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行品第三十三

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深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习行守者,拘翼。是善男子,若入斗战中终不中道损其寿命。若刀矛箭终不中其身。所以者何。是善男子长夜行六波罗蜜。已自降伏淫欲之剑恚痴之刺。复为他人降淫怒痴。已自降伏邪见剑刺。复为他人降邪见剑。又自降伏习绪剑刺及恩爱刺。复能为他人降伏习绪恩爱之剑。拘翼。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不为矛剑刀箭所中。复次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守行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萨云若意者,终不中毒终不中蛊终不中兵终不中水终不中火。众恶之事终不得忓。何以故?拘翼。是般若波罗蜜者无上之术。善男子善女人学是术者,亦不自念恶亦不念他人恶亦不念两恶。何以故?亦不自有亦不有彼。亦不有知见亦不有五阴。上至萨云若亦无所有亦无所得。无所有者亦不自念恶亦不念他人恶亦不念两恶。至得阿耨多罗三耶三佛观众生之意。何以故?学是术故。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从是术中自致得阿惟三佛。复次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学是般若波罗蜜者已书持者,若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所以者何。三千大千国土。及十方无央数阿僧祇诸国土中。诸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皆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者,供养尊敬共礼事之。书持是者其德如是,若有但书持般若波罗蜜。不讽诵读亦不守行者,其处譬如道场坐四面左右。中有畜生若人其外若有人非人欲来害者终不能得其便。何以故?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於中得佛故。当来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亦当於中得佛故。得佛道已使一切众生无恐无畏。已无恐无畏皆受天上人中之福。安立於三乘而度脱之。何以故?拘翼。是般若波罗蜜譬如道场之地为一切作护。应当作礼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幢幡伎乐。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已持经卷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幢幡伎乐。作是供养。若世尊般泥洹後取舍利作是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幢幡伎乐。如是供养其福何所多者,佛告释提桓因。拘翼。我今问汝。随所问说之。於意云何。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萨云若。得此相好。从何所学得。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闻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逮萨云若成相好。

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佛言:如是如是,拘翼。不以是身数故名为如来。逮得萨云若慧故成为如来。是萨云若者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如是拘翼。如来所有身者是萨云若慧之屋室。如来因是室逮得萨云若。是故名为萨云若慧之室。我般泥洹以後舍利供养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习持守行。供养经卷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幢幡伎乐。恭敬作礼作是供养者为供养萨云若已,如是拘翼。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当守习行当供养经卷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幢幡伎乐。当恭敬作礼。若般泥洹後供养舍利安处竖立塔。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华盖幢幡伎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讽诵念守承事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幢幡伎乐作是供养。其福多於供养舍利。何以故?於是中出生舍利。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皆从是中出生。诸三昧门陀邻尼门皆从是中出生。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亦从其中出生。菩萨摩诃萨居家成就色像成就。财成就眷属成就。大慈大悲皆从中出生。刹利种婆罗门种大姓长者种。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皆从其中出生。从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三耶三佛。及萨云若皆从中出生。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是阎浮提人不供养承事恭敬般若波罗蜜者,是曹之人为不知其尊当所供养。佛告释提桓因言:拘翼。於意云何。知阎浮提中有几所人。信佛信法信比丘僧者,有几所人狐疑於三尊者,有几所人恭敬三尊者,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有信依佛依法依比丘僧者少少耳。佛言於拘翼意云何。阎浮提中有几所众生。应得三十七品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六通四等。及四空定四无碍慧。阎浮提中有几所众生。灭三疑应须陀洹者,几所众生三垢薄应斯陀含者,几所众生五疑断应阿那含者,几所众生上五处毕为阿罗汉者,有几所众生发生辟支佛道者,几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少所众生应得三十七品。及三耶三佛者少少耳。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众生甚多有发道意者少少耳。何以故以前世时不见佛不闻法不识比丘僧之所致。不布施不持戒不护戒不忍辱不精进不闻有禅不闻般若波罗蜜。亦不闻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闻亦不念。亦不闻有三昧。亦不闻有萨云若。亦不念其事。以是故。拘翼当知。少所众生信三尊者耳。於是中少所众生发意至辟支佛道者,於中复少所众生行菩萨道者虽有少少众生行菩萨道者,欲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复少少耳。拘翼。我於是间以佛眼见十方不可计阿僧祇众生。行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若一若二住阿惟越致地耳。多堕罗汉辟支佛道者,用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是故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欲发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受持般若波罗蜜。当讽诵读当念习行持。是般若波罗蜜者,书已以香花幢幡缯采华盖。诸馀功德入般若波罗蜜者,当复受持亦当讽诵学念守行。何等功德入般若波罗蜜者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内外空所有空无所有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大慈大悲。馀无量佛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亦当复学持讽诵守行念其中事。何以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知。诸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亦复学般若波罗蜜。亦行禅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羼波罗蜜。尸波罗蜜。檀波罗蜜。从内外空及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乃至佛十八法大慈大悲。馀无央数诸佛法我等皆当受学。我等所尊仰者其般若波罗蜜。及诸佛法尽是诸佛如来之教。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至萨云若教。皆於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度此岸至彼岸。拘翼。善男子善女人。如来在世若般泥洌皆当恭敬礼事是六波罗蜜。亦当礼事萨云若。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是诸菩萨声闻辟支佛之护世。人及诸天皆依是般若波罗蜜而得安隐。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佛般泥洹已後取舍利。起七宝塔高四十里。尽其寿命自归承事。天花天香及天捣香天缯花盖天衣天幔作是供养。其福宁多不。释提桓因言:世尊,甚多甚多。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受行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讽诵读持。初不离萨云若意。复加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幢幡花盖。其福倍多不可计也。复次拘翼。置是一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一阎浮提。亦高四十里。供养承事天花天香及天捣香天缯花盖天衣天幔作是供养。其福宁多不。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世尊,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复次拘翼。置是阎浮提所作塔事。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四天下供养如前。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置是四天下。拘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小千国土供养如前。复置是小千国土所作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中千国土供养如前。复置是中千刹土所作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取舍利起七宝塔满三千大千国土供养如上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拘翼。复置是三千大千刹土所作七宝塔。若三千大千国土。满其中人令一一人各各起七宝塔供养如上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转倍多。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供养般若波罗蜜者,为供养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如来已,佛言:假令如东方恒边沙刹土。满其中众生。一一佛泥洹後。取舍利起七宝塔弥满其中供养如上。从劫至劫复过一劫尽其寿命。云何拘翼。其人殖福宁转多不。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讽诵读习。供以名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得其福多。何以故?拘翼。一切诸善法皆在般若波罗蜜中。何谓善法。五戒。十善。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三脱门。四谛。六通。八惟无。九次第禅。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种力佛十八法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道事萨云若事。是为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法教。诸罗汉辟支佛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度於彼岸。

