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掌珍論卷下

  清辯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已說修觀行者總相悟入有爲性空.而未悟入無爲性空.若不開示無由悟入.若

  不悟入無分别慧能趣入行終不得成.爲開示故復說是言無爲無有實不起似空華。

  此中簡别立宗言詞卽上真性.須簡别意如前應知.就真性故立無爲空.非就世俗。非

  有爲故說名無爲.翻對有爲是無爲義.卽是虚空擇非擇滅及真如性.謂前所除法處

  一分。[一]先顯悟入虚空性空.易開示故.唯就空無有質礙物世間共立名虚空故.由此爲

  門悟入所餘無爲空性。卽此世間所知虚空就真性故空無有實.是名立宗。卽此所立

  就真性故無實虚空.二宗皆許爲不起故.或假立爲不起法故.說名爲因。空華無實亦

  不起故.立爲同喻。不說遮止異品立爲不同法喻.如前應知。云何此中建立比量。謂就

  注:

  [一]原刻作光.今依麗刻改.

  ********************

  真性虚空無實.以不起故.諸不起者愚智同知其性無實猶如空華。此所立因不起故

  者略舉名相.復有餘因非所作故非能作故無滅壞故.如是等因能遮所說無爲自性.

  是故如應皆得爲因.如說汝當守掌此[一]穌勿令烏近.爲令所守無損汙故亦應遮彼貓

  鼠等類。

  毗婆沙師咸作是難.若所立宗無爲無實是無有義.空處等至卽無所緣云何得有.然

  無障礙是虚空相。此若方便立比量言.空處等至實有所緣或境實有.是等至故或是

  等至所緣境故.如餘等至或如彼緣.其餘等至及彼所緣是有爲故已辯性空.則無同

  喻。此就勝義辯虚空相.若就世俗所立虚空亦非實有.以不起故猶如空華.由此比量

  彼所建立實有不成。又卽由此我所說因.汝言等至所緣境故因有決定相違過失。是

  故我先所立義成.無障難故。

  自部他部有作是言.若就真性虚空無實以不起故.此言義準起者悉實.若言起者亦

  注:

  [一]原刻作蘇.今依麗刻改.

