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传传
李心传字微之,宗正寺簿李舜臣的儿子。庆元元年(1195)举荐于乡,既落第,决心不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著书。
后来由于崔与之、许奕、魏了翁等二十三人前后着力推荐,由制置司敦促他到朝廷,担任史馆校勘,被赐予进士出身,专修《中兴四朝帝纪》。刚刚完成三朝帝纪,就因弹劾罢任,被差遣到成都府任通判。不久迁著作佐郎,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诏令要他不要加入议幕,允许他征辟官吏自己置局,接着编撰《十三朝会要》。端平三年(1236)书编成。召赴朝廷,任工部侍郎。他上书说:
“臣闻‘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大概是由于杀戮太多,赋敛太重,使老百姓怒怨之气上浮,干扰了阴阳二气的调和,至此达到极点。陛下所应该做的是与各大臣共同清除乱政,向老百姓宣布除旧布新,以作为消灭恶运、迎接吉祥的对策。而现在法制破坏未尝重新修订,老百姓劳苦不加意振兴德政,既没有能力改变过去旧的东西,而反过来会比过去的问题更严重。所以皇帝的德行还没有达到没有过错,朝纲或许还苦于多和乱,公平清廉正直的官吏,所在很少看到。而贪利无耻,敢于做坏事的人,却借口敌人的存在兴兵,四面八方起来,以求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像这样而希望五福齐来,百谷丰登,是等于缘木求鱼。
“臣考察招致旱灾的原因:一曰和籴增多而老百姓怨恨,一曰流离失所没有归宿而老百姓怨恨,一曰赋税检查不尽真实而老百姓怨恨,一曰籍没资产不治罪而老百姓怨恨。所有这些都发生于大兵之后,而形势又未设法加以消灭,所以愈加积累愈加严重了。成汤是圣明的君主,而他在桑林祷告,尚且以六件事自责。陛下很愿意把国家治理好,可是现在七年了,灾害祥异饥馑这些现象,记载不绝,这是什么原因呢?早上下命令晚上就改变,没有常规,那政事自然就乱了;赏赐积蓄赠送,毫无停止的时候,那老百姓自然就贫困了;陪都园囿寺庙,修建得非常勤,那土木工程当然就繁兴了;皇帝旧居的女道士,声势气焰嚣张跋扈,那妇女恃宠弄权的当然就多了;珍宝玩赏的呈献,很少听到有拒绝的,那贪污贿赂当然就盛行了;忠正恳直的语言,大都厌恶摒弃,那诬陷谄媚的人当然就得势了。这六件事情或有一件,就足以招致旱灾。希望陛下赶快颁布罪己的诏书,修正做好这六件事情以挽回天心。群臣中有呈献聚敛剽窃老百姓财物的言论以求加官进职者,必须严厉地罢黜他们,使他们不得上诬圣德,这样则旱情虽然严重,还是可以阻止消灭的。可是如果老百姓怨于内,敌人逼压于外,事态危急,形势窘迫,那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到那时陛下虽然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也不知道怎么想办法了。”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多久,他又以言论罢官,奉祠禄居潮州。淳..元年(1241)罢祠禄,再授予又罢掉。淳..三年(1243),退休。不久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李心传有治史才能,精通历史典故,但是他编写的《吴猎传》、《项安世传》,对他们的褒贬却有愧于一个史家秉笔直书的宗旨,大概他的思想常看重川蜀,而对东南的士大夫却非常轻视。
李心传所著成的书,有《高宗系年录》二百卷、《学易篇》五卷、《诵诗训》五卷、《春秋考》十三卷、《礼辨》二十三卷、《读史考》十二卷、《旧闻证误》十五卷、《朝野杂记》四十卷、《道命录》五卷、《西陲泰定录》九十卷、《辨南迁录》一卷、诗文一百卷。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司马迁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班固 卷十三 东晋元帝·王夫之 纲目续麟卷十五·张自勋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下·佚名 第六节 改造思想·老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八百四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佚名 提要·岳珂 第十四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一二八八 军机处为发还盛京书事致盛京署理将军成策咨文·佚名 刘尼传·李延寿 诏狱惨言·顾大武 卷六·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