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枢传
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人。幼年时努力学习,曾以《修身为弓赋》考国子监,周必大、刘珙都对他的将来抱有很大的希望。袁枢参加礼部的考试,词赋为第一名,被调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
乾道七年(1171),袁枢任礼部试官,又任太学录,轮对时上了三疏,一论广开言路以培养忠孝之风气,二论谋划恢复国土的万全之策,三论士大夫多以虚语欺骗上面、以侥幸获得荣利。张说从..门以节钺升为签书枢密事,袁枢正与学省同僚一起指责他,皇上虽然容纳了他们的意见,但脸色不悦。袁枢退朝后报告宰相,给他看奏疏,并说“:你不以与平庸之辈为伍为耻吗?”虞允文很惭愧。袁枢就要求出朝补外官,被任命为严州教授。
袁枢常喜欢朗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于其浩博,于是按类区分又使之贯通,号称《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此书,上奏皇上,孝宗读后很是赞叹,把它赐给东宫,又分别赐给长江流域的各位将帅,并令他们熟读,说“:治国之道全在这里了。”
第二天,皇上问袁枢现在任何官,茂良告诉实情,皇上说:“可以给寺监簿之职。”于是袁枢以大宗正簿之职被召进宫对话,就根据史书奏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屡有训词,看到诸葛亮论述两汉所以兴衰时,有‘小人不可以不去除’的警告,皇上的话伟大啊,永垂万世。”于是袁枢历陈往事,从汉武帝以降至唐文宗偏听奸佞,以致祸乱。并说:“本来内怀诈伪而表面上好像很诚实,阴险、邪恶而表面上好像很忠诚的人,如果陛下每天与他们在帷幄中策划大事,讨论选拔、辞退天下的士人,我担心必定成为朝廷的祸患。”皇上回头看看说“:我不至于与这些人图谋大事于帷幄中。”袁枢拜谢说“:陛下话说到这样,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呀。”
袁枢被升任太府丞。当时士大夫中颇有结为私党的。袁枢奏道“:人主有偏爱派别的心,那么就会有大臣结为朋党之患。近年有人说陛下宠爱任用武士,有厌恶、轻视儒生之心,对大臣们猜疑,亲近、信任左右侍从,宫禁内的人代行国家大事,近侍参与军国大事的策划。今天即使总揽了大权,专听偏看,还是可能堵塞明智之言,滋生作威作福的思想。希望皇上对国事的处理只能听取国人的反映,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不对左右近臣有偏心。”皇上正锐意北伐,让天下人看看他的志向。袁枢上奏说“:古代谋图敌人国土的,一定让对方看到自己弱的方面,如果陛下立志报金仇,我希望蓄威养锐,不要轻易暴露实力。”袁枢又陈述了用宰执、台谏的方法。
这时有议事者想限制宗室应举锁试的数额,限制添差岳祠官,减少大臣们的荐举,定下文武大臣任子数目,严格特奏等级,推迟郊礼的年份,延缓科举的期限,袁枢说:“这都是近来不关大局的议论,人君要以天命为准则,不可实行这些措施。”于是上疏抗议劝皇上以大局为重,以保存国体。
袁枢兼任国史院编修官,被分配修国史传。章..家因与他是同乡,婉转地请袁枢文饰其传,袁枢说:“子厚这宰相,辜负国家欺骗国君,我为史官,记史不能隐瞒事实,宁愿辜负同乡人,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大家的议论。”当时宰相赵雄总管史事,见到袁枢说:“无愧于古代良史。”
袁枢任工部郎官,历升吏部郎官。两淮干旱,皇上令袁枢巡视真、扬、庐、和四郡。回朝后陈述两淮的形势,说:“两淮坚固那么长江可守得住,今天只知道防备长江,不知道保住淮河,置重兵于江南,把空城放弃在淮河流域,这不是警惕不测事件的做法。瓜洲是新城,专门为退保之地,金使路过对其指点、议论,淮人听说感叹不已。谁为陛下定的这个策略?”
袁枢被升为军器少监,任命为提举江东常平茶盐,改知处州,到朝廷奏事。袁枢出使两淮回到朝廷回答问题,曾说:“朋党互相依附,那么大臣的权力就大,言路被堵塞,那么人主的势力就孤单。”当时宰相不高兴。到这时又说:“威严、权力在下面,那么君主势力就被削弱,所以大臣逐除台谏以蒙蔽君主的聪明;威严、权力在上面,那么君主势力张大,所以大臣勾结台谏来阻挡天下的公正意见。今天朋党的故交还在,台谏之官没正明纲纪,言路将又充满棘荆了。”
袁枢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升为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因为产业之事下大理寺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收取重贿包庇他,袁枢把此事弄清楚上报皇上,人们认为很危险。皇上听后大怒,立即罢免冷世光,以朝臣之职弹劾御史,实是从袁枢开始的。皇上亲自写诏书任命袁枢为代理工部侍郎,仍兼国子祭酒。袁枢因为论述了大理狱案请求外官,于是有让他赴郡任职的命令,不久贬了二级,前面的旨令停止未发。光宗即位,袁枢被收叙任用为原来的官职,提举太平兴国宫、知常德府。
宁宗登基,提拔袁枢为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临大江,每年田地遭到大水冲击,百姓无所依托。楚国故城楚观在这里,袁枢把它作为房舍,移民居住,以备难以预料之患。袁枢率民种树数万棵,以捍卫堤坝,百姓获得实惠。不久袁枢被台臣弹劾罢官,提举太平兴国宫。到这时袁枢三次主管祠观,极力上书请求退休,自比为疏传、陶令。开禧元年(1205),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从此闲居十年,著《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中。
猜你喜欢 帝纪第六 武帝下·令狐德棻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刘昫 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九·律历九·脱脱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五十一·脱脱 前汉孝武皇帝纪一卷第十·荀悦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佚名 卷八十三上·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纪昀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佚名 四三 风潮一·周作人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一。·金富轼 王皇后传·欧阳修 刘珙传·脱脱 附录二·胡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