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哀公·哀公二十五年

【传】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卫侯出奔宋。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袜而登席,公怒,辞曰:「臣有疾,异于人。若见之,君将之,是以不敢。」公愈怒,大夫辞之,不可。褚师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闻之,褚师与司寇亥乘,曰:「今日幸而后亡。」公之入也,夺南氏邑,而夺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纳公文懿子之车于池。

初,卫人翦夏丁氏,以其帑赐彭封弥子。弥子饮公酒,纳夏戊之女,嬖,以为夫人。其弟期,大叔疾之从孙甥也,少畜于公,以为司徒。夫人宠衰,期得罪。公使三匠久。公使优狡盟拳弥,而甚近信之。故褚师比、公孙弥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因三匠与拳弥以作乱,皆执利兵,无者执斤。使拳弥入于公宫,而自大子疾之宫噪以攻公。鄄子士请御之。弥援其手,曰:「子则勇矣,将若君何?不见先君乎?君何所不逞欲?且君尝在外矣,岂必不反?当今不可,众怒难犯,休而易间也。」乃出。将适蒲,弥曰:「晋无信,不可。」将适鄄,弥曰:「齐、晋争我,不可。」将适泠,弥曰:「鲁不足与,请适城锄以钩越,越有君。」乃适城锄。弥曰:「卫盗不可知也,请速,自我始。」乃载宝以归。

公为支离之卒,因祝史挥以侵卫。卫人病之。懿子知之,见子之,请逐挥。文子曰:「无罪。」懿子曰:「彼好专利而妄。夫见君之入也,将先道焉。若逐之,必出于南门而适君所。夫越新得诸侯,将必请师焉。」挥在朝,使吏遣诸其室。挥出,信,弗内。五日,乃馆诸外里,遂有宠,使如越请师。

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


译文


二十五年夏季,五月二十五日,卫出公逃亡到宋国。卫出公在藉圃修造了灵台,和大夫们在那里喝酒,褚师声子穿着袜子登上席子,卫出公发怒。褚师辩解说:“我脚上生疮,和别人不一样。如果见到了,君王会作呕的,因此不敢脱去袜子。”卫出公更加生气。大夫们都为褚师辩解,卫出公不同意。褚师退出。卫出公把手叉在腰上,说:“一定要砍断你的脚!”褚师听了这话,就和司寇亥一起坐上车子说:“今天的事情能够落个逃亡就是幸运了。”

卫出公回国的时候,夺取了公孙弥牟的封邑,夺取了司寇亥的政权。卫出公又派侍者把公文懿子的车子推到池塘里。当初,卫国人灭了夏丁氏,把他的家财赐给彭封弥子。弥子请卫出公喝酒,进献夏戊的女儿,卫出公宠爱她,让她做了夫人。她的弟弟期,是太叔疾的从外孙,小时候养在卫出公的宫中,卫出公让他做司徒。夫人的宠爱衰减,期也就有了罪过。卫出公使用三种匠人久久不让休息。卫出公派优狡和拳弥盟誓,而又很亲近信任他,所以褚师比、公孙弥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利用三种匠人和拳弥来发动叛乱,都拿着锐利的武器,没有武器的人拿着斧子,派拳弥进入公宫,而从太子疾的宫里呐喊攻打卫出公。鄄子士请求抵御。拳弥拉着他的手,说:“您固然勇敢,可是打算把国君怎么办?您没有见到过先君的结局吗?君王到哪里不能满足愿望呢?而且君王曾经在外面待过,难道就一定不能回来吗?现在不能那么做,众怒难犯。叛乱平定才容易离间作乱的人。”于是卫出公就动身出走。准备到蒲地去,拳弥说:“晋国没有信用,不行。”准备到鄄地去,拳弥说:“齐国和晋国在争夺我们,不行。”准备到泠地去,拳弥说:“鲁国不足以亲附,请到城鉏去,可以联系越国。越国有能干的国君。”于是就去了城鉏。拳弥说:“卫国的盗贼是不是会来袭击您,还不能知道,请快点离开,从我开始。”于是就装上宝物回到了卫国。

卫出公把士兵加以分散部署,利用祝史挥作为内应侵袭卫国。卫国人以此为患。公文懿子知道了,进见公孙弥牟,请求驱逐祝史挥。公孙弥牟说:“挥没有罪过。”懿子说:“他专权好利而又行为不轨,要是见到国君进入,会在前面引路的。如果驱逐他,一定出南门而去国君那里,越国最近得到诸侯,一定会请求他们出兵的。”祝史挥正在朝廷上,下朝后,懿子就派官吏把他从家里遣送走了。祝史挥出了城,住了两晚,想要回城,没有被接纳。过了五天,就住在外里,于是就受到卫出公的宠信,派他到越国去请求出兵。

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季康子、孟武伯到五梧迎接。郭重为哀公驾车,见到他们两位,回来对哀公说:“这两位的坏话多着呢,请君王当面一一追究。”哀公在五梧设宴,武伯祝酒,讨厌郭重,说:“你为什么那么肥胖?”季康子说:“请罚彘喝酒!由于鲁国紧挨着仇敌,臣下因此不能跟随君王,才得免于远行,可是他又认为奔波辛苦的重长得肥胖。”哀公说:“这个人吃自己的话吃多了,能不肥胖吗?”大家虽然喝酒但都不高兴,哀公和大夫从此就互相有了厌恶感。

猜你喜欢
  非攻中第十八·墨子
  平书订卷九 武备第六·李塨
  第八章 15·辜鸿铭
  卷一百四十三·卫湜
  春秋讲义原序·戴溪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卷六·王鸿绪
  王制第九·荀况
  周礼通今续论·柯尚迁
  卷二·柯尚迁
  第七 揣篇 2·王诩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全文·佚名
  印度之佛教以中庸实践为教的佛教·梁启超
  佛法与孔子之道·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661_1 【送梅处士归宁国】罗隐   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乱罹且喜身俱在,   存没那堪耳更闻。良会谩劳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   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卷661_2 【经故友所居(

