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卷四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五十则 二鼠侵藤(飞走)

示众云。潜续命根故有生而有灭。圆成道果本无去以无来。任伊利齿灵牙。一任横啮竖咬。正当此时与解腕者么。

举僧问龙牙遁禅师。二鼠侵藤时如何(祸不单行)。牙云须有隐身处始得(指示分明)。僧云如何是隐身处(闻风便扬)。牙云还见侬家么(眼巧不如样子比)。

师举宾头卢为优填王说法经云。我今为王略说譬喻。王志心听。昔日有人於旷路中逢大恶象之所驰。逐狂惧走。突无所依怙。见一丘井。即时寻树入。井中藏有黑白二鼠牙啮树根。此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而此井下有三毒龙。旁畏四蛇下畏毒龙。所攀之树其根动摇。树上有蜜两三滴堕其口中。於时动摇敲击蜂窝。众蜂散飞唼螫其人。有野火起复来烧树。大王。当知此人苦恼不可称计。而彼得味甚少。苦患甚多。大王。旷野者喻於生死。彼男子者喻於凡夫。象喻於无常。井喻於人身。树喻於人命。黑白二鼠喻於昼夜。树根者喻念念灭。四毒蛇者喻於四大。蜜者喻於五欲。众蜂喻恶觉。野火者喻於老迈。下三毒龙喻於死亡堕三恶道。是故当知。欲味甚少。苦患甚多。这僧既知是事。怎不着忙而求决择。牙亦不负来问。具实指示道须有隐身处始得。这僧的的欲离生死。闻斯一语怎不根寻道如何是隐身处。牙不惜情劈面便道还见侬家么。昔盐官会下有一主事僧。忽见一鬼使来追。僧告曰。某甲身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为白王。若许七日后来。不然须臾便至。言讫不见。至七日后复来。觅其僧了不可得。后有人举问一僧。若被觅着时如何抵拟他。洞山代云被他觅得也。林泉道。曹司易勘。一欵便招。这僧虽是临渴掘井。一锹便见黄泉。傥能如此隐身。何必慞惶怖惧。颂曰。

寒月依依上远峰(光分万象)。平湖万顷练光封(影散千波)。渔歌惊起汀洲鹭(已往不咎)。飞出芦花不见踪(许伊具眼)。

师云。团团离海峤。渐渐出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赵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和尚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甚么。州云我亦不知。僧云。既不知。为甚么不在明白里。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林泉道。莫承言。休滞句。行则行。住则住。不应频爇返魂香。直须斫倒栴檀树。况平湖万顷绝点纯清。巨浪千寻真当流注。泛钓舡於峡口。停短棹於滩头。渔歌惊起鹭双飞。芦苇岸边寻不见。转功就位。月临洲渚而踈影微分。借位明功。烟锁沙汀而寒光独耀。具眼禅人若为回互。隐显全该如委悉。正偏兼带自分明。

第五十一则 白水声色(示众)

示众云。琴瑟箜篌。听他何碍汝。青黄碧绿。识得不为冤。任伊竖判横批。看我嘲三攞四。莫有知音可嘉者么。试请辨看。

举白水仁禅师上堂云。老僧不欲向声前句后鼓弄人家男女(此处无金二两。俗人沽酒三升)。何故。声且不是声。色且不是色(翻裈倒袴任汝裁划)。时有僧问。如何是声不是声(莫是聋么)。水云唤作色得么(多虚不如少实)。僧云如何是色不是色(莫是瞎么)。水云唤作声得么(巧说不如直道)。水复云。且道对阇黎话。为阇黎说(老老大大。颠言倒语)。若向这里会得。许你有个入路(和尚还曾出么)。

师云。沩山一日喂鸦生饭。回头见仰山曰。今日为伊上堂一上。仰云某甲随例得闻。曰闻底事作么生。云鸦作鸦鸣雀作雀噪。曰争奈声色何。云和尚适来道甚么。曰我道为伊上堂一上。云为甚么唤作声色。曰虽然如是。验过也无妨。云大事因缘又作么生验。沩竖起拳云终是指东画西。曰汝适来问甚么。云问和尚大事因缘。曰为甚么唤作指东画西。云为着声色故某甲所以问过。曰并未晓了此事。云和尚得晓了此事。曰寂子声色老僧东西。云一月千江体不分水。曰应须恁么始得。云如金与金终无异色岂有异名。曰作么生是无异名底道理。云瓶盘钗钏劵盂盆。云。寂子说禅如狮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林泉道。父闻子徤恨不杀身。想来肐膞岂肯外屈。只如仰山声色与踈山声色是同是别。一法虽无异。三人乃见差。沩仰酬酢厮杀无过父子兵。踈山这僧一言道断处。千古意分明。为人手段尽在於斯。更看丹霞尽情出理。颂曰。

色自色兮声自声(要不闷守本分)。新莺啼处柳烟轻(一并拈出)。门门有路通京国(七通八达)。三岛斜横海月明(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师举三平颂云。祇此见闻非见闻。更无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恁么看来。新莺啼处任喉舌巧转笙篁。嫩柳摇时尽烟霭轻笼翡翠。楞严经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会至於此。门门有路。家家门外透长安。件件无私。处处绿杨堪系马。论甚十洲三岛四海五湖。横片月於晴空。攒三星於秋月。直得心心无间念念无差。若色若声尽闻尽见。似电光石火兔角龟毛。毕竟待干他甚事。何也。司空见惯。应为寻常。

第五十二则 白马法身(法身)

