衍匹夫,一人感气,世又然之。刑一人而气辄寒,生一人而气辄温乎?赦令四下,万刑并除,当时岁月之气不温。往年,万户失火,烟焱参天;河决千里,四望无垠。火与温气同,水与寒气类。失火河决之时,不寒不温。然则寒温之至,殆非政治所致。然而寒温之至,遭与赏罚同时,变复之家,因缘名之矣。

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人君无事,四时自然。夫四时非政所为,而谓寒温独应政治?正月之始,正月之后,立春之际,百刑皆断,囹圄空虚。然而一寒一温,当其寒也,何刑所断?当其温也,何赏所施?由此言之,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人有寒温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遭风逢气,身生寒温。变操易行,寒温不除。夫身近而犹不能变除其疾,国邑远矣,安能调和其气?人中于寒,饮药行解,所苦稍衰;转为温疾,吞发汗之丸而应愈。燕有寒谷,不生五谷。邹衍吹律,寒谷可种。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如审有之,寒温之灾,复以吹律之事,调和其气,变政易行,何能灭除?是故寒温之疾,非药不愈;黍谷之气,非律不调。尧遭洪水,使禹治之。寒温与尧之洪水,同一实也。尧不变政易行,知夫洪水非政行所致。洪水非政行所致,亦知寒温非政治所招。

或难曰:《洪范》庶征曰:“急,恆寒若;舒,恆燠若。“若,顺;燠,温;恆,常也。人君急,则常寒顺之;舒,则常温顺之。寒温应急舒,谓之非政,如何?夫岂谓急不寒、舒不温哉?人君急舒而寒温递至,偶适自然,若故相应,犹卜之得兆、筮之得数也。人谓天地应令问,其实适然。夫寒温之应急舒,犹兆数之应令问也。外若相应,其实偶然。何以验之?夫天道自然,自然无为。二令参偶,遭适逢会,人事始作,天气已有,故曰道也。使应政事,是有,非自然也。《易》京氏布六十卦于一岁中,六日七分,一卦用事。卦有阴阳,气有升降。阳升则温,阴升则寒。由此言之,寒温随卦而至,不应政治也。案《易》无妄之应,水旱之至,自有期节。百灾万变,殆同一曲。变复之家,疑且失实。何以为疑?夫大人与天地合德,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洪范》曰:“急,恆寒若;舒,恆燠若。”如《洪范》之言,天气随人易徒,当先天而天不违耳,何故复言后天而奉天时乎?后者,天已寒温于前,而人赏罚于后也。由此言之,人言与《尚书》不合,一疑也。京氏占寒温以阴阳升降,变复之家以刑赏喜怒,两家乖迹,二疑也。民间占寒温,今日寒而明日温,朝有繁霜,夕有列光,旦雨气温,旦旸气寒。夫雨者阴,旸者阳也;寒者阴,而温者阳也。雨旦旸反寒,旸旦雨反温,不以类相应,三疑也。三疑不定,“自然”之说,亦未立也。

猜你喜欢
  韬光第四·佚名
  世范卷中·袁采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孔子
  提要·陈耀文
  卷十七·沈廷芳
  第三部分·毛公
  土敝则草木不长(1)·戴圣
  蔡传旁通引用书目·陈师凯
  卷四十三·顺治
  卷八·王安石
  卷三十三·吕祖谦
  (七)·梁漱溟
  卷一百一十一·佚名
  骨 佛 塔 记·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二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题郪【七积切】原【一作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顾注此广德元年从梓州徃阆州时作 唐志梓州治郪县一统志废郪县在潼川州治东明并入州州西一百里有汉废郪县故城卢注茅屋

  • 序·黄大舆

    梅苑序自琼林琪树瑶华绿蕚之异不列于人间目所常翫如予东园之梅可以首众芳矣若夫呈妍月夕夺霜雪之鲜吐嗅风晨聚椒兰之酷情涯殆絶鉴赏斯在莫不抽毫遣滞劈防舒聚召楚云以兴歌命燕玉以按节然则妆台之篇賔筵之章可得而述焉

