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行胜道住分第四

胜道修正观,相行念已成。不善升进法,是则住所缚。

爱著所缘境,进业心懈怠。由是缚所缚,不能至胜处。或有不可动,非软亦非坚。或强极牢密,亦如金刚像。

有此五障阂,不进亦不退。是则住缚相,远离升进道。乱光及黑闇,忍自身不现。譬燃浊油光,亦如翳目视。

光明不显发,背舍诸喜乐。寂止息乐分,彼终不复生。犹如坚实物,而有濡相现。或时修行者,住相亦复然。

相非随所欲,而起随欲想。虽欲令随意,终不从所乐。谓相非所留,而欲强制持。如是违反念,则为住所缚。

是想已成就,当知非所制。住彼去留相,能到最胜处。欲令涌作没,或欲高为下。於去欲使来,於住不欲住。

灭时欲不灭,终不如所欲。修行住生灭,所行常转进。诸法相已成,终不舍自相。若不舍自相,自相则显现。

薄皮覆不净,令不见身秽。威仪及众具,利乐翳身苦。相似次第生,前後续无间。隐蔽非常相,令不见身变。

施作服用受,摄持吾我相。能忆念本事,隐身非我观。是诸相似相,修行不分别。於彼起爱乐,而生功德相。

染著妄想生,不复乐升进。不能取胜法,住过日增长。非我相似相,此等不回转。如是不回转,行者痴惑生。

无智住所缚,系著於彼处。乐著生诸过,是相今当说。尔炎渐损坏,分离及交乱。破散叵和合,是则住相缚。

於身不巧便,自生分离想。交乱或尘碎,是为住所缚。守常无异想,众色不次生。种种众妙想,亦不次第起。

流出而不住,其身渐消减。相或来复去,修行不增长。寂止既不生,於身无长养。心不起悦乐,是说不净舍。

彼不清净舍,所见不鲜白。亦不能升进,亦复不退转。如戏沙门像,少时生悦乐。譬如借衣服,亦如梦所见。

为命不清净,谄曲及馀恶。聚落知识所,自显其功德。覆藏诸过恶,犯罪不发露。及馀一切缚,垢污修行者,

彷彿有事相,而便起实想。未熟谓为熟,未灭想已灭。方便不等满,而欲求升进。如部含穟苗,是则住所缚。

业始无方便,相现坚守持。过进心矜举,如是住所缚。或有修行者,而起断常见。是见令心乱,则为缚所缚。

或有修行者,身身细微观。彼为住所缚,厌心不增长。厌心不增进,不能离贪欲。若不离贪欲,何从有解脱。

解脱不成就,终不得漏尽。不断诸漏者,则无实智慧。於彼身念处,住相已分别。受心法念处,如是应广说。

修行心不悦,彼喜亦不生。身无寂止乐,当知是住相。修行所受获,信戒闻舍慧。常守其少分,是则为住相。

有住缚比丘,往到阿难所。迷於所住相,是今当略说。得无相三昧,六年住所缚。乐欲闻所说,常随逐阿难。

不能进所业,亦复不退转。住於住境界,不得解脱道。不来亦不去,解脱已而住。住已复解脱,解脱已还缚。

或有修行者,住在不退地。微细烦恼起,而不能觉知。不觉烦恼故,不能到胜处。於地无分别,亦无有退过。

地诸过不起,如是止於住。或於住分中,而失众妙相。众妙相虽灭,意犹顺彼地。意顺彼地时,馀分乐相生。

已有少乐故,心依寂止住。因其寂止心,自谓作已作。安止不具足,不得具足果。无智翳心目,而自谓为智。

修行无智障,不觉所应用。觉所应用者,於地能究竟。彼住共地中,种种垢所污。若使修行者,成就不共地。

如是知过患,彼终不为缚。不识烦恼过,愚痴无实智。於禅觉吉安,犹如象系树。修行观尔炎,莫知所起处。

从其所依出,而自不能知。不涌亦不没,不见相所起。亦不知灭处,过亦无过是。所说诸障碍,皆是坚住相。

谓不由彼住,斯非明智说。兴造诸过患,若干因缘缚。能用诸对治,众妙复显说。所尊不恭敬,亦不舍憍慢。

自隐覆其过,不向明者说。我年既衰老,已为众所弃。或能失利养,令我生苦恼。心常怀忧畏,深虑长叹息。

我後当死时,将欲作何计。隐过心忧恼,愚惑作所缚。横自生罪累,失大功德海。味著现法乐,贪餐黠无慧。

弃舍後世果,兴此诸过恶。如是诸住缚,所起各各异。修行无怯劣,能治所应治。怯劣无方便,自谓无由进。

是则甚难拔,如象溺深泥。如是甚难拔,懈怠心所欺。长夜没住泥,热迫而趣死。业行烦恼报,为此三障覆。

无智无势起,永为住所没。久远积痴冥,业行诸烦恼。系缚斯等类,迷乱不自在。习近诸过恶,远离善功德。

令其意匆扰,如箭旋虚空。蛇毒盛充满,蝮蝎恶龙处。巨海深无底,无泽大火聚。盲人近彼游,闇往而不见。

修行住所缚,其过亦如是,住过多无量,升进德亦然。如海无涯底,是深不可量。世间无知障,真实慧为灯。

持灯无放逸,彼明终不灭。善说住分过,缚诸无黠者,决定知境界,究竟非我分。种种过所缚,是缚非一相。

当知业众缘,唯佛能觉了。

猜你喜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延寿
  卷四·丹霞子淳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三卷·佚名
  第六 梵天相应·佚名
  十二门论讲录·太虚
  佛 法 与 美·太虚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佚名
  卷上·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三(之上)(论本八十八至第九十)·遁伦
  佛说尊那经·佚名
  卷第三十五·李通玄
  莲华面经卷上(大乘修多罗藏)·佚名
  卷中(二)·道宣
  佛说浴像功德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彭定求

        卷80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武三思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卷80_2 【仙鹤

  • 卷四·邵雍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击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四       宋 邵雍 撰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嘉佑七年】 嘉佑壬寅岁新巢始孱功仍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牕虚响瀍涧台迥

