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讲义卷一      宋 史浩 撰

虞书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此书序也班固谓先圣孔子作凡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必有史氏纪其所作之由孔子取史语裁为法度之言以信后世虽谓之孔子作可也凡称昔在必其人之声名功业不泯者自古以来惟帝尧足以当之皇降而帝帝降而王帝者君天下之号而尧其名也或曰尧其諡也夫古者死无諡諡始于周尧则其名无疑矣且以舜禹言之有鳏在下曰虞舜又曰来禹岂呼舜禹之諡耶聪明德之至大者是故天以聪明在上而元后亦以聪明作民父母天之聪明岂必仆仆然属耳瞪目而得之耶亦曰无所不闻无所不见而已卒之聴于无声视于无形天下之理不得遁而皆存乃可谓宪天之聪明也文非絺章绘句则凡施之外者光明皆是也思非焦心劳虑则凡蕴之内者光明皆是也光者光明也惟兹光明悉本于性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人人皆具是光明众人迷焉晦而窒之一身不能用圣人觉焉扩而充之所以能满天下是故读书者能了此一光字则百篇之内凡所谓光皆帝王心传之妙日用之本无余蕴矣尧用是光而宅天下宅者安而行之也安而行之其谁以为非性乎故曰尧舜性之也虽然尧之德天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不得已而有言盖以老而避位不私其家而与一侧陋之人惧天下不明是理是以其言见于后世序者明一篇之大防言虽不多而一二语间如射者之破的非孔子孰能与于此哉

尧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夫天命之性尧全德而具未尝失也故其所行自钦明文思格于上下率性之道也自克明俊德至黎民于变时雍修道之教也圣人之论歴万世而不可易者以前圣后圣其归一揆尔尧典篇目也典者常也经也经常者万世不刋之典也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曰当读为粤字粤者始词也若稽古者顺考古帝尧之德犹今纪功德之文曰谨按是也放勲者号也有勲可见故以是尊之也上古君天下者一于道尔故民凿井耕田不知帝力于我何有无功可见也尧则放前人之功巍巍乎有成矣钦者敬也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则钦者尧之首德明则其次也序书以聪易钦何也盖聪明天赋天所以命之者在是故曰亶聪明作元后至于钦明则率性而行者率性而行首以钦德则允恭克让固其性之自然而非矫饰也尧具是四德出于本性之自然率而行之安其所安无一毫作为故曰安安夫一性之光明被四表而格上下固非智巧果敢所能致至于推而放之东海而准推而放之西海而准推而放之南海而准推而放之北海而准卒之上下与天地同流非光明则不能徧也如是则民物之休戚天地之变化孰有彼此之间皆吾一性之动而已岂非率性之道乎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旣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此尧脩道之教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其本在于正心诚意尧之德盛矣至出而应世未有不由此而天下治也后人谓克明俊德为明侧陋之人非也大学曰克明俊德自明也自明者内明而外俊明之至也此非脩身而身脩之效欤贤者亲之无能者亦亲之而九族至于亲睦亲之至也此非齐家而家齐之效欤欹者平之晦者章之而百官巨姓至于昭明章之至也此非治国而国治之效欤协和者调一也而黎民至于变时雍和之至也此非平天下而天下平之效欤自常人论之尧行此德以治天下不过一治世之君耳殊不知尧之所以能致此者大学之道也孔子曰脩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言其甚难也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此尧之道所以推之万世而不可易后圣有作岂能越是道而行之耶其曰修道之教也宜矣韩愈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夫数圣人相距数百嵗何所见而相授受直得大学之道而已此尧所以为出治之祖也呜呼盛哉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夫圣人所以为圣者能以已之光明覆被一世而其修德修政动合自然之道而已克明俊德至于天下平矣继当修政政者所以与世共之也盖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天人之际其实无间君天下者茍能顺天之时授人以事亦自然之理非性分之外别有天人也乃者因之也因黎民于变故命羲和以正天时此见尧首德之钦若又曰敬授尧之钦德不于奉天治人之间见之其何用耶古者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雄谓羲近重和近黎其实重黎分掌天地羲和则兼天地而分四时名不同尔厯其书也象其器也日月星其三光也辰其次也仰观俯察既已得其序则时以作事事以厚生民之本于是乎在矣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虗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既总言命羲和之大防矣兹复分而言之于二仲则言分二叔则言申者盖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而盛于南严凝之气始于西而盛于北其始分之其终申之也以方言之则宅嵎夷曰谷宅南曰交趾宅西曰昧谷宅朔方曰幽都宅者安此一方也天之运行以日为主故于东西出纳独言宾饯者二仲为主也以事言之则东作南讹西成朔易而四时之功备平治秩序力作于三时夏则待其成故曰敬致冬则藏矣故曰在以候言之则四伸为得中气故取日之长短验于分至皆一时之中也春秋曰殷殷中也中则分矣夏冬言正正也正则至矣朱鸟南方七宿也火心宿也二十八星独于南方全言夏秋冬则取心虗昴者以分至者定之适当其次也日中宵中隂阳之所以分也以民言之则春析之而作夏因之而长秋乐其成故夷冬则藏乎室故隩以动物言之则春合而孕夏褪而革秋生而鲜冬氄而温举是四官上关天时下及地利中取人物无乎不有及其成功授人时而已则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为一朞三百六旬而已虗是六日与一岁之间有六晦小尽率一岁余十二日积三年三十六日及二年二十四日成六十日故五岁而再闰也观其日星之运转人民之动息庶物之生长与夫岁月日时之行岂人力所能加损实天道自然之序惟在圣人奉若而使人不失其时则百工允治庶绩咸明亦自然而致此孔子曰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厥功之成不见其迹非顺天之道则天之大其孰能与于此哉