猜你喜欢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下·法藏
  卷第四十六(鬼神部)·宝唱
  卷第一·佚名
  卷第六·佚名
  卷第四十五·李通玄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法华义疏卷第二·吉藏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四·湛然
  双峰钦禅师·惠洪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四卷·佚名
  宇 宙 真 相·太虚
  卷之二十四·别庵性统
  首罗比丘经·佚名
  卷六·水鉴慧海
  大丈夫论卷上·提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五下·陈厚耀

    秦始皇帝史【始皇本纪】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年十三嵗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此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

  • 卷四十二·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二乙未驾自宁夏城趋白塔闻鄂尔多斯兵将渡河使督运于成龙喀拜前往察罕托海防其驼马拨船五只以济是日驻跸尧甫堡丙申上驻跸流穆河西岸以巴锡为陜西巡抚鄂海为陜西按察使上

  • 卷四十一·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一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五上仁宗论水灾【系第二状】  欧阳修臣伏覩近降手诏以水灾为变上轸圣忧既一人形罪已之言宜百辟无遑安之意而应诏言事

  • 仪制二·徐松

    常参起居【宋会要】国朝之制,垂拱殿常朝,皇帝初座,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及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合门使以下。呈进目者。次三班使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等子弟充供奉官、侍禁、殿直,有旨令预

  • 夏书·胤征·佚名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 第八章 11·辜鸿铭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辜讲孔子说:“一个人可能有像周公那样让人羡慕的能力,但是如果他高傲而吝啬,可能没有人会认可他思想中的其他品质。”(周公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摩西 旧约前五本书是由他

  • 卷十九·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九春官宗伯第三之三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正义易氏祓曰别言之天神独谓之神合言之人鬼地示皆神案建神位乃小宗伯所专掌故首列之而後及与大宗伯相成之事犹小宰之建宫刑小司徒之建教法小司

  •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三复次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自相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清净。若自相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自相空清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八)第二分散陀那经第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毗诃罗山七叶树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王舍城有一居士。名散陀那。好行游观。日日出城。至世尊所。时。彼居士仰观日时。默

  • 佛说罗摩伽经卷下·佚名

    西秦沙门圣坚译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思惟彼夜天教。初发道心。圆满清净。思惟是已。即得深入诸菩萨藏出生菩萨大愿法海。净诸菩萨波罗蜜道。穷尽菩萨圆满胜净行业。发起成就深入智海。以一切智。救护十方一切众生。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之二·佚名

    开元拾遗附梁录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诸三昧门陀罗尼门者不。佛告喜王。今此会中有菩萨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万四千诸波罗蜜及诸三昧陀罗尼门。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序·智顗

    朝请郎飞骑尉赐绯鱼袋晁说之撰陈隋间天台智者。远禀龙树。立一大教。九传而至荆溪。荆溪后又九传。而至新罗法融。法融传理应。应传瑛纯。皆新罗人。以故此教播于日本。而海外盛矣属中原丧乱。典籍荡灭。维此教是为不

  • 卷第五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上来至大愿大行皆得相续。通答普慧二百问说分竟。下结劝修学。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七 佛

  • 霍渭厓家训·霍韬

    蒙规 家之兴由子弟之贤,子弟之贤由乎蒙养。蒙养以正,岂曰保家,亦以作圣。叙蒙规三篇,第十二。

  •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郑振铎著。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史的重要 著作。作者在第1章以“何谓‘俗文学’?”为俗文学释 义:“‘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 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 大夫所重

  • 脉诀汇辨·李延昰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

  •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题目五字,有通有别。“西方发愿”是别名,“文”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西方”二字是所发,“愿”之一字为能发,“发”字具兼能所。又“西方”是所愿之处,“愿”是能发之心。言“西方”,则该依报、正报。言“发愿”,则摄自利

  •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师会

    佛典注疏。宋乾道元年(1165)师会述。二卷。是法藏撰《般若心经略疏》的注释书。全书不分目次,依法藏略疏的顺序对心经经义进行广释。书中大量引用法藏疏文并加以发挥。见载于明版诸藏。《般若心经释义》 即《般若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