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

经籍考【十八】

子【小说家 农家 谱録】

【臣】等谨按汉班固曰小说家流出於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也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然则稗野传奇厥来已久马端临权舆班志别辑是门四库全书复析为三目凡叙述旧闻者曰襍事记録神怪者曰异闻缀缉琐屑者曰琐语体例益周於马考今从而辑之其妖妄荧听之属则从汰焉

读史随笔六卷

陈忱撰忱字遐心秀水人

【臣】等谨按是书采掇琐屑间附论断立名虽似史评实则传记之属故列於此

玉堂荟记一卷

杨士聪撰士聪字朝彻号鳬岫济宁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

国朝官至谕德

士聪自序曰古来正史所阙或得之襍録漫记以补其所不足亦识其小者之意也自余叨史局不废记存且积有年岁壬午再入春明感兴时事乃取旧所编辑更加撰次不拘年月惟有慨於中则书之彚为一帙凡十余年来世局朝政物态人情约略粗载於此而戏笑不经之事亦往往而在庭闻州世说【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题曰桃都漫士宫紫阳述

客途偶记一卷

郑与侨撰与侨字惠人济宁人前明崇祯丙子举人

玉劒尊闻十卷

梁维枢撰维枢字慎可真定人前明举人官工部主事

明语林十四卷

吴肃公撰肃公见经类

明逸编十卷

江有溶撰邹统鲁补编有溶字谷尚长沙人统鲁字大系衡阳人

闻见集三卷

蔡宪陞撰宪陞字江云南昌人

筇竹杖七卷

施男撰男字伟长吉水人顺治初随征广西以军功授广西按察司副使

今世说八卷

王晫撰晫见襍家类

秋谷襍编三卷

金维宁撰维宁见史类

陇蜀余闻一卷 皇华纪闻四卷

王士祯撰士祯见史类

惠栋精华録训纂曰陇蜀旧游之地具详驿程记中此又纪其所未备者也

砚北丛録【无卷数】

黄叔琳撰叔琳见经类

魏兆龙序曰是书为叔琳巡抚浙江时罢官後所偶録襍采唐宋元明及近时说部亦益以耳目所闻见

汉世说十四卷

章抚功编抚功字仁艳钱塘人

凡例曰书以语名始论语也国语记言不参以事陆贾新语马上翁每奏称善临川世说一书诸名士所共撰述始自竹林迄於江左风流简远少许胜多最为可贵兹编独尊两汉意专叙事故不以新语名篇

【臣】等谨按是书纪汉人言行大抵以史记汉书为主而襍以他书附益之盖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之体然义庆所述溯自东汉并非始於竹林且本名世说新书後人乃改为新语见黄伯思东观余论凡例所云误矣