示众云。北斗似杓。南斗似瓢。任伊斟酌。暖日凉飙。冬至寒食一百五。须知节气不相饶。到此莫有解吞吐者么。

举僧问洛京白马儒禅师。如何是法身向上事(高高标不出)。儒云井底虾蟆吞却月(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师举踈山问沩山云。法身之理。理绝玄微。不夺是非之境。犹是法身边事。如何是法身向上事。沩举起拂子。踈云此犹是法身边事。沩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踈夺拂子折折掷向地上便归众。沩曰。龙蛇易辨。衲子难谩。林泉道。知音方委悉。僧问黄龙。如何是井底虾蟆吞却月。龙曰不奈何。僧云恁么则吞却去也。龙曰一任吞。僧云吞后如何。曰好虾蟆。林泉道。莫向言中取则。直须句外明宗。若肯恁么会去。方知无说说。始信不闻闻。所以杜顺和尚亦有颂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膞上。汝等诸人稍知痛痒。必不倚官挟势番悔药钱。何也。近日王令稍严。谁敢妄传消息。颂曰。

九重深密视听难(端拱无为)。玉殿琼楼宿雾攒(仰望不及)。燮理尽归臣相事(须假傍来)。轮王不戴宝花冠(天然尊贵)。

师云。八识心王号至尊。四臣不昧理乾坤。法身向上无余地。枉近重围望五门。既九重深密。必视听应难。故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玉殿琼楼攒蒙蒙之宿雾。龙庭凤阙生袅袅之祥烟。洞山道。夜明帘外古镜徒辉。空王殿中千光那照。垂衣至治拱密威严。皇化无为理当朝贺。内绍外绍须明劫外今时。念兹在兹休背这边那畔。调停鼎鼐燮理阳阴。傥能我国晏然。自是心城宁谧。轮王何必戴七宝之花冠。冢宰应须酬一人之宝位。恁么奉重。少分相应。幸勿时中辜恩负德。还能尽忠尽孝依而行之么。但办肯心。必不相赚。

第五十三则 九峰举一(示众)

示众云。恰待南山起云。却早北山下雨。捉住东海鲤鱼。走了西岩猛虎。有敢当赌者么。

举九峰虔禅师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将谓狐须赤)。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更有赤须狐)。峰云来日不得普请。便下座(奸不厮谩。壮不厮欺)。

师云。普慧云兴。百问脱脱而出自胸中。普贤瓶泻。千酬滚滚而演於舌上。凡愚莫并。今古无俦。不意像季以来英杰间出。於问答之际切瑳其间。越凡情超圣解。没窠臼绝渗漏。短小明白者无如乾峰云门而已哉。此则公案非九峰虔禅师示众之语。乃洞山法嗣越州乾峰和尚之语也。峰一日上堂云。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须是一一透得。始解归家稳坐。须知更有向上一窍。云门出问。庵内人为甚么不知庵外事。峰呵呵大笑。门曰犹是学人疑处。峰云子是甚么心行。门曰也要和尚相委。峰云直须与么始解稳坐。门应喏喏。又一日上堂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林泉道。无孔笛逢毡拍板。这般曲破少知音。峰云来日不得普请便下座。林泉道。得法旨。云门於禅悦中得大自在游戏三昧。未必不由乾峰.睦州切瑳琢磨之力者邪。只如未开口时还有道得者么。颂曰。

声前一句口如眉(言清行浊)。佛祖从来总不知(却最亲切)。昨夜昆仑闲说梦(休[穴/(丬*臬)]语)。白头生得黑头儿(有甚奇特)。

师云。大辩若讷大智如愚。几人於此能较锱铢。所以道有缘不是余朋友。无用双眉却弟兄。莫道声前无句。自是阇黎不闻。於此若闻甚生次第。不见道万籁有心闻不得。孤岩无耳却知音。莫怪佛佛祖祖从本以来总不知有。南泉亦云。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宗门有四知有。一知有。二不知有。三知有了不知有。四不知有后真知有。不意昨夜昆仑闲来说梦。虽是诈惺惺。不如妆瞢懂。他若识破伊。看你甚眼孔。又道。白头生得黑头儿。养子不及父。家门一世衰。莫贪寻意路。枉使惹尘埃。毕竟合作么生商量。灯笼逢露柱。拍手笑呵呵。

第五十四则 天童应用(心眼)

示众云。反常合道。上乘菩萨信无疑。即物明心。中下闻之必生怪。端的为人处在甚么处。

举僧问天童启禅师。如何是应用无亏的眼(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童云恰如瞎一般(便吐肝肠说与伊)。

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况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向这里觑得破认得真。事理圆融遮照无碍。体用互兴正偏兼带。无一法而不周。无一法而不遍。岂非应用无亏者邪。祖灯录云。宝应省念禅师上堂曰。诸尚座不得盲喝乱喝。寻常向汝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林泉道。若非法花。谁能窥透。万松赞湛然真云。大悲千臂。俱胝一指。错认湛然手中拂子。瞎。林泉道。转见分明。且道此瞎彼瞎是一是二。还道得么。拨开妙净圆明眼。识取吉祥安乐人。颂曰。

盲聋喑痖逈天真(无用处成真用处)。眼似眉毛道始邻(不风流处转风流)。昨夜东君潜布令(远近咸知)。黄莺啼处绿杨春(高低普应)。

师云。跛挈痿羸。盲聋喑痖。百不可取。一无所堪。众中如百拙。一世作闲人。乐天知命去伪存真。李屏山有诗云。君不见。严子陵掉头千户侯。钓台霜冷一羊裘。又不见。庞居士家财千万贯。西江月冷夜沉舟。近得南华真人之四印。贵莫贵於无所屈。富莫富於无所求。乐莫乐於无所苦。喜莫喜於无所忧。若能任此天真。不枉持聋作痖。只可见如不见闻似不闻。妄境若消除真心自不昧。此岂不是眼似眉毛道始邻者哉。虽然恁么。忘踪灭迹洞达玄微。应须曲为今时潜通劫外。免使静沉死水滞在一边。幸遇东君布令和气氤氲。适当化母垂慈韶光炜烨。故命金衣公子出幽谷迁乔木。绿杨枝上喉舌调叔夜之焦桐。红杏园中毛羽刷陶潜之嫩菊。非无赏鉴。自有知音。论至於斯若为话会。还知么。七处征心心不有。八还辨见见非无。

