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刍品第三十二

刍若乞食,以得勿积聚。天人所叹誉,生净无瑕秽。

苾刍为慈愍,爱敬於佛教。深入妙止观,灭秽行乃安。刍诸爱尽,舍爱去贡高。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

当知是法行,身之出要径。如象御强敌,刍恒习行。人不寿劫尽,内与自心诤。护身念道谛,刍惟净安。

念亲同朋友,正命无杂糅。施知应所施,亦合威仪具。刍备众行,乃能尽苦际。乐法意欲法,思惟安隐法。

苾刍依法行,正而勿废忘。当学入空定,刍常安静。爱乐非人处,观察平等法。当制於五蕴,服意如水流。

清净恒和悦,为饮甘露味。如彼极峻山,不为风所动。刍尽愚痴,所在不倾动。一切诸名色,非有莫生惑。

不近则不爱,乃名真刍。刍非剃发,慢诞无戒律。舍贪思惟道,乃应真刍。息心非剃发,放逸无志信。

能灭众苦恼,为胜大沙门。刍得慈定,承受诸佛教。极得灭尽迹,无亲慎莫睹。心喜极欢悦,加以受念者,

苾刍多熙怡,尽空无根源。息身而息意,摄口亦乃善。舍世为刍,度苦无有碍。无禅则无智,无智则无禅。

道从禅智生,得近圆寂路。禅行无放逸,莫为欲乱心。无吞洋铜汁,自恼燋形躯。能自护身口,护意无有恶。

後获禁戒法,故号为刍。诸有修善法,七觉意为本。此名为妙法,故名定刍。如今现所说,自知苦尽源。

此名为善本,是无漏刍。不以持戒力,及以多闻义。正使得定意,不著於文饰。刍有所倚,尽於无漏行。

当观正觉乐,勿近於凡夫。观此现世事,分别於五蕴。修行勿作恶,必强自制心。舍家而得解,意犹复染著。

习行懈缓者,劳意勿除之。非净则梵行,焉致大财宝。心得永休息,刍摄意行。以尽老病死,便脱魔罗缚。

心已得永寂,刍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以断於爱相,刍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无有结使心,刍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不能断有根,刍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能断三毒根,刍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以脱於魔界,以胜丛林刺。及除骂詈者,犹凭妙高山。

苾刍不受苦,不念今後世。观世如幻梦,刍胜彼此。如蛇脱故皮,能断爱根本。尽竭欲深泉,刍胜彼此。

如蛇脱故皮,能断於五欲。断於欲根本,刍胜彼此。如蛇脱故皮,能断於五结。拔於爱欲刺,刍胜彼此。

如蛇脱故皮,诸有无家业。又断不善根,刍胜彼此。如蛇脱故皮,诸有不热恼。又断不善根,刍胜彼此。

如蛇脱故皮,断欲无遗馀。如拔不牢固,刍胜彼此。如蛇脱故皮,爱生如流溢。犹蛇含毒药,刍胜彼此。

如蛇脱故皮,诸有断相观。内不造其心,刍胜彼此。如蛇脱故皮,贪根若断荆是名真刍,降伏魔罗军。

得尽苦轮回,瞋根若断荆是名真刍,解脱诸烦恼。得尽苦轮回,痴根若断荆是名真刍,远离於缠缚。

得尽苦轮回,慢根若断荆是名真刍,能离於爱染。得尽苦轮回,慳吝若断荆是名真刍,信乐於正觉。

得尽苦轮回,贪心聚落刺。刍应思惟,若能远离彼。佛说真刍,瞋心聚落刺。刍应思惟,能离於瞋恚。

佛说真刍,痴心聚落刺。刍应思惟,若离於愚痴。佛说真刍,慢心聚落刺。刍应思惟,若能离憍慢。

佛说真刍,慳吝聚落刺。刍应思惟,若能离慳吝。佛说真刍,调伏贪爱念。如药解蛇毒,刍能破坏。

如蛇脱故皮,调伏瞋恚念。如药解蛇毒,刍能破坏。如蛇脱故皮,调伏愚痴念。如药解蛇毒,刍能远离。

如蛇脱故皮,调伏憍慢念。如药解蛇毒,刍能远离。如蛇脱故皮,调伏慳吝念。如药解蛇毒,刍能远离。

如蛇脱故皮,贪欲彼若发。断截如芦苇,烦恼如海深。刍应精进,瞋恚彼若发。断截如芦苇,烦恼深如海。

苾刍应精进,愚痴彼若发。断截如芦苇,烦恼如海深。刍应精进,憍慢彼若发。断截如芦苇,烦恼深如海。

苾刍应精进,慳吝彼若发。断截如芦苇,烦恼如海深。刍应精进,持戒谓刍。有空乃行禅,行空究其源。

无为最为乐,刍忍所忧。分别床卧具,当习无放逸。

断有爱无馀。

猜你喜欢
  卷六十九·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三十[宋磻]·惟白
  卷第二·本谧
  大雲初分福田健度第三十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佚名
  沙门日用序·弘赞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二·道忞
  小诵经·佚名
   第五十五則 宗智生死不道·胡兰成
  拜访太虚法师记·太虚
  坚誓师子缘品第四十九·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二谛义中卷·吉藏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四卷·佚名
  度五神通品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罗贯中

