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法尚传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

祖父周灵起,梁国直阁将军、义陽太守、庐桂二州刺史。

父亲周炅,定州刺史、平北将军。

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

十八岁,任陈国始兴王的中兵参军,不久授为伏波将军。

其父死后,他监管定州事,管他父亲生前的兵。

数有战功,升任使持节、贞毅将军、散骑常侍,兼管齐昌郡事,封为山陰县侯,食邑五千户。

让他兄长武昌县公周法僧代任定州刺史。

周法尚与长沙王陈叔坚关系不好,叔坚说他将要谋反。

陈宣帝抓了周法僧,发兵想抓周法尚。

法尚的部下都劝他到北方去,法尚犹豫不决。

长史殷文则说:“乐毅所以离开燕国,实在因为不得已。

事已如此,请早作决断。”法尚就归顺了北周。

周宣帝很优待他,授他开府、顺州刺史,封为归义县公,食邑千户。

赐他良马五匹,女乐五人,纟采物五百段,加上金带。

陈国将领樊猛渡江讨伐他,他派部曲督韩明假装背叛他投奔陈军,骗樊猛说:“周法尚的部队不想投降北周,人人都在私下议论,都想回来。

如得军来,他们必无战斗力,自然会在阵前倒戈。”樊猛以为然,率兵急进。

周法尚于是假装惧怕,自保于长江。

樊猛陈兵挑战,法尚先埋伏轻舟在浦中,又埋伏精兵于古村之北,自张旗帜,逆流抵抗敌军。

几次交战,法尚假装登岸,投向古村。

樊猛弃船追赶,法尚又猛跑,跑了几里,与村北部队会合,又转而上前进攻樊猛。

樊猛退走往船上去,但浦中的伏兵已把他们的船都搞走了,树上了北周的旗帜。

樊猛于是大败,仅仅自己逃脱了,被俘虏八千人。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司马消难作难造反,他偷偷地派上开府段王旬率兵假装帮周法尚守城,想就此夺城。

法尚发觉了他们的诈谋,闭门不纳,段王旬于是围城。

当时很仓猝,士兵散在城外,法尚因此率兵士五百人拒守二十天。

外无援兵,他估计力不能支,于是带领余部弃城逃走。

司马消难俘虏了他的母亲和弟弟及家中僮仆三百人投奔陈国去。

高祖受北周禅让后,授法尚巴州刺史,在铁山击破三亚鸟叛蛮,又随柱国王谊打走陈国贼寇。

他升任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为谯郡公,食邑二千户。

后来皇上巡幸洛陽,召他,到引见皇上时,皇上赐他金钿酒锺一双,纟采缣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

法尚坚持推辞,皇上说:“你对国家有大功,特别给你一部鼓吹,是想让你的乡亲们知道我很宠爱你。”一定要给他。

过了一年多,转任黄州总管。

皇上降下密诏,让他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伐陈战争打响后,他以行军总管身份,隶属于秦孝王,率水军三万出于樊口。