  ********************

  無有實.是則此因不徧同品因性不成。此是義準相似過類似不成過.此審定言諸不

  起者皆無有實.非審定言諸無實者悉皆不起.雖復勤勇無間所發不徧同品亦許爲

  因.故此無過。

  有餘難言.虚空有性世共知故.華亦有性嗢鉢羅等世現見故.空華二種雖不相應非

  無自性.故空華喻所立不成。此難不然.此空華喻就第六轉依士訓釋空之華故說名

  空華.此旣非有.故喻非無。

  由此道理修觀行者應正悟入虚空性空.於擇滅等三種無爲性空道理亦當悟入。毗

  婆沙師不忍遮破擇滅無爲復作是難.佛說擇滅對治有爲故名出離.若謗言無.汝等

  便有違宗過失.又世尊說喜貪俱行諸愛盡滅名爲涅槃寂靜微妙.云何言無。此中世

  尊欲令所化於有爲境勤修厭離於無爲境隨順欣樂.故就世俗說有擇滅出離涅槃

  寂靜微妙.如佛說有化生有情.說有無爲涅槃亦爾.許此有故無違宗過。但就真性遮

  ********************

  破擇滅.故世尊言諸有尋求涅槃有性我說癡人外道弟子乃至廣說.又言如來不見

  生死及以涅槃.言涅槃者如來假立.此中都無涅槃自性乃至廣說。亦無誹謗聖諦過

  失.以就世俗說有愛苦畢竟不生出離涅槃寂靜微妙無顛倒故.非就勝義說有愛苦

  畢竟不生本性寂滅名爲滅諦.由此聖教及所說理就真性故說無擇滅無此過失。

  有餘不善正理論者作如是難.所立宗言無爲無實.無爲旣無所立不成.所依不成.空

  華無故有法不成.立宗因喻皆有過失。此難不然.想施設力於唯無有有質礙物立爲

  虚空.由慧簡擇於唯無有煩惱生起立爲擇滅.由闕衆緣於唯無有諸法生起立非擇

  滅.於唯無有一切所執立爲真如.想施設力許有假立虚空等故。不顯差别由共許力

  總立有法.差别遮遣非所共知立爲宗法.彼不起等共所了知立爲因法.是故無有立

  宗因過。所說空華雖無有事.是不起等法之有法.無性性故.由是能成所成立義.故無

  有法不成過失。

  ********************

  毗婆沙師復作是說.此亦不然.擇滅實有.道所緣故違煩惱故.非無實法可有是事。此

  言唯有遮異品故.如遮虚空實有性故.前已具破不應重執。

  經部諸師咸作是說.立虚空等皆非實有.如是比量立已成過。若此義言有礙色等無

  性爲體非立已成.辯彼無故。所立宗言無爲無實此言正遣執實有性.亦復傍遣執實

  無性。

  銅鐷部師復作是說.諸間隙色說名虚空.我宗立彼是有爲故.汝遣無爲立已成過。有

  爲自性如前已遣.故亦不然。毗婆沙師與犢子部所執多同.應如彼破。

  相應論師有作是說.於勝義上更無勝義.真如卽是諸法勝義.故就勝義說真如空此

  言稱理.而言真如非實有者此不稱理.云何出世無分别智及此後得清淨世智緣無

  爲境是應正理。實不應理.如說此智緣無爲境不應正理.如是此智緣有爲境亦不應

  理.非執真如實有應理.此實有性難成立故。緣真如智非真出世無分别智.有所緣故

  ********************

  及有爲故.如此緣智。是故經言曼殊室利慧眼何見.答言慧眼都無所見.又說云何名

  勝義諦.答言此中智尚不行況諸名字.又說梵志如來菩提非能現觀.又契經言曼殊

  室利云何見諦答言此中無法可見.憶持此等諸契經者不應許此無分别智是能現

  觀及緣真如。又彼真如非真勝義.是所緣故.猶如色等。又汝所說於勝義上更無勝義.

