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五

万历二十年二月壬辰朔录水草莽剌镇羗及西宁石羊等功俘获计四百斩其名王一赏经略尚书郑雒银五十两大红蟒衣一袭荫一子国子生巡抚叶梦熊贾待问各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梦熊仍升俸一级总兵张臣尤继先各升袭职一级臣实授都督同知继先实授都督佥事参将何崇德实授副总兵坐营李国用加都司佥书按察使石槚参政刘光国升俸一级胡希舜胡应辰等升调赏赉有差兵部尚书石星等并赐银币

○癸巳升四川都司吴光宇为广西浔梧参将以中都副留守万鹿年为山东备倭游击

○甲午祭三皇于景惠殿

○以云南都司佥书潘继祖为四川行都司掌印官

○差行人诸葛表催辅臣张位赴京

○乙未户部言甘肃巡按御史周盘议清屯盐以广储积核仓库以杜侵渔夫屯额彻底稽查既三令五申矣盐引宽斗头佐输运事在彼中听酌长便以闻边镇钱粮宜设通判专司出入选委武职催徵革杂流之夤缘管事者从之

○丙申遣钦天监监副杨汝常往泗州 祖陵审看水口

○革冒职蓟镇参将麻承训任麻来等九员下巡按御史问

○丁酉祭先师孔子命尚书李长春行礼

○大学士王家屏等题日讲例俱正月上旬开讲今岁阻于祭期二月复缘会试堇俟三月上旬卜日以请

○戊戌祭 太社 太稷遣公徐文璧恭代

○以会试天下举人命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詹事府事陈于陛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盛讷充考试官

○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罗万化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范谦充经筵讲官

○大学士王家屏复以病乞罢留中是日大学士赵志皋<锍-釒>请钦点廷推阁臣一二员并乞留家屏办事

○庚子调辽东宁远左参将杨绍先分守宣府西路

○辛丑 孝贞纯皇后忌辰遣宁阳侯陈应诏祭 茂陵

○以辽东中固城备御指挥使宿振文为武靖堡游击

○辽东守备李如梅推升宣府坐营中军命仍留辽东巡抚标下用听抚臣郝杰言也

○壬寅升南京太常寺少卿顾九思为通政司右通政

○癸卯升右给事薛三才刘为楫刘弘宝为左给事中三才户科为楫礼科弘宝刑科

○兵部题 祖陵为国家王气所钟额设陵户操军逃亡宜补老羸宜汱守备官宜训练巡缉有警则调四卫官军策应足备不虞矣柰何欲尽留泗州军及改折粮储更制滋扰乎奉祀朱宗唐言妄 上是部议命遵旧制行

○甲辰吏部推升春季年例山西道御史秦大夔为湖广兵备副使以兵部郎中刘大武陪南直提调学政御史曾象乾为山东兵备副使以工部郎中吴之龙陪河南道御史林祖述为江西管粮参议以工部郎中萧雍陪河南道御史刘芳誉为湖广佥事以户部员外郎李应祥陪 上俱点用陪推者

○两广总督刘继文为科臣王德完论劾<锍-釒>辩剿叛搉关并无妄杀一人妄取一物乞遣官会勘兵部覆请 上命广东巡按御史确勘以闻

○调分守辽东复州参将佟餋正分守宽奠地方

○山西按臣乔璧星劾总兵官解一清违禁送礼币于巡按衙门宜究兵部覆称总兵与抚按交际明禁甚严一清敢于违玩其广结权贵掊克军士可知今各边币习屡奉严禁乃剥粮占役如故冒滥侵欺如故习以成风无从针砭遂致行伍空虗忠义解体虏窥虚实肆然无忌总繇上令不行下慢不惩耳督抚按臣查有干犯坏法者悉宜重议奉旨边将剥军结援以致戎备不修屡奉明禁一清公然抗违姑革任调用仍命吏部纪录璧星以旌风裁

