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非攻中第十八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情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此不可以春秋为者也。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又与其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碎折靡弊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与其途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不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馀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馀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饰攻战者言曰: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未至有数百里也。人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为也。子墨子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近者以目之所见,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

虽南者陈、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间者,亦以攻战。虽北者且不一着何,其所以亡于燕代、胡貊之间者,亦以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情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

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次注林,出于冥隘之径,战于柏举,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东而攻越,济三江五湖,而葆之会稽。九夷之国莫不宾服。

于是退不能赏孤,施舍群萌,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心。越王句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仇,入北郭,徙大内,围王宫,而吴国以亡。昔者晋有六将军,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功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众,以攻中行氏而有之。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亡,我朝从之。诗曰:‘鱼水不务,陆将何及乎?’”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辟门除道,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击智伯,大败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之于智伯之事乎?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猜你喜欢
  卷第七·董仲舒
  天道篇第三·张载
  乐庵语録卷一·龚昱
  东溪日谈录卷十五·周琦
  卷八十四·湛若水
  例言·江永
  物势篇第十四·王充
  卷三·朱熹
  贵直论第三 原乱·吕不韦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佚名
  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大乘四法经(地婆诃罗译)·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二·澄观
   第九十則 智門般若體·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许三阶

    第十一齣 计谄【生查子】〔丑扮李秦授上〕孺子犯天威。远谪投荒裔。只道瘴烟悲。却赴鸳鸯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裴伷先违犯圣上。伤触我们。前日决杖一百。流发岭南。谁想这贼骨头打又打他不死。去到岭南。恰

  • 第四出 伐越·梁辰鱼

    【满江红】〔外扮伍员上〕楚室亡囚。是何岁飘流吴国。追旧恨避兵江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君恩欲报心犹赤。待从头再踏越江山。兵方戢。十年仗剑意何如。眼见荆城一废墟。谁哭秦庭援兵至。至今犹自恨包胥。

  • 卷十四·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四 宋 王十朋 撰 酬和 和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春风如系马【次公庄子外篇天道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未动意先骋

  • 五集卷六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七古今体一百十二首【辛亥七】题文津阁四阁书城四库藏再三不碍校讐详【戊申岁驻跸山庄偶阅文津阁之书其中讹错不可枚举既令在京之皇子大臣将文渊文源二阁书籍

  • 卷之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一·佚名

    宝祐四年五月八日御试防题葢闻道之大原出于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而实不离乎日用事物之常根乎隂阳五行之赜而实不外乎仁义礼智刚柔善恶之际天以澄着地以靖谧人极以昭明何莫由斯道也圣圣相同此一道由修身而治人由致知而

  • 卷四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乾隆二十二年夏五月辛亥谕叅赞大臣唐喀禄等派兵擒拏哈萨克锡喇上谕军机大臣曰成衮扎布等奏称哈萨克锡喇现在逃至和博克萨里地方等语彼处离北路军营甚近着派唐喀禄车木楚克扎布领

  • 王宗显传·张廷玉

    王宗显,和州人,侨居严州。胡大海攻克严州,将他以礼招至幕中。太祖征讨婺州时,胡大海引王宗显去见,太祖说道“:你是我的老乡啊。”于是命王宗显到婺州去侦察敌情。王宗显探知城中虚实及诸将的情形,回来报告太祖。太祖高兴地说

  • 王文正公遗事·王素

    序先公相国文正魏公会遇二宗,践两禁,为元弼将三十年,丰功大业,宏材硕学,上辅真宗,格于皇天,于今天下称太平宰相,勋书王府。故非小子所可拟议也。然公捐馆,素未成人,洎从官立朝,或闻于绅,或传于亲友,或得之故吏,或存诸遗稿,史官未备

  • 卷三十七(襄二十六年,尽二十六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甯喜弑其君剽。(○剽,匹妙反。)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ぅ虽未居位,林父专邑背国,犹为叛也。○背音佩。)[疏]注“ぅ虽”至“叛也”。○正义曰:叛者,背君之名。嫌无君不得为叛,故注明之。林父畏ぅ入

  • 卷四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四钱塘程川撰书四虞书二舜典自虞舜侧微至乃命以位一本无之直自尧典帝曰钦哉而下接起愼徽五典所谓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也德难晓书传中亦无言者今人避讳多以为元也其他如黄之本

  • 卷六·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六宋 吕祖谦 撰齐侯见豕【庄八年冬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刼而束之】蛇鬬于

  • 南岳道阶法师小传·太虚

    ──五年九月在普陀山作──南岳自慧思大师以来,称为僧海,教宗诸祖,历朝光阐其间,道香芬馥播天下,山中人亦弥重乎实学真修,首出之硕僧,往往为一代师,万世法,我心仪之者多矣。想见流风遗韵,千古宛然,孰谓今末法之时哉!而顷年则我阶

  •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中·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传法大师三藏沙门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是时复有诸大药叉步多鬼神。皆具威德有大神力。以是因缘奔来集会。所谓四臂药叉大毒害药叉。多足药叉四足药叉。二足药叉一足药叉。一头多

  •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一卷·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天竺国婆罗门僧遍智奉 诏集  尔时般若菩萨入三摩地。名金刚等至。炽盛炎焰。其炎普照一切佛土。周遍焚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罗作难者。一切尾曩也迦罗刹娑等。被是大

  • 外科方外奇方·凌奂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

  • 文笔要诀·杜正伦

    诗文评著作。唐杜正伦撰。杜正伦,相州洹水(今河北临漳附近)人。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善属文,尤明释典。仕隋为羽骑尉。唐高祖武德中历迁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太宗贞观元年,以魏徵荐擢授兵部员外郎。高宗

  • 华野疏稿·郭琇

    清郭琇撰。五卷。郭琇,字瑞甫,又字瑞卿,号华野,即墨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湖广总督。此书文渊阁著录之。系汇编作者历官奏疏编成之。起康熙二十七年,迄四十一年,凡四十四篇,且疏末多载原奉谕旨,盖作者抄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