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实叉难陀译)

夫声同则应道合自邻。是以法雄命宗赖宣扬乎法子。素王垂范假传述乎素臣。盖德必不孤圣无虚应矣。起信论者。大乘之秘典也。佛灭度后五百余年。有马鸣菩萨。出兴于世。时称四日道王五天。转不退轮建无生忍。铭总持之智印。宅毕竟之真空。受波奢付嘱。蒙释尊远记。善说法要大启迷津。欲使群生殖不坏之信根。下难思之佛种。故造斯论。其为论也。示无价宝。诠最上乘。演恒沙之法门。惟在方寸。开诸佛之秘藏。本自一心。遣执而不丧其真。存修而亦忘其相。少文而摄多义。假名而会深旨。落落焉皎智月于净天。滔滔焉注禅河于性海。返迷归极莫不由之。此论东传总经二译。初本即西印度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此云真谛。以梁武帝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共扬州沙门智恺所译。此本即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赍梵文至此。又于西京慈恩塔内。获旧梵本。与义学沙门荆州弘景崇福法藏等。以大周圣历三年岁次癸亥十月壬午朔八日己丑。于授记寺。与花严经相次而译。沙门复礼笔受。开为两卷。然与旧翻时有出没。盖译者之意。又梵文非一也。夫理幽则信难道尊则魔盛。况当劫浊尤更倍增。故使偏见之流。执成唯识诽毁此论。真妄互熏。既形于言遂彰时听。方等甘露翻为毒药。故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岂可辄以凡心贬量圣旨。夫真如者。物之性也。备难思之业用。蕴不空之胜德。内熏妄法令起厌求。故胜鬘经云。由有如来藏。令厌生死苦乐求涅槃。又经云。阐提之人。未来以佛性力故。善根还生。如彼净珠能清浊水。是胜义之常善。异太虚之无记。故经云。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虚空无故非三世摄。岂执事空以齐真理。夫论妄者。依理故迷真性。随流为妄漂动。故经云。随其流处有种种味。又楞伽经云。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密严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虽在缠而体净。不变性而成迷。故经云。然药真味停留在山。犹如满月。又云。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此佛性常恒不变。若言真不熏妄妄不熏真。真妄两殊岂会中道。故梁摄论云。智慧极盲暗。谓真俗别执。今则真为妄体。妄假真成性相俱融一异双遣。故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圣教明白。何所致疑。良由滞相而乖真。寻末而弃本。言越规矩动成戏论。自贻圣责深可悲哉。余少小以来。专心斯论。玩味不已。讽诵忘疲。课拙传扬二十余遍。虽未究深旨。而粗识文意。以为大乘明镜莫过于此。幸希宗心之士。时览斯文。庶日进有功。聊为序引云尔。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佚名
  恶行品第十七·佚名
  卷第四十八·霁仑超永
  第五品 六处品·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五·智升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佚名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湛然
  第十二章 摩哂陀之来岛·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九卷·圆照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跋·高峰原妙
  第八 阿那律相应·佚名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仲宇·唐圭璋

      仲宇字德宜,临桂人。绍时人。   如梦令   秋怀   送过雕梁旧燕。听到妆楼新雁。菊讯一何迟,倒尽清樽谁伴。魂断。魂断。人与暮云俱远。

  • 死尸(Une Charogne)·徐志摩

    我爱,记得那一天好天气你我在路旁见着那东西;横躺在乱右与蔓草里,一具溃烂的尸体。它直开着腿,荡妇似的放肆泄漏着秽气,沾恶腥的粘味,它那痈溃的胸腹也无有遮盖,没忌惮的淫秽。火热的阳光照临着这腐溃,化验似的蒸发,煎煮,消毁,解

  • 卷二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目録【起五十三字至五十四字】望远行李珣【二首】红牎听晏殊【二首】东坡引赵师侠【二首】袁去华河传【又一体】韦庄【二首】前调【又一体】

  • 省斋集补钞·管庭芬

    省斋集补钞周必大游茅山道中口占须篇游乃成章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正西辟夷途,群仙之所门。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过池州作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

