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叹品第三十一

尔时诸梵王与诸梵天俱在会中。释提桓因与释眷属及采女众亦在会中。释梵诸天子各各叹言:须菩提所说法快哉快哉。皆是佛之威神因缘能演布是教。若有不远离是般若波罗蜜行者,我等当视是辈菩萨摩诃萨当如如来。亦无有能得见是法者,亦无有能见色痛想行识者,至萨云若三乘教处罗汉辟支佛。及佛亦不可得。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如诸天子所言:法无可得者亦不可见。从色痛想行识至萨云若。皆不可得亦不可见。但有三乘之教耳。三乘之教亦不可得亦不可见。有行是般若波罗蜜无所猗者,当视如如来。何以故?於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故。亦不离六波罗蜜而得佛者,亦不离内外空及有无空。亦不离三十七品佛十八法。亦不离萨云若而得佛者,诸天子。菩萨尽当学知诸法。从檀波罗蜜至萨云若。以是故。当知是菩萨为如如来。佛告诸天子。昔者我於花严国从提和竭佛以来。初不离六波罗蜜。内外空至有无空。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净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佛十八法。馀无央数诸佛上法。初不离此诸法亦无所倚。是时提和竭佛使记我言:後阿僧祇劫当来之世。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於是诸天子白佛言:唯世尊,甚奇甚特。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於萨云若无取无舍。於五阴法亦无所取亦无所舍。时佛於四辈弟子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菩萨摩诃萨。诸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等。见诸众已定。佛告释提桓因。拘翼。若有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天女。受持般若波罗蜜者讽诵读者,复布现与人使讽诵习念。不离萨云若意者,魔及魔天子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五阴空无相无愿行故。无有能得空无相无愿便者,乃至萨云若空行。亦无能得萨云若空便者,不见是事可得便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有大慈大悲。以四等心加众生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随其寿命终不中错。何以故尔。用是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罗蜜时。等为一切众生故。以是故。寿命不错。拘翼。是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忉利天炎天兜术天尼摩罗天波罗尼蜜天梵天阿波会天首诃既那天惟于颇罗天。是诸天人发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是诸天子所未闻般若波罗蜜者,未讽诵读持者,是诸天子皆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意常不离於萨云若者,拘翼。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若有受持讽诵读说。习念守行不离萨云若意者,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远出空寂处若露坐若在家。终不恐终不怖。何以故尔。用是善男子善女人明於内外空及有无空故亦无所倚。尔时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上至首陀会天俱白佛言:唯世尊,我等当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习守持者,我当拥护使不离萨云若。何以故?以菩萨来往因缘断三恶趣断天人贫。断人中贫断是辈灾变。断诸饥饿穀贵。以菩萨摩诃萨来往因缘故。以十善之事现於世间。便知有四禅四等四空定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便知有三十七品佛十八法至萨云若。以菩萨来往因缘故。世间便知有刹利长者种。便知有婆罗门大姓种。便知有转轮圣王。便知有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菩萨来往因缘故。便知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便知有教授众生。便知有净佛国土。以菩萨来往因缘故。便知有佛世尊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便知有转法轮。便知有三宝。以是故。诸天阿须伦诸世间人。皆拥护是菩萨摩诃萨。佛告释提桓因。如是拘翼。用菩萨来往因缘故。三恶趣断佛三宝兴。以是故。诸天世人皆当共恭敬承事是菩萨摩诃萨。给其所当常拥护之。拘翼。供养承事是菩萨摩诃萨。当如恭敬承事供养我。当作是知。如供养如来无异。是故拘翼。诸天世间人当作是恭敬之。拘翼使。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甘蔗竹苇稻麻丛林。皆为声闻辟支佛。其数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悉供养承事给其所当。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承事。发意行六波罗蜜菩萨者,何以故?拘翼。不以有罗汉辟支佛故。知有菩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以有菩萨因缘故。乃知有罗汉辟支佛三耶三佛。是故拘翼。诸天世人当恭敬承事是菩萨摩诃萨。当拥护之。

猜你喜欢
  法华义疏卷第八·吉藏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太虚
  从心流出·佚名
  卷之上·佚名
  卷九十四·道世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教卷第二(一十九章)·优昙普度
  卷第四·通云
   第五則  雪峰盡大地撮來·胡兰成
  佛说法集经卷第二·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梅村居士拟寒山诗序·中峰明本
  卷第十·本谧
  卷第五·佚名
  劝发菩提心文原文·省庵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372_1 【列女操】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卷372_2 【灞上轻薄行】孟郊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   自叹方