  如是等言若於此上空無此故說名爲空.諸衣絹上更無衣絹牧羊人等亦共了知.彼

  亦應名見真理者。又爲對治諸惡見故說如是空.於勝義上更有勝義此類惡見曾未

  有故.不應遮彼說如是空。又彼真如非實有性.違如前說比量理故.如說如來不見生

  死及以涅槃.已正了知非有顛倒所起煩惱本性畢竟無生自性.如是正知本性畢竟

  非是正知非不正知.由此聖教應知真如唯是一切分别永滅非實有性.非離非有實

  性真如轉依爲相法身成就。由得觀空真對治道.一切分别徧計所執種子所依異熟

  識中分别等種無餘永斷.因緣無故畢竟不生.本性無生本性常住是名如來轉依法

  ********************

  身.如契經說曼殊室利言如來者卽是畢竟本無生句常無生法是名如來乃至廣說。

  若言真如雖離言說而是實有.卽外道我名想差别說爲真如.如彼真如雖是實有而

  就勝義有非有等分别不成.我亦如是.彼亦計我雖是實有周徧常住作者受者而離

  分别.以非語言所行處故分别覺慧所不緣故名離分别.彼教中說言說不行心意不

  證故名爲我.我相旣爾.而復說言緣真如智能得解脫非緣我智此有何别.竝無言說

  有實性故。唯執朋黨說如是言.故我不能信受如是似我真如實有非有。且止廣諍.諸

  有厭怖廣文義者難受持故。入真甘露已具分别。

  復有同類乘劣乘者作如是言.十二處攝有爲無爲定有自性.以有苦等十六聖行觀

  四聖諦精勤修習見修二道能滅見修所斷一切三界所攝煩惱熾火及令三界衆苦

  息故。若不開示諸法性空.誰當能捨如是過失.誰復能修如是功德。三乘雖有資糧根

  性勝解差别.現觀聖道應無差别.如是一切我皆信受。爲欲斷除煩惱障故.依世俗理

  ********************

  彼道差别.若離證入法無我性不能永斷所知障故.大師應成少分解脫。爲不說言解

  脫解脫無差别耶。實有此說.皆同解脫煩惱障故作如是言非一切種.譬如毛孔與其

  太虚空性雖同非無差别.若不爾者應不能發勝果作用如意神通.所證應非真實究

  竟。且止傍論應辯正論。

  修觀行者如已悟入自宗所計虚空等空.亦當悟入他宗所計自性士夫極微自在時

  方命等諸句義空。此中自性士夫論者作是難言.我宗三界一切皆似空華轉變非無

  空華.由彼是有同喻不成.違所立故。今應詰問.汝言三界一切皆似空華轉變.如是三

  界爲是空華.爲非空華。若言三界皆是空華.違害自宗及共知故不應道理。若言三界

  非是空華.是則爲無同喻成就.失汝本宗。若言不失空華無聲所說三界有性故者.且

  應審察.汝爲謂我說空華無爲同法喻.爲說空華爲同法喻。若汝謂我說空華無爲同

  法喻.是惡審察.我說空華爲同喻故。若說空華爲同法喻.卽非三界.不應說言三界有

  ********************

  故彼亦是有.此言顯汝自慧輕微。又遮詮言遮止爲勝.遮所遮已功能卽盡.無能更表

  所遮差别.如是難辭前已具釋.故非智者心所信受。

  諸數論師復作是說.我雖不能親現成立最勝士夫.然就共知諸變異聚方便成立彼

  體實有.謂諸顯事有性爲因.有種類故.諸有種類一切皆見有性爲因如檀片等.顯事

  旣是有種類故有性爲因.如是顯事有能受者所受用故.諸所受用一切皆見有能受

  者.如婆羅門所受飲食.顯事旣是所受用故有能受者.前說比量便爲敵量之所違害。

  此就世俗.若以總相立諸顯事有性爲因不辯差别.便立已成。若立顯事樂等爲因.卽

  無同喻.因亦不成.樂等種類非共許故。若以比量成立因言.四藴皆是苦樂癡性是藴

  性故如受藴者.此所說癡非受藴攝.同喻不成。又汝士夫多體相徧有積聚義.卽是藴

  義.由此士夫因成不定。又汝樂等各别無能一一立宗.是藴性故.因義不成。若就勝義.

