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行方便道升进分第五

比丘安般念,功德住升进。能令智慧增,我今次第说。

功德住已进,进复功德住。是故说修行,功德住升进。修行於鼻端,系心令坚住。专念谛思惟,正观依风相。

入息与出息,系心随忆念。忆念若不忘,是初功德住。彼功德住已,复起方便求。更求功德时,住则生升进。

升进等起时,亦生功德住。是名住已进,进已功德住。善解安般相,功德及诸过。息轻重冷暖,软粗与涩滑。

阿那摄般那,是摄持诸根。於彼所缘境,摄之令寂止。外散心数法,摄还义亦然。持风来入内,是故说阿那。

心转於所缘,止令不复转。心於所缘起,亦复制令灭。修行观若增,制之令从止。修行若止增,起之令从观。

见增则以触,触增则以见。得证与智证,二增俱相摄。修行缘不寂,意寂止摄来。身中清凉起,灭除诸热恼。

掉踊不静心,摄之令寂止。勤方便回转,其身悉充满。长养四大种,当知从息起。是种复增益,行者报四大。

阿那力能起,寂止善法分。我所大恶刺,亦能拔令出。息短而渐灭,修行心安静。是故佛世尊,说名为阿那。

复次般那相,是今当略说。毛孔诸窍处,先净治息道。前出名般那,始由入风起。修行出息时,诸根随所缘。

心心法俱顺,是亦说般那。出息归於灭,乃入根本地。正受及命终,斯由舍出息。修行出息灭,次第阿那生。

灭尽三摩提,第四禅亦然。般那既已灭,次第阿那生。阿那时悕望,说阿世婆娑。我观彼死者,定无有是相。

彼息更生者,观有如是相。毒淤泥火蛇,此相似境界。出息能摄意,不令随所缘。犹如制象钩,名波世婆娑(出息有摄心义)。

舍除颠倒想,成就真实想。离自在及常,唯为空行聚。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去来不可得,亦不须臾住。

慧智明见此,离诸知作者,出息无作者,见则堕颠倒。出息已过去,彼则不可见。命断诸息灭,过去亦复然。

安般诸功德,出息与入息。众物及字义,我已略说竟。是种增故说,未曾相离用。若为觉想乱,当习安般念。

已能应於数,则除内贪著。於数若随顺,是则离不顺。志在无乱境,能摄诸乱想。先数从一起,如是乃至十。

修行顺此数,便得功德住。已得功德住,则能求升进。灭一切乱觉,佛说增上故(数门竟)。数能灭一切,觉佛但言灭。

一切不死者,以增上故也。内外出入息,去则心影随。决定善观察,顺是趣涅槃。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出入息所起处同在脐)。