过庭纪余三卷

陶越撰越字艾村秀水人

右小说家襍事

蚓庵琐语一卷

李王逋撰王逋字肱枕嘉兴人

矩斋襍记二卷

施闰章撰闰章见史类

【臣】等谨按是书多记见闻杂事旧载闰章外集中今别为着録故隶於此

冥报録二卷

陆圻撰圻见襍家类

雷谱一卷

金侃撰侃字亦陶吴县人

史异纂十六卷 有明异丛十卷

傅爕詷撰爕詷字去异灵夀人工部尚书维麟子官至汀州府知府

觚賸八卷续编四卷

钮琇撰琇字玉樵吴江人康熙壬子拔贡生官至陕西知府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

吴任臣撰任臣见史类

旷园襍志二卷

吴陈琰撰陈琰见经类

鄢署襍钞十四卷

汪为熹撰为熹字若木桐乡人官鄢陵县知县为熹自序曰此书事涉鄢陵者十之六七涉省郡别州县者十之三四合以身之所历目之所覩得十四卷

果报见闻録一卷

杨式传撰式传字雪崖鄞县人

信徵録一卷

徐庆撰庆字宾溪自序曰乌山人未详何地见闻録一卷

徐岳撰岳字秀方嘉善人

簪云楼襍说一卷

陈尚古撰尚古字云瞻德清人

右小说家异闻

豆区八友传一卷

王蓍撰蓍字宓草秀水人

【臣】等谨按蓍以制造菽乳其名有八因呼八友各为寓名而传之盖游戏之小品

笔史二卷

杨忍本撰忍本字因之南城人

板桥襍记三卷

余怀撰怀字无怀号澹心闽县人

右小说家琐语

【臣】等谨按马端临辑农家一门引宋三朝艺文志谓殖物宝货着谱録者亦在助衣食之源故咸见於此然列香谱於农家何异缀钱图於谱系悬瘿引蔓厥体殊乖四库全书於农家类尽汰榛芜只存本业并仿尤袤遂初堂书目之例别辑谱録一门俾酒谱茶经胥归统隶变而能通善斯择焉五朝续通考已师其例今亦从之庶几小道可观不以溷豳风无逸之本旨焉

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

乾隆六年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序曰孟子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盖民之大事在农农之所重惟时敬授人时载於尧典周公七月一篇於日星霜露之候昆虫草木之化详哉其言之故先王之民莫不震动恪恭於农以修其事者惧失时也我

圣祖仁皇帝勤咨民隐首重农桑率育烝黎?濡德泽六

十余载户庆盈宁

皇考世宗宪皇帝岁举耕耤之仪率先天下兴水利广储蓄为万世规凡兹薄海苍生得荷锄饁饷优游陇亩之间乐生遂性衣食滋丰者何莫非我

祖宗宵旰勤劳以贻乐利於无疆耶朕缵承基绪鉴前代生深宫之中长阿保之手诚知稼穑艰难日与中外臣工为斯民筹食用至计胼胝机杼之作苦日厪於怀因检前人农桑通诀农政全书诸编嘉其用意勤而於民事切也命内廷词臣广加蒐辑举物候早晚之宜南北土壤之异耕耘之节储偫之方蚕织畜牧之利自经史子集以及农家者流凡言之关於农者彚萃成编命之曰授时通考夫天道广运於上而四时行万彚生地道发育於下而庶品蕃百昌遂人事

参赞其中而六府修三农殖辅相裁成固国家之大政也趋事赴功亦闾阎之本业也贵谷劭农服田力穑上下交勉弗懈於时以副朕阜成海宇之至愿览斯编者尚有取焉

【臣】等谨按是书凡分八门一曰天时二曰土宜三曰谷种四曰功作五曰劝课六曰蓄聚七曰农余八曰蚕桑自土宜以下七门各冠以彚考一卷我

皇上轸念民依首殷农政爰

命儒臣删纂诸书辑成是帙斟酌古今之制调剂天地之宜凡旧章政典之有禆於日用者罔不胪陈垂美利於万年溥盈宁於六合

圣人之心抑何其详且尽也

梭山农圃三卷

刘应棠撰应棠字又许奉新人

豳风广义三卷

杨屾撰屾字双山西安人

【臣】等谨按蚕桑之法自明以前秦地久废每逢卒岁恒苦无衣然条桑采蘩之咏载在豳风其地固非不宜蚕桑者比屾是书备陈树桑养蚕诸法并详绘诸图系以论说兼及鸡豚畜字之法极为详明近时秦纱之织传售四方固抑赖

圣天子衣被之功亦足徵屾等讲求之力也

右农家

御定广羣芳谱一百卷

康熙四十七年翰林院编修汪灏等奉

敕编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粤自神农氏尝草辨谷民始知树艺医药伊耆氏命羲和推步定历以授时民始知耕获之不愆而百工熙绩伟哉开物成务启牖来兹圣帝之功与天地并矣朕听政之暇披閲典籍留意农桑绘耕织之图制永言之什时巡所止亲历田间其稼穑之艰难作劳之辛苦既周知而洞悉矣每思究百昌生殖之理