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前靣既命羲和以厯象授人时此又使之考察余分以明置闰之法盖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余六日六小月又余六日是一岁余十二日三岁余三十六日以三十日为一闰又两年余二十四日凑前所余六日为一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如此然后四时始定岁功始成百工皆得赴功庶绩莫不光明厘理也熙光明也大抵事须是随时做经曰百工惟时又曰食哉惟时又曰钦哉惟时亮天功若是不置闰以归其余则四时皆不得其正天下事颠倒错乱百工何由而理庶绩何由而熙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日既有余无所顿放自然是用置闰天地无全功置闰之法分明是圣人在这里裁成天地辅相天地似乎专是人事然亦天理之自然斗指两辰之间便知其为闰以此见亦非圣人以私意为之也凡读二典不可将作后世看后世视此等事多以为缓而不切唐虞之时兹事甚重盖四时不定则庶功不成利害非小只看月令无一事不顺天时圣人安得不以为急乎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子朱啓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懐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徃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防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尧之治至是成矣盖奉若天道至于庶绩咸熙民孰有不治者哉自常人观之功成治定思享逸乐于无穷延寿考于万岁而尧乃畴咨其能是之人而登用之又畴咨其顺我之事者而共治之有以见黄屋之非心也臣有放齐者不恤丹朱之嚚讼而以开明襃之意尧之必予子也吁者惊叹之声也口不道忠信之言谓之嚚心常起愤争之念谓之讼尧既知之诚不可以为君也臣有驩兜者不知共工静则能言之用则皆违之貌恭而心不敬灭天理而穷人欲也而以方聚布百工襃之意尧之必见听也尧既知之诚不可以当予事夫洪水之灾汤汤然其害方盛荡荡然沃山升陵浩浩然大浸稽天下民之怨甚矣四岳朝之元老敢问其有能使治之者谁耶佥者众也于者美之也众以鲧为美而尧以为不然以其负命败类知其必不成功也岳曰异哉者举之也姑试之乃可帝乃不得已而用之已而又欲以天下予四岳岳以不德辞始诲以明明侧陋侧陋者隠防也明举也师众也锡贡也众乃贡其説于帝以为有鳏在下曰虞舜然必曰有鳏在下者言其无妻也其意若曰舜虽可以嗣德然侧陋一介人未必服尧乃以女妻之天下必以尧之贵戚而不敢慢也所以为舜地者至矣尧曰予闻则心已许之矣其曰如何复问四岳曰予固闻之未知果如何也岳举其家行之美进进然治而使不及乱其盛德可知矣尧于是始妻以女而观其刑于寡妻之德终则敬用之矣呜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亲莫如子疎莫如深山之匹夫用不用惟其人者公也滔天之恶圯族之凶用不用由乎众者亦公也尧何容心哉盖尧之德天也天之福善祸淫岂必窃窃然弊精神劳思虑而纪録之耶祸福皆由自召此天所以不劳而功成也其九载绩用勿成而不畀洪范九畴歴试诸难而天受之非尧之心上与天通其能相应若是乎

猜你喜欢
  耻言一·徐祯稷
  卷二十六·朱熹
  第九章 29·辜鸿铭
  卫献公出奔(1)·戴圣
  卷一·李光地
  孤愤·韩非
  僖公·僖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道行经本无品第十四·佚名
  真心直说 原文·知讷
  中日辽沪战事双方战死者供养塔铭并序·太虚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答朱光潜问·太虚
  佛说善生经讲录·太虚
  分别功德论卷第三·佚名
  佛说护净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粤词雅 全文·潘飞声