如是知升进,能离外贪著(随门竟)。安止极风处(极上下风际)。三摩提等起,三昧既已起。便得功德住(止门竟),修行正住已,

种种观察风,先观於本处。谓风所从起,此处为云那。为一为二耶,冷暖悉观察。八种如前说,为总观诸大。

唯在一种耶,观时悉俱有。以一增上说,修行观风大。造色从彼生,唯心与心法。依彼造色起,非彼造色已,

而复有种大。诸有入出息,是风名依种。报风及长养,是为三种风。或说入在前,出者在於後。

或说出在前,入者在於後。皆有因缘故,彼作如是说。如其真实义,慧者乃决定。於脐处所起,净治毛孔道(此报风开毛孔故名出非出外)。

由此风义故,彼说出在前。毛孔已开净,入者则在前。如人初生时,阿那入故起。息风最先出,是故说波那(此是真实义)。

息风诸种大,割截不生苦。当知彼非受,谓受则不然。以彼修行者,不患诸断逼。是故出入息,於身复非受。

识命若断时,息则不回转。是则众生数,必由命根起。息则是身行,世尊之所说,亦名根本依,众生所由转。

是息既已灭,命则无所依。以能持命根,故说众生数。阿那般那念,缘风为境界。虽曰正思惟,而非真实行。

一切所修观,彼悉缘风起。於观有差别,次第今当说。阿那般那念,分别有三种。所谓从闻起,思慧与修慧。

於是安般念,比丘闻慧生。一切时悉受,名字为境界。境界出入息,正念思慧生。当知彼缘名,时或复缘义。

阿那般那念,所起修禅慧。悉已舍名观,唯缘诸法义。当知近境界,无有种种异。亦非相续缘,说是等智行。

谓是安般念,无痴智慧性。亦名为舍性,是则佛所说,当知是慧性,舍根共俱生。若使是舍性,则与馀共起。

欲色二有系,无色无身依。非彼最後禅,身密无息故。或谓根本地,亦复是眷属。说言唯眷属,非是根本地。

欲使彼舍性,在於根本地。阿那般那念,应当在八地。所言唯眷属,如是说舍根。知彼安般念,唯在於五地。

此定在五地,依是处回转。欲中间未至,及後二眷属。最上顶四禅,彼虽有舍根。无有於彼身,净治毛孔道。

第四及眷属,彼中说二种。报生与长养,唯无有依风。出息与入息,是风名为依。以身极厚密,无依说二种。

佛说出入息,四禅正受刺。亦言咽喉处,明知有所说,是彼方便故,亦以禅义摄。出息与入息,彼处定无有。

修行观出息,上际第四禅。已极风境界,於彼正忆念。云何我是心,於缘究竟未。或复更於上,少进重观察。

或即於彼住,不作馀方便。修行如是观,则能除疑惑。修行极风际,是处善观察。当知如是心,则名除疑观(观门竟)。

於上观察已,依风还止住。观察所应已,复起馀所修。若彼观风心,於还善决定。是说修行者,回转巧方便。

如人游聚落,所作讫已归。修行如是观,喜乐遂增长。已舍入息念,安处出息缘。亦舍出息念,安处入息缘。

於数已究竟,息去亦随去。如是一切种,亦名为回转。观察所应相,相相而回转。种种众事观,次第转亦然。

善於回转者,说此回转义。当知是回转,修行智慧处。从彼方便起,胜道现生前。闻慧念已度,次第思慧生。

已舍欲界行,然後入修慧。是悉名回转,世尊之所说,从彼未至地,次第入初禅。乃至第三禅,其转亦如是,

第四禅眷属,若彼有风者,是亦应回转,入於根本地。从彼起巧便,次第住起缘。入出与优波,此六悉回转。

舍共方便地,共地现在前。舍共方便地,不共现在前。舍不共方便,不共现在前。缘相方便地,展转究竟地。

是名上回转,明智所称说(圣人凡夫共有法。名为共地。从缘至缘名为转诸相。诸方便诸地次第。如我智方便,已说回转义。无垢清净念,今当次第说。

如令彼修行,须臾抑止盖。是则为清净,不净非所应。若已成就数,能舍内贪著。此义应当知,慧者观清净。

随顺已成就,能舍外贪著。如是正思惟,智者念清净。比丘心已住,不为乱所乱。如是不动念,修行智清净。

若已於风际,观察离疑惑。不复更求息,是则为清净。念地悉已竟,所依诸过恶。不为则清净,是说须臾顷。

阿那般那念,方便道所摄。

功德住升进,是义我已说。

猜你喜欢
  卷十七·赞宁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八·丈雪通醉
  佛说息诤因缘经·佚名
  佛说决定义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三·唐慧琳
  唯生论的方法论阅后·太虚
  卷第十九·费隐通容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佚名
  人生的佛教·太虚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卷第十一·李遵勖
  佛说长者法志妻经·佚名
  念僧品第四·佚名
  西归直指卷三·周梦颜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二·靖迈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778_1 【题季子庙】李季华   季子让社稷,又能听国风。宁知千载后,蘋藻冷祠宫。   卷778_2 【听琴】王玄   拂尘开按匣,何事独颦眉。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卷778_3 【失鹭鹚】李归唐   惜养来