  • ◆赵承旨孟俯(松雪斋集)·顾嗣立

    孟俯,字子昂,宋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秀王子偁实生孝宗。赐第于湖州,故孟俯为湖州人。年十四,以父荫补官。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搜访遗逸,以孟俯入见。神彩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欲大用之。议者不可,授兵部

  • 卷十一·黄希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补注杜诗> 钦定四库全书 补注杜诗卷十一    宋 黄希 原本 黄鹤 补注 杜鹃【大历元年作】 【洙曰华阳风俗志鸟有杜鹃者其大如鹊而羽鸣声哀而吻有血土人云春至则鸣闻其初声者则有离别之

  • 初集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古今体一百三首【丙寅六】题徐贲眠云轩图用高季廸韵明季能诗家孰与渤海俦偶然披此图喜复晤青邱纱?对快晴爽风荡轻裯胡乃滃勃云不离几案头妙哉施可堂眠云意何悠幼文图成之老笔殊难侔昔

  • 狼狈·闻一多

    假如流水上一抹斜阳 悠悠的来了,悠悠的去了; 假如那时不是我不留你, 那颗心不由我作主了。假如又是灰色的黄昏 藏满了蝙蝠的翅膀; 假如那时不是我不念你, 那时的心什么也不能想。假如落叶像败阵纷逃, 暗影在我这窗前睥睨; 假

  • 卷三百三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三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五十三 郑真【字干之鄞县人】 平陵东 王莽簒汉翟义起义兵莽杀义其门人歌以怨之 平陵东翟义死东海翻寃莫洗汉贼已成汉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万历二十年二月壬辰朔录水草莽剌镇羗及西宁石羊等功俘获计四百斩其名王一赏经略尚书郑雒银五十两大红蟒衣一袭荫一子国子生巡抚叶梦熊贾待问各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梦熊仍升俸一级总兵张臣尤继先各升袭职一级臣实授都督

  • 稽古録卷三·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有虞氏上帝舜有虞氏姚姓曰重华其先出于高阳氏祖曰桥牛父曰瞽瞍舜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濬深哲智也其徳信充塞上下】父母弟顽嚚不友日以杀舜为事舜耕于历山以失爱于父母日号泣于旻天不敢怨怼失子道负罪引慝

  • 周法尚传·魏徵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 祖父周灵起,梁国直阁将军、义陽太守、庐桂二州刺史。 父亲周炅,定州刺史、平北将军。 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 十八岁,任陈国始兴王的中兵参军,不久授为伏波将军。 其父死后,他监

  • 王忄予传·张廷玉

    王忄予,字民应,太仓人。他的父亲王倬,做过南京兵部右侍郎,因恭谨淳厚而得到称赞。王忄予考中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官行人,迁御史。皇太子离开内宫时,他上疏皇帝以武宗居青宫为戒。又弹劾罢去东厂太监宋兴。王忄予调出巡视

  • 三年·佚名

    (辛丑)三年大明永樂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甲子朔,上在豐壤離宮。群臣以朝服,遙賀帝正于昌德宮,樂懸而不奏。以白衣、烏紗帽進手帕,諸道進箋獻方物。上王命宗親諸君及二品以上外,毋得親賀。上上壽,親勳宰執咸以吉服侍宴,凡五十八

  • 杨子折衷卷之五·湛若水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圣人于此无以形容其妙唯曰知者所乐者水托象以示学者惟觉者自觉夫水流行汨汨不息至虗而无实体至动而非思虑如此解释亦未足以尽水之妙亦莫能言知者之乐又继之以动之一

  • 第59章·老子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1)。夫唯啬,是以早服(2)。早服是谓重积德(3)。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4)。莫知其极,可以有国(5)。有国之母,可以长久(6)。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文道也(7)。【题解】

  • 第36章&nbsp;服问·戴圣

    《大传》篇在谈到从服时曾说:有的本应跟着穿较轻的丧服而变为穿较重的丧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为其生母仅仅头戴练冠,穿用小功布做的丧服,而且葬后即除;而庶子之妻却要为庶子的生母服齐衰期。有的本应跟着穿较重的丧服而变为

  • 大乘掌珍論卷下·欧阳竟无

      清辯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已說修觀行者總相悟入有爲性空.而未悟入無爲性空.若不開示無由悟入.若   不悟入無分别慧能趣入行終不得成.爲開示故復說是言無爲無有實不起似空華。   此中簡别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澄观

    第四大尽分中。文前有四。一依论科。二此五依下论释义。三前二下料拣。四文中下辨经义。二中五义之内义字向上。皆是论文。义字已下即是疏释。然前二离惑智二障。成心慧二解脱。后三利他即是三业。一意二口。虽云意持

  • 高峰大师语录卷上·高峰原妙

    参学门人编 灵隐弘礼重梓湖州双髻庵法语师自咸淳甲戌春就庵示众。乃云。谈玄谈妙。说性说心。攒花簇锦。巧妙尖新。如麻似粟。从古至今。莫不皆是乘虚接响底汉。倚草附木精灵。山僧虽是他家种草。决定不向遮里藏身。

  • 醒园录·李化楠

    古代食谱。清代李化楠撰。李化楠,字廷节,号石亭,罗江 (今四川罗县) 人。此书是作者为浙江地方官时所搜集的饮食知识、饮食习俗等资料,后经其子李调元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2卷,共记载121则关于调味品、菜肴、糕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