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四 元 刘因 撰大学四
传一章或问
问克能也或问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功如何曰克字虽训能然比能字有力凡字有文义虽同而声响顿异即见其有力无力之分如克之与能是也【僩】○问常目在之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性存存而道义出矣曰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与是徳相忘亦不自知其有是也今所谓顾諟者只是心里常常存着此理在成性存存也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一行事则事必有当然之则即道义出矣初岂实有一物之可以见其形象耶【壮祖】○问天未始不为人而人未始不为天曰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僩】○人之明徳即天之明命虽是形骸间隔然人之所以能视聴言动非天而何【贺孙】
五章或问
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此程子晓人至切处【道夫】○人知乌喙之杀人不可食断然终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縁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浄所以有此一防墨这不是外面理会不得只是里面骨子有些见未破所以大学之教使人即事即物就外面看教周匝又须里面理会体验教十分精切也【贺孙】○见道理分晓便处事不错此与偶合者天渊不同如私欲气禀之累若这边分明了那边自然容着他不得盖观理分明便胜得他【明作】○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于天下之理天下之书无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求造其义理之极然后因吾日用之间常行之道省察践履笃志力行而所谓孝弟之至通乎神明忠恕之道一以贯之乃可言耳盖其所谓孝弟忠恕虽只是此一事然须见得天下义理表里通透则此孝弟忠恕方是活物如其不然便只是死底孝弟忠恕虽能持守终身不致失坠亦不免但为乡曲之常人妇女之检押而已何足道哉【答曽无疑】○某常説天下事无他只是个熟与不熟若只一时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如借得人家事一般少间被人取将去又济自家甚事【贺孙】○问人之思虑有邪有正若大段邪僻之思却易制惟其许多无头面不要之思虑不知何以制之曰此亦无他但觉其不当思者即不思之久而纯熟自无此等思虑矣前辈有欲澄治思虑者于坐处置两器每起一善念则投白豆一粒于器中毎起一恶念则投黑豆一粒于器中初时黑豆多白豆少久后白豆多黑豆少后来遂不复有黑豆最后则虽白豆亦无之矣然只是个死法若更加以读书穷理工夫则去不正之思虑何难之有又如人喜作不要事如写字作诗之属初时念念要做更遏捺不得若能将圣贤言语来玩味见得义理分晓则渐渐觉得此重彼轻久久不知不觉自然剥落消殒去何必横生一念要别寻一捷径尽去了意见然后能如此尝有为去意见之説者此皆是不奈烦去修治他一个身心了学者但当就意见上分真妄存其真者去其妄者而已若不问真妄尽欲除之所以游游荡荡虚度光隂都无下工夫处【广】○理之所存既非一物所能専则所格亦非一端而尽【道夫】○讲论文字应接事物各各体验渐渐推广自然寛濶【徳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人杰】○一物不理会这里便阙此一物之理【淳】○一身之中是仁义礼智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与夫耳目手足视聴言动皆所当理会至若万物之荣悴与夫动植小大此可以如何使此可以如何用车之可以行陆舟之可以行水皆当理会【道夫】○随所遇之事便当理会万事只是一理不应只求大者要者理会其他都不管譬如海水一湾一曲一洲一渚无非海水不应道大底是海水小底不是程子曰穷理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程子语言气象自活与众人不同今人务博者却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者又谓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物无不在我此皆不是且如一百件事理会五六十件了这三四十件虽未理会也大槩可晓了某在漳州有讼田者契数十本自崇宁起来事甚难考其人将正契藏了更不可理会某但索四畔众契比验四至昭然及验前后所断情伪更不能逃又説尝有一官人断争田事被其掇了案其官人却来那穿欵处考出穷理亦只是如此【同上】○问程子説一事穷不得别穷一事与延平先生説不同曰程子是説一项难穷底事延平先生説是穷理之要若平常遇事此一事不透又理会别一事则终身不长进【贺孙】○问以类而推曰是从己理会得处推将去如此便不隔越若逺去寻讨则不切于己【必大】○既是教类推不是穷尽一事便了【履孙】○问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曰释氏有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之语亦窥见这些道理周子通书只是説这一事【道夫】○问天地之所以髙深鬼神之所以幽显曰天只是气非独是髙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见如此髙要之他连那地下亦是天只管转来旋去天大了故旋得许多渣滓在中间世间无一个物事如此大故地如此大地只是气之渣滓故厚而深鬼幽神显鬼隂也神阳也气之屈者谓之鬼气之来者谓之神洋洋然如在其上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此即是那生之精神神者是生底以至长大故见其显便是气之伸者今人谓人之死为鬼是死后收敛无形无迹不可理会即是那气之屈者【同上】○问观物察已因见物反求诸己此説亦是程子非之何也曰此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无物我之分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人如此即知我亦然不消比并自知【防】○问合内外曰内外未尝不合自家知得物之理如此则因其理之自然而应之便见合内外之理至草木禽兽亦皆有理草木春生秋杀禽兽好生恶死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隂木皆自顺隂阳道理自家知得万物均气同体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木不杀一兽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此便是合内外之道【同上】○天地之所以髙厚一物之所以然盖极大小而言之以明是理之无不在而学问之功不可一物而有遗尔若其所以用力之地则亦不过读书史应事物如前之云尔岂茫然放其心于汗漫纷纶不可知之域哉【答吴伯丰】○一草一木固皆有理然其格之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答陈齐仲】○问理则一而分不同所谓分莫只是用不同如君之仁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与国人交之信之类是否曰其体已略不同君臣父子国人是体仁敬慈孝与信是用问体用皆异曰如此一片板只是一片板只是一个道理这一路子恁地去那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