    (正末赵匡胤引赵普、郑恩、曹彬、楚昭辅常服上,诗云)平生踪迹遍天涯,四海原来是一家。涂炭生民谁拯救,何时正统立中华。某姓赵名匡胤,乃指挥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枪棒,攻习韬略,游历关陕,结识天下知名之士。这个是幽州赵普,曾参随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臧懋循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元)武汉臣撰●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指绝地苦劝糟糠妇 正名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楔子〔正末扮刘从善同净卜

  • 卷132 ·佚名

    黄裳 汉中行 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 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七月八月{左禾右罢}稏红,一家往往收千钟。 行人叹息风土好,居人生计何草草。 老翁扶杖泣我前,此事何堪与君道。

  • 卷二十一·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一目録山水类郭熙画秋山平远【宋苏轼】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平远【宋黄庭坚】郭熙秋山平远用东坡韵【宋楼钥】郭熙秋山平远【宋苏轼二首】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宋苏辙二首】题工部

  • 第三回 弟费钱魏名献计 母生气仇福分家·蒲松龄

    却说那仇福别了秋桂来家,把那上嫖的心肠,倒冷淡了许多。只是认定魏名合他相厚,闷了就去找他,拿着三五百钱赌博。 [耍孩儿]说他潮实是潮,认定魏名实相交,时常跑去登门叫。不是攒穷是玩耍,就是吃酒带着梢,知心话不向别人告。虽

  • 卷三十七·本纪第三十七·脱脱

        宁宗一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讳扩,光宗第二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为恭王,慈懿梦日坠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于王邸,五年五月,赐今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

  • 卷三百五十四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四月丙寅盡是月丙戌   夏四月丙寅,上初御紫宸殿,宰臣以下奏事,諸司猶未許對。   丁卯,大理卿王孝先等言獄空。詔付祕書省,仍令學士院降詔獎諭。   戊辰,封上乳母竇氏為安康郡夫人。   己巳,詔:「再

  • 國語卷第一·韦昭

      周語上   1 穆王將征犬戎〔一〕,祭公謀父諫曰:「不可〔二〕。先王耀德不觀兵〔三〕。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四〕,觀則玩,玩則無震〔五〕。是故周文公之頌曰〔六〕:『載戢干戈,載櫜弓矢〔七〕。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八〕,

  • 提要·孙奇逢

    臣等谨案中州人物考八卷国朝孙奇逢撰奇逢字启泰一字锺元容城人前明万厯庚子举人入国朝年八十余乃卒是编乃其移居河南苏门山时所作备载中州人物分为七科一理学二经济三忠节四清直五方正六武功七隠逸而文士不与焉盖意在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一兵考舟师水战宋宁宗开禧元年正月初置澉浦水军嘉定九年正月置马军司水军时汪纲知高邮军虑湖可以入淮招水卒五千人造百艘列三砦以戒非常及

  • 卷九·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九     元 李防 撰僖公【名申諡法小心畏忌曰僖在位三十三年】左氏【僖公庄公之子闵公庶兄母成风成风闻成季之繇乃事之而属僖公焉闵公薨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周惠王十八年

  •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五章 清正·林语堂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语译最完满的东西,因物而成,看起来好像有欠缺的样子,但是它的作用却永不会停竭;最充实的东西,因物而有,看起来好像虚空的样子,但

  • 第十五章 30·辜鸿铭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有一天我白天不吃,整宿不眠,满脑子思绪万千,却毫无结果。我发现最好还是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

  • 提要·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述注      礼类二【仪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仪礼述注十七卷国朝李光坡撰光坡有周礼述注已着録是书取郑注贾疏总撮大义而节取其词亦间取诸家异同之説附于后其中注疏原文有可以

  • 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四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一行纳息第二之二若于此事。有无明结系。亦有见结系耶。答若于此事。有见结系。必有无明结系。或有无明结系。无见结系。谓集智已生。灭智未生。

  •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张万福

    唐张万福编录。述礼师之阶次及仪轨。阶次起自正一,进而为五千文、戒、神祝、洞神、升玄、洞玄诸师,止于上清。

  • 林兰香·佚名

    长篇小说。 清佚名撰。 六十四回。原署“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批点”,不详作者为何许人。约成书于道光年间。书仿《金瓶梅》取名,以书中三位女姓林云屏、 燕梦卿 (燕姑梦兰)、任香儿之名各取一字。 全书以明洪熙元年(14

  • 顺权方便经·佚名

    梵名Stri^vivarta-vya^karan!a-su^tra 。凡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顺权方便品经、转女身菩萨经、转女菩萨所问授决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名‘顺权方便’,意为随顺众生之意乐,而发导道意。本经重点在于释尊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