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二十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二十一之三

复次善现,过去布施波罗蜜多过去布施波罗蜜多空。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空。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空。未来现在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未来现在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空。善现,空中过去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布施波罗蜜多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布施波罗蜜多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布施波罗蜜多可得。善现,空中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可得。

复次善现,过去四念住过去四念住空。未来现在四念住未来现在四念住空。过去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过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空。未来现在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未来现在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空。善现,空中过去四念住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四念住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四念住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四念住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四念住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四念住可得。善现,空中过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可得。复次善现,如是乃至过去佛十力过去佛十力空。未来现在佛十力未来现在佛十力空。过去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过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空。未来现在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未来现在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空。善现,空中过去佛十力不可得。何以故?过去佛十力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佛十力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佛十力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佛十力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佛十力可得。善现,空中过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可得。复次善现,过去异生过去异生空。未来现在异生未来现在异生空。过去声闻独觉菩萨如来过去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空。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空。

善现,空中过去异生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异生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异生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异生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异生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异生可得。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善现,空中过去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何以故?过去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过去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可得。善现,空中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何以故?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即是空。空性亦空。空中空尚不可得。何况空中有未来现在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可得。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皆无所有不可得故。

复次善现,前际色不可得。後际中际色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色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色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色可得。善现,前际受想行识不可得。後际中际受想行识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受想行识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受想行识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受想行识可得。

复次善现,前际眼处不可得。後际中际眼处不可得。三际平等中眼处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眼处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眼处可得。善现,前际耳鼻舌身意处不可得。後际中际耳鼻舌身意处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耳鼻舌身意处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处可得。复次善现,前际色处不可得。後际中际色处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色处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色处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色处可得。善现,前际声香味触法处不可得。後际中际声香味触法处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声香味触法处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声香味触法处可得。复次善现,前际眼界不可得。後际中际眼界不可得。三际平等中眼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眼界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眼界可得。善现,前际耳鼻舌身意界不可得。後际中际耳鼻舌身意界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耳鼻舌身意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界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界可得。复次善现,前际色界不可得。後际中际色界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色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色界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色界可得。善现,前际声香味触法界不可得。後际中际声香味触法界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声香味触法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声香味触法界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声香味触法界可得。复次善现,前际眼识界不可得。後际中际眼识界不可得。三际平等中眼识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眼识界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眼识界可得。善现,前际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可得。後际中际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耳鼻舌身意识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识界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识界可得。复次善现,前际眼触不可得。後际中际眼触不可得。三际平等中眼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眼触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眼触可得。善现,前际耳鼻舌身意触不可得。後际中际耳鼻舌身意触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耳鼻舌身意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触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触可得。复次善现,前际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後际中际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三际平等中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可得。善现,前际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後际中际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得。三际平等中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可得。复次善现,前际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後际中际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布施波罗蜜多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布施波罗蜜多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布施波罗蜜多可得。善现,前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後际中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可得。复次善现,前际四念住不可得。後际中际四念住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四念住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四念住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四念住可得。善现,前际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可得。後际中际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可得。复次善现,如是乃至前际佛十力不可得。後际中际佛十力不可得。三际平等中佛十力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佛十力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佛十力可得。善现,前际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可得。後际中际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可得。复次善现,前际异生不可得。後际中际异生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异生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异生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异生可得。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善现,前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後际中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不可得。三际平等中声闻独觉菩萨如来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善现,平等中前後中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皆不可得。何以故?平等中平等性尚不可得。何况平等中有前後中际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可得。以我有情乃至知者见者皆无所有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住此三际平等性中。精勤修学一切相智无取著故速得圆满。善现,是名菩萨摩诃萨三际平等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住如是大乘中。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疾能证得一切相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应正等觉。善能正说菩萨摩诃萨大乘。世尊,如是大乘最尊最胜最上最妙。过去诸菩萨摩诃萨於此中学。已能证得一切相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未来诸菩萨摩诃萨於此中学。当能证得一切相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现在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诸菩萨摩诃萨於此中学。今能证得一切相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是故大乘最尊最胜最上最妙。能为一切菩萨摩诃萨真胜所依。能令菩萨摩诃萨速能证得一切相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皆依大乘精勤修学。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利益安乐诸有情类。是故大乘最尊最胜最上最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第二分随顺品第二十二

