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
(癸亥)三年清嘉慶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丁卯朔,《璿源譜略》增修成。宗簿提調以下,施賞有差,正鄭晩錫加通政。
○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
○行護軍李漢豐卒。漢豐,德水人,忠武公舜臣後也。位至元戎,淸儉奉法,蕭然如韋布,帥臣中最有操守云。
1月2日
○戊辰,應資老人下批,百歲者三十九人。
1月4日
○庚午,命進講時,永安府院君與大臣,輪回入參。
1月9日
○乙亥,親行都政,〈吏曹判書鄭大容,兵曹判書李祖承。〉以金達淳爲吏曹參判,金履陽爲參議,白東運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1月10日
○丙子,承旨洪羲運疏,略曰:
濟用副奉事申惠淵,卽再昨年自鞫廳酌處罪人與權之親叔也。再昨春邪獄之始發也,與權首被捕捉,爲秋曹之定配。至於再昨秋,嗣賊之就捕也,與權之凶贓邪號,爛漫於文書,脈絡蹊逕,緊出於賊招,豈可使此賊之親叔,揚揚復廁於衣冠之列乎?惠淵之付軍銜而未區處者,于今三年矣,經得幾番大政,而不得擧論者,豈前之政官,擧皆忘置耶?誠以公議可畏,鐵案在彼,故未嘗擬議於其間矣。此銓臣之忽地提出,有若振淹者,豈或全昧本事,有此差誤耶?誠莫曉所以也。
批曰:「申惠淵事,銓官豈或不嚴於邪獄而然也。爾之出位之言,亦過矣。」
1月11日
○丁丑,輪對。
○成均館啓言:「去年十二月,太學以逆隣懲討事,將治疏,而掌議適在外,故爲其邀來,治送僕馬矣。到通化門外,有一宮奴,橫來奪馬,騎一紫袖而去,道路觀者,莫不驚駭。紀綱所在,不可以其事過而置之。請令有司,査實嚴處。」命秋曹,査得龍洞宮奴,配之。
1月12日
○戊寅,曹判書鄭大容,疏卞申惠淵事,批曰:「卿之無心,予已諒悉。」
1月14日
○庚辰,執義尹羽烈疏,略曰:
隣賊疏語之窮凶絶悖,已悉於臺章、院疏,則臣何必更事臚列?蓋我先大王戊申處分,非或謂賊隣之無罪也。當時軍功之追記也,逆臣濟恭,乃敢憑藉賊隣召募之名,做出聳動忠義之說,眩惑聖聰,以至於此也。伊後辭敎累形於臨筵之際,眷注冞篤於抗疏之人,則一時處分之非出於先朝本意,可以仰想矣。向者臺疏,幸出於十餘年寥寥之中,一律之典,不施於此賊而何哉?伏願仰稟慈聖,亟賜臺臣之批,快降嚴處之命焉。雖以伊時承宣事言之,諉以禁令,退却臺疏,大失惟允之體,漫漶方張之論。其曰錯認,容或無怪,而堂疏峻發,烏得免罪?今此西塞冒赴,雖因外補之嚴命,廉防都喪,聽聞俱駭。臣謂徐有榘,施以罷職之典。申惠淵事,渠以邪魁親叔,倖逭王章,而肆然甄復於蔭職,累望排比,殆若以次序陞者然。此銓官,何所顧護於邪孽,而汲汲援拔之若是?且逆偉至親之賊孽,得除營將,汚辱先正之悖弁,又陞府使。至於鄭東榦,則自來浚賊之親族,又是附麗之血黨也。病又狂易,久枳政望,今忽直擬館職,無所顧忌。凡在釁孽之蹤,窮搜廣覓,惟恐不及,蓋其意不平於邪獄義理,故右袒其黨,顧戀宿處,聲氣相接於偉、浚,故於武於文,兩取親屬。且彼醜侮先正,雖是素習,而苟恤公議,則如許頑弁,首先陞遷乎?伏願亟降明斷,申惠淵之濟用副奉事、李海昇之海美縣監、柳聖台之河東府使、鄭東榦之館銜,竝爲勿施,吏曹判書鄭大容,爲先施以刊削之典,以懲黨邪負國之罪。