第五十五则 清净行者(经教)

示众云。有心用处还应错。因果难评无意看。时却宛然。圣凡莫测。有个秦不收魏不管的衲僧。未审向甚么处安排则是。

举僧问洞山诠禅师。清净行者不上天堂。破戒比丘不入地狱时如何(直待别时来。分明向汝说)。山云。度尽无遗影。还他越涅盘(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师云。真净界中无异念。浮尘堆里有殊途。脚跟点地英雄汉。凡圣应知总不拘。舍利弗言。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於法平等住故。是知无天堂可欣。无地狱可怖。李留后.端愿问达观禅师曰。人死。识当何所归。答曰未知生焉知死。对曰生则端愿已知。曰生从何来。李留后拟议。达观揕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甚么。对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达观拓开曰。百年一梦。又问地狱毕竟是有是无。答曰诸佛向无中说有。眼见空花。太尉就有中觅无。手支水月。堪笑眼前见牢狱。不避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恶成就。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进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恶都莫思量。又问不思量后心归何所。达观曰且请太尉归衙。林泉道。不因师指示。几乎错商量。洞山答处可谓忘言绝虑。越圣超凡。击碎玄关掣开金锁。何天堂地狱而可收系者也。故丹霞不惜唇皮为伊颂出。颂曰。

相好巍巍大丈夫(不劳赞叹)。一生无智恰如愚(肚里非常俏措)。从来佛祖犹难望(瞻仰不及)。地狱天堂岂可拘(两头坐断独露真常)。

师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妙体如如声光浩浩。磊磊落落巍巍堂堂。具丈夫相堪绍法王。此岂非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者邪。虽则一生闲散百事无成。缩德露疵内憨外俏。大巧若拙大智如愚。古德有语云。我见持斋守戒者亦不敬。我见破斋犯戒者亦不轻。何也。持斋守戒者出家本分事也。破斋犯戒者凡夫地面也。所以道不敬持戒不轻初学。若能爱恶情忘。持犯自然平等。既佛祖尚难窥窬。想地狱天堂决莫得而拘束者也。若然则因果何在。还知么。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宿债。

第五十六则 北院牛头(佛祖)

示众云。穷玄究妙。好肉剜疮。绝学无为。灵龟曳尾。超情离见处。有道得的么。

举僧问北院静禅师。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曙色未分人尽望)。院云。异境灵枝。睹者皆羡(鲊瓮乍开蝇咂咂)。僧云见后如何(及乎天晓也寻常)。院云。叶落已枝摧。风来不得韵(底穿荡尽冷湫湫)。

师云。京兆府永安院善静禅师。谒洛浦。浦器之。容入室。乃典园务。力营众事。一日有僧辞浦。浦曰。四面是山。阇黎向甚么处去。僧无对。浦曰限汝十日。下语得中即从汝去。其僧冥搜。偶入园中。师问曰。上座既是辞去。今何在此。僧具陈所以。坚请代语。师曰。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碍野云飞。其僧喜踊。师嘱之曰不得道是某甲语。僧遂白浦。浦曰谁语。云某甲语。曰非汝语。僧具言园头见教。浦至晚上堂谓众曰。莫轻园头。他日座下有五百人在。后住永安众余五百。果符洛浦之记。住后僧遂问此牛头未见四祖因缘。牛头法融禅师。居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口*(衔-金+缶)]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云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曰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融端坐自若曾无所頋。祖问曰在此作甚么。融曰观心。祖云。观是何人。心是何物。融无对。或作礼云大师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云还识道信禅师否。曰何以问他。云向德滋久冀一礼谒。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云因何降此。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融指后面曰别有一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融云犹有这个在。曰这个是甚么。融无语。少选祖却於融宴坐石上书一佛字。融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融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以顿教法门而开发之。后嗣四祖之道。这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北院不负初心具实酬对。幸勿向皆羡不得韵处情识卜度死在句下。颂曰。

宝杖亲携挂翠缨(曲为今时)。徘徊常绕玉阶行(左右逢原)。转身就父无标的(同气连枝)。拈却花冠不得名(谁敢触讳)。

师云。永嘉道。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由是常徘徊於今时路上。兼彷徨於建化门中。利道拔生应缘施设。虽处玉阶金[一/(尸@(〡/巳))]翠幙珠帘。有时隐而弥彰。有时显而不露。既解转身就父。必然不堕偏方。虽无标的。甚有来由。拈却花冠是何名姓。还知么。有名呼不得。无位可安排。

第五十七则 青峰大事(对机)

示众云。未到无心须要到。切切咨参。既到无心无也休。欵欵放下。若也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不涉迷悟一句合作么生道。

举僧问青峰楚禅师。大事已明为甚么亦如丧考妣(虽尽情尘犹存法爱)。峰云。不得春风花不开。及至花开又吹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师云。凤翔府青峰传楚禅师。嗣洛浦。一日浦问曰院主甚处去来。师云扫雪来。浦曰雪深多少。云树上总是。曰。得即得。汝向后住个雪窟定矣。林泉道。灵山授记也不似今日。僧问大事已明为甚么亦如丧考妣。师云。不得春风花不开。及至花开又吹落。青峰答处比兴连类不舍慈悲。方信道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舡。故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或不尔。虽然拨尽黄金屑犹撒尘沙在眼中。傥能就路还家。何必传消寄信。颂曰。

