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揣篇 2
【原文】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①也,不能隐其情。情一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②,乃且③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④。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⑤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⑥。
【注释】
①有恶:有所憎恶的人或事。陶弘景注:“夫人之一性一,甚喜则所欲著,甚惧则所恶彰,故因其彰着,而往极之,恶欲既极,则其情不隐,是以情一欲因喜惧之变而失也。”
②感动而不知其变者:那些内心有所感动却不能观察其喜怒变化的人。
③且:暂时,暂且。
④所安:安身立命的根据。陶弘景注:“虽因喜惧之时,以欲恶感动,尚不知其变。无此者,乃且置其人,无与之语,徐徐更问斯人之所亲,则其情一欲所安可知也。”
⑤见:显现。
⑥测深揣情:猜测准确,把握事理。陶弘景注:“夫情貌不差内变者,必见外貌。故常以其外见,而知其内隐。观色而知情者,必用此道。此所谓测深揣情也。”
【译文】
揣摩人们内心的隐情,必要在其极为高兴时加以迎一合,引发其欲一望,有了欲一望,就不能隐藏内情;必要在其极为惧怕时加以考察,引发其憎恶,有了憎恶,就不能隐藏内情。人的种种欲求,往往显露于情绪波动之时。如果一个人的情感有所触一动,却不显露于形色,就暂时放开不要和他说话,而向他身边的人询问,就可以知道其内心不为所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心中充满欲求,必然表现于外。通过察言观色,便能了解人们内心的隐情。这就是“探测内心以获真情”的道理。只有观察仔细,才能把握深刻。
猜你喜欢 孟子通卷五·胡炳文 小人文过饰非·孔子 卷十二·程端学 居业録卷六·胡居仁 卷六十二·顺治 僖公·僖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卷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五十一·道世 住二空品第七十八·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欧阳竟无 维摩诘经序·太虚 与胡适之书·太虚 评大乘起信论考证·太虚 宗镜录卷第八十二·延寿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八·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