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降众生品第三十二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习读守行念者,为得现世功德教授众生。净诸佛国从一佛刹至一佛刹。见诸佛已意欲供养。随其所愿辄得供养。具足善本所从诸佛闻经法者,至得三耶三佛初不中忘。便得家成就。得父母成就得生成就。得眷属成就。得相成就得光明成就。得眼成就得耳成就。得三昧成就得陀罗尼成就。以沤和拘舍罗变身。如佛从一国至一国。至无佛处到已便称叹六波罗蜜之功德。称叹内外空及有无空。四禅四等及四空净。皆称叹是之功德。又复称叹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之功德。以沤和拘舍罗为众生说法。以三乘降众生。释提桓因白佛言:快哉世尊,甚奇甚特。云何持般若波罗蜜总持五波罗蜜。亦复总持三十七品至佛十八法。亦复总持至声闻辟支佛法。亦复总持萨云若萨云若事。佛告释提桓因。如是拘翼。持般若波罗蜜者,为已总持诸波罗蜜已,为已总持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声闻辟支佛法萨云若事悉总持已,复次拘翼。持般若波罗蜜者执者读者念者,诸所可得功德之应。且听谛听。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今为汝说之。释提桓因言:唯世尊,愿乐欲闻。佛言:若有异学外道若魔及其部界项佷之人。念欲破坏者念欲乖错者,诸持恶意欲来坏者,皆不从愿便中道灭去。何以故?拘翼。是菩萨摩诃萨长夜行六波罗蜜。以众生贪诤於财故。菩萨悉弃舍内外所有法。安立众生故行檀波罗蜜。以诸众生行恶戒者故。菩萨弃舍内外法。安立众生於尸波罗蜜。以众生长夜有斗讼怨恚故。菩萨弃舍内外法。安立众生於羼波罗蜜。以众生懈怠故。菩萨弃舍内外法。安立众生行於惟逮波罗蜜。以众生常乱意故。菩萨弃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使行禅波罗蜜。以众生耽於恶智故。菩萨弃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使行般若波罗蜜。以众生住於生死恩爱故。是故菩萨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於恩爱中拔擢於生死。安立於四禅四等四空定三十七品空无相无愿。劝助安立劝立众生。得须陀洹至阿罗汉。劝立众生得辟支佛。劝立众生使行菩萨得佛。拘翼。行菩萨之行。是为得现世奇特之德。後世便使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便转法轮随众生所应而度脱之。是为菩萨後世奇异之德。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者,若讽诵读习守行般若波罗蜜者,其地处魔及魔天异学外道项佷之人。若欲坏乱者若欲中道断者,若有斗讼持恶意向者,终不得发是意。是菩萨其行功德。转更高显殊异无能逮者,以般若波罗蜜音声故。出生三乘而得度脱。譬如拘翼有药名摩祇。有蛇蚖饥行求索虫欲食之。虫遥见蛇蚖走趣药所。蛇欲得往。以药气故不能得前。何以故?以药威德故。使蛇中道还拘翼。是摩祇药威德乃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若讽诵读习持守者,有欲乱者若欲断坏斗诤向者,以般若波罗蜜威德之力故。随其所趣处令於彼间便自灭去。何以故尔。般若波罗蜜者是诸法之定也。非诸法之诤。何等诸法。谓淫怒痴从无黠十二因缘。意有所著有我见有人见。有众生见有尽见。有常见无垢见。无有见众邪见。嫉恶戒见瞋恚见。懈怠乱意恶智常见。有乐想净想我想恩爱行。受色痛想行识。受六波罗蜜。受内外空。受有无空。受三十七品。受十八法。受萨云若。受於泥洹增益五根。是为诸法之空。三千大千刹土。诸四天王诸释提桓因及诸梵天。乃至阿迦腻吒天。是诸天人皆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说习持守者,十方诸现在佛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说习持守者,诸恶悉消诸善增益。於六波罗蜜转复增益亦无所倚。於内外空亦复增益而无所倚。於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诸三昧门陀邻尼门萨云若慧悉转增益而无所倚。所言说者人皆信用。与诸众生共作朋友所语无失。终无瞋恚终不自用。亦不嫉妒。自不杀生教人行慈。为众生称叹不杀之德。常复赞叹诸不杀者,常自远离於不与龋教人不盗。常复称叹不盗之德。自行清净教人不淫。亦复称叹不淫之德。身自远离妄语粗言恶口绮语。