○乙巳大学士赵志皋言昨吏部推四御史为监司是谓年例外转国家旧制姑以部郎陪推伏蒙尽点部臣则御史幸而得免而吏部事权不行无以弹压人心不报

○论平五台山矿盗功罪总督萧大亨原任兵备吴同春守备黄天爱参将刘为栋等赉银币有差知县陈谠王允中削职为民

○兵部覆甘肃巡抚都御史叶梦熊题回夷马黑麻羽速犯大辟自愿领瓦剌兵剿火真赎罪我不烦一矢而坐收歼逆之效诚以夷攻夷上策也惟夷兵不得经内地以绝衅端仍饬沿边将领慎守山西

○丙午伏羗伯毛登卒与祭葬如例

○赐原任巡抚宁夏右副都御史赠户部右侍郎李璋葬祭璋顺天府大兴县人弘治进士初授刑部主事以执法忤权珰刘瑾杖谪兴国州判官瑾诛还职历狭西佥事洮岷兵备副使俱有杀贼功繇山西布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嗣勘白莲妖贼李午事干武定侯郭勋忤旨下狱廷杖谪戍雷州卒于雷隆庆元年奉遗诏赠前官巡按御史庞尚鹏称其英风劲气百折不回刘士忠亦言其忠鲠刚方不避权贵至是璋孙必羙奏乞恤典礼部覆请 上谓璋刚正受祸忠节可嘉故事三品未满考例祭一坛半葬璋给全葬则特恩云

○发太仆寺及经略存留马价共银一万二千两与甘镇领造大神炮一千御虏具从甘肃巡抚叶梦熊请也

○丁未翰林院编修李廷机九年考满升侍读  ○兵科给事许子伟奏两广督臣刘继文<锍-釒>辩科臣论劾犹曰诪张螫毒之常态乃至辇金入都多方打点不亦污都门而羞朝宁之士乎他如抚按交际将帅金□赞剌觐官馈遗明禁森严乃营升脱罪殊未衰止爵赏刑诛不能无溷职此繇矣有旨着厂卫五城严刑缉治

○戊申改南京兵部尚书舒应龙为工部尚书总督河道管理军务升大理寺卿赵参鲁为刑部右侍郎

○命新升宁夏参将张三策仍守甘肃高台调参将傅桓代镇城中军江廷辅充宁夏玉泉游击升指挥哱承恩代从总督三边尚书魏学曾请也

○升狭西靖虏参将王通充协守延绥定边副总兵官

○己酉宴朝鲜进贡陪臣韩应寅等四十二人给赏如例

○庚戌祭历代帝王遣公徐文璧恭代  ○ 恭仁康定景皇帝忌辰遣安卿伯张世恩祭 陵寝

○大学士给假省亲王锡爵奏顷再<锍-釒>陈情罪大言烦已甘永弃乃恭诵 圣旨犹惓惓寤寐思臣虚席待臣设更端之词以致臣悬再归之约以安臣过荷知眷至此忍负千载一时之遇乎顾臣母病势病情万分狼狈岂复可那足一步使四千里盻乡不及眼六十岁侍亲不到头之身肝肠碎于道路颜面靦于班行而尚能启沃禁廷计安 宗社者天下无无母之人内阁无久虚之位乞照京官独子终餋例苟延旦夕死有余辜 上答曰卿累<锍-釒>终餋固当体谅乃国家多事边鄙未宁辅臣宜旦夕丞弼匡济时艰而再三陈情非移孝为忠之道也还即赴召以慰眷怀  ○追夺左都御史吴时来谥补谥御史杨爵先是礼部员外郎于孔兼奏称国谥典劝惩寓焉如副都御史孙燧谥忠烈副使许逵谥忠节兵部员外杨继盛谥忠愍南京右都御史海瑞谥忠介皆名称其情乃左都御史吴时来何以谥忠恪也特来往为给事中曾斥严嵩杖戍士论韪之晚节顿见依阿公评殊多疪类屡为台省论列查先朝御史杨爵精忠激烈至死不靡近者刑部侍郎陈王□赞清标劲节尚宝少卿孟秋苦志笃行是宜蒙一字之褒者礼部覆如孔兼言而谓王□赞秋为时未久尚俟论定 上从之诏以后大臣有奉命予谥者礼部稽素履采公评详议请裁不得狥情有玷盛典

○兵部题倭奴诳吓诸国谋犯天朝朝鲜已具侦报而诬以乡导之名此本国君臣所痛愤不与贼俱生者乞察国王效忠无愧厥祖令之戮力剿除亦彼雪耻之一机矣 上曰倭奴变诈虚喝春汛宜加严慎仍谕朝鲜密侦声息并督沿边将吏各守要害以防不虞