  • 第四折·石君宝

    (卜儿云了)(老孤云了)(乐探上,云)(梅香将衫子、锣板上了) 【双调】【新水令】当日个为多情一曲〔满庭芳〕,曾贬得苏东坡也趁波也趁波逐浪。何况这莺花燕市客,更逢着云雨楚山娘。我凭那想像高唐,怎强如俺满意宿鸳鸯。 【驻

  • 丁卯诗集卷下·许浑

    唐 许浑 撰近体诗五言律诗一百九十四首赠萧链师【并序】錬师贞元初自梨园选为内妓善舞柘枝宫中莫有伦比者宠锡甚厚及驾幸奉天以病不获随辇遂失所止洎复宫阙上颇怀其义【一作艺】求之浃日得于人间后闻神仙之事谓长生

  • 卷二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四 陈思王植 诗 上责躬诗 【魏志曰黄初四年植朝京都上疏并献诗二首】 於穆显考时惟武皇受命于天宁济四方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超商越周与唐比踪

  • 卷六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王驾王驾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夏雨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天地如蒸湿园林却似春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古意夫

  • 卷六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四陆龟蒙二遗诗【并序】二遗者何石枕材琴荐也石者何松之所化也松者【一作化於】何越之东阳也东阳多名山就中金华为最枝峰蔓壑秀气磅礴者数百里不啻神仙登临

  • 第三十三场·田汉

    [阮复成、刘芳催舟上。阮复成 (唱)布帆一片趁江风,刘芳 (唱)逃出龙潭虎穴中。阮复成 (唱)哪怕江心波浪涌!刘芳 (唱)英雄险处见从容。阮复成 (唱)双桨如飞忙摇动,刘芳(唱)又见贼船紧紧从。刘芳 阮老丈,你看敌船数艘,饱孕风帆,追赶

  • 王素传·沈约

    王素字休业,是琅笽临沂人氏。他高祖王翘之,是晋朝光禄大夫。王素少年时便志气不凡。家庭贫困,母亲年老。刚开始当庐陵国侍郎,母亲去世,他便辞职,守孝期满,庐陵王刘绍当江州刺史,亲人旧友劝修整故居。王素没有顺从,而是丢下家中

  • 花云传·张廷玉

    花云,怀远人。体貌魁伟,面色黝黑,骁勇无比。元至正十三年(1353),手执宝剑来临濠拜见太祖。太祖器重他的奇才,使他领兵攻占各地。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破怀远,擒元守军主帅,攻下全椒,袭击缪家寨。太祖攻打滁州时,亲自率数骑先行,云

  • 六五、齐康公二十一年乃田侯剡立非桓公午立辨·钱穆

    《史记 年表》:&ldquo;齐康公二十年,田和卒。二十一年,田和子桓公午立。&rdquo;按:《田齐世家索隐》引《纪年》:&ldquo;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田午弑其君孺子喜而为公。&rdquo;并引《春秋后传》为

  •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吕思勉

    有明一代,政治虽欠清明,制度则颇为详密。其大部,都为清代所沿袭,有到现在还存在的。注619所以明代的制度,在近世的历史上,颇有关系。明太祖初仍元制,以中书省为相职。后因宰相胡惟庸谋反,遂废省不设。并谕后世子孙,毋得议置丞

  • 恃君览第八·吕不韦

    恃君一曰: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

  • 诸法实相品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佛告

  • 中国的僧教育应怎样·太虚

    ──二十七年春在汉藏教理院讲──  一  今天讲此题目,一、因前次考试院长戴季陶氏来山主荐班禅大师,曾恳切地对我谈过,他深信住持佛教必要有真正的出家僧众,因为佛法是要实行实证到的,不光是学理的研究。他很希望我能

  • 第二十章 佛典之书写·佚名

    帝须名高加加婉那最胜之子令建立大塔[与]精舍。(一)彼建立最上伽罗伽雷那精舍,萨陀提沙[亦]建立及他多数之精舍。(二)彼高价八万四千之法蕴一一法蕴而为一一之供养。(三)有大名称之沙达提沙造七层美丽之堂殿,以铜板葺修。(四)[尔来此

  •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佚名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

  • 闻一多诗集·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

  • 沙曷比丘功德经·佚名

    一卷,西晋法炬译。即莎伽陀比丘也。彼降伏须耶国毒龙后,分卫饮酒,醉卧于道。佛赞其降龙之功德,且说实其非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