家山归到莫因循(草鞋钱还了也未)。竭力寅昏奉二亲(不得不然)。机尽功忘恩义断(罄快平生)。便成不孝阐提人(家丑外扬)。

师云。贫子喻中曾指注。伶俜辛苦枉蹉跎。曲垂方便亲分付。輙莫因循使左科。所以道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何止寅昏而可奉重。当尽形慎终追远而已。吾佛以无缘慈悯念众生轮回六道迷昧三身。纵贪嗔痴恣身口意。辜负己灵埋没家宝。几不似贫子伶俜辛苦者欤。傥能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於十二时中伫意勤修及善保护。不忘佛祖莫大深恩。几不似寅昏奉亲者欤。涌泉忻禅师上堂云。我四十九年在这里尚自有时走作。汝等诸人莫开大口。见解人多行解人少万中无一。见解言语总要知通。若识不尽敢道轮回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却今时始得成立。亦唤作立中功转功就他去。亦唤作就中功亲他去。我所以道亲人不得度。渠不度亲人。恁么譬喻汝尚不会荐取。浑仑底但管取性乱动舌头。不见洞山道相续也大难。汝须知有此事。若不知有。啼哭有日在。林泉道。当可前思免劳后悔。若不如是。迷真执妄逐句寻言背亲向踈外好里弱。几不为无性阐提不孝者欤。虽然如是。还有知恩报恩者么。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第五十八则 木平一沤(舟楫)

示众云。声前荐得浩渺难穷。句后承当奔波不已。未审截流之机合作么生漏泄。

举木平道禅师问洛浦。一沤未发时如何辨其水脉(看破了也)。浦云。移舟谙水势。举棹别波澜(具眼禅人子细看)。平不契(话不投机一句多)。乃参蟠龙还问前话(一狐疑了一狐疑)。龙云。移舟不辨水。举棹即迷源(但有纤毫即是尘)。

师云。袁州木平山善道禅师。初谒洛浦问一沤未发已前如何辨其水脉。此岂非待要向空劫前时暗通一线。不想洛浦假今时易知易晓处对他道。移舟谙水势举棹别波澜。决不可作合头语系驴橛会。就中慈悲太甚诱进初机。木平终是英灵衲子倜傥禅和。不受磨砻再买草鞋。复参蟠龙理前语问。果是蟠龙观根授道说法投机。用威音王佛无孔铁槌向顶门上击道。移舟不辨水举棹即迷源。果然认痛。从兹悟入。其后僧问如何是木平。曰不劳斤斧。云为甚么不劳斤斧。曰木平。林泉道。若能不守玄关。省人多少心力。斯事且止。只如看客两停处且看丹霞如何裁断。颂曰。

金乌玉兔两交辉(日出连山。月圆当户)。照破威音未兆时(一点灵光不覆藏)。若谓青霄别有路(枉费盘缠)。木人依旧皱双眉(多愁早老)。

师云。无影林中高悬日月。不萌枝上暗辨春秋。若非天眼龙睛怎觑透威音那畔。禅天恢廓纵雕鹗以优游。性海汪洋任鲲鲸而变化。师资缘会针芥相投。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或即理之事或即俗明真。倒用颠拈无可不可。所以道如王秉剑由王意。杀活临时得自由。或依实际不受纤尘。或住化门不舍一法。虽然万别千差。到底终归一揆。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可赏木平得遂斯志。还知别有奇特处么。石火光中成圣道。木人何用皱双眉。

第五十九则 潼泉相传(骨董)

示众云。歧分派列皆从阿耨达池。叶坠花联不离耆阇山内。波及灵鹫蔓衍楞伽。后来留至少林。果遇神光立雪。莫有同气连枝者么。

举僧问潼泉禅师。如何是相传底事(徒劳话会)。泉云。龙吐长生水。鱼吞无尽沤(切忌咬嚼)。僧云请师挑剔(谁敢跷手乱下)。泉云。擂鼓转舡头。棹穿波底月(将心用心转见病深)。

师云。郢州潼泉山(或作桐泉)禅师参黄山。山问。天门一合十方无路。有人道得摆手出漳江。师曰。蛰户不开。龙无龙句。山云是你恁么道。曰。是即直言是。不是直言不是。云摆手出漳江。山复问。卞和到处荆山秀。玉印从教天下传时如何。曰。灵鹊不於林下憩。野老不重太平。年山深肯之。住后僧问如何是相传底事。莫向拈花处会。休於微笑时猜。面壁九年终难诉说。立雪齐腰将勤补拙。其实相传一事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这僧既垂此问。怎便乾休。故以龙吐长生水鱼吞无尽沤为酬。虽指鱼龙暂时吞吐。休似这僧吞吐不得。不免调三干四更请挑剔。是他潼泉随流得妙惯钓沧浪。信手拈来信口便道。擂鼓转舡头棹穿波底月。若遇知心可腹伶俐衲僧。何必丹霞重宣此义。颂曰。

依依半月沉寒水(用心捞摸)。耿耿三星碧落攒(着意参详)。昔日云岩曾漏泄(一人传虚)。金轮王子宝花冠(万人传实)。

师云。庆喜被征曾不见。神光追究卒难忘。三星半月横空处。方寸无由得较量。莫便於寒水中寻。休漫向碧落边觅。枉费神思及劳心力。妙有不有还如阳焰翻波。真空不空何似旋岚偃岳。若能向即心自性成就慧身处见谛明白。甚生次第。昔日僧问云岩。二十年在百丈巾缾。为甚么心灯不续。岩云头上宝花冠。还知丹霞重翻旧案的意么。寸心如不昧。万法自分明。一欵便招处。方知不隐情。

第六十则 问百岩禅(禅定)

