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大乘起信论序(实叉难陀译)
夫声同则应道合自邻。是以法雄命宗赖宣扬乎法子。素王垂范假传述乎素臣。盖德必不孤圣无虚应矣。起信论者。大乘之秘典也。佛灭度后五百余年。有马鸣菩萨。出兴于世。时称四日道王五天。转不退轮建无生忍。铭总持之智印。宅毕竟之真空。受波奢付嘱。蒙释尊远记。善说法要大启迷津。欲使群生殖不坏之信根。下难思之佛种。故造斯论。其为论也。示无价宝。诠最上乘。演恒沙之法门。惟在方寸。开诸佛之秘藏。本自一心。遣执而不丧其真。存修而亦忘其相。少文而摄多义。假名而会深旨。落落焉皎智月于净天。滔滔焉注禅河于性海。返迷归极莫不由之。此论东传总经二译。初本即西印度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此云真谛。以梁武帝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共扬州沙门智恺所译。此本即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赍梵文至此。又于西京慈恩塔内。获旧梵本。与义学沙门荆州弘景崇福法藏等。以大周圣历三年岁次癸亥十月壬午朔八日己丑。于授记寺。与花严经相次而译。沙门复礼笔受。开为两卷。然与旧翻时有出没。盖译者之意。又梵文非一也。夫理幽则信难道尊则魔盛。况当劫浊尤更倍增。故使偏见之流。执成唯识诽毁此论。真妄互熏。既形于言遂彰时听。方等甘露翻为毒药。故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岂可辄以凡心贬量圣旨。夫真如者。物之性也。备难思之业用。蕴不空之胜德。内熏妄法令起厌求。故胜鬘经云。由有如来藏。令厌生死苦乐求涅槃。又经云。阐提之人。未来以佛性力故。善根还生。如彼净珠能清浊水。是胜义之常善。异太虚之无记。故经云。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虚空无故非三世摄。岂执事空以齐真理。夫论妄者。依理故迷真性。随流为妄漂动。故经云。随其流处有种种味。又楞伽经云。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密严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虽在缠而体净。不变性而成迷。故经云。然药真味停留在山。犹如满月。又云。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此佛性常恒不变。若言真不熏妄妄不熏真。真妄两殊岂会中道。故梁摄论云。智慧极盲暗。谓真俗别执。今则真为妄体。妄假真成性相俱融一异双遣。故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圣教明白。何所致疑。良由滞相而乖真。寻末而弃本。言越规矩动成戏论。自贻圣责深可悲哉。余少小以来。专心斯论。玩味不已。讽诵忘疲。课拙传扬二十余遍。虽未究深旨。而粗识文意。以为大乘明镜莫过于此。幸希宗心之士。时览斯文。庶日进有功。聊为序引云尔。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佚名 恶行品第十七·佚名 卷第四十八·霁仑超永 第五品 六处品·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五·智升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佚名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湛然 第十二章 摩哂陀之来岛·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九卷·圆照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跋·高峰原妙 第八 阿那律相应·佚名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