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

住福臻禅寺语录

小师比丘 祖光等 编

师於泰定元年冬。在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首座寮。受请入寺。

山门。尽大地是解脱门。枉做个佛法会却。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佛殿。城东老母不愿见。调达比丘常怒嗔。信手拈一炷香。也是冬行春令。

祖堂。总是这一队汉。佛法不到今日。不是这一队汉。佛法不到今日。且道是肯他不肯他。

据室。绳床角头三尺地。是诸人乞命处。放过一着。转见不堪。你也没量罪过。我也没量罪过。

行宣政院帖。孤峰顶上。盘结草庵。有口只堪挂壁。十字街头。解开布袋。入水方见长人。因什么到恁么地。度帖云。只将补衮调羔手。拨转如来正法轮。指法座云。为法来耶。为床座耶。摩霄俊鹘。便合乘时。止泺困鱼。徒劳激浪。遂升座。拈香祝圣罢。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见住径山元叟端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敛衣就座。天宁老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早是第二义了也。饷间便是第三义。然当垆不避火迸。新长老。今日性命。在诸人手里。一任横拖倒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么有么。僧问。天垂宝盖。地涌金莲。一句无私。如何祝赞。师云。吾常於此切。进云。常将日月为天眼。指出须弥作寿山。师云。三千年黄河一度清。进云。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法王大宝。自然而至。且如何是法王大宝。师云。有眼者见。有耳者闻。进云。莫祇者便是么。师云。击碎髑髅。拽脱鼻孔。进云。如何受用。师云。直待雨淋头。僧礼拜。师乃云。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说心说性。举古举今。总是无风匝匝之波。实情好与二十柱杖。新福臻今日。不是尽法无民。打头不遇作家。到底翻成骨董。人若相委悉。拈却炙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其或未然。明朝后日。大有事在。复举临济示众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云。如何是无位真人。济下绳床搊住云道道。僧拟议。济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乾屎橛。便归方丈。师云。临济若无后语。洎被打破蔡州。虽然。家无白[狂-王+睪]之图。必无如是妖怪。

除夜小参。善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知时节。吾今不再三。诸仁者。一举更不再举。今已再举。一闻更不再闻。今已再闻。头头上明。物物上了。如理如事。亘古亘今。不是涅盘心。亦非正法眼。恁么恁么。三世诸佛。祇言自知。不恁么不恁么。六代祖师。无启口处。设使言前荐得。犹为滞壳迷封。假饶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今夜向红炉上。拾一点雪。枯木上糁些子花。与你诸人。赴个时节。残灯随腊尽。爆竹送春来。复举盘山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慈明云。向上一路。千圣不然。妙喜云。向上一路。热碗鸣声。师云。三大老尽力道。只发明得向下一路。若是向上一路。驴年梦见么。

元宵上堂。今朝正月半。灯月光撩乱。目前无一物。打鼓普请看。复云。刺破眼。

上堂。僧问。不愁念起。惟恐觉迟。如何是觉。师云。牛角马角。进云。如何是念。师云。四五二十也不识。僧礼拜。乃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开口即错。动念即乖。诸圣竞出头来。未免指鹿为马。到者里。说个什么即得。指东指西得么。点胸点肋得么。好晴好雨得么。行棒行喝得么。总是弄粥饭气。佛法未梦见在。平白散去。孤负上。来鼓这两片皮。谩大众不少。今作么生。归堂。

上堂。岩头道。须是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与我盖天盖地去。恁么道。被他掘窖深埋了也。茫茫宇宙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男儿丈夫。相去多少。待你出窖来。却向你道。

朝京回上堂。祝圣罢。僧出问云。奉诏迢迢上玉京。京师早已播师名。天香满袖归来也。恰值黄河一度清。学人上来。请师祝赞。师云。天无私覆。进云。金枝永茂千千界。玉叶长数万万春。师云。且得阇黎证明。进云。昔日宋太宗皇帝。因僧朝见。垂问云。甚处来。答云。庐山卧云庵。帝云。朕闻卧云深处不朝天。因甚到这里。当时无对。还作么生。师云。这僧岂不作家。进云。后来雪窦代云。难逃至化。还契得太宗也无。师云。直是千里万里。乃云。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民不失所。路不拾遗。正恁么时。好个太平时节。山僧近承使命。远届上京。面对龙颜。亲闻诏旨。风云庆会。千载一时。及此还山。将何报答。也不出这个时节。诸佛出世。祖师西来。天下老和尚。直指曲说。总不出这个时节。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且作么生是自彰底理。皇图齐北极。圣寿等南山。

浴佛上堂。一手指天。已在言前。一手指地。莫教错会。天上天下。可知礼也。惟吾独尊。口是祸门。正恁么时。如何委悉。拈拄杖。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端午上堂。今朝五月五。不打薅芸鼓。荒却自家田。昧却家中主。报诸人休莽卤。赤口白舌尽消除。无位真人汗如雨。