亦常远离嫉恚邪见。教人正见。亦复赞叹正见之德。自行六波罗蜜。常劝助人行六波罗蜜。常复称说行六波罗蜜之大功德。自行内外空。劝人行空。亦复赞叹行空之德。有无空亦复如是,自行陀邻尼诸三昧门。教人行持学诸三昧。叹说总持三昧之德。自行四禅教人行禅。称说行禅定意之德。自行四等。教人行四等。亦复称说慈悲功德。自行四无形定。教人行之。称誉无形定功德。自行根力三十七品。教人使行。亦复称誉道品功德。自行三三昧八惟无禅九次第禅。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佛十八法萨云若慧。教人行萨云若。赞叹称誉萨云若之功德。常行六波罗蜜。所可布施皆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所倚。所作布施持戒精进忍辱一心智慧。但为一切众生之类。令得度脱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所倚。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行於六波罗蜜生念言:若我不布施者或生贫贱家。便不能得教授众生。亦不能得净佛国土。亦复不能得萨云若。我若不持戒者或生三恶趣不得人身。便不得教授众生净佛国土。亦不得萨云若。我若不行忍辱者,便毁坏诸根。亦不能得覆面舌相。形不成就。不得菩萨具足行身。教授众生净佛国土。亦不能得成萨云若。我不精进有懈怠者,或生恶处身不明了。亦复不能教授众生净佛国土成萨云若。若我不行禅意不定者,亦不能得诸三昧慧。教授众生净佛国土成萨云若。若我行恶智者,便不能得沤和拘舍罗。度罗汉辟支佛地。亦不能教授众生及净佛土成萨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不可随贪嫉之心而不具足行檀波罗蜜。我不可随恶戒故。而不具足行尸波罗蜜。我不可以瞋恚故。不具足行羼波罗蜜。我不可以懈怠故。不具足行惟逮波罗蜜。我不可以乱意故。不具足行禅波罗蜜。我不可从恶智故。不具足行般若波罗蜜。我不具足行六波罗蜜者终不生萨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守行般若波罗蜜者,当得现世後世功德意。终不离萨云若意。释提桓因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快哉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之所施为将导乃尔。佛言:拘翼。云何般若波罗蜜为菩萨摩诃萨作施为将导。释提桓因白佛言:诸所世俗布施。不以沤和拘舍罗。若与佛及声闻辟支佛及与贫穷乞丐者,无沤和拘舍罗者便堕贡高。言我具足行檀尸波罗蜜羼惟波罗蜜禅波罗蜜。言我具足。逮行般若波罗蜜。於世俗波罗蜜中便堕贡高。言我具足三十七品行三三昧。言我具足行陀邻尼诸三昧门。言我具足於十种力佛十八法。我当教授众生净佛国土。言我当得萨云若慧。以入吾我贡高者是为世俗般若波罗蜜。菩萨行是世俗法者,便入吾我贡高。菩萨摩诃萨行道檀波罗蜜者,亦无吾我想亦无施想亦无物想亦无受施者想。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之施为将导。菩萨行戒不有尸波罗蜜。行於忍辱亦不有羼。行於精进亦不有惟逮。行於定意亦不有禅波罗蜜。行大智者不有般若波罗蜜。行三十七品乃至佛十八法亦无所有亦无所倚。行大慈大悲行萨云若者,亦无所有亦无所猗。世尊,是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之施为将导。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六·李通玄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六·唐慧琳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三[宋磻]·惟白
  卷四百二十·佚名
  卷之十三·别庵性统
  一切如来大三昧曼罗仪轨分第二十二·佚名
  辨法法性论讲记·太虚
  刍品第三十二·佚名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法藏
  沙门日用卷下·弘赞
  开元释教录卷第三·智升
  卷第一百五十五·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二卷·宝亮
  辯中邊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四[宋铭]·惟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叶祖义·唐圭璋

