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闼婆城庄严

  愚人贪爱富亦然  不知是妄生耽著

  百种苦求于财富  得已极苦逼于身

  王官水火散坏时  智者岂生于爱著

  妻子眷属随所爱  广作诸罪当破坏

  极重过失不觉知  智者于身不生著

  悭吝者求财富时  父母亦不生尊重

  妻子眷属返憎嫌  一向常贪于财利

  悭者不知于恩义  唯念莫坏我所有

  背正向邪谄求财  智者于彼不生信

  悭者意异语如实  所应信者不生信

  见人虽将爱子同  此是悭者谄妄起

  悭吝之者在世间  虽亲典教亦通解

  驰流散乱出恶言  心无悲愍极粗犷

  悭者处世无所托  亦无知识及亲朋

  有所依附但求财  智于悭者不生信

  悭者因求财富故  于极恶事起思念

  是故智者正所观  愚人于彼生欢喜

  金宝珠贝珊瑚等  善业引生如聚沫

  于中贪爱诤竞兴  彼不了知幻化性

  贤劫一佛出世时  彼尊立名为慈氏

  偏覆大地得黄金  彼从何来何因故

  于外随逐五欲境  愚人散乱痴迷法

  如日中分夏月时  渴欲奔驰焰为水

  空后一劫成世间  虚空所成空自性

  焚烧破坏复还成  此从何来彼何去

  沟涧池沼及大海  枯涸破坏彼皆同

  虚假不实贪亦然  谁诸智者生爱著

  智者慧力色相具  于身常自作称量

  此中无味染何因  舍宅财利应弃舍

  随逐五欲造恶业  养育妻子并眷属

  死时妻子及诸亲  谁能救护自当苦

  死时眷属不随去  但随自作众业行

  苦恼逼逐于己身  彼时谁为我分受

  三有独怖无亲爱  妻子眷属假相亲

  愚人取以为乐因  但增苦恼及忧戚

  父母妻子亲朋聚  为求财利故相会

  彼等不随死者行  唯自所作业相逐

  一切皆随业所行  一切亦随业所住

  当知此身业所成  智者应修于善业

  父母妻子眷属等  以不了知故贪爱

  愚人广造众罪因  智者不入无间狱

  所有余处业报尽  无间极苦不解脱

  是故畏彼恶趣因  智者勤劬离诸罪

  阎摩王前治罚时  彼无朋友为救护

  亦无父母及诸亲  随自所作业当受

  王言汝所得人身  得已何不离诸罪

  今受极苦捶打时  皆由汝作不善业

  自心所作不善已  而复不信有业报

  如彼阎摩法王言  汝受治罚非我罪

  自作业因自造罪  自造罪已汝来此

  当受极苦自甘心  由先所作非爱业

  死时众苦所逼迫  亲属不能令解脱

  汝欲自求解脱时  是故应离诸罪恶

  打击考掠及杻械  此等若欲求远离

  舍宅亲友起怖心  于佛教中修正行

  舍宅猛火大苦根  而此心火常炽然

  智者于斯爱不生  如大火聚极可怖

  住舍养亲常忧戚  富乐忧愁亦复然

  自他过失等无差  是故应离诸罪恶

  智者佛教生信乐  不种自收胜乐根

  愚者不生爱乐心  但贪舍宅诸苦本

  女身筋肉骨合集  假起妄贪为我妻

  诸无智者染爱生  不知女身都如幻

  智者了知诸欲乐  及舍宅等皆生厌

  正法药治贪病除  速疾出离诸缠缚

 

  尔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闻是正法已。悉得无生法忍。得法忍已。皆生最上踊跃欢喜。即说颂曰。

  快哉于今日  我等得大利

  彼一切利中  此利益最上

  我等所发起  广大菩提心

  于佛正法中  清净生渴仰

  所起胜爱乐  无上菩提心

  为一切有情  广施诸安乐

  我等从今日  极甚其身命

  誓于此深经  生最上爱乐

  由起爱乐故  得一切有情

  于彼当来世  见者生欢喜

  彼一切有情  诸欲发心者

  皆发起无上  广大菩提心

  若一切有情  爱乐菩提心

  当得胜果报  最上金色身

  相好以庄严  种种胜殊妙

  及得大光明  世间广照耀

  无上菩提心  此心广大心

  胜出一切心  最上复清净

  彼一切功德  由此心具足

  复具大胜力  能脱一切病

  诸鲜福有情  不乐菩提心

  此心懈退因  不能观生死

  菩提神通智  获最胜福力

  广积满虚空  普施诸情品

  若人于河沙  等数诸佛刹

  满以七珍财  供养正等觉

  若人但合掌  归向菩提心

  此胜供养因  超过诸供养

  此供养无等  所谓菩提心

  过此外无余  为最胜最上

  菩提心功德  是胜妙良药

  一切病能治  施有情安乐

  观见诸有情  三火常烧然

  无量劫拔除  菩萨不懈退

  修此菩提行  为勇猛医王

  救苦诸有情  常远离疲懈

  数数往诸趣  不舍菩提心

  勤于佛法中  出现希有相

  我等得大利  乐此菩提心

  愿我等当成  大觉释师子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现广大神通光明无数种色。所谓青黄赤白及紫碧绿。是光普照无边世界。上彻梵世。映蔽日月光明不现。其光旋环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却从世尊顶门而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相。时尊者阿难即说颂曰。