陈国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兵拒战。

法尚打败他们,在阵前活捉了熊门超。

转任鄂州刺史,不久升任永州总管,安抚岭南。

赐他缣纟采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其帐内近侍。

陈国的桂州刺史钱季卿、南康内史柳王睿、西衡州刺史邓詗、陽山太守毛爽等,先后到法尚处投降。

陈国的定州刺史吕子廓占据山洞谋反,法尚率兵到岭南,吕子廓的兵众一天天散去,只和一千多人逃走守险,其左右杀了他而投降。

赐他缣纟采五百段,奴婢五十口,和银瓮、宝带,良马十匹。

开皇十年(590),转任桂州总管,仍担任岭南安抚大使。

几年后入朝,以本官身份当宿卫。

赐他缣纟采三百段,米五百石,绢五百匹。

不久,桂州人李光仕举兵作乱,皇上令法尚与上柱国王世积讨敌。

法尚飞奔桂州,调岭南兵;王世积出岳州,调岭北兵,在尹州相会。

李光仕来迎战,法尚、世积打败了他。

王世积所部多遇瘴气,不能前进,驻在衡州,法尚部独自讨敌。

李光仕率劲旅保住白石洞,法尚捕得他弟弟光略、光度,大获家人。

光仕的余党有来投降的,就把妻儿还给他。

过了十天,投降的几千人。

法尚派兵列阵,以挡光仕。

他自己亲率奇兵,在树林中埋伏。

两阵刚交战,法尚冲过去攻击光仕的军营,军营中的人都逃散了,光仕部溃逃,法尚追斩了他。

皇上赐法尚奴婢一百五十口,黄金一百五十两,白银一百五十斤。

仁寿中(601~604),遂州獠反叛,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讨平他们。

辒州的乌蛮反叛,攻陷州城,下诏令法尚作主攻击。

法尚军将到,贼人抛弃州城,逃散到山谷之间,法尚无法捕捉。

于是派使者去安慰他们,给他们一些官号,假装班师,一天走二十里。

官军再次扎营时,法尚偷偷派人侦察,知道叛军首领全归军营,聚在一起饮酒庆贺。

法尚挑步兵骑兵几千人,袭击破敌,俘虏其首领、部下几千人,男女人口一万多。

朝廷赐法尚奴婢百口,缣纟采三百段,蜀马二十匹。

部队回来,他检校潞州事。

炀帝继位后,法尚转任云州刺史。

三年后,转任定襄太守,升任金紫光禄大夫。

当时炀帝巡幸榆林,法尚在行宫朝见炀帝。

内史令元寿对炀帝说:“汉武帝出塞,旌旗千里。

现在御营之外,请分为二十四军,每天派一军出发,相距三十里,旗旗相望,战鼓相闻,首尾相连,千里不绝。

这也是出兵的盛大场面啊!”法尚说:“不然,部队连绵上千里,动不动就被山川阻隔,突然有什么不测之事,就会四分五裂。

腹心有事,首尾不知,道路险阻而且漫长,难以互相救援。

虽然这是汉武故事,也是自取失败的办法。”炀帝不高兴,说:“你以为如何?”法尚说:“结为方阵,四面外距。

六宫和百官家属都住在阵里头。

如有变故,自当分头抗敌,内引奇兵,出外奋击,车为壁垒,重设钩陈。

这与据城之理有何不同?如果打了胜仗,可抽出骑兵追击敌人;如果作战不利,也可安营自守。

我说这是牢固万全之策。”炀帝说:“好!”因此授他左武卫将军,赐他良马一匹,绢帛三百匹。

次年,黔安夷向思多造反,杀了将军鹿愿,包围了太守萧造。

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敌。

法尚在清江打破向思多军,斩首三千多级。

还京后,随炀帝征讨吐谷浑。

法尚另出松州道,追捕逃亡者,一直追到青海。

赐他奴婢一百人,布帛二百段,良马七十匹。

出京为敦煌太守,不久任会宁太守。

辽东战争爆发后,他率水军直指朝鲜道。

刚好杨玄感造反,法尚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打败叛军。

他因功升任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

当时,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有十几万人,依保长白山。

法尚屡与其战,屡挫其锐。

炀帝赐他奴婢百口。

次年,再临沧海,在军中病重,对长史崔君肃说:“我再临沧海,不能涉海,时不我与,我将辞别人世。

我的大志未能实现,这是我的命,我怎么办啊!”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岁。

追赠他为武卫大将军,谥号叫“僖”。

有六个儿子。

长子周绍基,灵寿县令;小儿子周绍范,最有名。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穆崇·魏收
  外篇 杂说中第八·刘知几
  ◎蕃夷(上)·徐天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卷二十七·宇文懋昭
  四六九 谕内阁郝硕折参失察《字贯》之府县各员俱不必革职治罪·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一·来保
  ·会奏生擒伪东王戴万生等剿灭巨股会匪彰属西南大路肃清摺·丁曰健
  高祖本纪·薛居正
  缅传·宋濂
  第十一章修正之性质与效力·孙中山
  卷五十九·雍正
  174.朋党的争吵·林汉达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八·彭定求

        卷708_1 【钓台】徐夤   金门谁奉诏,碧岸独垂钩。旧友只樵叟,新交惟野鸥。   嘉名悬日月,深谷化陵丘。便可招巢父,长川好饮牛。   卷708_2 【旅次寓题】徐夤   胡为名利役,来往老关河。白发随梳少,青山入

  • 王茂孙·唐圭璋

      茂孙字景周,号梅山。宋末王英孙之弟。   高阳台   春梦   迟日烘晴,轻烟缕昼,琐窗雕户慵开。人独春闲,金猊暖透兰煤。山屏缓倚珊瑚畔,任翠阴、移过瑶阶。悄无声,彩翅翩翩,何处飞来。   片时千里江南路,被东风误引

  • 童蒙诗训·吕本中

    读《古诗十九首》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不同。(《丛话》前一、《仕学规范》三十九、《竹庄》二、《玉屑》十