上堂。举僧问南院。后上诸圣。什么处去。院云。不上天堂。便入地狱。僧云。和尚作么生。院云。还知宝应老落处么。僧拟议。院以拂子蓦口打。复唤僧近前云。令合是汝行。又打一拂子。雪窦云。令既自行。且拂子不知来处。雪窦道个瞎。且要雪上加霜。妙喜云。权衡临济三要三玄。须还他南院始得。雪窦为什么却道。拂子不知来处。妙喜道个瞎。且图两得相见。师云。雪窦虽是明眼宗师。要且未知宝应老落处。既未知宝应老落处。因什么却道。拂子不知来处。只具一只眼。妙喜老汉道个瞎。也是东家人死。西家人助哀。

上堂。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於诸荣辱何忧喜。蓦拈拄杖云。这个不是无生。永嘉大师什么处去也。击香台云。在这里。掷下云。急急如律令。

上堂。满耳非声。满眼非色。剎剎观音。尘尘弥勒。当阳有指示。徧界无踪迹。无踪迹何所得。你还见壁么。

上堂。什么物恁么来。莫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便下座。

上堂。林间鹊噪。水底鱼行。胡僧两耳带金镮。踏破草鞋赤脚走。若作奇特解会。不直半文钱。若作平实商量。总在我手里。拈拄杖云。吽吽。

上堂。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才闻举着。打破髑髅。早是被他丈二针。八尺榍榍了也。更开大口道。我超佛越祖。坐断古今。与么不识好恶。切不可向衲僧门下过。何故。杀人可恕。无礼难容。

上堂。一是一二是二。三是三四是四。南北东西依位次。子细看来。三家村里土地相似。只是个无转智大王。忽若东弗于逮掇过西瞿耶尼。南赠部洲翻作北郁单越。大洋海底走马。须弥山上行船。你又向什么处摸索。

经会上堂。僧问。一大藏教。是个切脚。未审切个什么字。师云。切个不字。进云。只如不字。又切个什么字。师云。莫错举似人。进云。谢师指示。师云。石羊头子向东看。乃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供养即不无。如何是法。莫道我谩你。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卓拄杖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尽向这里。平等证入。未解脱者。令得解脱。未涅盘者。令得涅盘。虽在衲僧分上。如经蛊毒之家。水也不得沾他一滴。靠拄杖下座。

上堂。长长短短新笋芽。零零落落旧篱笆。疎疎密密蚕豆荚。红红白白莺粟花。山又青水又绿。羹又香饭又熟。吃了东西自在行。谁能受你闲拘束。拈拄杖云。还拘束得么。掷下云。不可不自在也。

施主庄佛上堂。举昔有秀才问长沙。某甲曾看千佛经。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长沙召秀才。才应诺。沙云。黄鹤楼崖颢题后。秀才还曾题否。才云不曾题。沙云。得闲题取一篇好。师颂云。百千诸佛但闻名。国土从来作么生。黄鹤楼中诗一首。任教今古竞头争。

上堂。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拈拄杖云。冲开碧落松千丈。截断红尘水一溪。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一

音切

序 吻(武粉切) 瓠(胡故切) 耄(莫告切) 瓛(胡官切) 蒺藜(上慈栗切下吕题切) 憩(去利切) 汾(扶云叨) 磊(力罪切) 掀(许言切) 揭(居竭切)。

录 鹘(乎忽切) 泺(卢各切) 髑髅(上从木切下力候切) 橛(渠月切) 薅(呼槁切) 颔(户感切) 靠(口告切) 颢(胡暠切)

猜你喜欢
  新刻量处轻重仪序·道宣
  四童子三昧经卷下·佚名
  卷五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佚名
  卷上·佚名
  佛教之新认识·太虚
  指月录卷之十五·瞿汝稷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佚名
  曹溪禅之新击节·太虚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八·吹万广真
  卷三·普济
  法句譬喻经爱欲品第三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上·佚名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四·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赋梅·唐圭璋

      齐天乐   令狐佥迁新廨   雕阑曲曲芙蓉水,天然一时潇洒。露浥冰壶,风摇玉佩,缥缈蓬莱如画。银烛欲下。照藻桷翚飞,杏梁虹架。如此规模,杜棱何止万间厦。   明年春燕归早,卷帘应认得,旧家王谢。袖里经纶,幕中佳话,高

  • 袌碧斋词话 全文·陈锐

    ○论姜张词之弊  古人文字,难可吹求,尝谓杜诗国初以来画马句,何能着一鞍字,此等处绝不通也。词句尤甚,姜尧章齐天乐咏蟋蟀,最为有名,然开口便说庚郎愁赋,捏造故典。诗四字,太觉呆诠。至铜铺石井,堠馆离宫,亦嫌重复。其

