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韦安石传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今陕西临潼县),他是北周大司空、郧国公韦孝宽的曾孙。他的祖父韦津,在隋炀帝大业末(617~618),做过民部侍郎。隋炀帝到江都,命韦津与段达、元文都等在洛阳留守,依旧检校民部尚书事务。李密逼近东都洛阳时,韦津抵抗敌军战于东门外,兵败,被李密俘获,到王世充杀元文都等,韦津独免其难。后来,李密战败,韦津回到洛阳,此时,王世充僭号称帝,韦津深受厚待。到洛阳平定,唐高祖与韦津有旧交,征召韦津授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之职。后来外任陵州刺史,卒。韦安石的父亲韦琬,做过成州刺史,叔父韦琨,做过户部侍郎,韦琨弟韦王遂,做过仓部员外。

唐设六科取士,其中以经义录取的谓之明经。韦安石考明经科而中举,连续授乾封县尉。苏良嗣很看重他,以礼相待。永昌元年(689),三次迁任雍州司兵,苏良嗣当时是文昌左相,他对安石说“:大才须大用,何必在州县事务上徒劳呢。”苏良嗣特意向武则天推荐韦安石,于是被选用,拜膳部员外郎、永昌县令、并州司马。武则天亲书诏令慰问韦安石“:闻卿在彼,繁事存心,善政表现了自己为官之才能,仁明彰著了自己对民的安抚。如此称职,深慰朕心。”不久拜并州刺史,又先后任德、郑二州刺史。韦安石性格持重,少言笑,为政清廉严肃,他所在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敬畏他。久视年(700),升迁文昌右丞,不久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兼任宰相)兼太子左庶子。长安三年(703),为神都留守,兼管判天官、秋官二尚书事务,后与崔神庆等同为侍读,又主纳言事务。这年,又加任检校中台左丞,兼太子左庶子,凤阁鸾台三品如故。

当时,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皆恃宠滥用职权,肆无忌惮。韦安石多次挫败了他们的傲气,因此很为张易之等所忌恨。有一次,武则天曾在内殿赐宴,张易之引来四川商人宋霸子等数人,在宴前博戏。韦安石跪奏:“蜀商等贱类,不应该登赴此筵。”说罢便顾左右,命令赶走这些商人,满座的人皆为之失色,而武则天认为韦安石说话诚直坦率,不但未生气,反而对韦安石深加慰勉。当时凤阁侍郎陆元方在座,回去后对人赞道:“此真宰相,非吾等所能及也。”武则天有一次去兴泰宫,欲走捷径,韦安石奏“:常言家有千金,坐不垂堂;陛下乃万乘之尊,不应当轻乘危险,此路刚建成,未经人行车辗的自然加固,銮驾就要从此经过,臣等斗胆请罪,伏望陛下考虑。”武则天听了,立即回辇,不走此路。韦安石不久又举奏张易之等的罪状,开始武则天有令,要韦安石和夏官尚书唐休王景推求审问,未进行而事有变。长安四年(704),韦安石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神龙初(705~706),征召韦安石拜刑部尚书。这年,又迁任吏部尚书,再主持政务。不久,代张柬之为中书令,封郧国公,来作为太子的宫僚,赐封三百户并接取所封户数租税,又兼相王府长史。不久又调任户部尚书,再为侍中,监修国史。唐中宗与韦庶人曾经在正月十五日夜到韦安石的宅第,并赐赏给他不可胜数的财物。又中宗曾经到安乐公主城西池馆,公主准备了舟楫,请驾御楼船,韦安石谏道“:驾御轻舟,易出现不测之事,臣认为这不是帝王应做的事。”这事才作罢。