  有實檀片有性爲因非共許故.同喻不成。又就世俗.若以總相立諸顯事有能受者不

  ********************

  辯差别.便立已成.世所共知受者有故。若立顯事有實受者常住周徧思爲自性.同喻

  不成.如是體相諸婆羅門非共許故。若就勝義同喻不成.受者飲食皆實有性非共許

  故.前說比量無有敵量能爲違害。

  諸勝論師復作是說.諸入出息閉目開目命意行動根變等相定有所相.是能相故.如

  見煙等。此就世俗.若以總相立彼諸相定有所相不辯差别.便立已成.世俗共知我非

  無故。若立彼相有所相我常住周徧樂等所依.便無同喻.違所立故。若就勝義.亦有如

  是喻不成過。時方空等由此道理亦應遮破。

  諸勝論師復作是難.極微與意我立無爲.成立空因不起故者自不成因.若謂此二是

  有爲攝.成立空因緣生故者他不成因.應成少分悟入空性。若意極微世俗亦許是無

  爲者可有此難.然所立意且非無爲.智生因故.猶如色等。如是句義同異性故.念生因

  故.此等餘因如應當說。又諸極微亦非無爲.能成因故.猶如縷等。如是其餘有合離數

  ********************

  同異等因隨應當說.或二極微所成麤物非常爲因.是所成故.猶如瓶等。如是其餘是

  所作故.可滅壞故.是有因故.此等諸因隨應當說。由此道理他所妄執意與極微皆自

  性空.是故無有如所說過。

  如上所說遮破數論勝論句義種種道理.無衣等論所執句義亦隨所應當立爲空。

  如是遣除諸過難已.修觀行者正比量力悟入自他二宗所執無爲性空。

  雖聞所成智階梯力已入性空.闕勝修力未能永斷所應除障.故復精勤習勝修力。若

  於此中隨有一種爲無爲相有間無間復現行時.卽應如理觀彼性空遣除彼相令不

  顯現.悟入諸法離自性故其性本空.由性空故相不成實則是無相.由無相故無所願

  求則是無願。由離相垢故成遠離.又離性故緣彼煩惱畢竟不生故成寂靜.自性無起

  故成無生.由無生故則無無常亦無有苦亦無無我.又無生故則無有相.由無相故能

  以無相一相之行觀一切法悟入無二。由此行相勤習勝修增長如是勝修力故遣除

  ********************

  麤相令不顯現.由此令無所行行相謂取有爲無爲行相.如眩瞖者離麤眩瞖眼得清

  淨不見先來所取諸相。雖於此中已得無住.然由空等分别現行有功用心猶相續住

  未得無動.了知空等分别現行障礙出世無分别慧爲欲棄捨勇猛正勤。如是觀察就

  勝義故空性境上空等分别亦非實有.從緣生故.猶如幻等.如是勤修復能除遣空等

  分别。除遣彼故.空不空等二邊遠離.不更以其空等行相觀察諸法。如說.般若波羅蜜

  多正現行時於其色上不觀爲常不爲無常.不觀爲樂亦不爲苦.不觀爲我亦非無我.

  不觀寂靜非不寂靜.不觀爲空亦非不空.不觀爲相亦非無相.不觀爲願亦非無願.不

  觀遠離非不遠離.如是於其受想行識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所有眼耳鼻舌身意布施

  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念住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靜慮無色等至神

  通十力無畏諸無礙解不共佛法諸三摩地陀羅尼門一切智上不觀爲常亦非無常

  乃至廣說。旣能如是遠離二邊.卽能生長處中妙行。此離二邊處中道理由如上說二

  ********************

  種比量有爲無爲色類無故說名無色.由無色故亦無有等諸分别故無有少法可相

  表示言彼旣然此亦如是故名無示.由無性故所依能依皆不成就無有住持故名無

  住.若有爲相或無爲相若所分别非所分别若能分别非能分别如是等相覺慧不行

  故名無現.遠離一切有相無相此境界識皆不生故名無了别.由無色故無形質故方

  維幖幟皆無有故名無幖幟。如世尊告迦葉波言.常爲一邊無常第二.此二中間無色

  無示無住無現無所了别無有幖幟是則名爲處中妙行如實觀察一切法性.廣說乃

  至有爲一邊無爲第二乃至廣說。又如佛告迦葉波言.明與無明皆無有二無二差别.