批曰:「德隣事,當仰稟於東朝矣。吏判事,其所論斷,直驅之於罔測之科,毋論本事之如何,大失同朝公平忠厚之風,甚爲惜之。不允。」
○副修撰李基憲疏,陳趙德隣懲討之義,尾陳都政銓官之失曰:
李永老,旣非得罪於國家,則固不宜永棄。而其爲自壞廉防,見枳淸議,亦勢之所不免也。設使永老有可擢之才,固當徐徐爲之,拂拭洗滌,豈無漸次?而今乃汲汲焉峻擬淸選,殆若角勝公議者然,竊恐四維從此掃地,而猖披放倒之流,擧皆生心,而無忌憚矣。臣願永老三司之望,姑先刊改,以待公議,當該銓官,亦施譴削焉。且以今番大政言之,其侄罪犯邪獄,而無難檢擬。其親叔雖諉序陞之窠,終失嚴討之義,此豈秉執義理者之所爲乎?臺閣何等重望,而艱覓得罪義理者而爲之,瀛館何等淸選,而鳩聚見棄淸議者而爲之?此無乃故犯乎?且僚員不備,政席獨當,而見拔三司之人,擅自重通,豈有如許政格乎?且聞今政所擬守令初仕,多是連家之僅無相避者云。其在擧爾所知之義,可謂得矣,而但恐聖朝官人之方,不如是矣。殿下必欲醎酸得宜,而銓地之背公行私,跳踉至此,豈細憂也哉?此不可不使之自首,一一改差也。
批曰:「德隣事,慈聖處分,予亦恭竢矣。李永老事,向來大臣覆啓,旣無枳塞之論,則豈有永廢之理乎?吏判事,纔一行政,便被彈駁,誰復有欲入銓地者乎?爾之逐望論斥太苛矣,不允。初仕守令之首實改差之請,爾何爲此隘塞乖激之言乎?無相避而不得注擬,果是法典乎?自前銓官,無一涉於似此者乎?爾言極非矣。」
○司諫朴瑞源疏,陳趙德隣懲討之義,尾論都政銓官之失曰:
如李永老、鄭東榦、沈達漢輩,極意搜聚,後先騰騫,是誠何心哉?夫匿讎媒榮,何等醜穢?況其本事,初非䵝昧,則凡有羞惡,固當痛絶之不暇。而非惟反是,乃復處之經幄之任。至若戕賢毒正,必欲空國,護賊死黨,不參大論,罔非怪鬼不逞之徒。則不知所德者何事,而次第排擬,若是其無難也。又如申惠淵,則待準朔移擬,固有成命,而限未滿差除,抑亦有可明之端乎?顧瞻之計,難掩者衆目,橫猾之習,不止於數事。臣謂爲先施以刊改之典,斷不可已也。
賜批不允。
○以張至冕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15日
○辛巳,詣宗廟、景慕宮展拜。
○領議政李時秀,再上疏請譴,賜批敦勉。
○以金近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京各司、各營,進壬戌會計薄。〈時在黃金二百四十七兩零,銀子三十八萬六千三百八十兩零,錢六十萬六千五百兩零,綿紬一百二十一同二十疋零,綿布六千八百二十七同二十疋,麻布十四同二十疋,米四十三萬一千五百七十六石零,田米八千四百四十四石零,黃豆三萬三千五百十三石零,皮、雜穀一萬二千一百二石零。〉
1月16日
○壬午,領議政李時秀,呈辭封還。
1月17日
○癸未,進講。領事徐龍輔曰:「今番吏批都政,果有物情之抑鬱,而言者之直驅於邪黨,大非服人之語。」上曰:「此非公平之論也。」
○放輕囚。
○憲府〈持平鄭彦仁。〉啓請:「物故罪人基讓子寵億,施以竄配之典,」不允。
○校理申龜朝疏,略曰:
德隣凶悖之狀,已悉於三司之章。而逆臣濟恭,敢於時移事冷之後,乃生反案之計,肆然混入於倡義之錄。嘯聚不逞醜徒,誘囑無識悖儒,圖得謹悉,闖呈一疏,竟至有復官之擧。濟恭之爲賊立幟,恣其陰圖,固已難容於覆載之間。而若使隣賊之復官,仍而勿論,則亂逆無以知懼,而一部《麟經》,恐無可讀之地矣。諫臣之原疏,纔已許入,而兪音尙靳,伏願亟賜處分焉。伊日諫臣之避嫌也,職居三司者,宜其繼發聲討,而默無一言。臣謂其時不言三司,捧現告,施以譴罷之典宜矣。噫!都目,大政也,親臨,盛擧也。爲銓官者,當體此意,洗心滌慮,絶私秉公,以對揚萬一,而鄭大容之所爲,公乎私乎?自有一世之公議,十手之所指。而但念大政與散政自別,亞堂雖未盡備,首銓不宜獨當,一以防專擅之弊,一以養廉恥之道。先朝戊午都政時,重臣金載瓚爲長銓,故參議魚用謙爲三銓,不卽入來。自上飭敎,若曰:『若不入來,則自今將啓都目獨政之謬例,卽速入來,』遂承命同參。以此觀之,都政之不獨當,故規則然。今者雖有一邊開政之命,而所當逡巡固請,稍存廉防可也。而安坐首席,如探囊物,乘時瞰亡,獨任胸臆,卽此氣像,固已不遜不美之甚。而所排望者,無非細瑣之姻婭,所通擬者,率多背馳於義理,無或舊染,猶在宿處難忘而然耶?若夫守令初仕之多不避嫌,此不過飢渴之爲害耳,何足深責?而至於義理隄防之必欲破壞於朝著淸明之時者,抑獨何心哉?凡此猲獗,雖其自取,而亦未必非獨政之爲弊。臣謂自今申明舊典,都政時雖有長銓,亞、三堂俱不參,則不得爲之,著爲令式,其時政色吏,令攸司科治,以懲其不謹守法宜矣。
批曰:「德隣事,當仰稟慈殿矣。長銓事,迭發之言,日覺危險,長銓其肯心服乎。」
1月18日
○甲申,進講。
○命奉謨堂奉審,以每孟朔望日,爲元定日擧行,從直提學金近淳奏也。
1月19日
○乙酉,進講。領事徐龍輔曰:「今番東銓之政,太欠審愼,亦多顚錯,宜乎物情之不平。而彈章迭發,輿論轉激,一向羈縻,徒損事體。吏曹判書鄭大容,亟施譴罷之典。官師相規,豈不是昭代美事?而惟當就事論事,平正切實,然後可以服人之心。今此兩臺疏中:『不平於邪獄,顧瞻之計難掩』等語,是豈容易加諸人者乎?淸朝忠厚之風,不當若是。請執義尹羽烈、司諫朴瑞源,亦施罷職之典。至若堂疏中自首改差之請,聖批所諭隘塞之敎,臣實欽仰。請前修撰李基憲、前校理申龜朝,竝推考。」從之。
1月20日
○丙戌,進講。
○大司諫張至冕疏,陳趙德隣懲討之義,且曰:
護軍崔重圭,辛酉春一疏,自附忠憤,歷討群醜,而尤惓惓於德隣削官之請,憂愛之忱,亦足可紀。而特以語有不審,罪至發配,道死南荒,固已可矜。而當日蒙宥,亦出恩典,則日月之明,己有所俯燭矣。夫時有顯晦,事有終始。申
猜你喜欢 卷四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内篇 载言第三·刘知几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六·佚名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吕思勉 金佗续编卷一·岳珂 绎史卷四十二·马骕 列传卷第九 高丽史九十六·郑麟趾 卷一百一·张守节 贞元·周绍良 李子雄传·李延寿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佚名 卷二十二·鄂尔泰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吕思勉 卷十六·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