  • 卷七百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四罗绍威罗绍威字端已魏州贵乡人宏信之子唐末官魏博节度使封邺王入梁累拜太师兼中书令集五卷今存诗二首柳妆点青春更有谁青春常许占先知亚夫营畔风轻处元亮门前日暖时花密宛如飃六出

  • 辽金元诗纪事总叙·陈衍

    诗纪事之体,专采一代有本事之诗,殆古人所谓诗史也。国可亡,史不可亡,即诗不可亡,有事之诗,尤不可亡。然或以为异族而主中国,则其国之诗可听其亡。于是宋之计有功氏、清之厉鹗氏、陈田氏,有唐诗纪事、宋诗纪事、明诗纪事,而辽、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欧阳修

    周宝,字上珪,平州卢龙人。曾祖待选,为鲁城令,安禄山反,率县人拒战,死之。祖光济,事平卢节度希逸为牙将,每战,得攻鲁城者,必手屠之。历左赞善大夫,从李洧以徐州归天子。父怀义,通书记,擢累检校工部尚书、天德西城防御使,以徙城事不为

  • 卷三十七 前秦録五·崔鸿

    苻坚中 建元八年春二月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征旷兄黙及清河崔逞燕国韩胤为尚书郎北平阳陟田勰阳瑶[鹜之子也]为著作佐郎郝晷为清河相皆闗东士望王猛所荐也冠军将军慕容垂言于坚曰臣叔父评燕之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五·佚名

    卷四十五   康熙十八年五月乙巳,命调福建水师提督伯王之鼎为四川提督。时上以湖广岳州水师总兵官万正色谙习水性,令其进剿「海寇」,特授为福建水师提督;故以之鼎调补四川。   丁未,诏理事官麻勒吉赴广西暂辖定南王所属

  • 鸿猷录卷九·高岱

    高岱 平定交址 开设贵州 征汉庶人 麓川之役 平福建寇 ○平定交址 高皇帝既集大统诏谕四夷安南国奉表称臣矣永乐初国王陈日焜为其臣黎季犂所弒季犂窜姓名为胡一元子苍易名大?叵诈称陈氏嗣绝大?叵陈氏甥求署国事 上不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五·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李处耘(子继隆)曽巩李处耘字正元上党人在周以右职隶太祖帐下建隆元年擢宣徽北院使三年改南院兼枢宻副使干德初周保权乞师讨张文表命处耘与慕容延钊赴之太祖面授处耘方畧俾图荆南处耘次江陵百余里外潜遣数千

  • 一〇 入京和北上·许寿裳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蔡孑民先生任教育总长。其时一切草创,规模未具,部中供给膳宿,每人仅月支三十元。我被蔡先生邀至南京帮忙,草拟各种规章,日不暇给,乘间向蔡先生推荐鲁迅。蔡说:“我久慕

  • 刘弘基传·欧阳修

    刘弘基是雍州池阳县人。少时因父荫补任隋右勋侍。大业末年,从征辽东,因家资贫乏,行至汾阴县时,自料误期依法当斩,便与其部属屠牛犯法,暗示县吏逮己入狱。一年之后,按赎刑论处。随后亡命在外,盗马以自供给。后来到达太原,暗自依

  • 卷四十二·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二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一>盟【詛】珠盤玉敦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凡邦國有疑會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面

  • 卷六十一·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一天子之孝教宫闱汉成帝时许皇后与班偼伃【音接予妇官也】皆有宠上尝游后庭欲与偼伃同辇载偼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妾今欲同辇

  • 卷第六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之二生欲界圣者有三事命终。一全离染而命终。二全退而命终。三分离染而命终。异生但有二事命终。一全离染而命终。二全退而

  • 百字论一卷·提婆

        提婆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我今归依聪睿师  厥名提婆有大智  能以百字演实法  除诸邪见向实相  说曰。何故造论。为破我见等。一切诸法。各有自相。  僧佉曰。一切法一相。是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佚名

    善男子□如国王统领国事多饶□□□□摩尼车渠马瑙珊瑚虎珀珍宝璎珞□□□乘死入地狱。譬如凡夫在于世界多饶□□□马牛羊绢帛布疋大小谷豆皆以具□□□大乘死入地狱。是故□□□□□□□□苦。加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宗赜慈觉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早晨具威仪先见侍者云。欲烦报覆和尚。斋后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侍者报讫引见。堂头问讯讫云。请和尚坐(如主人已据坐。更不须云请坐也)。先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今晨斋退。欲就方

  • 寄园寄所寄·赵吉士

    清代笔记。赵吉士撰。赵吉士(1628—1706),字恒夫,号寄园、渐岸,休宁(今属安徽)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时历官山西交城知县、户部给事中、国子监学正。在京城时侨居宣武门外,将其园题名为寄园,并以为号。此书编辑于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