  此中正智是則名爲處中妙行。

  旣能如是遠離二邊於能安住無二想上所起分别無二之想亦能了知障礙出世無

  分别慧寂靜安住.如所說因速能永斷.永斷彼故卽無如是如是分别.語意二言竝皆

  止息.證得無動無現無相離諸戲論諸法實性.於其所緣無動證入自相妙智相續安

  ********************

  住。雖勤修習無倒空觀.而於空性終不作證.如是名爲勝義靜慮。如世尊言.雖修靜慮

  然不依色而修靜慮.如是不依受想行識而修靜慮.不依眼耳鼻舌身意而修靜慮.不

  依色聲香味觸法而修靜慮.不依於身分别安住而修靜慮.不依於心分别安住而修

  靜慮.不依於地水火與風而修靜慮.不依於空日月星宿而修靜慮.不依帝釋梵王世

  主而修靜慮.不依欲界色無色界而修靜慮.不依此世及以他世而修靜慮.不高不下

  證住無動而修靜慮.不依我見而修靜慮.如是不依有情命者養育士夫補特伽羅及

  以意生摩納婆見而修靜慮.不依斷常有無有見而修靜慮.不爲漏盡而修靜慮.不爲

  趣入正性離生而修靜慮.不爲證果而修靜慮.不爲畢竟無所造作而修靜慮.雖爲修

  習無倒空觀而修靜慮.然於空性不爲作證而修靜慮。相應論者有定執言.一切所取

  能取分别悉皆遠離是出世間無分别智.卽於其中起堅實想精勤修習。有餘於此正

  審察言.如是智生雖無如上所說分别.而隨無相境相起故自性分别所隨逐故是有

  ********************

  爲故.如餘現量有分别覺不成出世無分别智。又彼所計離相離言真如勝義是所緣

  故.如餘所緣不成勝義.卽由此因俱非最勝。如契經言.云何此中名勝義諦.謂於其中

  智亦不行。又如問言曼殊室利言慧眼者當何所觀.答言若有少所觀者卽非慧眼.由

  此慧眼無分别故不觀有爲亦復不能觀於無爲.以諸無爲非此慧眼所應行故。由此

  理教.彼亦應斷於此定執。復審察言.就勝義諦如是出世無分别智亦非實有.從緣生

  故.猶如幻士.此中所有妨難過失如理觀見當正遣除。若智能斷如是定執.此亦如彼

  有過失故.不復精勤審察開示。

  如是等執旣滅除已於所應知無相境性亦無行解.因緣闕故餘智不生.由無行解是

  故說名真實行解。如世尊言.云何名爲真實行解.謂於諸法都無行解是則名爲真實

  行解。又如經言.如來菩提都無現觀。又如問言曼殊室利諸見諦者當何所見.答言無

  有少法可見.所以者何.凡有所見皆是虚妄.若無所見乃名見諦。又如問言云何精勤

  ********************

  應修現觀.答言若知無有少法思惟分别如是精勤應修現觀.復問云何已證現觀.答

  言若能觀一切法皆平等性.復問有能見一切法平等性耶.答言無能見平等性.若有

  所見是則應成不平等見。真實行解見諦現觀.皆同一義。修觀行者爾時心意識智不

  行說名正行無分别慧.若能如是行無所行.則得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授記。如契經言.

  世尊菩薩云何修行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得諸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授記.梵志菩薩若

  於是時不行於生不行於滅.不行於善不行不善.不行世間不行出世.不行有漏不行

  無漏.不行有罪不行無罪.不行有爲不行無爲.不行相應及不相應.不行於斷及以不

  斷.不行生死及以涅槃.不行於見及聞覺知.不行於施及以棄捨.不行於戒及以律儀.

  不行於忍不行精進不行靜慮不行等持不行於慧.不行於解不行於智不行於證.菩

  薩如是行無所行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得諸如來應正等覺真實授記。如是慧行名聖

  默然.如契經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說如實開示是名說法.復於是法雖以身

  ********************

  證而不觀察離身有法亦不觀察離法有身.如是觀察謂觀無二亦無不二.如是觀時

  不隨觀察現量智見不觀察故名聖默然。

  由是理教審觀察時一切有爲無爲自性無有能爲若心若慧若有分别若無分别境

  界自性.如是知已明慧日光能除一切愚癡黑闇。

  諸心慧境現  智者由不取.  慧行無分别  無所行而行。

  此中能集諸行種子或爲諸行種子所集故名爲心.能持勝德或由彼持令不流散故

  名爲慧。心慧所行名心慧境.境地所行是名差别.心境卽是有爲無爲所有諸相.慧境

  卽是有爲無爲所有空性.如契經言無相分别慧終不轉。現謂顯現.卽似心慧所行境

  界性相現義。諸謂地等隨其一類或總或别.如是眼等及以色等隨其一類或總或别.

  如是色受想行與識隨其一類或總或别.如是念住及以正斷神足根力覺支道支波

  羅蜜多一切神通十力無畏不共佛法諸三摩地陀羅尼門預流一來及以不還若阿

  ********************

  羅漢所有道果隨其一類或總或别.廣說乃至一切智智。於一切法能正了知無顛倒

  性故名智者.由者謂說捨相因緣.言不取者無執無見卽是覺慧不計度義。由不取因

  爲何所證。慧行無分别無所行而行。慧者卽是無分别智.雖復永離一切分别.覺慧增

  益假名爲智。[一]以無影像無想無言境界起相自性分别亦無有故名無分别.雖無住者

  而就異位假名建立.如言鐙滅阿羅漢滅.覺慧增益依俗言說.於此相續名無分别.如

  分别智名有分别。此中意取智無生行說名爲行.由此智行自他法性一切種相非所

  見故不名能見.卽非能見說名真見.如所證故.非非所見作所見相或有分别或無分

  别真見得成。真如若是所見性者不應說爲非可見性.雖依世俗有平等見說名真見.

  不應執此不平等見說名真見。諸可見者皆非真實.起解因故如陽燄水一切可見皆

  非真實.真如若是可見性者可見相取不成真見.若非可見不應說言證見真如.見非

  可見豈名平等。又智有爲真如無爲性不平等.若見應成不平等見。又諸法性皆非能

  注:

  [一]原刻作似.今依麗刻改.