极万变消长之情着为成编以佑吾民尝谓尔雅具其名物而郭璞陆佃孙炎之流疏注埤翼又加详焉其明备者莫如本草自本经以迄陶弘景苏颂而下数十种凡采治之法无不赅核他如齐民要术月令广义诸书其莳植之宜为更晰矣遐稽往牍撷其英华归於简括良非易也比见近人所纂羣芳谱蒐辑衆长义类可取但惜尚多疎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攟摭荟萃删其支冗补其缺遗上原六经旁据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吟田夫之所传述皆着於篇而奇花瑞草之产於名山贡自远徼絶塞为前代所未见闻者亦咸列焉复允廷臣之请益以朕所赋咏依类分载总一百卷命名曰佩文斋广羣芳谱冠以天时尊岁令也次谷次桑麻崇民事也次蔬茶果木花卉资厚生溥利用也终以药物重民命也其诸天时早晚之候人事种溉之方地力彼此之殊物性良楛之异罔弗条举缕析灿然可观焉是书也揽品彚之蕃滋想羣生之率育一展卷间化机洋溢於兹毕呈固不惟矜淹洽侈藻丽也以是刋布天下垂之久远使吾民优游於农圃之中家室盈宁乐其业而不惮其勤而大夫士以及民之秀者因以区别物宜审其淑慝凛嗜好之常慎节宣之度於以跻仁夀而享泰平亦不为无所禆助也哉

【臣】等谨按明王象晋二如亭羣芳谱多有疎漏我

圣祖仁皇帝博综万彚涵育羣英

特诏儒臣开局广修十增六七凡天时谱六卷谷谱四卷桑麻谱二卷蔬谱五卷茶谱四卷花谱三十二卷果谱木谱各十四卷竹谱五卷卉谱六卷药谱八卷凡远徼遐陬之产奇花异草之名为尔雅所未闻本草所未赅者蕃然并萃博物之鸿编实古来着録家所未见也

钦定西清古监四十卷

乾隆十四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奉

敕编

谕曰邃古法物流传有自者惟尊彞鼎鼐历世恒远良以质坚而体厚不为燥湿所移剥蚀所损渊然之光穆乎可见三代以上规模气象故嗜古之士亟有取焉宣和博古一图播在艺苑继之者有吕氏考古图而外此纪载寥寥岂非力能致之而弗能聚所见隘而无足纪欤我

家法不事玩好民间鉴赏概弗之禁而殿廷陈列与夫内府储藏者未尝不富朕於几务晏闲间加题品夷考旧图多所未载因思古器显晦有时及今不为之表章载之简牍考索者其奚取徵焉爰命尚书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率同内廷翰林仿博古图遗式精绘形模备摹款识为西清古监一编以游艺之余功寄监古之远思亦足称昇平雅尚云尔

【臣】等谨按是编以

内府所藏法物按器为图因图系说每一卷成辄恭呈

点定授梓刋行循览之余觉法器森罗俨然在目昔陆佃作礼象以改聂图之失尊鼎舟彛皆从借览以求其实矧乎

秘府所储有典有则垂之无穷读是编者其亦可极天下之大观而无遗憾也夫

钦定钱録十六卷

乾隆十五年协办大学士梁诗正等奉

敕撰

【臣】等谨按是谱所録皆

内府所藏历代古钱卷一至卷十三上自伏羲帝昊钱下迄崇祯通宝卷十四列外域诸品卷十五撒帐吉语诸品及异钱各种卷十六厌胜诸品凡为钱五百六十有七辨明真贋图绘形模夫钱币之利弊可以验国政之废修一展览间千古之盛衰毕着是岂徒为数典之助哉盖监古以省度者

圣人之心固不遗於一物也

钦定西清砚谱二十四卷

乾隆四十三年大学士于敏中等奉

敕编

皇上御制序曰向咏文房四事谓笔砚纸墨文房所必资也然笔最不耐久所云老不中书纸次之墨又次之惟砚为最耐久故自米芾李之彦辈率谱而藏之以为艺林佳话内府砚颇夥或传自胜朝或弆自国初如晋玉兰堂砚璧水暖砚久陈之乾清宫东西暖阁因思物繁地博散置多年不有以荟综粹记或致遗佚失传为可惜也因命内廷翰臣甄核品次图而谱之凡旧藏者若干枚散置者若干枚新获者若干枚其弃置库中为之翦拂刮磨郁为奇品者又若干枚谱既成欲命于敏中拟四六引言以行之既思题句铭辞皆自作且六日而成四十首所为惜沦弃悟用人慎好恶戒玩物无不三致意焉则又不可以无文而不序其梗概也昔许采一文人耳藏砚几至百枚兹百年太平石渠天禄之府贮砚多至二百枚亦不为过而予以为己过者盖意有所好必有所系若谓文房之资立言传道有异他物之为嗟夫是予所以自解乎抑亦所以自讼乎