      祖义字子由,婺州(今浙江省金华)人,曾为杭州教授。   如梦令   如梦。如梦。和尚出门相送。

  • 第一齣~第十齣·单本

    第一齣 开场【满庭芳】〔末上〕淨洗铅华。单塡本色。从来曲有他肠。作诗容易。此道久荒唐。屈指当今海内。论词手几个周郞。笑他行。非伤绮语。便落腐儒鄕。不才嗟落魄。胸中无字。一味疎狂。但酒间花畔。长听商量。

  • ●慶芝堂詩集卷九·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一 ◆五言律詩一◆ 旅懷 客牛鎮 歲暮返里 烽臺秋望 送車宜年復入都門 送艾明德入都 贈趙南村二首 春望 山行 宿新城 公車入都留別蔡宗魯 春日過趙氏山莊 春感 友人簡邀踏青詩以謝之 讀書丁家

  • 卷七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一联句韩愈城南联句【此首又见张籍集】愈 孟郊竹影金琐碎【郊】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叶【愈】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郊】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愈】远目增双明乾穟纷拄地【郊】化虫

  • ●卷五·徐锡麟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万寿节,宴直隶各省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大臣官员士庶年九十以下六十以上者于畅春园。六十一年正月,宴满汉文武大臣及斥退人员年六十五以上者三百四十人于乾清宫前。御制七言律诗一首,命与宴者各作诗纪盛,名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四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徐学聚

    自嘉靖元年罢市舶司,番货至邦时□□商□□□□□□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生索不得,番人泠□□汶海上为盗久之,百余艘舰据海洋,日□□□□不肯去,小民好乱者相率入海从倭,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

  • 武帝纪·令狐德棻

    (上)高祖武皇帝名邕,字祢罗突,是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叱奴太后。大统九年(543),武皇帝生于同州,当时有神光照耀室内。武皇帝年幼时就懂得孝敬,聪明机敏,表现出才识和天赋。太祖为之感到惊异,说:“能完成我志向的,必定是这

  • 卷六十二·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二恩赉【一 本年恩诏一】【臣】等钦惟我皇上泰运辑厘寰宇均被五十余年中庆洽恩滂莫能纪数自古稀大庆称祝未俞惠施仍溥迨夫国庆重逢式敷渥赉实昭千百代未备之规模盖帝王之恩以绥夀与帝

  • 兵三·徐松

    厢巡真宗景德四年闰五月天头原批:「徐辑《大典》无卷数。」,诏:「京城内外诸厢,比差禁军巡检监察寇盗监:原作「盖」,据《长编》卷六五改。,如闻以觇事为名,取求财物,宜令开封府侦捕严断,仍委殿前、侍卫司常行约束。」 大中祥符

  • 卷二十九 有司彻第十七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九   宋 李如圭 撰有司彻第十七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上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若下大夫祭毕礼尸于室中无别行傧尸于堂之事天子诸侯之祭眀日而绎有司彻于五

  • 答熊道琨张世俊问·太虚

    问:琨等阅禅家话头,觉有所疑。如谓烦恼即菩提。悟同未悟,修同未修,则释迦大可不必多事,众生亦不必修行?如烦恼非菩提,则堕分别相,与佛说不合?如云:“即”字系烦恼性与菩提性相同之谓,则其不同者安在?如说:“即”是理边,不同是事边;而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三·延寿

    第四作用不定难者。于中分出三难。第一难云。复有何因。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即无发蝇等实用。余不患眩翳者。所见发蝇等物。是实用非无。汝大乘既许皆是唯识者。即须一时有实作用。不然。一时无实作用。今既不同。未

  • 卷第三十三·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一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修善根如是回向。愿一切佛剎皆悉清净

  • 凡例·白岩净符

    宗门拈占汇集凡例是书之集。自有佛祖以来。千七百则机缘。经作家手。拈掇一过。不啻黄金增色。真能使陈烂葛藤。顿生光怪。则拈掇语当。尤重於机缘。其命名。独曰宗门拈古者。在是。  是集。宋元以上诸师拈提语。既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五·江味农

    【&ldquo;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指上科若干种心言。非心句,约性言,暗指非真心,真心即性也。是名句,约相言,谓如是之心,特假名为心耳,暗指其是妄心。妄心即下文迁流心。迁流便有相,故曰是名。名者名相也。

  • 韶舞九成乐补·余载

    一卷。元余载撰。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是书仅文渊阁书目著录,世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