  佛上胜者若无因  法尔不现光明相

  愿为悲愍劣有情  说放光明何因故

  一切有情皆贫乏  佛应为施大圣财

  世间暗暝作照明  愿说此光所因现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今见此五百长者不。悉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来诣我所。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佛言阿难。是五百长者。今此会中闻正法已皆得无生法忍。阿难。此诸长者皆于过去佛所。奉近供养深种善根。从此没已不复堕诸恶趣。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次第至彼慈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时。生彼佛刹亲近供养尊重承事。其后乃至贤劫诸佛彼彼出世时。于一一佛所亲近供养。听受正法读诵记念广为人说。最后过二十五劫。于种种佛刹。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同名莲华吉祥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尔时尊者阿难前白佛言。今此广大甚深正法。希有世尊希有善逝。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是经名为菩萨瑜伽师地法门。亦名无畏授所问。如是名字汝当受持。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等诸大声闻。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并五百长者。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猜你喜欢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如惺
  十地经论 第十一卷·佚名
  答王达五问(三则)·太虚
  卷第十·宗密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佚名
  卷第一·宋濂
  叹无为品第三十·马鸣
  佛说十地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二十五·祖琇
  卷第七·佚名
  第六十七卷·佚名
  卷第二十六·霁仑超永
  卷第六十·李通玄
  瑜伽论记卷第十(之上)(论本第三十八至四十)·遁伦
  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长吉歌诗原序·吴正子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着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五·乾隆

      唐  昭宗皇帝  【壬戌】天复二年春正月以韦贻范【字垂宪京兆人】同平章事贻范因李茂贞荐由刺史拜给事中才阅旬遂相【上尝与李茂贞及宰相中尉宴酒酣茂贞及韩全诲亡去上问巡范朕何以巡幸至此对曰臣在外不知上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佚名

    正德十六年八月庚辰朔礼部尚书毛澄等言兴献王称号臣等前已二次会议皆据宋儒程颐濮议以为皇上宜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太王夫兴献王于皇上为本生父必改称叔父者明大统之尊无二也然加皇字于叔父之上则凡为皇上伯叔诸父皆

  • 卷之一百零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十九·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九乾隆二十年秋九月丁酉谕定西将军扎拉丰阿等查办巴哈曼集上谕军机大臣曰永常奏布库努特得木齐诺尔布等告称带领属人来归途中遇巴哈曼集抢掠

  • 康义诚传·欧阳修

    康义诚字信臣,代北三部落人。以善于骑射经常跟随晋王,庄宗时为突骑指挥使。随明宗讨伐赵在礼,到魏发生兵变,义诚讲了庄宗的过错失误,劝明宗南下。明宗即帝位,升捧圣指挥使兼汾州刺史。攻破朱守殷,升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

  • 萧贡传·脱脱

    萧贡,字真卿,京兆咸阳人。大定二十二年(1182),中进士。调为镇戎州判官、泾阳县令、泾州观察判官。补为尚书省令史。依照旧规定,必须试补两个月以后才正式补用。萧贡到尚书省只试用几天,上司就认为他有才干,当即正式补用他。

  • 陈继儒传·张廷玉

    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府华亭人。自幼即聪明异常,能写文章,同郡徐阶特别器重他。长大成人为生员,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延请继儒去与其子王衡共读书于支硎山。王世贞也非常重视继儒,三吴名士都争着与他结为师友。继儒刚二十

  • 光绪甲申(十年)·佚名

    □月□□日四月十三日四月十五日九月初一日九月初二日九月初三日九月初四日九月初五日九月初六日九月初七日九月初八日九月初九日九月十一日九月十二日九月十三日九月十四日九月十五日九月十六日九月十七日九月十八日

  • 篇首·孙中山

    (篇首1[此篇曾于一九一八年单独发表,原为英文,中译名为《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书一一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建国方略》中此处原无标题,&ldquo;篇首&rdquo;二字为本书编者所加。])世界大战最后之一年中,各国战

  • 卷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吏部考功清吏司考察凡天下文官三载考绩以定黜陟在内曰京察在外曰大计京察之制三品京堂由部开列事实具奏候旨四五品京堂请特简王大臣验看分别等第

  • 奏谳书八·佚名

    原文:北地守讞:奴宜亡,越塞道。戌卒官大夫有署出,弗得,疑罪。.廷報:有當贖耐。译文:北地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奴婢宜逃亡,擅越边塞、由戌卒官大夫有管辖地区出境,未被抓获。应如何定罪?廷尉批复:应当判处有赎耐。

  • 卷二十六·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六明堂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九年九月辛夘诏起明堂辟雍水经注温水自北苑南出厯京城内河干两湄太和十年累石结岸夹塘之上杂树交防郭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迳借田及

  • 卷十六·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六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少牢馈食曰用丁巳有事于宗庙据尚书武成名诰毕命及春秋所书鲁事无非柔日惟洛诰烝祭岁日用戊辰岂事属创举则礼从而变与筮旬有一日特牲筮日无

  • 卷十一·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一济阳张尔岐撰丧服第十一子夏传【郑目录云天子以下死而相丧衣服年月亲疎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大戴第十七小戴第九刘向别录第十一○疏云案丧服上下

  • 有始览第一·吕不韦

    有始原文:一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 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八·净挺

    弟子智淙智橒编侍者智淙辈请说行脚师云余年四十六始出俗其先溷尘埃中遭乱去为贾年三十举明经求死不得绝意仕进以白衣从愚庵老人游四十受大法迟迟剃染父母在未尝以身离左右也余钱塘人姓徐氏初号逸亭居士字世臣有逸亭十

  •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佚名

    书有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法讳,知本书撰于明初。述文昌司禄宝箓之神讳、符图、灵验、授受,包括文昌谱系及梦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