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苟论第四 博志

博志

原文:

五曰: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使獐疾走,马弗及至,己而得者,其时顾也。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虑於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於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於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 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於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甯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甯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於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 “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 “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後世已。

译文: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假使獐飞快地奔逃,马是追不上它的。但是不久就被捕获,这是因为它时时回头张望。骥日行千里,是因为车轻,拉重载就一天走不了几里,是因为负担重。贤明的人做事,决不是没有成效,但是名声不能显赫、福泽不能传及后世,是因为有愚昧不肖的人做了他的拖累。

冬夏两季不能同时形成,野草与庄稼不能一起长大,新粮成熟陈粮就必已亏缺,凡是长角的动物就没有上齿,果实繁多的树木一定长得低矮,思想偏狭的人做事就不会成功,这些都是自然的定则。所以卫天子做事情,不做得很完美,不做得很极端,不做得很圆满。完美就会转向缺损,极端就会转向反面,满盈就会转向亏失。先王知道事物不能两方面同时发展壮大,所以对于事务要加以选择,适宜做的才做。

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冉再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 。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 学业,夜里就亲眼见到了史王和周公,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探,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幺办不成?所以说:“精心习 熟,鬼将告知。”并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为精心习 熟啊!假如有宝剑良马,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

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 。学习 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悦:“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却不超过二里,因为它飞一段就停了下来。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如果凭宁越的才干,又长久不停地努力,他成为诸侯的老师,难道不正应该吗?

养由基和尹懦都是精通技艺的人。楚国朝廷中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楚王就请养由基来射它。养由基拿着弓箭去了。还没开弓,实际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应声坠落 。由此看来,养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标以前就能从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艺。尹儒学习 驾车,学了三年仍无所得,为此很苦恼。夜里做梦,梦见从老师那里学习 秋驾的技艺。第二天去拜见老师。老师看见他,就说;“我从前并不是吝惜技艺舍不得教你,是怕你还不可教授。今天我将教给你锹驾的方法。”尹需转身后退几步,向北再拜说,“这种技艺我昨天夜里在梦中已经学了。”他先向老师叙述自己所梦到的,梦到的正是秋驾的技艺。以上述两位士人,可算是能学习 了,可以说没有什们东西能妨害他们了,这正是他们扬名后世的原因啊!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陈祥道
  该得的不要推辞·孔子
  卷二十一·程端学
  御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陈经
  尚书稗疏卷二·王夫之
  卷十八·蔡卞
  卷六·蔡卞
  卷十六·高闶
  卷三十二·佚名
  追悼熊秉三张仲仁两先生·太虚
  佛塔的光明·太虚
  文武群己事器一致之教育·太虚
  佛说金耀童子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一·延寿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僧儿·唐圭璋

      僧儿,广汉营妓。   满庭芳   团菊苞金,丛兰减翠,画成秋暮风烟。使君归去,千里倍潸然。两度朱幡雁水,全胜得、陶侃当年。如何见,一时盛事,都在送行篇。   愁烦。梳洗濑,寻思陪宴,把月湖边。有多少、风流往事萦牵。闻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赉将士。壬辰,如华林、天柱。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

  • 卷五十六·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九月甲子朔,(案:《四史朔闰考》:是年九月朔日无干支。据《三朝北盟会编》书九月一日甲子,知甲子乃朔日也,下宜有“朔”字,据增。) 金人陷太原。(案:太原之陷,《续宋编年通鉴》及《十

  • 卷二十 太宗·王夫之

      〖一〗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夫人即丧心失志迷惑之尤者,长短、虚实、大小、有无、清浊、得失、明暗,皎然分画于前,知则知之,能则能之,眇者穷于视,跛者困于趋,恶得诬其心之所未喻,而谓多闻善虑者之不

  •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春。正月。戊戌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李

  • 儒林宗派卷十二·万斯同

    鄞县万斯同撰宋诸儒博考王昭素聂崇义窦仪邢昺 孙奭 孔维孔宜 崔颂 尹拙田敏 辛文悦李觉崔頥正贾同 刘顔髙弁 和岘 刘羲叟孔道辅韩琦 范仲淹欧阳修刘涣【凝之髙安】 刘敞刘攽 孙复 石介陈襄 陈烈 郑穆周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下·袁枢

    宋 袁枢 撰鲜卑防邉汉桓帝永夀二年 初鲜卑檀石槐勇徤有智略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栁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縁边北拒丁零东郤夫余西撃乌孙

  • 开岁游春·胡兰成

    开岁游春小周虽恤人言,但她照样来我房里,没有遮掩,亦自然没有刺激,所以亦无人说我们的闲话。原来想望天下太平岁月不惊,江 山无恙,是要人们闲常都有这样的德性。中国人并无西洋那种刺激的革命与恋爱,因为自有好的泼刺。一次

  • 卷八·萨囊·彻辰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八 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由是图伯特地方之胡土克图与墨尔根喇嘛等共议以蒙古地方竟无继续达赖喇嘛掌教坐床之喇嘛乃拣择巴特玛三博斡巴克什之高徒大慈津巴扎木苏之呼必勒罕根敦

  • 卷十三·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十三用人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庚戌上谕大学士等朕惟敷政之道用人为先辟门吁俊之典由来尚矣然知人则哲自古为难朕在藩邸不与朝臣往来所以内外大小官吏

  • 十六年·佚名

    (辛酉)十六年大明嘉靖四十年春正月1月1日○壬戌朔,百官以權停例,陳賀于仁政殿庭。1月2日○癸亥,諫院啓曰:「政院,掌出納,詳察奏逆,俾無後弊,乃其責也,而頃日匿名書,旣不能依律燒毁,具由啓達,而奉承上敎,如恐或緩,使父子間不得傳說之言

  • 三十年·佚名

    (甲戌)三十年清乾隆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亥,上謁太廟、永禧殿,仍拜靈壽閣,閣卽太祖、肅宗入耆社後奉安御牒之所也。上之二十年甲子,依故事繼入社,今年是聖上周甲,而又値太祖入社之歲,故特於元日展拜,仍手書小識于御牒,以寓追

  • 春秋集传详説原序·家铉翁

    春秋非史也谓春秋为史者后儒浅见不明乎春秋者也昔夫子因鲁史脩春秋垂王法以示后世鲁史史也春秋则一王法也而岂史之谓哉陋儒曲学以史而观春秋谓其间或书或不书或书之详或书之略或小事得书大事缺书遂以此疑春秋其尤无忌

  • 春秋长历卷三·陈厚耀

    右谕德陈厚耀撰历编【一】隐元年【己未】正小辛巳二大庚戌三小庚辰四大己酉五大己夘【辛丑二十三日】六小己酉七大戊寅八小戊申九大丁丑十小丁未【庚申十四日】十一大 丙子十二小丙午杜氏云隐元年正月辛巳朔 大

  • 狄青复夺衣袄车·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衣袄车》或《复夺衣袄车》。撰者姓名未详。剧演宋时无章阁学士范仲淹令狄青押500辆衣袄车前往西延边赏军。将军王环,年事已高,将盔甲兵器在街市出售,因见狄青英雄,便赊予狄青。途中狄青贪杯,衣袄车被河

  • 续词品·杨夔生

    词学论著。清杨夔生著。十二则。以“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澹”、“疏俊”、“孤瘦”、“精练”、“灵活”等审美范畴,概括词的审美意识。以“轻逸”为第一品:“悠

  •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佚名

    刘宋沙门释慧简译,即中阿含天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