睿宗即位祭主,拜韦安石为太子少保,改封为郇国公。不久,又先后任侍中、中书令。景云二年(711),又加官为开府仪同三司(唐为文散官第一等,即不带职官,亦与朝参俸禄)。当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怀藏谋反之心,将拉拢韦安石参与其事,公主多次派子婿唐腢邀韦安石到她的宅第,韦安石竟然拒而不往。睿宗曾经密召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大臣都倾心于太子,卿为什么没有察觉呢?”韦安石答道“:陛下哪里来的这些亡国之言,这一定是太平公主之计谋,太子有大功于国家,仁明孝友,为天下所称赞,愿陛下不要听信谗言以致迷惑。”睿宗惊惶地看着韦安石道“:朕知道了,卿不要说了。”此时太平公主在帘内偷听,于是捏造一些无根据的话诬陷韦安石,想让朝廷究其罪行。幸好靠郭元振保护获免。没多久,韦安石调任尚书左仆射(yè夜),兼任太子宾客,依旧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虽然给予崇宠,但削去了实权。那年冬,罢免他主政事,授给了诸侯王公将军中功德优盛者的散官———特进,充任东都留守。太常主簿李元澄,是韦安石的子婿,他的妻子病死,安石的夫人蒋氏怀疑是李元澄原来所宠爱的婢女以邪恶的诅咒来杀害的,但这个婢女早已经转嫁,蒋氏派人把婢女捉来拷打致死。因此韦安石被御史中丞杨氏谦检举,后降调出京,任蒲州刺史。没多久,又转调青州刺史。

韦安石初在蒲州,太常卿姜皎有事拜托韦安石帮忙,韦安石拒绝了他,所以姜皎很是恼火。开元二年(714),姜皎的弟弟姜晦任御史中丞,以韦安石等做宰相时,一同接受了中宗的遗留的诏令,造成宗楚客、韦温削除了相王辅政的权力为理由,韦安石又不能拿事实辨清此事,姜晦便要侍御史洪于舆举报。但洪于舆以这件事是已经有赦免令的,坚持称不能举报。监察御史郭震希、姜皎等人,越级上奏,于是朝廷下诏:“青州刺史韦安石、太子宾客韦嗣立、刑部尚书赵彦昭等人,往日在先朝,蒙受厚恩,因缘而幸会,久在朝廷,朋党相亲营私,路人皆闻。景龙末年(710),长蛇造成灾祸,仓猝之间,人神怨愤,在当时未闻有舍生取义、正直陈言的,于是导致削太上皇辅政之辞,用韦氏临朝听政。近来常隐忍此事,还对当事者复留高位,将期望其愧畏,稍惩前恶,但是此辈还是留曲邪不正之气,苟安于荣辱宠幸。鉴于此情,韦安石等,应当按谪官之典章,予以处理,以磨砺其事君之节义。安石可调沔州别驾、嗣立可调岳州别驾、彦昭可调袁州别驾(州刺史的佐吏),均以员外安置。”韦安石既到沔州,姜晦又上奏,说“:韦安石曾经负责定陵的建造工程,有隐藏宫物为己有的贪污行为。”于是朝廷又下令抄收赃物,韦安石叹道“:这只不过要我死罢了。”于是愤激而死去,终年六十四岁。开元十七年(729),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年,因为韦安石的儿子地位高,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郇国公,谥号文贞。韦安石有二子,并早已知名。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列传第三十三·脱脱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张廷玉
  卷六·佚名
  ●卷三·徐梦莘
  七国考卷六·董说
  ●卷三十六·赵翼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四·佚名
  ●二五、零缣断简中的秘密·秦翰才
  第三十六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佚名
  第一节 债权之物体·佚名
  卷六上·张廷玉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陈寿
  朱异传·姚思廉
  一零五、五国相王考·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陈衍

    一、上海郑永诣字翼谋,有《质庵诗稿》一卷,出笔不俗,多可诵语。《寓斋初夏》云:“明月窥人树影斜,纸窗三面薄於纱。青蛙声裹微风起,一院香生柚子花。”《杂兴》云:“收拾当年旧梦痕,昨非今是总难论。微嫌月上

  • 卷一·宁调元

    黎美周明德既夷,詩道雜亂,黎美周起於番禺,大有起衰救弊之思。其為詩不軌常律,然縱橫排蕩,不可一世。徐巨源至謂:萬歷五十年無詩,濫於王李,佻於袁徐,纖於鍾潭,乃今獨見美周。讀之如春風駘蕩,夏雲崔嵬,如坐百花,雜聽蕭韶,劍客翾動,左右