示众云。摄境归心争肯静沉死水。应缘利物宁教动落今时。傥能定乱两融。自解真俗一致。向铺眉苫眼处合作么生指示。

举僧问百岩禅师。如何是禅(窗前〔骨〕仑眠)。岩云古冢不为家(争肯鬼窟里作活计)。

师云。新罗国百岩禅师。嗣谷山藏。藏嗣石霜诸。青原七世之孙也。这僧问处深穷妙理欲辨根源。百岩答时不吝慈悲分明指示。若认痴猫守窟以为至道。远之远矣。故曰古冢不为家。昔林泉住万寿时上堂示众云。禅禅。非正非偏。无意路。有玄渊。超今迈古。绝后光先。但能忘影迹。何必守罤筌。直指人心见性。须凭祖意通玄。九年面壁真消息。端的其中有秘传。至元九年秋奉韶入内临大殿对御及帝师。即命讲禅。遂举圭峰禅源诠曰。梵语禅那。此云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也。禅为万法之源故名法性。花严经说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楞伽经说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盘等经说然禅者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偏。智性本自具足。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达摩以来递代相传者是此如来清净禅也。上曰。在先有问皆言无说。汝今云何却有说邪。进云。理本无说。今且约事而言。上曰何故理无言说。进云。理与神会如人食蜜。若问蜜之色相。紫白可言。若论味之形容。实难诉说。上问帝师。此语是耶非耶。帝师曰此与教中甚深般若了无异也。复问祖师公案。乃举六祖风幡因缘。非风旛动仁者心动。帝师曰。实风幡动。何名心动。进云。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岂非心动邪。折辨抵暮。出内而散。或曰林泉答禅何太纤廉乎。但向道。捏聚放开全在我。广敷略说更由谁。复看丹霞如何折合。颂曰。

故国清平久有年(阿谁不知)。白头犹自恋生缘(老不歇心)。牧童却解忘功业(人不得〔莫想〕)。懒放牛儿不把鞭(且莫粗心大胆)。

师云。长安虽是闹。我国本翛然。历劫常如是。休云久有年。不见石霜道。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若然则正是鬼窟里作活计。从始至末自少及老并不遗时失候。虽是念兹在兹。大似不舍生缘而已。所以太白山明和尚作十牛图具明斯事。故云。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直饶物我一如心法无二。更索向林泉门下参三十年。何故如斯。不见僧问英州大容殊禅师。如何是禅。曰。秋风临古渡。落日不堪闻。云不问这个蝉。曰你问那蝉。云祖师禅。曰南华塔畔松阴里。饮露吟风又更多。恁么举似将来。还会得也么。休於言下觅。莫向句中求。

第六十一则 问百嵓道(大道)

示众云。长亭侧畔拟心则鹞过新罗。单堠傍边动念则帆归远浦。莫有纵横得妙不涉纤尘的衲僧么。

举僧问百岩和尚。如何是道(步步踏着)。岩云徒劳车马迹(香轮莫辗青青破。留与游人一醉眠)。

师云。履践明白处。高低总一如。不劳重话会。何必哭穷途。若是七通八达一了百当的衲僧。向枯木岩前差路多处。正好纵横得妙左右逢原。即物明心反常合道。何必穷玄究妙探赜搜微。漫费草鞋钱空偿口业债。欲达无上菩提之道。远之远矣。所以百岩道徒劳车马迹。知汝口头取办不肯实行。所以不惜唇皮劈面便道。只如没巴鼻处你还知么。休教情窒碍。莫被舌头谩。颂曰。

曹溪古路绿苔生(头上漫漫脚下漫漫)。车马登临已涉程(举步即错)。野老痿羸兼跛挈(妆昏撒呆人莫晓)。手携玉杖夜深行(密移一步几人知)。

师举洞山新丰吟云。古路坦然谁措足。无人解唱还乡曲。清风月下守株人。凉兔渐遥春草绿。恁么看来。正是石霜道的出门便是草。以至车马登临往来无间。触途成滞已涉芊绵。虽然乘兴优游。何似归家稳坐。痿羸跛挈抹搭[监*毛]毿。倚老卖老而混俗和光。将错就错而流行坎止。手携玉杖袖褪金风。夜深举步下层巅。诘旦转身别华岳。方信道向道莫去归来背父。是知不踏今时路常游劫外春。入廛垂手处。不免且同尘。还有筑着磕着的衲僧么。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第六十二则 问百岩教(经教)

示众云。离念见佛且恁弄假像真。破尘出经不免将无做有。只如舒不到头展不到尾的。还有受持读诵分也无。

举僧问百岩。如何是教(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岩云贝叶收不尽(此义文长。付在来日)。

师云。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於其二中间。未尝说一字。恁么看来。半满之教何可区分。大小之乘安能并务。云门一日上堂道。三乘十二分教横说竖说。天下老和尚纵横十字说。与我拈针锋许说底道理来看。恁么道早是作死马医。虽然如是。且有几个到此境界。不敢望汝言中有响句里藏锋。瞹目千差风恬浪静伏惟尚飨。所以百岩道贝叶收不尽。虽恁么道。怎免丹霞自扬家丑。颂曰。

四十九年成露布(言言见谛言非有)。五千余轴尽言诠(句句超宗句本无)。妙明一句威音外(口欲谈而辞丧)。折角泥牛雪里眠(心欲缘而虑亡)。

师云。世尊自成正觉以来。开阐化门不悭法施。於四十九年摇广长舌谈无碍辩。出一人口入万人耳。自古至今广宣教法。西乾东震莫不流通传布而已哉。僧问同安察禅师。如何是四十九年前事。曰千圣排不出。云如何是正四十九年事。曰万机称不得。云如何是四十九年后事。曰善恶业不坠。故云四十九年成露布。露布者。天子不封之书名为露布。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优波黎结集经藏论藏律藏。之后秘隐龙宫。末世众生未易得而闻邪。自汉历唐。摩腾竺法唱之於前。玄奘义净等和之於后。累朝已来翻译入藏者唯五千余卷而已。吾佛所说虽形於言而本非言。然诠於文而本忘诠。得之者言言般若。失之者句句疮疣。妙明一句。非饱参衲子超情离见叱妙呵玄者莫出其彀。不意向空劫之际威音以前趂折角泥牛来今时路上。任情[跳-兆+孛]跳恣意咆哮。抵突烟中闲眠雪里。还有解牧者么。吽。

