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紫山大全集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紫山大全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遵岩集·王慎中
  矫亭存稿·方鹏
  沧螺集·孙作
  人格的启示·王统照
  昌谷集·曹彦约
  国琛集·唐枢
  冯曲阳集·冯衍
  公是集·刘敞
  陆九渊集·陆九渊
  胡仲子集·胡翰
  苏魏公文集·苏颂
  刘公干集·刘桢
  五峰集·李孝光
  记纂渊海·潘自牧
  豫章文集·罗从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麟·唐圭璋

      贺新凉   寿处州刘守   一骑飞来速。报平山、将颁凤检,宠分符竹。自是平淮勋名在,姓字屏风纪录。正欲革、潢池风俗。古括久思贤太守,待东山、一起苍生福。唐李段,追芳躅。   横舟竹下凭青鹿。庆生朝、称觞蔼蔼,

  • 第七出 题鹞·李渔

    〖翠华引〗(生上)拾翠佳人遍野,王孙尽束雕鞍;只为倾城色少,潘车懒出柴关。小生韩琦仲,与戚友先同学攻书。怎奈他是个膏粱子弟,只喜斗鸡走狗、蹴鞠呼卢,不但文章一道,绝不留心,就是那焚香挥麈、种竹栽花之事,也非其所好。可惜他令

  • 卷二百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十一文具类五言古咏茟格         【梁】简文帝英华表玉笈佳丽称蛛网无如兹制奇雕饰杂众象仰出写含花横挿学仙掌幸因提拾用遂厠璇台赏裴侍郎湘川廻以青竹筒相遗因赠【唐

  • 45.刘长卿:五言律诗三首·施蜇存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至德中,自监察御史出为转运使判官。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告犯赃罪,系姑苏狱久之。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

  •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开圣记一◆开圣记一德祖玄皇帝懿祖恒皇帝熙祖裕皇帝仁祖淳皇帝睿宗献皇帝○德祖玄皇帝德祖玄皇帝太祖高祖也家句容朱家通德乡上世艰勤农业父重八公娶陈生三男德祖长称伯六公太祖即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万历十七年八月丙子朔大学士申时行等言时值中秋 天开万寿望 皇上仰求 天庆俯察群情特出御门视事经筵秋讲如期举行○甘肃巡抚李廷仪申饬堤防四议一重关宜建二墩台宜修三夷兵宜鼓四信地宜明章下兵部○改刑部左侍郎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隆庆六年九月甲申朔升户部右侍郎傅颐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太仆寺少卿董尧封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升刑部狭西司郎中华汝砺为浙江副使河南右布政使吴道直为左布政使○总督蓟辽侍郎刘应节题议处抚夷买

  • 一四○○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 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十八日广东巡抚臣郭世勋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有议论偏谬之处,钦奉谕旨特令量为删润改补,发交直

  • 三·张资平

    父亲终究不会骗我。当进东山师范时,他对我说,省城有合适的学堂可投考的时,一定送我出省,决不叫我在“东山”读满五年。我于四月初复出省城投考清华学校。同伴有一个从堂兄弟名秉仁的,考清华的经过也在“脱了轨道的星球”里

  • 商书·太甲上·佚名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

  • 卷十六 十六之五·孔颖达

    《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民者,冥也。其见仁道迟,故于是乃附也。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春秋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为备故

  • 卷一四·邱濬

    ▲制民之产 《通典》曰:黄帝时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则井田之原其来远矣。臣按:此井田之始。 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冀州土白壤(无块曰壤),田中中(第五);兖州土黑坟(色黑而坟起),田

  • 第十二章 20·辜鸿铭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

  • 卷四百一十六·佚名

    △第二分修治地品第十八之二云何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勤求无上正等菩提。超诸声闻独觉等地。是为菩萨摩诃萨住阿练若常不舍离。云何菩萨摩诃萨常好少欲。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尚不自为求大菩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径山无准范禅师无准禅师者。讳师范。蜀都雍氏子也。九岁依阴平山沙门。试经。目不遗照绍。熙五年。具戒访道。乃求坐禅诀于老宿尧公。有信入。即出峡。谒佛照光禅师。光曰。生缘何处。对曰。剑州。曰。带得剑来么。师

  • 佛学与国术·太虚

    ──二十年佛诞日在中央国术馆讲──久仰贵馆以提倡国术发扬国光为责志,今蒙张馆长、李处长之介绍,得来此参观,深觉庆幸。今讲佛学与国术,然我于佛学虽稍有研究,于国术则全系门外汉,故此讲题仅能得其半面,此则须先请在坐诸君

  • 中二·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二释十三僧残第一戒(佛在舍卫。迦留陀夷欲盛身瘦便念弃失。诸根悦豫。佛诃制戒)。标名言故者对下开通不作意也。释相中初科。准戒疏意不独此篇余篇皆尔。举之可知。喜字去呼犹好也又数也。次科为

  • 卷十二·佚名

    逆顺二法三法发趣[第一] 非因二法非善三法中之因二法善三法一七二缘非因.非善法而因.善法从因缘生……缘非因.非善法而非因.善法从因缘生……缘非因.非善法而因.善与非因.善法从因缘生…&hel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