  • 晏殊·唐圭璋

      殊字同叔,临川人。生于淳化二年(991)。七岁能属文。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庆历中,拜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令门下平章、兼枢密使。出知永兴军,徙河南,以疾归京师,留侍经筵。至和二年(1

  • 一小幅的穷乐图·徐志摩

    巷口一大堆新倒的垃圾,大概是红漆门里倒出来的垃圾,其中不尽是灰,还有烧不烬的煤,不尽的是残骨,也许骨中有髓,骨坳里还粘着一丝半缕的肉片,还有半烂的布条,不破的报纸,两三梗取灯儿,一半枝的残烟;这垃圾堆还比是个金山,山上满偻着

  • 卷三十·徐世昌

    王又旦王又旦,字幼华,别字黄湄,郃阳人,顺治戊戌进士,由知县历官户科给事中。有《黄湄诗选》。王阮亭曰:“幼华诗一变而清真古淡,再变而为奇恣雄放。及归龙门,读书太史公祠下,而其诗益{大沦}泫澄深,渺乎莫窥涯涘

  •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刘昫

    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许之。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 ,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二·礼乐五·宋濂

        ◎礼乐五   ○乐服   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靴。   照烛二人,服同前,无笏。   乐师二人,服绯,冠、笏同前。   运谱二人,服绿,冠、笏同前。   舞师二人,舒脚幞头,黄罗绣抹额,紫服,

  • 卷三百五十五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四月丁亥盡其月   四月丁亥,太皇太后曾祖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冀王瓊追封漢王,曾祖母贈冀國太夫人李氏贈漢國太夫人,贈冀國太夫人李氏贈雍國太夫人。祖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越王繼勳追封豫王,祖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六·乾隆

      汉  世宗孝武皇帝  元鼎元年【应劭曰以得宝鼎故改元通鉴考异宝鼎得于四年六月而改元则于是年盖亦如】  【建元元先后来追叙之耳汉书因改元遂于元年误増得鼎一事考汉书武帝纪元鼎元年夏五月得鼎汾水上四年六

  • 卷之六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七上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上下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上下 礼乐 地类【社稷 军社 亳社 灵星 先蚕五祀 藉田 岳渎山川 封禅】 谨案此卷内缺社稷军社灵星先蚕藉田五篇 亳社 亳社胜国

  • 卷六·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六明 黄道周 撰士别百日苦不刮目所繇致思功少随眼时多也人福分事业九分俱在眼上此物下不清灵无复清灵去处人能时时致思便觉眸子静深不逐物走闪遇有自得处廓然千古上下千古圣贤留此文字只恐人

  • 卷一百七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一巡狩蕙田案巡狩之制见于经者多矣防以史记五帝本纪及竹书纪年皇甫谧帝王世纪罗泌路史金履祥通鉴前编诸书则自黄帝颛顼已有巡

  • 卷十二·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十二   宋 吕祖谦 撰哀公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元年】越既为吴俘虏残灭之余若不是二十年亦不能伐吴一日之行所欲必成【元年】所欲必成是水陆必备如汉霍去病出师天子遣太官赍数十乗是也命

  • 卷五·晁迥

    宾谈可采予皆书之甞有一杂五品常参官与予谈道引易为证云复卦次以无妄卦者盖縁返本还源方为无妄予闻之深以为然因检周易序卦云复则无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又无妄卦有注云有妄之道灭无妄之道成予自思之而见暗合之理楞严经云

  • 卷第二十一·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一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六 大般若经之余五 不可动品第七十,善现白佛:&ldquo;若有情及有情施设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修行般若?&rdquo;佛言:&ldqu

  • 禹贡论·程大昌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 《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目》沿袭《宋史·艺文志》,

  • 仪礼图·杨复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着述讲学。除着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

  • 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菩萨之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