○升游击姜显祚为参将仍管大同西北路革朔州守备刘允康任以镇羗堡守备林凤腾调守朔州都司佥书朱孔阳充镇羗堡守备从巡抚大同都御史邢玠奏也

○辛亥以固原守备陈守义为靖虏参将遵化游击李春芳为通州参将蓟镇中军指挥使赵文明为保定坐营游击

○兵部覆南京福建道御史章守诚条陈控要害一款言吴淞乃三吴咽喉而竹泊沙又吴淞门户也移游总以防倭仍增筑宝山以备瞭望诚为固保障要着乃屯劄经营非行抚按确勘不可从之

○壬子以辽沈阳游击唐伯美为宁远左参将

○升工部员外马鲁卿为云南按察司佥事分巡洱海道永平知府孙维城为山西副使仍管赤城屯牧

○癸丑论万历十九年春秋两防将领功罪命兵部纪录参将张守愚等革副总兵王輗等任夺游击李皆春等俸百户王尚周下督抚衙门问

○起原任甘肃游击陈栋管宁夏广武营降原任总兵官角□羊一清为蓟镇副总兵协守中路

○四川渠县知县冯旸因公擅科歛淫刑监毙者九十人为御史李化龙论劾诏追赃发遣如例

○甲寅经略狭西四镇及宣大山西边务兵部尚书郑雒再辞京营戎政之命以病乞罢许之

○改南京刑部左侍郎徐元太为户部左侍郎升江西左布政使边维垣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兼理军务

○巡关御史刘会劾原任总兵官张爵占役冒粮肆横不法宜追赃降祖职二级兵部覆请从之

○乙卯起原任吏科给事中史孟麟礼科给事中许弘纲各补本科给事中

○户部尚书杨俊民覆议阅视甘肃给事中李汝华条陈三事一开自然之科言甘肃地多可耕臣父杨博巡抚时设法招垦兵饷以裕后乃鞠为茂草边臣宜严虏防使民尽力南亩即用之殿最可也一杜收放之奸言钱粮出纳宜专责监收官事事躬亲登籍以备稽查一察拖欠之弊言边储有民屯盐易四种民屯二粮秋成宜勘分数起徵盐粮宜宽斗头银易宜依时估报可

○丙辰清明节遣侯郭大诚张炳宋世恩郑惟忠朱继祖伯王应龙陈如松杨世阶刘永和祭 九陵

○伯张元善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寝

○指挥同知周清祭 庄敬 哀冲二太子坟所

○丁巳命会试举人取三百名副榜同时填写以昭慎重之意

○戊午织造冬至大祀 上用十二章衮服皮弁服遣尚书曾同亨祭告

○会试取中式举人吴默等三百名

○大学士赵志皋言三月十五日殿试例用九卿詹翰掌印讲读学士等官阅卷类送阁臣择取十二卷进读则殿试一事阁臣责任颇重今内阁止臣一人乞命王家屏入阁供事并点用廷推阁臣一二员不报

○庚申山西道御史彭好古奏奉旨廷推阁臣宜遵 祖宗旧制特令吏部破格旁求凡大小九卿中德业闻望可称名世者俱得与翰林同举 上曰 祖宗时大臣必量才擢用正所谓知臣莫若君岂若近年借口会推狥私幸举今后奉旨任用者倘有仍前造言挤击者欲图市恩必罪不宥

○调真定车营游击丘从周管遵化左营游击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三 杂事第三·刘向
  ●崇禎長編卷之六·汪楫
  卷七 奢十四案·丁耀亢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卷四·王世贞
  卷二百十五·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一·佚名
  ◎淫妇自毙·李定夷
  清圣祖实录选辑·佚名
  七二一 湖广总督舒常奏缴湖北省第十次查获应毁各书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上·袁枢
  绎史卷六十四·马骕
  通鉴答问卷二·王应麟
  厍狄干传·李延寿
  卷九·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张说