尔时具寿满慈子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令尊者善现为诸菩萨摩诃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而今何故乃说大乘。具寿善现即白佛言:世尊,我前所说诸大乘义。将无违越所说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汝前所说诸大乘义。皆於般若波罗蜜多。一切随顺无所违越。何以故?善现,一切善法。菩提分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如是一切无不摄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一切善法。菩提分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皆悉摄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善现,若布施波罗蜜多。若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四念祝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空解脱门。若无相无愿解脱门。若佛十力。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一切智。若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无忘失法。若恒住舍性。善现,诸如是等一切善法。菩提分法。若声闻法。若独觉法。若菩萨法。若如来法。如是一切皆悉摄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复次善现,若大乘。若般若波罗蜜多。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若色若受想行识。若眼处若耳鼻舌身意处。若色处若声香味触法处。若眼界若耳鼻舌身意界。若色界若声香味触法界。若眼识界若耳鼻舌身意识界。若眼触若耳鼻舌身意触。若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四静虑若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八解脱。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四念住若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空解脱门若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善法。若非善法。若有记法若无记法。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有为法若无为法。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若苦圣谛若集灭道圣谛。若欲界若色无色界。若内空若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法界若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若陀罗尼若三摩地。若佛十力。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诸如来。若佛所觉所说法律。若菩提若涅槃。如是等一切法。皆非相应非不相应。无色无见无对一相。所谓无相。善现,由此因缘。汝前所说诸大乘义。皆於般若波罗蜜多。一切随顺无所违越。所以者何。善现,大乘不异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不异大乘。大乘不异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不异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般若波罗蜜多。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其性无二无二分故。善现,大乘不异四念祝四念住不异大乘。大乘不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不异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四念祝若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其性无二无二分故。善现,大乘乃至不异佛十力。佛十力不异大乘。大乘不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异大乘。何以故?若大乘。若佛十力。若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其性无二无二分故。善现,由此因缘。汝前所说诸大乘义。皆於般若波罗蜜多。一切随顺无所违越。若说大乘则说般若波罗蜜多。若说般若波罗蜜多则说大乘。由此二名义无异故。

△第二分无边际品第二十三之一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前际诸菩萨摩诃萨皆无所有都不可得。後际诸菩萨摩诃萨皆无所有都不可得。中际诸菩萨摩诃萨皆无所有都不可得。世尊,色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受想行识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眼处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耳鼻舌身意处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色处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声香味触法处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眼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耳鼻舌身意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色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声香味触法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眼识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耳鼻舌身意识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眼触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耳鼻舌身意触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四念住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空解脱门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无相无愿解脱门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佛十力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内空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法界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声闻乘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独觉乘大乘无边际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际。世尊,即色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色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受想行识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受想行识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眼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眼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耳鼻舌身意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耳鼻舌身意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色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色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声香味触法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声香味触法处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眼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眼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耳鼻舌身意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耳鼻舌身意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色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色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声香味触法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声香味触法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眼识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眼识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耳鼻舌身意识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耳鼻舌身意识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眼触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眼触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耳鼻舌身意触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耳鼻舌身意触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布施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布施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四念住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四念住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空解脱门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空解脱门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无相无愿解脱门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无相无愿解脱门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佛十力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佛十力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内空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内空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无散空本性空自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法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法界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即声闻乘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声闻乘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即独觉乘大乘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离独觉乘大乘菩萨摩诃萨无所有不可得。世尊,我於是等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时。求诸菩萨摩诃萨都无所见竟不可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摩诃萨。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诸菩萨摩诃萨者,但有假名都无自性。如说我等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诸法亦尔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世尊,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亦不名受想行识。世尊,何等眼处毕竟不生。何等耳鼻舌身意处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眼处。亦不名耳鼻舌身意处。世尊,何等色处毕竟不生。何等声香味触法处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处。亦不名声香味触法处。世尊,何等眼界毕竟不生。何等耳鼻舌身意界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眼界。亦不名耳鼻舌身意界。世尊,何等色界毕竟不生。何等声香味触法界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色界。亦不名声香味触法界。世尊,何等眼识界毕竟不生。何等耳鼻舌身意识界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眼识界。亦不名耳鼻舌身意识界。世尊,何等眼触毕竟不生。何等耳鼻舌身意触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眼触。亦不名耳鼻舌身意触。世尊,何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毕竟不生。何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亦不名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世尊,何等布施波罗蜜多毕竟不生。何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布施波罗蜜多。亦不名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世尊,何等四念住毕竟不生。何等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四念祝亦不名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世尊,何等空解脱门毕竟不生。何等无相无愿解脱门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空解脱门。亦不名无相无愿解脱门。世尊,何等佛十力毕竟不生。何等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佛十力。亦不名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世尊,何等内空毕竟不生。何等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内空。亦不名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世尊,何等法界毕竟不生。何等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法界。亦不名真如实际不思议界安隐界等。世尊,何等声闻乘毕竟不生。何等独觉乘大乘毕竟不生。世尊,若毕竟不生则不名声闻乘。亦不名独觉乘大乘。世尊,我岂能以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毕竟不生诸菩萨摩诃萨。世尊,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摩诃萨能行无上正等菩提。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如是说。心不沈没亦不忧悔。其心不惊不恐不怖。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

猜你喜欢
  第八十一章 一王章·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八·念常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二·成寻
  发扬社会化的佛法·太虚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佚名
  成唯識寶生論科目·欧阳竟无
  序·道乐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三卷·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圆晖
  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昙旷
  佛说无上依经卷下·佚名
  卷五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禅家龟鉴·清虚休静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海外读书杂记·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司马槱·唐圭璋

      槱字才仲,陕州夏台人。元祐六年(1091),河中府司理参军,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入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堂除初等职官。   黄金缕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斜插