第六十三则 泐潭碓捣(器用)

示众云。雪后始知松栢操。本非看面逐情。事难方表丈夫心。莫道顽皮癞肉。不咩邪有纪纲者且道是谁。

举僧问泐潭明禅师。碓捣磨磨不得忘却时如何(尘中能作主。化外自来宾)。潭云虎口里活雀儿(再得完全能几个)。

师云。泐潭明禅师一日下到客位。众请归方丈。师曰道得即去。时牟和尚对曰。大众请。师乃上法堂。僧问非思量处识情难测时如何。师曰我不欲违古人。云不违古人意作么生。曰也合消得汝三拜。林泉道。深谢和尚慈悲。僧又问碓捣磨磨不得忘却此意如何。这僧於今时路上色尘堆里。拗阙把节处卖弄精细灵利不随他去。故泐潭答以虎口里活雀儿。虽是弄险。死里逃生。也甚奇怪。雀王经云。虎食肉。骨刺齿。雀啄骨出。虎活。口生疮。雀上树戒杀。虎怒曰始离吾口而敢多言。雀知难化而便飞去。雀者佛也。虎乃调达者也。然恁比并将来。莫便乘言滞句认影迷头。须知意不在言。大抵言非有意。如镜对像若谷传声。恁么会去还肯诺否。颂曰。

一念萧萧不记年(古今无间)。皮肤脱落自完全(一物常灵)。长天夜夜清如镜(一点分明)。万里无云孤月圆(照鉴无私)。

师云。张拙秀才因禅月大师指参石霜。霜问秀才是何姓名。云姓张名拙。曰。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公忽有省乃呈偈云。光明寂照徧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是空花。恁么看来。是记年是不记年。况药山云。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是认完全之大意也。此之一事非止彼我本具。十方法界六道四生。大圆镜智洞然明白。若无云之皎月。孤逈逈。圆陀陀。灵光独耀遍照根尘。既云不在明白里。问汝诸人护惜无。

第六十四则 同安人师(佛祖)

示众云。形兴未质。塑画难成。名起无名。追呼莫得。不有同风。焉能指注。

举僧问同安察禅师。如何是天人师(高着眼看)。安云。头上角不全。身上毛不出(决难摸索)。

师云。洪州凤栖山同安院当察禅师。嗣九峰虔禅师。这僧以教乘门中如来十号之一勘当同安言外玄旨。故同安不负来问。转劫外机放风前箭。凡情圣解一齐穿却。何止劈筈夺窝红心中的。设使这僧手亲眼辨亦难摸索。祖灯录载其僧又问。如何是头上角不全。同安曰不擎戴。林泉道。已太峥嵘。云如何是身上毛不出。曰寸丝不挂。林泉道。犹有赤骨立在。恁么举来。一则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一则实际理地不受纤尘。一则混俗和光人天普应。一则拱密威严全提正令。怕伊不信。试看丹霞若为朝贺。颂曰。

秘殿重帏晓高寒(一天和气未氛氲)。丹墀苔润未排班(六国来朝难辐软)。宝香凤烛烟云合(瞻仰不及)。寂寂帘垂不露颜(本来尊贵)。

师云。法身无为不堕诸数。若至尊至贵万乘明君。权舆造化掌握乾坤。六国来宾四臣不昧。虽重帏秘殿深隐紫微。奈禁苑玄门稍通皇化。望龙庭而盻晓。依凤阙以犹寒。时时仰奉心王。念念肃清我国。丹墀苔润未容取次排斑。碧落霜飞那许因循退位。宝香才爇凤烛初明。合霭霭之烟云。降腾腾之祥瑞。悄悄寂寂。簌筛月之珠帘。杳杳冥冥。扃约风之绣户。莫睹尧眉舜目。难瞻凤彩龙颜。其由至化无为。所以圣情靡测。门外不遗金帝履。家中那挂玉人冠。

第六十五则 谷山祖意(祖教)

示众云。云无心而出岫。舒卷自由。鸟倦飞而知还。去来自在。不必张筋努脉。何消运智操筹。省心爱力处试敁详看。

举僧问谷山缘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但能无是无非。较得分皮分髓)。山云。半夜乌儿头戴雪。天明痖子抱头归(偏处不曾逢。玄中亦不失)。

师云。释迦东出。有意气时添意气。达摩西来。不风流处转风流。盖为一切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迷己逐物枉沉生死。所以遽辞西域力泛南溟。一届金陵机缘不契。故复渡江航苇得至少林。面壁九年全身放下。於无说中令知有说。於有说中使解无言。转山河大地能归自己。知自己不异大地山河。故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是知头头上显物物上明。[日*隹]怕当人不具正眼。谷山向黑白初分之际。正去偏来轻轻拈过道。半夜乌儿头戴雪。天明痖子抱头归。若也於斯会得。偏正不曾离本位。无生那涉语因缘。其或未明。更看丹霞别通消息。颂曰。

瑞雾祥烟锁玉楼(半明半暗)。妙年王子恣优游(纵横自在)。琉璃殿上骑金马(神通广大)。明月堂前辊绣球(变化多端)。

师云。古人借黑为正。假白为偏。复引尊贵一路。欲明向上玄微。非凡愚庸俗而能履践。唯上根大智方可参穷。傥能事理双明真俗不二。於瑞雾祥烟锁玉楼处。正不居正偏不垂偏。如妙年王子向禁苑重围中优游自在。不为情识所碍意绪萦缠。复来琉璃殿上能骑金马。或於明月堂前闲辊绣球。不唯踢跳纵横况乃偏圆宛转。向祖师意趣中获此三昧正受神通。不枉磨牙饱吃他人饭。展脚横眠自己床。若不然。则二六时中虚劳心力。三千里外转没交涉。莫笑林泉心太切。恐伊不解入廛来。

