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 揣篇 2

【原文】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①也,不能隐其情。情一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②,乃且③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④。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⑤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⑥。

【注释】

①有恶:有所憎恶的人或事。陶弘景注:“夫人之一性一,甚喜则所欲著,甚惧则所恶彰,故因其彰着,而往极之,恶欲既极,则其情不隐,是以情一欲因喜惧之变而失也。”

②感动而不知其变者:那些内心有所感动却不能观察其喜怒变化的人。

③且:暂时,暂且。

④所安:安身立命的根据。陶弘景注:“虽因喜惧之时,以欲恶感动,尚不知其变。无此者,乃且置其人,无与之语,徐徐更问斯人之所亲,则其情一欲所安可知也。”

⑤见:显现。

⑥测深揣情:猜测准确,把握事理。陶弘景注:“夫情貌不差内变者,必见外貌。故常以其外见,而知其内隐。观色而知情者,必用此道。此所谓测深揣情也。”

【译文】

揣摩人们内心的隐情,必要在其极为高兴时加以迎一合,引发其欲一望,有了欲一望,就不能隐藏内情;必要在其极为惧怕时加以考察,引发其憎恶,有了憎恶,就不能隐藏内情。人的种种欲求,往往显露于情绪波动之时。如果一个人的情感有所触一动,却不显露于形色,就暂时放开不要和他说话,而向他身边的人询问,就可以知道其内心不为所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心中充满欲求,必然表现于外。通过察言观色,便能了解人们内心的隐情。这就是“探测内心以获真情”的道理。只有观察仔细,才能把握深刻。

猜你喜欢
  孟子通卷五·胡炳文
  小人文过饰非·孔子
  卷十二·程端学
  居业録卷六·胡居仁
  卷六十二·顺治
  僖公·僖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卷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五十一·道世
  住二空品第七十八·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欧阳竟无
  维摩诘经序·太虚
  与胡适之书·太虚
  评大乘起信论考证·太虚
  宗镜录卷第八十二·延寿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八·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冲末孛老儿、卜儿、旦儿同上)(孛老儿云)段段田苗接远村,太公庄上戏儿孙。虽然只得锄刨力,答贺天公雨露恩。老汉延安府人氏,姓刘,双名荣祖。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王氏,这个是老汉的儿媳妇儿,我有一个孩,唤做刘彦芳,在京师做着

  • 卷五·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五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五【闲适古调诗五十三首】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起吕二炅吕四熲崔十八玄亮元九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元时为校书郎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

  • 卷八十六·志第六十二·河渠四·张廷玉

        ◎河渠四   ○运河下 海运   江南运河,自杭州北郭务至谢村北,为十二里洋,为塘栖,德清之水入之。逾北陆桥入崇德界,过松老抵高新桥,海盐支河通之。绕崇德城南,转东北,至小高阳桥东,过石门塘,折而东,为王湾。至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甲申朔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朱希忠代○乙酉 嘉善公主尚冠 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徐餋正为尚宝司卿○丁亥 钜野王府奉国将军徤椹有罪发禁高墙降其子镇国中尉观烜为庶人椹父子淫虐禽兽行椹尝夺人子为奴不从则支

  • 第六章 哈佛大学·林语堂

    我一向认为大学应当像一个丛林,猴子应当在里头自由活动,在各种树上随便找各种坚果,由枝干间自由摆动跳跃。凭他的本性,他就知道哪种坚果好吃,哪些坚果能够吃。我当时就是在享受各式各样的果子的盛宴。对我而言,卫德诺图书馆

  • 詹同传·张廷玉

    詹同,字同文,初名叫书,婺源人。幼年聪颖,学士虞集见到他说:“是个才子。”把他弟弟虞..的女儿嫁给了他。至正年间,举荐茂才,任命为郴州学正。正遇战乱,家居黄州,侍奉陈友谅担任翰林学士。太祖攻下武昌,召他为国子博士,赐名叫同。

  • 卷九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宁宗时知潼川府魏了翁上疏曰臣闻三代而下经制不立故天下之弊常伏於救弊之初汉自吴楚之变分封以弱侯国而末年之弊乃起於同姓弱而外戚强唐自安史之乱裂地以授诸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三乐部【十八】乐歌四皇帝筵宴乐章康熙二十二年定皇帝陞座丹陛大乐奏协平之章圣皇涖止穆穆皇皇百尔卿士章服斯光吹笙鼔琴式燕嘉宾万福既同归

  • 卷第十七·佚名

    皇太妃尊立尊太妃制元丰八年三月庚子朕蒙休先帝。锡羡我家。钦闻凭几之音。付畀承祧之托。眷言邦媛。久侍宸闱。俾序进于宠名。敢忽忘于大卞。德妃朱氏。发祥庆系。协德后庭。祇顺两宫。不违于盥馈。帅循四德。居念于

  • 晋纪(徐广)·干宝

    (清)汤球辑肃祖遗诏,庾亮、王导辅幼主而进大臣官。陶侃、祖约不在其例。侃、约疑亮寝遗诏也。(徐广《晋纪》*《世说。容止》注)P。403咸安元年十二月,荧惑逆行入太微。至二年七月犹在焉。帝惩海西之事,新甚忧之。(徐广《晋纪

  • 尧舜·苏辙

    尧之世,洚水为害。以意言之,尧之为国,当日夜不忘水耳。今考之于《书》,观其为政先后:命义和正四时,务农事,其所先也,未乃命鲧以治水。鲧九年无成功,乃命四岳举贤以逊位。四岳称舜之德曰:&ldquo;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

  • 卷二·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二     元 王天与 撰舜典第二         虞书虞舜侧微尧闻之聦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汉孔氏曰为庻人故微贱嗣继也试以治民之难事唐孔氏曰此云侧微即尧典侧陋不在朝廷谓之侧

  •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梁漱溟

    &ldquo;人生态度&rdquo;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ldquo;出世&rdquo;与&ldquo;入世&rdquo;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

  • 卷四十九·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六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佛无量法门。逮得菩萨无量诸行。菩萨无量妙方便道。普照身心。乐求无量方便法门。成就菩萨清净解脱。菩萨无量清净诸根。菩萨无量诸清净力。心随菩萨无量诸行。出生菩萨无量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下帙十卷 琳  识身足论十七卷 琳  界身足论三卷 琳  品类足论十八卷 琳  众事分阿毗昙论十二卷 琳  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 玄  右六论一百一十卷同此

  • 存神炼气铭·孙思邈

    道教书名。唐道士孙思邈述。4篇同卷。《通志·艺文略》有著录,《云笈七签》收入于卷三十二,题为《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该书言形体与神气的依存关系,谓身为神气之宅,身之生死乃是神气之聚散。身安年永须炼气、安神

  • 龚鼎孳诗集·龚鼎孳

    龚鼎孳诗集263首。龚鼎孳诗中很大一部分是表现对仕清的自责与悔恨,也就是失路之悲。“失路”一词在龚诗中运用最多,其出现频率之高都是他同时代的文人集中所少见的。再如著名的《初返居巢感怀》:“失路人悲故国秋,飘零不

  • 戴东原先生轶事·戴清泉

    族祖东原公,本考据学、算数学、制造学经世实用之旨,发为哲学家言。其所论著,远足以补汉宋儒者之偏弊,近足以导欧美文化之先河,是固海内学人所公认者也。公之生迄今二百年矣,人往风微,崇拜热忱,久而弥挚。族人祖荫将以独力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