  • 古今风谣·杨慎

    ○尧时康衢童谣(《列子》)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中侯稷起谣(《诗纬》)苍耀稷,生感迹。○昌握契谣(《诗纬》)元鸟翔水,遗卵流,简狄吞之生契封。○包山谚杨方《吴越春秋》、沈怀园《南越志》曰:“牛女之

  • 乾集之下·钱谦益

    蜀献王六首【送希直先生还汉中诗】嵋山峨峨,江水泱泱。我疆我理,俾民以康。靡言匪衣,靡善匪得。阅士孔多,我敬希直。谦以自牧,卑以自持。雍容儒雅,鸾凤之仪。有学有识,乃作乃述。追之琢之,金玉之质。侍我

  • 列传第四十八·魏徵

    ○西域 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王莽篡位,西域遂绝。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四万里,皆来朝贡,复置都护、校尉以相统摄。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废时

  • 第五十八回 扫强虏志决身歼 弑故主行凶逞暴·蔡东藩

      却说刘福通奉了韩林儿,分道出兵,正在猖獗得很,其时有一颍州沈邱人,名叫察罕帖木儿,募集子弟,仗义讨贼。他本是阔阔台后裔,阔阔台收河南时,留家颍州,所以子孙相传,未尝他徙。会颍州盗起,遂募子弟数百人,与罗山人李思齐,同设奇

  • 自序·陆以湉

    学莫贵于纯,纯则不杂。著之为书,可以阐渊微之蕴,成美盛之观。此必具过人之质,复殚毕生才智以图之。用力深,斯造诣粹,理固然也。余不敏,幼惟从事举业,弱冠即以是授徒。三十五岁通籍,宦游武昌,未逾年改官归,复理旧业。三十八岁为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二月甲辰朔云南进宝石七百六十余两 上嫌其碎小命更采青红色二寸黄色径寸并紫英等在以献○乙巳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潘晟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改南京工部右侍郎霍冀为南京兵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右侍郎陈尧为工部右侍

  • 郭惟贤传·张廷玉

    郭惟贤,字哲卿,晋江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从清江知县征拜为南京御史。张居正已经死了,吴中行、赵用贤等还未被启用。恰好皇长子出生,皇上下诏赦免天下,郭惟贤因此请求召回被贬的大臣。冯保很讨厌这话,因此将他贬为江山县丞

  • 不要搞“血统论”·孔子

    【原文】 子谓仲弓①,曰:“犁牛②之子驿且角③,虽欲勿用④,山川其舍诸③?” 【注释】 ①仲弓:即冉雍,字仲弓。②犁牛:耕牛。③驿且角:驿,赤色,周朝以赤色为贵。角,指角长得很周正、④勿用:指不用来作祭扫用的牺牛。古代祭扫不用耕

  • 提要·江永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礼记训义择言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按礼记训义择言八卷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着録是书自檀弓至杂记於注家异同之说择其一是为之折衷与陈澔注颇有出入然持论多为

  • 卷一百三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四谨按足利学宋板正义本三十三卷至四十卷中间八卷缺矣今据其本卷首所记自上杉宪实寄置于本学之时既为尔也其后有人补写足之其标题曰附释音

  • 法相大學特科開學講演·欧阳竟无

    今日支那內學院法相大學特科開學。創此大學者,為本人宜黃歐陽漸。漸創此學,固必有其所創之宗旨,與其所經之歷史。 今先述歷史。明清以來,隨手掇拾一經一論,順文消釋,就義敷陳,如是講壇,無時不有。興設學校,編製學科,三乘教義抉

  • 卷二十七·佚名

    △乐品第三十一胜则怨灭,负则自鄙。息则快乐,无胜负心。胜则怨灭负则自鄙者,如彼怨家昼夜伺察彼人。于彼有大怨嫌。从世至世不舍罪怨。如是经历数百千身。报怨乃息负者自鄙。是故说曰胜则怨灭负者自鄙也。息则快乐无胜负

  • 卷一百一十四·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二世尊,云何以身界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安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助念佛三昧品第二十五   菩薩應以此 四十不共法 念諸佛法身 佛非色身故。   是偈次第略解四十不共法六品中義.是故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   新發

  •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一卷·佚名

    三藏法师沙门义净译南谟曷喇怛娜怛喇夜(引)也(一)南谟阿离耶跋卢吉羝说啰(引)也(二)菩提萨埵(引)也(三)莫诃萨埵(引)也(四)南谟健陀(引)罗曷啰社(引)也(五)菩提萨埵(引)也(六)莫诃萨埵(引)也(七)伊只[打-丁+致](八)弥

  • 第十一 预流相应·佚名

    第一 鞞纽多罗品[一]第一 王一~二舍卫城。三“诸比丘!转轮王主宰四洲,予以统治,身坏命终后,生善趣、天世,为忉利天之朋辈。于欢喜园为天女众所围绕,天之五欲丰足全备而住,但亦四法不得成就,不能解脱地狱,不能解脱畜生,不能

  • 第一义法胜经·佚名

    全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世尊以佛教之观点,为光明炬仙人解说众生自何处生、有关劫烧之火焰、众生前世与今世之关系、众生之意义等四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