  • 列传酷吏第七十七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遵张赦提 羊祉 崔暹 郦道元 谷楷·魏收

    淳风既丧,奸黠萌生;法令滋章,弄禁多设。为吏罕仁恕之诚,当官以威猛为济。魏氏以戎马定王业,武功平海内,治任刑罚,肃厉为本,猛酷之伦,所以列之今史。于洛侯,代人也。以劳旧为秦州刺史,而贪酷安忍。州人富炽夺民吕胜胫缠一具,洛侯辄

  • ●金方镇年表卷下·吴廷燮

    江宁吴廷燮撰 山东东路 河东北路 河东南路 大名 京兆 凤翔 鄜延 庆原 临洮 ○山东东路 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益都尹领益都 【镇海军节度使】 济南 【兴德军节度使】 二府潍 【刺史】 滨 【刺史】 沂 【防御】 密 【刺史

  • 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司马光

    唐纪二十八唐玄宗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 [1]春,正月,辛丑,突阙毗伽可汗来请和;许之。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突阙毗伽可汗前来请求与唐和解;玄宗表示同意。 [2]广州吏民为宋立遗爱碑。 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

  • 總序·佚名

    ○宣宗昭敬正倫立極盛德洪烈至誠大義格天熙運顯文毅武聖睿達孝大王諱昖,中宗恭僖大王之孫德興大院君岹之第三子也。母河東府夫人鄭氏贈領議政世虎之女。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十一月十一日己丑,誕王于仁達坊之私第。天資岐嶷

  • 卷十九·高诱

    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九汉 高诱 注修务训【修勉务趍圣人趍时冠?弗顾履遗不取必用仁义之道以济万民故曰修务】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或人以为先为术如此乃可谓为得道

  • 卷四六·邱濬

    ▲王朝之礼(中) 《汉书》: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十月(汉初以十月为正)。仪(叙下仪注):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帜。传曰“趋”(传声教入者急走也),殿下郎中侠陛,陛

  • 读书劄记卷八·徐问

    明 徐问 撰或问春秋鲁隠公元年书春王正月孔子无位而改正朔非尊周以大一统之义曰胡传已言之矣周天子政令不行徒有空名防于列国诸侯史官之职尽废孔子非史官也因鲁史旧文而断以己意自成一家之言以系斯文纲常命脉于一线

  • 卷二十八·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八    元 郑玉 撰襄公 公名午成公之子简王十四年即位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德曰襄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於是为宋讨鱼石

  • 卷二百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八十四体国经野地理通释秦四十郡晋地理志云始皇初并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内史【汉三辅及?农郡】三川【汉河内河南两郡】河东南阳南

  • 提要·陈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集传纂疏     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集传纂疏六卷元陈栎撰栎字夀翁号定宇休宁人宋亡之後隐居三十八年至延佑甲寅年六十三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以病不及会试越二年上书干执政不

  •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七·智旭

    蕅益沙门智旭述 (癸)五释不定心所二。初举颂。二论释。(子)今初已说二十随烦恼相。不定有四。其相云何。颂曰。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子)二论释二。初正释颂文。二诸门分别。(丑)初中三。初释通名。二释别名。三

  •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掩正微言罕见浮

  • 玄教大公案·苗善时

    元苗太素著其弟子王志道集。前有王志道序撰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摘录《老子》、《庄子》、《关尹子》、《列子》、《周易》以及吕洞宾、周濂溪、朱文公(熹)、王嚞、白玉蟾、三茅君诸语加以诠释发挥教人息心养

  • 太上老君金书内序·佚名

    不题撰人。《宋志》等著录,盖宋道士所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老子本始、应化。

  • 金碧五相类参同契·阴长生

    题“阴长生撰”,盖依托。陈国符《道藏经中外丹黄白术经诀出世朝代考》(见《中国科技史探索》)认为唐人撰。凡18章,述内丹术,疑有房中术。

  • 初寮词·王安中

    一卷。宋王安中 (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 (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黄升所撰《花庵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