防有堂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有李分得愈见不同愈见理大【恪】○问大学中载程子所言致知格物不同曰当时答问各就其人而言之而今须是合许多不同处来看作一意为佳【人杰】○程子谓一草一木皆所当穷又谓恐如大军游骑出太逺而无所归便是此等话説得好平正不向一边去【淳】○前既説当察物理不可専在性情至此又言莫若得之于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道夫】○立诚意只是实用力所以下立字与经文诚意之説不同【同上】○敬字是彻上彻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答林择之】○须居敬以穷理若不敬则讲学又无安顿处居敬穷理譬如两足左足行则右足止右足行则左足止又如物悬空中左抑则右昂右抑则左昂其实只一事【广】○涵养中自有穷理工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工夫养其所穷之理【贺孙】○涵养于未见之先穷理于已见之后【徳明】○方其未必有事焉是乃所谓静中之知觉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已随事观省是乃所谓动上求静艮之所以止其所也然则静中之动非敬其孰能形之动中之静非敬其孰能察之故曰学者莫若先理会敬敬则自知此矣【文集】○某如今虽便静坐道理自见得未能识得涵养个甚【徳明】○今人将持敬致知来做两事持敬时只块然独坐更不去思量却是今日持敬明日去格物岂可如此【道夫】○静中私意横生当以敬为主而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久之纯熟自当见效不可计功于旦暮【答任伯起】○敬则此心不放事事皆从此出此心至灵细入毫芒纎芥之萌便知便觉六合之外莫不在此又如古初去今是几千万年若此念才便到那里下而方来又不知几千万年若此念才便也到那里这个神明不测至虚至灵是甚次第却不去养他自旦至暮只管展转于利欲中都不知觉【贺孙】○穷理工夫须铢积寸累工夫到后自然贯通若操存工夫亦岂能常操其始也操得一霎时旋旋到一食时或有走作亦无如之何能常常警觉久后自能常存则自然光明矣【人杰】○性者道之形体道者性之用处性是那道底骨子见于行谓之道性是体道是用率性之谓道亦此义【僩】○问或问引降衷以下八言亦有序否曰当时只以古今为次第未有他意也【答陈安卿】○问或问云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莫不有以知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下不容已字如何曰春生秋杀阳开隂闭趱来趱去自住不得阳极了隂便生隂极了阳便生后面只管来相趱如何住得【防】○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饥而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节】○五峯胡氏説极精然却有病者只説得向里来不曽説得外面所以语意颇伤急迫盖致知本是广大须用説得表里内外周徧兼该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语极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定气象他便要就这里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须是寛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贯他言语只説得里面一边极精遗了外面一边所以其规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説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久自然贯通此言该内外寛缓不迫有涵泳从容之意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也【僩】○志立乎事物之表立志便要卓然在这事物之上不论甚麽都不能夺得他又不恁地细细碎碎这便是志立乎事物之表【道夫】○李先生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物所胜者古人云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如寻常人出去近处必徐行出逺处行必稍急先生出近处也如此出逺处也如此寻常人呼僮仆呼之一二声不至则声必厉先生呼之不至声不加于前也又如坐壁间有字某每常亦须起头一看若先生则不然方其坐时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则必起就壁下视之其不为事物所胜大率若此【道夫】○当时诸公所闻于程子者语意不全或只闻一时之语或只闻得一边所以其説多差后来却是集诸家语録凑起众説此段工夫方始浑全然则当时门人亲炙者未为全幸生于先生之后者未为不幸盖得见诸家记録全书得以详考所以其法毕备【僩】○或问中近世大儒温公也推其説者李周翰也必穷物之理同出于一为格物者吕与叔説也穷理只是寻个是处者谢氏説也天下之物不可胜穷然皆备于我非从外得者杨氏説也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为非程子之言者尹氏説也物物致察而宛转归己者胡文定公説也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者五峯胡氏复斋记中语也
九章或问
问所引书下一句正合本文而上一句不几反乎曰尔惟徳罔小正言其不可小也与此正合【壮祖】○问先吏部説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曰此是説平常人若自家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人如孔子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毋攻人之恶至于大学之説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以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之恶【贺孙】
十章或问
程子曰义之所安即利之所在盖万物各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何利如之此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程子当初解得亦未亲切不似此语却亲切正好去解利者义之和义初似不和分别后万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于不义义则无不和和则无不利矣【防】
四书集义精要卷四
猜你喜欢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晏婴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晏婴 大体第二十九·韩非 卷二百六十一·秦蕙田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春秋集解卷十一·苏辙 卷十七·王与之 卷一·李光地 卷二·李光坡 文公·文公十五年·左丘明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太虚 条陈整理宗教文·太虚 生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