第六十六则 白云深处(对机)

示众云。法海汪洋穷玄丧本。心源浩渺究妙失宗。若能水到渠成。管取功多业就。有解探拔者么。

举僧问白云藏禅师。如何是深深处(红稻啄残鹦鹉粒)。云云矮子渡深溪(碧梧栖老凤凰枝)。

师云。问在答处答在问处。或借事显理或即俗明真。或谈言外之玄或唱无中之旨。一期应对皆有渊源。粗言细语尚归第一义谛。松长栢短岂非不二玄门。此皆入廛垂手曲为今时之所设也。僧问金峰志禅师。是身无知如土木瓦石此意如何。师下禅床扭僧耳朵。僧负痛作声。师曰今日始捉着个无知汉。僧作礼出去。师召阇黎。僧回首。师曰若到堂中不可举着。云何故。曰大有人笑金峰老婆心。次日上堂云。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僧问如何是二十年前有老婆心。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云如何是二十年后无老婆心。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林泉道。总是婆心切。何消夸有无。且道与白云答矮子渡深溪之语是同是别。还定夺得么。莫向浅深求妙旨。休於长短究玄元。颂曰。

白头童子智尤长(人不得邈相)。半夜三更渡渺茫(不頋拖泥带水)。任运往来无间断(随流得妙)。不消舡艇与浮囊(直超彼岸)。

师云。父少儿子老。举世皆不信。反常合道时。宁免称英俊。是知机智尤长谋略超卓。才过半夜恰到三更。须知未至真觉。果然长处梦中。渡爱河欲浪。渺渺茫茫。任运往来了无间断。所以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若非鼻孔辽天。争解脚跟点地。况衲僧作略出格英雄。顺生死流超烦恼海。不劳舡艇岂假浮囊。六度悠悠五浊役役。岂介意哉。虽举如筏之法喻。想来岂不堕功勋。要知矮子之贤能。须信白云之出没。还委悉么。要会万年千载意。当存四海五湖心。

第六十七则 大岭清净(珍宝)

示众云。普天匝地无比无俦。会古通今一模一样。心性既非染污。根尘定是纯真。休同糕谜抟猜。致使云泥间隔。有道得的么。

举僧问新罗大岭禅师。如何是一切处清净(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岭云。截琼枝寸寸是宝。折栴檀片片皆香(但不憎爱。洞然明白)。

师举般若经云。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根身器世大地山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乃至正等菩提无非尔尔。这僧既知此之境界。故作问端以询知识。故大岭不免顺情说话。看窟笼着楔道。截琼枝寸寸是宝。折栴檀片片皆香。子细点检将来。大岭只解顺水推船。不解逆风把柂。而岂知尘埃滓秽总是家殄。瓦砾荆榛无非至宝。不见道。粪埽堆头清净土。干戈丛里太平年。所以丹霞向混融一致净秽无分处为伊颂出。

乾坤尽是黄金骨(大无不包)。万有全彰净妙身(细无不入)。玉女背风无巧拙(省心爱力)。灵苗花秀不知春(大智如愚)。

师云。况此一事。如天普覆似地普擎。无毫忽差殊。无丝发间隔。以无分别智。运烁迦罗眼。一觑觑透。莫不浑金璞玉脱尘离俗。既能称为一家。何用分为六国。骨之一字极不稳顺。言国者。句徤意圆格高调古。何必以骨肉相连成对偶也。万有者。万类之别称也。不见道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此岂非全彰净妙者也。其奈无形玉女不滞今时。既背玄风必无巧拙。况无阴阳地花秀灵苗。劫外壶春了无交涉。只如根深蒂固续焰联芳处。还知有也无。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第六十八则 同安家风(家风)

示众云。门庭施设万绪千端。入理深谈一了百当。且道谁能具此三昧。

举僧问同安丕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住持千嶂月。衣钵一溪云)。安云。金鸡抱子归霄汉。玉兔怀胎入紫微(休於言下觅。莫向句中求)。僧云忽遇客来如何祗待(云门胡饼赵州茶)。安云。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后凤衔来(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师云。问既有宗。答亦攸同。幸勿草草逐句研穷。况衲僧门下有收有放有纵有夺。不立文字不离文字。不弃语言不着语言。出词吐气与修多罗合。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楞严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般若经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僧拟问家长里短好恶行藏。同安不免家丑外扬尽情吐露。将无做有指东画西。假玄唱玄提明至极至理。虽则正偏互换。奈何意路难陈。这僧识情流落随浪逐波。又问忽遇客来如何祗待。同安见恁低情下意取覆将来。须索大开东合。拈空掇空纵意安排。岂容鄙吝。故云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花晚后凤衔来。虽然如是。且休乾咽唾。枉被舌头谩。颂曰。

日午烟凝山突兀(莫论高低)。夜央天淡月婵娟(休夸皎洁)。混然寂照寒宵永(盻不到天明)。明暗圆融未兆前(黑白难分)。

师云。洞山初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恁么向汝诸人挑耳剔塞吐胆倾心。为你彻困。何不忘情去息虑去。虽是日午烟凝千山突兀。莫便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至若夜央天淡皎月婵娟。亦不可光影中转却。不见道。清光照眼似迷家。明白转身还堕位。到这里直得混然寂照永夜萧条。向半明半暗处行布圆融随缘不变。只如眹兆未分之际。形名未启之时。合作么生体悉。清秋月转霜轮后。半夜星河斗柄垂。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卷四