【臣】等谨按是谱取

内府所藏各砚图其正背间及旁侧并恭摹

御制题铭与前人之款识凡尺度材质形制之殊悉皆详述而收藏赏鉴诸家姓名及旧人铭跋诸臣奉

敕所题均得附録

宸章之後计瓦石之属为砚二百凡四百六十四图後附松花紫金驼基红丝诸品及仿制澄泥各种为砚四十一凡百有八图古藻之垂照映万古於以上供

乙览传示来兹自有砚谱以来未有如是之大观者也异鱼图赞笺四卷 异鱼图赞补三卷闰集一卷胡世安撰世安见经类

【臣】等谨按异鱼图赞明杨慎所着间有自注世安因而笺之辨证颇悉又因其阙漏作为补编古隽亦略与慎等

倦圃莳植记三卷

曹溶撰溶见史类

漫堂墨品一卷 怪石赞一卷

宋荦撰荦见史类

雪堂墨品一卷

张仁熙撰仁熙字长人号藕湾广济人

曹氏墨林二卷

曹素功编素功字圣臣歙县人岁贡生官布政司经历

续茶经三卷附録一卷 艺菊志八卷

陆廷灿撰廷灿见襍家类

【臣】等谨按是编视陆羽经多至十倍依原例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其十之图不传补以茶具茶器图艺菊志凡分六类以所绘艺菊图题词附之观石後録一卷

毛奇龄撰奇龄见经类

奇龄自序曰尝见友人高兆作观石一録流传人间故此曰後録

北墅抱瓮録一卷

高士奇撰士奇见经类

汉甘泉宫瓦记一卷

林佶撰佶字吉人侯官人康熙乙卯举人壬辰

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

乌衣香牒四卷 春驹小谱二卷

陈邦彦撰邦彦字世南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茶史二卷

刘源长撰源长字介祉淮安人

居常饮馔録一卷

曹寅撰寅字子清号楝亭镶蓝旗汉军人康熙中巡视两淮盐政加通政司衔

酒部彚考十八卷

不着撰人名氏

茶花谱三卷

旧题朴静子撰不着姓氏

竹谱一卷 蛇谱一卷

陈鼎撰鼎见史类

笺卉一卷

吴菘撰菘字绮园歙县人

【臣】等谨按宋荦尝题黄山僧雪花所绘黄山诸卉图菘取其题词各为作笺故曰笺卉

晴川蠏録四卷後録四卷

孙之騄撰之騄见经类

苔谱六卷

汪宪撰宪见经类

画眉笔谈一卷

陈均撰均字康畴歙县人

名花谱一卷

旧题西湖居易主人撰不着名氏

右谱録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七·张廷玉
  越绝卷第十三·袁康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九·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八十·佚名
  卷之八十六·佚名
  附录·于慎行
  一三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为办理《南巡盛典》等书咨取誊录折·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十三。·金富轼
  曹义、施聚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庸吏庸言自序·刘衡
  二、姜之地望·傅斯年
  纲鉴易知录卷七二·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二十目録杂题类题惠崇画【元马祖常】郭忠恕十幅【元邓文原】题画【元虞集】题山石猨鸟图【元杨载】时中兄示余画一轴画一老翁推独轮小车上载两巨瓮意其为警世之为因为赋诗【元杨载

  • 卷一百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七目录人事类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宋范仲淹】观韩玉如胡人贡奉图【宋梅尧臣】题曹仲本出示谯国公迎请太后图自肃天?以下皆纪画也【宋杨万里】蕃王献宝图【元柳贯】题书船入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长安看花记》·张次溪

    (清)蘂珠旧史(杨懋建) 撰●目录长安看花记●长安看花记蕊珠旧史我生也晚,不及见乾隆、嘉庆间人。比来长安,四喜部诸人又多转入春台、三庆部矣。辛壬癸甲以来,淹留京邑。洛阳名园,日涉成趣。青衫尘满,翠袖寒多。回首前尘,但唤柰

  • ●卷一百九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十二。   起绍兴九年正月,尽其月。   金人退还河南地。   金人以东西南三京寿春府宿亳单曹州及陕西就西地归於有司。   韩世忠加少师扬武翊运功臣(旧校云:按世忠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在绍兴六年四月甲