  • 卷四十六·徐世昌

    杜越杜越,字君异,号紫峰,定兴人。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授内阁中书。有《紫峰集》。夏日书事长夏恒掩关,萧条寡良晤。连阴画不开,时见云奔赴。未即成滂沱,淅沥惊高树。才闻檐霤息,又洒溪边路。花落满莓苔,阶墀谁

  • 宋史全文卷九上·佚名

    宋仁宗五己丑皇祐元年春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辛丑,命翰林学士赵概权知贡举。庚戌,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士逊卒,车驾临奠。翌日,谓辅臣曰:『昨有言,庚戌是朕本命,不宜临丧。朕以师臣之旧,故不避。』文彦博曰:『唐太宗辰日哭张公谨,陛

  • 九 曹寅奏贺平噶尔旦恭请圣安摺·佚名

    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皇上万安。 五月初二日接阅大捷邸报,噶尔旦于闰三月十三日灭亡,妻子族属尽归命投诚,江南士庶军民莫不踊跃称庆。敬念皇上圣文神武,节风沐雨,不避寒暑,三出边城,不惜天心

  • 卷二十七刑法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上古之刑法简,后世之刑法繁。上古以刑法辅道德故简,后世以刑法为道德故繁。中国士夫好谈古治,见古人画象示禁、刑措不用则睾然高望,慨慕黄、农、虞、夏之盛,欲挽末俗而趋古风。盖所重在道德,遂以刑法为卑卑无足道也

  • ●一一 太上皇崩·佚名

    二帝在筠从州八九月,太上病困日甚,七八日不言语,并无药物疗治。彼处土人病者,但以茶郁木皮啖之便愈。帝乃频以木皮啖太上,而太上自此喉间生疮,又不进饮食,渐渐困惫矣。 或日,有梅寻部大人至筠从州市易,其众六七十人,身穿毳衣,所

  • 朱敬则传·刘昫

    朱敬则,字少连,是亳州永城人。他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557~581)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友好。咸

  • 卷十二·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十二元 汪克寛 撰僖公中【癸襄王酉四年】十有二年【齊桓三十八晉惠三衛文十二蔡穆二十七鄭文二十五曹共五陳宣四十五卒成七宋襄三秦穆十二楚成二十四

  • 卷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      宋 卫湜 撰曲礼下第二孔氏曰案郑目録云义与前篇同简策重多分为上下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郑氏曰高下之节孔氏曰自此至则袭一节论臣所奉持及俯

  • 附録卷上·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附録卷上     婺源江永撰論蔡氏律書【三條】論蔡氏律書未盡善理之在天下至無窮也智者研之而亦有未精愚者思之而或有一得古人發之已謂詳密無可加後人觀之猶謂罅

  • 善見律毗婆沙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歴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巴利文本一切善見律釋對勘.校註略稱巴本。   三.譯校凡有三例。(一)巴本文句歧異堪資尋討者.悉註出曰.巴本云云。(二)巴本   意義明顯可供參證者.悉註出曰.勘巴本意云云。

  • 二十八、久响龙潭·慧开

      龙潭因德山请益,抵夜。潭云:“夜深,子何不下去?”   山遂珍重揭廉而出。见外面黑,却回云:“外面黑。”   潭乃点纸烛度与。山拟接。潭便吹灭。山于此忽然有省,便作礼。   潭云:“子见个甚么道理?”   山云:“某甲从

  •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憍闪弥瞿尸罗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是时无比摩建你迦女而起嗔恚,憎嫉舍摩嚩底妃后,于日子王边说言:&ldquo;天子知耶?舍

  • 新定九域志·王存

    《九域志》有新志、旧志之分,旧志是指《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是王存、曾肇与李德刍等人奉敕纂修的;新志是指《新定九域志》,是哲宗绍圣四年经黄裳提议,对元丰旧志的续修增补。因而《九域志》即是以《

  • 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佚名

    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唐宋间道士所作。南宋《秘目》和《通志•艺文略》均着录「黄庭五藏导引玉轴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黄帝,以行气吐纳之术,论述五脏六腑补泻之道。书

  • 唐梵两语双注集·佚名

    亦称《梵汉两语对注集》。梵汉词典。唐天竺僧怛多蘖多、波罗瞿那弥舍沙合撰。一卷。专门收录汉译佛典中的音译名词。全书共收音译汉字七百个,下注梵语读音,但未标梵文原文。编排体例与《梵语杂名》基本相同。此书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