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的做人道理

──二十四年六月在江苏第一监狱讲──

今天因谢次长、王司长、钮典狱长介绍,到此与大众见面谈话,甚为有缘!现在依据佛法的做人道理,与大众略谈。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从自然界的万物,得到自身生活之所需,而更要人与人之间的团体──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皆得安宁,盖人类都欲得生存安宁而进步。然此必须人与人共同协和起来,彼此互爱互助不相侵害,方能达到目的。因此、人生在人群做人,通常即有必需具备之条件,必应遵守之规则。若对此种规则有所触犯,即成为过罪或不道德之行为。我近日正讲优婆塞戒经,即以此经中所说人人应具备之条件,分别述说如下:

第一、人类最重要者莫过于求生存。人与人之生存关系中,我所需要于他人者,至少不妨害我之生存,他人亦需要我,至少不妨害他人之生存。若我妨害他人之生存,即为人类大众所不容,在人类之道德上即当加以制裁,国家法律亦即本此要求而定。且损害他人生存以图自己利益,在理性上既有违反,即自己良心亦所难安;此时要求自新,只有痛自忏悔,以免下次再蹈覆辙,所以佛言不应杀生。

第二、人类生活所需之物,不应互相掠夺侵占。如衣服、饮食、住宅及行路所用之舟车等物,为维持生存所必需者,若不以正当劳力工作而获得之,乃用抢夺侵占等方法而非法获得,致使大众不能得安宁之享受,必至互相侵夺彼此不能维持生活,此在理性上、道德上、法律上均有违背,即为人类大众所不许,亦即应予以道德上、法律上之制裁。既犯者应速忏悔,以免再犯,所以佛言不应偷盗。

第三、为延续人类生生不绝,需要男女婚配。但男女配合,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社会礼俗,方可达生生不绝人类繁衍之目的。若违背法律礼俗而乱行邪淫,即与人类之生存延续有妨害,而在道德上、良心上亦不合,故此种行为亦为人类大众所不容而必制裁之、所以佛言不应邪淫。

第四、为维持人类生存进步,则人之言语需要诚信。以人与人之间,无论处家庭、社会、国家、世界,必有共同进行之事业,此事之商量进行,必赖言语表示,若所表示之言语都是诳妄欺诈,必致二人以上之团体不能存在,而所以谋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人生幸福之机能全失矣。且不只失去谋幸福之机能,而又妨害一切人类之事业,即为人类大众所不许,所以佛言不应妄语。

照上所说,人类若不相杀伤,不相偷盗,不相邪淫,不相欺诳,则人群安乐,良心愉快,即可以由成好人以成好家庭、好社会、好国家乃至好世界,而不违背做人之理性,故此四种为做人的根本道德。

第五、为贯澈上述四种之善行,尚需禁绝不良之嗜好。如饮酒、赌博及吸食鸦片烟等类毒品时,最易引起杀伤、偷盗、邪淫、欺诳等恶行。且一染此等嗜好,则自身被其束縳,而堕落其高尚之人格,生出许多害己害人之结果,故此一种亦在佛法五戒之列。于是佛教人做人的基本条件,合此第五种,即是五戒。

此五戒虽为佛教人的做人道理,其实亦即人类所必由之正道,适合人生之真理者,不过此种真理,要有高尚智德如佛,才能澈底明了说出。我们能依照上述五戒善法,以禁绝破坏人类之五种恶行,则可由身心安乐,达到家庭、社会、国家之安宁兴盛,繁荣进化,更可进而维持发展人类之和平幸福。此略谈五戒善法为做人应知应行之原理原则,望大众深信实行,则可养成一新的人格。二四、六、十三日。(罗曜青记)(见正信六卷十五六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十七·赞宁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佚名
  卷七·佚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二·圆仁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佚名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佚名
  学佛的下手方便·太虚
  卷上·熊十力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卷三十七·赜藏主
  《附录》·宗喀巴
  卷第四·应庵昙华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实叉难陀译)·马鸣
  集大乘相论卷下·佚名
  卷二百一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林伯镇·唐圭璋

      伯镇,南渡后人。参凤栖梧按语。   喜迁莺   百年卿族。更七叶桂籍,蝉联相续。早冠鳌峰,入持魁柄,却商野耕岩筑。搢绅望山瞻斗。勋业铭书金竹。倦陶冶,暂镜湖舒啸,琳宫休足。   催促。归秉轴,须与君王,同享无疆福。

  • 二集卷三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六古今体七十七首【壬申六】塞上秋蒐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唘跸六韵玉塞行时猕金旌发晓秋讵缘循往例实用缵先猷跸指山庄驻章驰驿路邮宵衣无内外岁事切咨诹慈履欣康健民歌协豫游嚲鞭成五字记里