  • 第五十九回 迎母姊亲驰御驾 访公主喜遇歌姬·蔡东藩

      却说窦婴田蚡,为了赵绾王臧,触怒太皇太后,遂致波及,一同坐罪。武帝不能袒护,只得令二人免官。申公本料武帝有始无终,不过事变猝来,两徒受戮,却也出诸意外,随即谢病免职,仍归林下,所有明堂辟雍诸议,当然搁置,不烦再提。武帝别

  • 涌幢小品卷之三十·朱国祯

    虏众来归常郑公既擒纳哈出。其众惊溃。河水一夕大深。断其后路。皆曰天也。其帅五十八。帅众来归。亦曰天也。非不得已也。五十八。阿连人。习其国书。入太学。麤涉传记。颇醇谨。在元为平章。既归。赐姓。历官。数有

  • 史纠卷四·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新唐书髙祖纪突厥杀刘武周于白道欧宋新书以为在武徳之五年刘昫旧书以为在武徳之三年司马涑水弃新而取刘其必有所据矣武徳九年四月辛已废浮屠老子法按髙祖辛已诏不过沙汰僧尼禁增寺观非废法也且七年十月

  • 卷五·王溥

    后唐天成元年七月,御史台奏:“伏准故事,每月百官入阁,百司排仪仗,金吾勘契。入后,百官待制次对。入阁举论本司公事,左右起居分记言动,以付史馆编录,此大朝经久之道也。近奉敕旨,百官除常朝外,依宰臣每五日一度入内起居,拜讫便退,纵

  • 乐庵语録后跋·龚昱

      太平全盛时三光五岳之气未【阙】       厚与今不同况贤于人者哉余自幼侍先尹相山及诸叔父行见其年余七十率皆彊健不甚服温补药余兄弟尝自斟酌气血已为弗类今见子侄辈才二三十歳徃徃饵雄附如常膳又逺不逮吾

  • 卷第十四·朱熹

    明道先生语四亥九月过汝所闻刘绚质夫录绚问:「先生相别,求所以教。」曰:「人之相爱者,相告戒,必曰凡事当善处。然只在仗忠信,只不忠信,便是不善处也。」有人治园圃役知力甚劳。先生曰:「蛊之象,『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之事,惟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褒灑陀一切僧伽有罪單白   若十五日褒灑陀時一切僧伽悉皆有犯.然無一人能向餘住處對清淨苾芻如法說   悔可令我等對彼苾芻如法悔除其罪.一切僧伽但爲單白羯磨而作長淨.後向餘住  

  • 记心印来历·悟真子

    尝思性根命蒂。道有体用。木本水源。道有由来。无极以生太极。老君而化释迦。即先天大道根也。然达摩为西二十八祖者。然释迦佛一脉流传。世世承接其统。代代仔肩其绪耳。夫佛出自西城竺干国。父白净梵王。后摩耶氏。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四·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耶舍。聪明利根。极大巨富。阎浮提中。最为第一。服天冠璎珞。著无价宝屐。其于中夜。与诸妓女。相娱乐已。各还寝息。忽从眠觉。见诸妓女。或有伏卧。或有仰眠。头发蓬

  • 卷第一·佚名

    月幢了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达最等编师于庚子年三月十四日护法禹洪王公明宇杨公等请住云南府石宝禅院。三门云尽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无边虚空界以至通身遍身总是个刹且道门在甚处卓拄杖云八字打开便进。据室摩竭掩室毗

  • 梧冈集·唐文凤

    诗文集。明唐文凤撰。十卷。文凤字子仪,号梦鹤,歙县(今属安徽)人。与祖元、父桂芳均以文学擅名。永乐中荐授兴国知县,改赵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文凤知兴国,颇有政绩。著有《朝阳类稿》、《政余类稿》、《老学文稿》

  • 归藏·马国翰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

  •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陶弘景

    一卷。旧本题梁陶弘景撰。又称《真灵位业图》,《灵宝真灵位业图》。初言神仙真人者,并无等级观念。但随着历史的进展,或出于宗教的需要,逐渐有了关于神仙真人也分等级之说。据此书前陶弘景自序,他撰《真灵位业图》,就

  • 大威德陀罗尼经·佚名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阿难说陀罗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种之名,多种之义,亦广说末世恶比丘之事,及说菩萨住于母胎中之楼阁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