  • 钦定凡例·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凡例一词者诗之余也诗三百篇皆可歌采诸列国领於乐官至汉而为乐府古诗至唐而为古今体诗而诗不尽叶於管弦自李白创为菩萨鬘忆秦娥二词以及白居易王建温庭筠韦庄诸人相继有作流传词苑至南北宋而大盛虽体

  • 第一節 韻·王力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一首詩有沒有韻,是一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

  • 卷之六十七·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八月。庚子朔。精奇尼哈番郑芝龙、以其祖父坟茔俱在。原籍福建。请留继母。及子弟各一人守视。其妻妾及二子移送来京。又以住房在镶黄旗而身属正黄旗往来未便恳请改隶旗分等语。得上□日。郑芝

  • 通志卷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周纪第十七文帝 孝闵帝 明帝 武帝 宣帝 静帝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有葛乌者雄武多算略鲜卑奉以为

  •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其

  • 一九 胡韵仙·周作人

    胡韵仙为铅山胡朝梁(诗庐)的兄弟,初名朝栋,进水师学堂,与鲁迅同学,及鲁迅退学,他也因事出来了。过了些时改名胡鼎,和我同考“云从龙风从虎论”,以第一名录取,补副额(即三班),洋汉文功课均佳。壬寅二月鲁迅将往东京,韵仙拿了三首诗来

  • 谢玄传·房玄龄

    谢玄,字幼度。年少时便聪慧过人,与堂兄谢朗皆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训诫约束子侄们,说:“你们怎样参与世事,而且做得让人满意?”众子侄都不知如何回答。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我会尽力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堂前阶下。”谢

  • 北洋海军章程第二·佚名

    官制 附船上差缺查英国海军官制,其提督有一、三、三等,或会办海部事宜,或统领各军,或督办各口船政。德国一等提督系海部大臣兼摄,其二、三等提督,则统领海军巡防要地。中国初无几等提督名目,自应仍遵旧制。设北洋海军提督一

  • 纲鉴易知录卷十五·吴楚材

    汉纪孝武皇帝纲 辛卯,三年,秋,以田千秋为大鸿胪。族灭江充家。目 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上颇知太子皇恐无他意,会高寝郎田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

  • 袁履登·佚名

    袁履登先生小传袁先生名礼敦字履登浙江鄞县人也家本寒素幼年备尝艰苦始克入一基督教会所设立之学校肄业在校勤奋过人由同鄕资助学费入圣约翰大学肄业学成回甬长斐迪学校教务凡八年其间兼任浙江第四中学及益智学校英文

  •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晏子对曰:“有。足游浮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间,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乎!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蛊,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

  • 卷三十·陆九渊

    卷三十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使能因其本然,全其固有,则所谓贵者固自有之,自知之,自享之,而奚以圣人之言为? 惟夫陷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其所贵者类出于

  • 卷首·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首宋 段昌武 撰学诗总説作诗之理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伊川程曰思无邪者诚也【朱曰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防婉且或

  • 大乘庄严经论 第四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四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明信品第十一释曰。已说无上菩提随顺。菩提者所谓信。此信相今当说。偈曰已生及未生  正受及似受他力亦自力  有迷亦不迷现前不现前  听法及求

  • 菩萨地持经 第九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九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次法方便处净心品第三菩萨于诸众生有七种怜愍。名第一真实。一者无畏。二者巧便。三者不厌。四者不求。五者不贪。六者广大。七者平等。菩萨不以畏故

  • 丹台玉案·孙文胤

    综合性医书。六卷。明·孙文胤撰。书成于崇祯九年(1636年)。积作者平日治验,书中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75门病证及脉形、脏象图说、各脏用药治法。卷一阐述先天脉镜(专谈脉形),调摄养生,灵兰秘典(主要是脏象图说及各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