  •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赵尔巽

      ◎地理二十八   △察哈尔   察哈尔八旗:东南距京师四百三十里。当直隶宣化、山西大同边外。明插汉,本元裔小王子后。嘉靖间,布希驻牧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天聪六年,征林丹汗,走死。其子孔果尔额哲来降,即其部编旗,驻

  • 目录·徐鼒

    ——纪七、列传五十八(凡六十五卷)卷第一(纪第一)弘光(上)卷第二(纪第二)弘光(下)卷第三(纪第三)隆武(附绍武)卷第四(纪第四)永历(上)卷第五(纪第五)永历(中)卷第六(纪第六)永历(下)卷第七(纪第七)监国鲁王卷第八(列传第一)后妃弘光邹太后

  • 钦定兰州纪略卷四·阿桂

    庚申伍弥泰马彪奏言【臣】等于四月初九日到兰遵即传防将花翎荷包赏给王廷賛并面询伊出城赍折之人据称系宁夏府中衞县考职正八品吏贠姚起彪设法更换衣服妆作民人缒城而下将折递送驿站【臣】等亦已遵防重加赏赐奏入上谕

  •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关于鲁迅与周瘦鹃的事情,以前曾经有人在报上说及,因为周君所译的《欧美小说译丛》三册,由出版书店送往教育部审定登记,批复甚为赞许,其时鲁迅在社会教育司任科长,这事就是他所办的。批语当初见过,已记不清了,大意对于周君采译

  • 安庆绪传·刘昫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第二个儿子。母亲康氏是安禄山的元配妻子。安庆绪善于骑马射箭,得到安禄山的偏爱。还不满二十岁,就获得鸿胪卿官衔,兼任广阳太守。他原名叫仁执,玄宗赐名叫庆绪,安排在安禄山手下当都知兵马使。肃宗至德二

  • 韦安石传·刘昫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今陕西临潼县),他是北周大司空、郧国公韦孝宽的曾孙。他的祖父韦津,在隋炀帝大业末(617~618),做过民部侍郎。隋炀帝到江都,命韦津与段达、元文都等在洛阳留守,依旧检校民部尚书事务。李密逼近东都洛阳时,韦

  • 三年·佚名

    (癸亥)三年清嘉慶八年春正月1月1日○丁卯朔,《璿源譜略》增修成。宗簿提調以下,施賞有差,正鄭晩錫加通政。○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行護軍李漢豐卒。漢豐,德水人,忠武公舜臣後也。位至元戎,淸儉奉法,蕭然如韋布,帥臣中

  • 卷二十五 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玄

    [疏]《公食大夫礼》第九。○郑《目录》云:“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第十五,《小戴》第十六,《别录》第九。”○释曰:郑知是“小聘大夫”者,案下文云宰夫自东方,荐豆六,于酱东,设黍稷六簋,又设庶羞十六

  • 卷一·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一      宋 史浩 撰虞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此书序也班固谓先圣孔子作凡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必有史氏纪其所作之由孔子取史语裁为法度之言以信后世虽谓之孔子

  • 卷六·佚名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萨功德业及圣慧业亦不可荆何谓德业。若能布施出身所有。持戒之德道慧之业。常行慈心思惟定意。行无极哀奉众善本。为己身施亦为他人。合集功德劝施一切。三世众生普及诸学及与不学诸缘觉乘。亦复

  • 心 理 建 设·太虚

    ──二十年十一月在西安建设厅养成所讲──贵所是研究建设的,将来的新国家,新社会,新世界,都要从建设产生出来。因为、宇宙万有是时时刻刻在新生的,我们所希望的光明之路,都是要我们自己创造,非是有现成的在那处摆著。所以、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十九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十九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清净居士(李堤举献臣)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佛乃自觉圣智之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 住福臻禅寺语录 小师比丘 祖光等 编 师於泰定元年冬。在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首座寮。受请入寺。 山门。尽大地是解脱门。枉做个佛法会却。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佛殿。城东老母不愿见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五·江味农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指上科若干种心言。非心句,约性言,暗指非真心,真心即性也。是名句,约相言,谓如是之心,特假名为心耳,暗指其是妄心。妄心即下文迁流心。迁流便有相,故曰是名。名者名相也。

  • 迷羊·郁达夫

    现代中篇上说。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1月初版。作品描写青年画家王介成的一段爱情悲剧,反映当时知识青年因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变态心理。主人公王介成在长江北岸A城养病,偶然认识京剧女伶谢月英,频繁

  • 大乘三聚忏悔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及笈多等译,同《菩萨藏经》,而悔过经文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