      ○黄损词  吾粤地镇尚离,人文炳焕,代出异才。声诗之道,始於晋绿珠,逮唐而盛於张曲江。即何仙姑[增城何泰之女,见邑志。]绝句十数章,亦得仙意。至倚声一门,则倡自南汉黄益之也。益之名损,连州人。登梁龙德壬午进士,仕南汉刘

  • 第十四出 说偈·姚茂良

    【临江仙】〔末上〕尘世纷纷何日了。那堪岁月匆匆。番云覆雨本无踪。人生如一梦。方晓到头空。明心不用昙花照。见性何消贝叶传。出水水消元是水。回光月落不离天。贫僧乃金山寺中住持道月和尙是也。能通三教。习麻

  •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范晔

    郑太 孔融 荀彧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少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待郎,迁待

  • ●卷九十一·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六。   七日丙寅张邦昌令寺观建乾龙节道场。   张邦昌遣蒋师愈等致书於大元帅。   邦昌遣蒋师愈程僎等赍咨目於康王曰:邦昌伏自拜违已而北去所遭祸难不可备详仰惟王慈必蒙矜悯昨自燕山九月馀日

  • 东都事略卷七十五·王称

    列传五十八  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也为人质直刚劲举进士为赣县尉书判拔萃改将作监丞知新建县迁袐书丞集贤校理范仲淹以言事忤意宰相贬饶州谏官御史不敢言靖上疏论仲淹不当贬且言陛下亲政以来屡逐言事者恐钳天下口不

  •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平吴录·孙旭

    三桂为明季罪人,又为本朝反贼,其生平亦何足道!以道路之口,传闻之笔,事多淆讹,难以传信,故略述其概。惟桂本贯辽东,藩封南,余生长浙东,又何能得其始末耶?缘余甲寅、乙卯间遭大难,丙辰用奇计遁迹江西,至吉安招抚韩大任,任自幼随桂,为

  • ●卷十一·余继登

    英宗初即位,敕省诸冗费,于是礼部尚书胡濙等议,钦天监历日五十万九千七百余本,省为十一万九千五百余本,太医院药材九万八千一百余斤,省为五万五千四百余斤,光禄寺糖蜜果品减旧数三之二,其添造腌腊鸡鹅猪羊二万七千只,子鹅二千只

  • 卷十八·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八(宋)吴缜 撰○十八曰与夺不常建定边军之策论封建事李愬李光顔平蔡之功韩臯有大臣器宪宗罢韩全义严绶治太原事建定边军之策路岩传云岩为劔南西川节度使承蛮盗边後岩力拊循置定边军於卭州

  • 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荀彧传、荀攸传、贾诩传)荀彧传,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陰县人。祖父荀淑,字季和,曾任郎陵县令,在汉顺帝、桓帝时,很有名望。荀淑生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彧年少时,南陽人何颙十分

  • 卷三十·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三十圣驾幸阙里恭纪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迁鹤鳯辇东临泗水滨千年礼乐应时新未夸我武功堪献祗为斯文道在人统际上元皇甲子秩隆泰岱帝初春灵台太史占星象喜报奎娄映紫宸其二数仞宫墙御幄披

  • 文公(元年~十八年)·公羊高

    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晋侯伐卫。叔孙得臣如京师。卫人伐晋。秋,公孙敖会

  • 论语集注考证卷一前·金履祥

    序說史記【漢太史令司馬談所作子遷嗣成之】世家【史記有天下者為本紀有國統者為世家其餘為列傳惟於孔子不敢入列傳而次之世家以其盛德且子孫世有哲人也朱子欲學者知夫子始末故節其事文大略入序說疑者不入】丘【史記曰

  •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  南康军云居寺沙门释德升传一(慧温)  释德升号顽庵。汉州何氏子也。幼溺尘滓稍长梦醒。二十得度游心讲席。三学四众以义虎推焉。忽以支解

  • 大乘义章 第三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三卷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有八门(四谛义 四缘义 五果义 六因义 四空义 五法三自性义 六种相门义 八识义)四谛义九门分别(一释名 二开合辨相 三染净因果分别 四理事分别 五十六圣行分别 六

  • 月夜孤舟·庐隐

    庐隐作品精选集,收录了庐隐的作品《寄天涯一孤鸿》《灵海潮汐致梅姊》《月夜孤舟》《愁情一缕付征鸿》《寄燕北故人》《房东》《秋风秋雨愁煞人》《生命的光荣》《寄梅窠旧主人》《醉后》《雷峰塔下》等。 发发弗弗的

  • 金光明最胜忏仪·知礼

    佛教忏仪书。宋知礼集。一卷。述说“金光明忏仪”中的“最胜忏仪”。内容相当于《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中“十科事仪第六”的三至六法。但未标题目,仪文也较简略。此书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