  ********************

  見.見亦應爾.俱以無生爲自性故.如是非見假名爲見非不平等。又一刹那證一切法

  皆無現觀名真現觀.不應難言返照自體難成立故智應不證智之實性.二種俱非可

  見境性.無差别故同時俱證。若就勝義.似境相智本性無生.故無現觀亦無證得.如契

  經言汝不應以現觀證得觀於如來.體是無爲出過一切眼所行故.如是梵志如來安

  坐菩提座時證一切法皆無所得永斷一切虚妄顛倒所起煩惱.如是等經悉皆隨順。

  且止傍論應辯正論.遊履名行.無遊履故名無所行.是無行解無生起義。無分别慧以

  不行相而爲行故.卽無所行說名爲行。此則略說如前正勤所成立果。

  修觀行者如是慧行無分别故不行而行行卽不行.遠離一切所緣作意.於一切法都

  無所住猶如虚空.棄捨一切徧計分别淡泊寂然如入滅定.觀諸法性諸佛法身不可

  思議不可了别.無二無藏無相無見不可表示.無生無滅無有起盡.淡泊寂然無有差

  别.無像無影離諸瑕穢.超過一切覺慧語言境界道路。雖如是觀而無所見不見而見

  ********************

  見卽不見.如是妙見所攝受故.能正增長無量福聚.能感無邊微妙樂果.清淨一味能

  滅他苦.如藥樹王饒益一切正所求願。如是正觀如來法身不見諸法有無相故名爲

  正見.以息一切徧計分别名正思惟.由證諸法離諸戲論一切語言悉皆靜息名爲正

  語.由一切法非所作性不造彼因身語意業名爲正業.以一切法皆是無增無減法性

  所有增減皆永不生名爲正命.以一切法皆無發起無有造作勇猛方便名正精進.以

  於諸法畢竟不證境性有無無有憶念無所思惟名爲正念.以一切種不取諸法無所

  依住名爲正定.如是正觀能修如此八支聖道.此義廣如菩薩藏中處處宣說。如是正

  觀非但能修八支聖道.亦能圓滿略說六種波羅蜜多雖無加行而有是事。其義云何.

  謂能棄捨一切種相及能棄捨一切煩惱是名爲施波羅蜜多.能息一切所緣作意修

  無所得是名爲戒波羅蜜多.於諸所緣能不忍受是名爲忍波羅蜜多.無取無捨離一

  切行是名精進波羅蜜多.一切作意皆不現行都無所住是名靜慮波羅蜜多.於一切

  ********************

  法不起戲論遠離二相是名般若波羅蜜多.此義廣如梵問經等處處宣說。

  如是妙住有無量門.無量經中世尊廣說.有大義利多所饒益.諸有智者應如實知離

  諸放逸當勤修學。

  大乘掌珍論卷下

  ********************

猜你喜欢
  第五十四章 三王章·佚名
  萨陀波伦品第八十八·佚名
  卷第五十五·德清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
  卷第一·德清
  戒慎品第五·佚名
  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下·窥基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二下·远门净柱
  四教义卷第十一·智顗
  永嘉证道歌·玄觉
  卷第十·呆翁行悦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六·智圆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一卷·佚名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二·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二十二 唐 释贯休 撰 七言律诗 中秋十五夜月 噀雪喷霜满碧虚王孙公子翫相呼从来天匠为轮足自是人心此夜余静入万家危露滴清埋衆象叫鸿孤坐来惟觉情无极何况三湘与五湖 鹭鸶有怀【前东阳王慥

  • 卷五十·徐世昌

    孔传铎孔传铎,字振路,曲阜人。袭封衍圣公。有《申椒》、《盟鸥》诸集。泮水鲁侯到今日,不知几千年。宗社凡几易,城郭亦几迁。如何一曲水,独在城南偏。昔人采芹藻,今人来种莲。相彼莲与芹,同一水上鲜。披襟歌

  • 卷六十六·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六十六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钱士升【一首】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厯丙辰赐进士第一累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静志居诗话相君晚达爰立未乆旋遂初衣荐丁乱离故其诗多郁思】南园即事世情不到处独寤寐歌

  • 春寒·闻一多

    春啊! 正似美人一般, 无妨瘦一点儿!