猜你喜欢
  大乘宝要义论 第八卷·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十卷·圆照
  宗镜录卷第十三·延寿
  禅波罗蜜序·智顗
  目录·陈梦雷
  释慈航救国方案序·太虚
  双溪摩诃讲园章程序·太虚
  卷十(竺法护译)·佚名
  卷七·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七·海明
  卷二十五·道世
  卷第三·宗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四·佚名
  佛教人乘正法论·太虚
  佛说无上处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邓祭酒文原(素履斋稿)·顾嗣立

    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人。父漳,徙钱唐。文原年十五,通春秋,在宋时以流寓试浙西转运司,魁四川士,至元间,行中书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大德间,调崇德州学教授,擢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至大三年,出授江浙儒学提举。皇庆元年,召为国

  • 南宋襍事诗卷六·佚名

    钱唐励鹗撰野店新兴驻六军开基节建兆初闻试听一夜临安便是天边华盖云【清波襍志髙宗自相州渡河初程宿顿问地名以新兴店对幕府进言宋室中兴其命维新又建炎初符瑞如氷泮复凝红光如火云覆华盖其类不一 挥麈前録政和二

  • 卷四百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十三猿类五言古石塘濑聼猿       【梁】沈 约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不知声逺近惟见山重沓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赋得夜猿啼       【陈】萧 诠桂月影才通猿啼迥入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七韦应物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车【一作良】马日萧萧胡不枉【一作在】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秋风起汉【一作江】臯开户望平芜即此恡【一作稀】音素【一作表】焉知

  • 月泉吟社诗原序·吴渭

    月泉吟社者浦江呉子之所作也吴子名渭字清翁其号潜斋按重本有邑人黄灏首序序渭故宋时尝为义乌令元初退食于吴溪延致乡遗老方韶父与闽谢臯羽括吴思齐主于家始作月泉吟社四方吟士从之三子者乃为其评较掲赏云据録有刻本迨

  • 唐朝新定诗体·崔融

    ○十体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一、形似体。形似体者,谓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难以粗测者是。诗云:“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rd

  • 卷二百七十六 熙寧九年(丙辰,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乙酉朔,廣南東路轉運使陳倩言:「乞選差經水戰兵官,以備舟師攻討。」詔:「師期不遠,若自朝廷選人,即已趨赴不及,其令招討司選差及更博訪舟師利害施行。」二月四日蔡承禧言:「陳倩精神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五月壬申朔汝安王及嫡妃李氏次妃晋氏归葬西山赐祭如寿定王例仍给继妃李氏禄米一千石庄田八百二十顷有奇○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张守直为太仆寺少卿○先是舟山倭遁至旧浯屿结剧贼洪泽珍等栖泊海山水陆分扰巡抚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弘治十四年八月丙午朔秦府临潼王秉欆既进封秦王因以临潼惠简王祀事为请命镇国将军诚润奉惠简王祀事诚润即惠简王庶长子也 沈府清源王幼圩薨王康王第三子母妃韩氏宣德七年生正统十二年册封至是薨年七十讣闻辍朝一日赐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刑法略八·纪昀

    刑法略 【八】赦宥 【辽 金 元 明】放生附 【唐 五代 宋 辽 金 元 明】○赦宥二辽金元明△辽辽太宗天显五年三月皇弟鲁呼请赦宗室锡里郎君以罪系囚者诏从之七年八月林牙德勒宾逸囚复获而鞫之知其事本诬构释

  • 宋衜传·宋濂

    宋衜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郎元吉之孙。宋衜善记诵,十七岁到襄阳避难,以后才北归,在河内住了十五年。赵璧经略河南,闻其名,聘请了他。中统三年(1262)选拔为翰林修撰。至元五年(1268)大兵守襄阳,璧行元帅府事, 衜随

  • 杨恭懿传·宋濂

    杨恭懿字元甫,奉元人,自幼好学,记忆力强,每日能记诵数千言,随父母逃难亦不中辍。十七岁时西还故乡,家贫,靠劳动为生,有暇即学,且无书不读,尤潜心于《易经》、《礼经》、《春秋》。得朱熹《四书集注》,读后不禁感叹道:“论三纲五常

  • 九年·佚名

    (癸卯)九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3日○丙午,以李翊會爲漢城府判尹,趙鶴年爲江原道觀察使。1月5日○戊申,上御春塘臺,行歲首犒饋。1月8日○辛亥,以金道喜爲吏曹判書,金左根爲兵曹判書。1月9日○壬子,以金蘭淳爲司憲府大司憲,南

  • 卷九·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九宋 陈经 撰征【夏书】此篇乃夏之始衰然古人之教化制度尚有可见东坡考案史记左传之説以为仲康即位时乃羿之秉政其权皆出于羿侯即羿之党羲和乃夏之忠臣侯承王命以征意者如后世挟天子令

  • 卷二十五下·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五下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公刘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将涖政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孔疏公刘后稷之曾孙也后稷生不窋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公刘本封於邰王肃云公号也刘名也王基曰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六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應當修集八聖道者.何   因緣故一切衆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世尊.若一切衆生有佛性者卽當定得阿耨多

  • 苏悉地羯啰经卷下·佚名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分别悉地时分品第三十三  复次我今解释如说吉祥成就时节。行者知已寻求悉地。其时节者。八月腊月正月二月及四月。此等五月白十五日。应作上成就。其四月时。必有雨难。于二月

  • 大清宣统政纪·佚名

    《大清宣统政纪》。七十卷。宣统在位三年清廷即亡,故无“实录”,仅存“政纪”。金毓黻等编纂。采用编年体裁,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至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宣统一朝诏令。对于了解武昌起义前后清方动态有一定的参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