    昔滥貂蝉长,同承雨露霏。 今参鱼鳖守,望美洞庭归。 浦树悬秋影,江云烧落辉。 离魂似征帆,恒往帝乡飞。

  • 卷五百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赵尔巽

      ◎遗逸二   李孔昭单者昌 崔周田 刘继宁 刘永锡彭之灿 徐枋戴易 李天植 理洪储 顾柔谦子祖禹 冒襄陈贞慧 祁班孙兄理孙 汪沨 余增远周齐曾 傅山子眉 费密 王弘撰 杜濬弟岕郭都贤陶汝鼐 李世熊 谈迁   李孔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万历五年九月甲寅朔蠲免松江镇江两府万历元年二年未完米折草折盐钞银一万七千三百余两从应天巡抚胡执礼请也○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吴百朋为刑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兵部尚书方逢时上<婠勶-釒>备陈虏款之坚贡市之利议者

  • 卷十·王明清

    ●卷十○吴傅朋上殿,高宗自谓九里松牌不如吴说吴傅朋说知信州,朝辞上殿。高宗云:“朕有一事,每以自慊。卿书九里松牌,甚佳。向来朕自书易之,终不逮卿所书,当令仍旧。”说皇恐称谢。是日降旨,令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富弼皇佑四年夏五月二十日甲子资政殿学士戸部侍郎范公以疾薨于徐吏走驿马以公丧闻天子感慨一不御垂拱殿朝特赠兵部尚书太常考行谥文正録孤赙物悉用加等中外士大夫骇然相吊以泣至于岩壑

  • 卷一百五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五 朱批南天祥奏摺 雍正六年六月十八日云南开化总兵官【臣】南天祥谨 奏爲奏 闻事窃【臣】钦奉 上谕统领云南省官兵三千余员名进藏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正义】:今定州。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集解】:徐广曰:“属常山。”【索隐】:地理志常山有灵寿县,中山桓公所都也。【正义】:今镇州灵寿。乐羊死,葬於灵寿,其後子孙因家焉。中

  • 费起鹤·周诒春

    费起鹤 字云皋。年三十八岁。生于直隶通县。永久通信处。北京米市大街靑年会。兄起凤。业商。已婚。女二。初学于北京协和中学。协和大学。任山西太谷县中学及汾州中学教员。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鄂必林学校。

  • 十一、释山·佚名

    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 山三袭,陟。再成,英。一成,坯。 山大而高,崧。山小而高,岑。锐而高,峤。卑而大,扈。小而众,岿。 小山,岌。大山,峘。 属者,峄。独者,蜀。上正,章。宛中,隆。山脊,冈。未及上,翠微。山顶,冢。 崒者厜

  • 放下就是拥有·李叔同

    浮躁的人群中,有人急功近利,有人利欲熏心,但贪婪只会满足人的一时之求,那些能在利益面前保持冷静的人,那些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淡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他们放得下。他们内心有一把衡量利益的尺子。适合自己的尺寸,就是最

  • 卷四十三·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四十三    宋 黄伦 撰周公作立政无垢曰周公致政于成王其法度纪纲典章文物皆已粲然备具但欲成王择其人以立之耳故周公作此一篇之书所以戒者无非任人之事 又曰周公将

  • 中庸·朱熹

    中庸〈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宋 朱子 章句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乆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地界清净。地界清净故有为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地界清净。若有为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水火风空识界清净。水火风空识界清净故有

  • 阿弥陀经(鸠摩罗什译)·佚名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乾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槃陀迦。难陀。阿难陀。罗睺罗

  •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一(本)·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详夫。实际凝空。启玄枢于不二。权方孕道。演妙宝于无三。或显敞鸿猷。高谢金轮之业。或密开冲最。俯赞玉璞之绪。咸欲清炎慧雨。荡渠溺以慈津。指九有而会十空。征八解而敷七觉。至哉赫矣。难得而名

  • 文选注·李善

    《文选》注本。唐李善著。《文选》原三十卷,本书析为六十卷。高宗显庆三年(658)书成进呈。注文偏重于语源的说明和典故的解释。凡作品有旧注者,即采其可取者入书,如《楚辞》用汉王逸注,《子虚》、《上林》赋用晋郭璞注,《

  • 滇载记·杨慎

    地理杂志。又名《滇记》。明杨慎(1488—1566)撰。一卷。此书为杨慎流寓云南期间有关云南历史之主要著作,载云南史事自远古传说以迄明初。内容主要依据《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结合《新唐书》、《资治通鉴》有关

  • 太上灵宝净明入道品·佚名

    净明派戒律。盖出自宋元。劝人忠孝,积行累功、济物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