  • 卷七十一·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一目録树石类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唐杜甫】观吴偃画松【唐施肩吾】画松【唐元稹】袁德师求画松【唐刘商】与湛上人画松【唐刘商】酬道芬寄画松【唐刘商】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

  • 第四十六回 入槛车叛藩中计 缚菜厂逆阉伏辜·蔡东藩

      却说安化王寘鐇,系庆靖王朱曾孙,为太祖第十六子,就封宁夏,其第四子秩炵,于永乐十九年间,封安化王,孙寘鐇袭爵。素性狂诞,觊觎非分,尝信用一班术士,为推命造相体格,俱言后当大贵。还有女巫王九儿,教鹦鹉妄言祸福,鹦鹉见了

  •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七一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收缴违碍书籍部数片·佚名

    一三七一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收缴违碍书籍部数片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署江西巡抚臣姚棻跪奏:再查江西省设局收缴违碍书籍,历经前抚臣奏明解毁在案。臣到任后,复通饬实力查缴。兹据布政使托伦详称:乾隆五十五年分

  • 张彦泽传·欧阳修

    张彦泽,他的祖先是突厥部落的人,后来迁移到阴山居住,又迁移到太原居住。彦泽这个人勇猛骠悍,生性残忍,眼珠是黄色的而且晚上有光泽,回头看人时像凶猛的野兽。因为善于射箭被任命为骑将,几次跟着庄宗、明宗出外作战攻伐。与晋

  • 萧廪传·张廷玉

    萧廪,字可废,江西万安人。祖父乾元在御史任上弹劾刘瑾,被廷杖下狱,死在云南副使任上。萧廪嘉靖末年中进士,授职行人。隆庆三年(1569)提拔为御史。因为地震,请求待朝内的官厚于常礼。不久,出去考察陕西四镇军队的食粮。斥责将

  • ●皇朝通典卷十六·佚名

    食貨十六 ○食貨十六 蠲賑上 △蠲賑上【賜復 免科 免役 災蠲 賑卹】 (臣)等謹按蠲之法有三一免租一免科一免役蠲之故有二一遇災一遇事遇事者若巡幸兵興則下赦除之令即古所謂賜復也馬端臨考於蠲貸雜敘蓋以歷代蠲貸之

  • 歴代建元考卷八·钟渊映

    秀水钟渊映撰辽【耶律氏】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亿小字安巴坚其先契丹部酋长以唐天祐四年辛卯称帝九年建元在位十九年丙戌殂于扶余府改元三神册【六】天赞【四】天显【一】愚按辽史太祖纪二月改元天显七月上崩而通鉴

  • 职官六九·徐松

    黜降官六【宋会要】重和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淮南路转运使李祉降两官。以臣僚言:「近旨,非战阵开疆及朝廷灼见劳 ,而有司擅为奏者,严为之禁。近者李祉以寿春府官有劳,乞降旨付己,保明推赏,未闻诏许而遽列姓名来上,玩法慢命,何以加

  • 卷十三 王制第五·郑玄

    司徒?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司徒,地官卿,掌邦教者。逮,及也。简,差择也。○防,本又作坊,音同。恤,辛律反。逮音代,又大计反。肖音笑。绌,敕

  • 乱龙篇第四七·王充

    【题解】这是一篇替董仲舒所鼓吹的设土龙求雨的观点进行辩解的文章。“乱”字王充训为“终”,即透彻的解释。王充认为,历来人们对于设土龙求雨的解释都不够透彻,所以他专门写了这篇文章,取名“乱龙”。“

  • 佛说忠心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菩萨。四辈弟子。天龙鬼神。帝王臣民。日会听经。佛右面比丘。名曰目连。神通妙达。智如虚空。随时变化。权智并行。普还济众。数如恒沙。诸天稽

  • 佛医经·佚名

    一卷,吴竺律炎译。说人身中四大得病之因缘,及九横四饭多食等之五罪。

  • 四辈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四辈弟子经、四辈学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记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所说,在家、出家男女之法与非法等教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