  • 御览诗·令狐楚

    ○刘方平【十三首】秋夜思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賖。晩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犭员〉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泛舟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晩,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八·杨仲良

      神宗皇帝   青苗法上   熙宁二年九月,制置三司条例司请以常平广惠仓见在斛斗,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其可以计会转运司用苗钱及钱斛,就便转易者,亦许兑换,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取。民情愿豫给,令随税纳斛

  • 卷二十三·连横

    风俗志连横曰:六艺,圣人之书也。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之时,王熄诗亡,孔子伤焉,故为其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其用弘矣。夫拘于天者,不足以治人。泥于古

  • 卷第二百二十四·胡三省

    唐纪四十〔起旃蒙大荒落(乙巳)闰月,尽昭阳赤奋若(癸丑),凡八年有奇。〕《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永泰元年〔(乙巳、七六五)〕1闰十月,乙巳,郭子仪入朝。子仪以灵武初复,〔仆固怀恩死,始复灵武。〕百姓雕弊,戎落未安,请以朔方军粮

  • 第四七乙牌示光绪七年八月十八日一一二○六-四·佚名

    新竹知县施,为三皂头役姚景充任,县牌示知钦加同知衔、署新竹县正堂施为悬牌示知事。照得本衙门额设各班头役,均关责成。查三皂头役蔡昆,前在吞霄误公,业经示革在案。兹据皂、快总头役洪忠、许来佥称:「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宋)李焘 撰序论臣焘曰博议之作臣敢言之自古帝王之一天下必先为胜天下之具君者胜负之主地势民心兵将事机皆其具也凡欲善其事必先备其具况于制敌国一天下而可亡其具乎圣人初起妖氛未清则借险于地系本于民寄力于兵取谋于

  • 六〇 北京的戏·周作人

    北京的戏是向来有名的,我在上文说过潘姨太太在影抄石印小本的《二进宫》,伯升的每星期往城南看粉菊花,这似乎含有双重意义,因为在这里有着对于北京的“乡愁”,是生长在北京的人所特别有的,此外则是对于那声调的迷恋,这却是很

  • 王庭筠传·脱脱

    王庭筠,字子端,辽东人。庭筠出生在未时,即十三时至十五时之间,看书识得十七字。七岁学做诗,十一岁能写全题。稍微长大,涿郡王袺一见到他,便期望他成为国内杰出人物。大定十六年(1176),王庭筠考中进士,调到恩州任军事判官,到职主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五·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亲征考天子御甲冑统六师者自髙文宣英武凡五庙而出塞者七平内乱者三今悉纪之元至正乙未六月太祖以大元帅率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常遇春邓愈廖永安等舟师渡江拔采石下太平丙申二月率常遇春等大破曼济哈雅军于

  • 第7章·老子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2)。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3)。【题解】这里反映了老子没落阶级的“自私”特点,用“无私”作幌

  • 《中庸》傳·欧阳竟无

    緒言一、學有概論,乃有系統,雖不得全,猶知其概。孔學有系統談,止是《中庸》一書,《大學》猶所不及。顧幸有概論,而又為鄉愿所誣,則與無概論等。雖然,概論而原無,不害其無;概論而亂有,實害其有。故欲探學,必辨概論。二、認寂本體。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闼婆城庄严  愚人贪爱富亦然  不知是妄生耽著  百种苦求于财富  得已极苦逼于身  王官水火散坏时  智

  •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八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八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郑成忠请普说。师云。平江信士郑偲。知有此段大事因缘。得得来见妙喜。要闻般若。所将供养真身舍利宝塔。洎斋云堂清净禅众。请普说功德不

  • 序·聂先

    续藏经 续指月录清 聂先编辑序天下有可以言传者。有不可以言传者。有可以言传而究不可以言传者。其可以言传者。理之显焉者也。人得而指焉者也。其不可以言传者。理之微焉者也。人莫得而指焉者也。其可以言传而究不

  • 紫山大全集·胡祗遹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

  •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张爵

    明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