  • 卷三·吴景奎

    ●钦定四库全书药房樵唱卷三(元)吴景奎 撰○七言律诗奉简吴濬仲避地紫岩山镜中华髪不胜簪歌咏周南治世音老骥谩怀千里志隙驹空负百年心传声烽火犹虚远遁迹山林竟密深多谢故人怜寂寞可堪庄舄独哀吟寄唐公弼十年落魄西湖

  • 奢纵第二十五·吴兢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

  • 卷十六·谷应泰

      ○燕王起兵太祖洪武三年夏四月,诏封皇子棣为燕王,太祖第四子也。十一年冬十二月,定诸王宫城制式。太祖曰:“除燕王宫殿仍元旧,诸王府营造不得引以为式。”   二十三年春二月,命颍国公傅友德为将军,听燕王节制,征沙漠。

  • 第五回 夏后氏四百年一十七世·黄士衡

    词曰:天上鸟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诗曰:为看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秋鸿社雁催人老,野草闲花满地愁。却说夏禹王,姓姒氏,字高密,黄

  • 第31章 把装备齐整的军队藏起来·冯玉祥

    我在桂林住了几天,每天都有日本飞机来轰炸的警报,城里的人民都由各城门出去躲避。躲避警报非常便利,一过江就有很大的山洞,可容很多的人。山洞有了多少年,这要地质学家研究,我们可以断定的,决不是光靠人工可以掘成的,就是往少

  • 豫章文献王传·萧子显

    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他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他宽仁弘雅,有成就大事的器量,太祖对他特别钟爱。他开始做的是太学博士、长城令,后来进入中央机构任尚书左民郎、钱唐令。太祖攻破薛索儿后,改封西陽,根据先前的爵位赐他为晋寿

  •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晏婴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士之力也,上无君

  • 十一经问对卷四·何异孙

    毛诗问夫子删诗之后读诗者独宗毛氏一家者何 对曰申公作鲁诗后苍作齐诗韩婴作韩诗以义较之独毛氏明率与经合故读诗者尽宗毛氏问鲁齐韩三家之诗不传者何 对曰鲁申公因楚元王好诗始为诗传元王以为博士于诗最精后以诗

  • 浴佛功德经·佚名

    大唐沙门释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尔时清净慧菩萨在众中坐。为欲愍念诸有情故。作是思惟。诸佛如来以何因缘。得清净身

  • 第五則&nbsp;&nbsp;雪峰盡大地撮來·胡兰成

    第五則雪峰盡大地撮來前山初夏晴陽,坐在蘿葉半遮的紗窗下,讀碧巖錄的篇首垂示,只覺似聽趕駱駝者的繩鞭一揮,「劈」的打在塞外沙漠的空氣裏,那徹底的、殺刺的一聲響,不可以把來移到室內書桌上的稿紙上。但是這裏的一則垂示不

  • 卷第四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径山范禅师法嗣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浙之婺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远

  •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佚名

    闻长老之言王愈益欢喜,不受[园丁所捧]瞻波迦华,亦以此捧献于长老。(一)长老投瞻波迦华于地面。于此处大地亦震动。[此]为第八地之震动。(二)与国人等俱,王军队见此希有扬举叫声,振摇衣服。(三)&ldquo;大雄!第八地之震动何故耶?大慧者!

  •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胡一桂

    十五卷。元胡一桂撰。胡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景定五年(1264年),领乡荐,试礼部不第,遂退居教授乡里以终。事迹具《元史本传》。胡一桂的父亲胡方平,从沈贵宝,董梦程学,著《周易启蒙通释》。而

  • 太上洞玄灵宝宣戒首悔众罪保护经·佚名

    原三卷,今缺上卷,仅存二卷。传天师道首罪悔过之法。谓人身中常有司过之神,随时上下,告人善恶。罪过从百二十至三千六百分为十七等。按罪过轻重,给以惩罚。如百二十过则使人“多衰少利”。犯三千六百过则令人死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