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四    元 刘因 撰大学四

传一章或问

问克能也或问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功如何曰克字虽训能然比能字有力凡字有文义虽同而声响顿异即见其有力无力之分如克之与能是也【僩】○问常目在之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性存存而道义出矣曰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与是徳相忘亦不自知其有是也今所谓顾諟者只是心里常常存着此理在成性存存也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一行事则事必有当然之则即道义出矣初岂实有一物之可以见其形象耶【壮祖】○问天未始不为人而人未始不为天曰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僩】○人之明徳即天之明命虽是形骸间隔然人之所以能视聴言动非天而何【贺孙】

五章或问

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此程子晓人至切处【道夫】○人知乌喙之杀人不可食断然终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縁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浄所以有此一防墨这不是外面理会不得只是里面骨子有些见未破所以大学之教使人即事即物就外面看教周匝又须里面理会体验教十分精切也【贺孙】○见道理分晓便处事不错此与偶合者天渊不同如私欲气禀之累若这边分明了那边自然容着他不得盖观理分明便胜得他【明作】○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为先而于天下之理天下之书无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求造其义理之极然后因吾日用之间常行之道省察践履笃志力行而所谓孝弟之至通乎神明忠恕之道一以贯之乃可言耳盖其所谓孝弟忠恕虽只是此一事然须见得天下义理表里通透则此孝弟忠恕方是活物如其不然便只是死底孝弟忠恕虽能持守终身不致失坠亦不免但为乡曲之常人妇女之检押而已何足道哉【答曽无疑】○某常説天下事无他只是个熟与不熟若只一时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如借得人家事一般少间被人取将去又济自家甚事【贺孙】○问人之思虑有邪有正若大段邪僻之思却易制惟其许多无头面不要之思虑不知何以制之曰此亦无他但觉其不当思者即不思之久而纯熟自无此等思虑矣前辈有欲澄治思虑者于坐处置两器每起一善念则投白豆一粒于器中毎起一恶念则投黑豆一粒于器中初时黑豆多白豆少久后白豆多黑豆少后来遂不复有黑豆最后则虽白豆亦无之矣然只是个死法若更加以读书穷理工夫则去不正之思虑何难之有又如人喜作不要事如写字作诗之属初时念念要做更遏捺不得若能将圣贤言语来玩味见得义理分晓则渐渐觉得此重彼轻久久不知不觉自然剥落消殒去何必横生一念要别寻一捷径尽去了意见然后能如此尝有为去意见之説者此皆是不奈烦去修治他一个身心了学者但当就意见上分真妄存其真者去其妄者而已若不问真妄尽欲除之所以游游荡荡虚度光隂都无下工夫处【广】○理之所存既非一物所能専则所格亦非一端而尽【道夫】○讲论文字应接事物各各体验渐渐推广自然寛濶【徳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自当脱然有贯通处乃是零零碎碎凑合将来不知不觉自然醒悟【人杰】○一物不理会这里便阙此一物之理【淳】○一身之中是仁义礼智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与夫耳目手足视聴言动皆所当理会至若万物之荣悴与夫动植小大此可以如何使此可以如何用车之可以行陆舟之可以行水皆当理会【道夫】○随所遇之事便当理会万事只是一理不应只求大者要者理会其他都不管譬如海水一湾一曲一洲一渚无非海水不应道大底是海水小底不是程子曰穷理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程子语言气象自活与众人不同今人务博者却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者又谓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物无不在我此皆不是且如一百件事理会五六十件了这三四十件虽未理会也大槩可晓了某在漳州有讼田者契数十本自崇宁起来事甚难考其人将正契藏了更不可理会某但索四畔众契比验四至昭然及验前后所断情伪更不能逃又説尝有一官人断争田事被其掇了案其官人却来那穿欵处考出穷理亦只是如此【同上】○问程子説一事穷不得别穷一事与延平先生説不同曰程子是説一项难穷底事延平先生説是穷理之要若平常遇事此一事不透又理会别一事则终身不长进【贺孙】○问以类而推曰是从己理会得处推将去如此便不隔越若逺去寻讨则不切于己【必大】○既是教类推不是穷尽一事便了【履孙】○问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曰释氏有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之语亦窥见这些道理周子通书只是説这一事【道夫】○问天地之所以髙深鬼神之所以幽显曰天只是气非独是髙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见如此髙要之他连那地下亦是天只管转来旋去天大了故旋得许多渣滓在中间世间无一个物事如此大故地如此大地只是气之渣滓故厚而深鬼幽神显鬼隂也神阳也气之屈者谓之鬼气之来者谓之神洋洋然如在其上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此即是那生之精神神者是生底以至长大故见其显便是气之伸者今人谓人之死为鬼是死后收敛无形无迹不可理会即是那气之屈者【同上】○问观物察已因见物反求诸己此説亦是程子非之何也曰此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无物我之分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人如此即知我亦然不消比并自知【防】○问合内外曰内外未尝不合自家知得物之理如此则因其理之自然而应之便见合内外之理至草木禽兽亦皆有理草木春生秋杀禽兽好生恶死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隂木皆自顺隂阳道理自家知得万物均气同体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木不杀一兽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此便是合内外之道【同上】○天地之所以髙厚一物之所以然盖极大小而言之以明是理之无不在而学问之功不可一物而有遗尔若其所以用力之地则亦不过读书史应事物如前之云尔岂茫然放其心于汗漫纷纶不可知之域哉【答吴伯丰】○一草一木固皆有理然其格之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答陈齐仲】○问理则一而分不同所谓分莫只是用不同如君之仁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与国人交之信之类是否曰其体已略不同君臣父子国人是体仁敬慈孝与信是用问体用皆异曰如此一片板只是一片板只是一个道理这一路子恁地去那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防有堂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有李分得愈见不同愈见理大【恪】○问大学中载程子所言致知格物不同曰当时答问各就其人而言之而今须是合许多不同处来看作一意为佳【人杰】○程子谓一草一木皆所当穷又谓恐如大军游骑出太逺而无所归便是此等话説得好平正不向一边去【淳】○前既説当察物理不可専在性情至此又言莫若得之于身为尤切皆是互相发处【道夫】○立诚意只是实用力所以下立字与经文诚意之説不同【同上】○敬字是彻上彻下之意格物致知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答林择之】○须居敬以穷理若不敬则讲学又无安顿处居敬穷理譬如两足左足行则右足止右足行则左足止又如物悬空中左抑则右昂右抑则左昂其实只一事【广】○涵养中自有穷理工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工夫养其所穷之理【贺孙】○涵养于未见之先穷理于已见之后【徳明】○方其未必有事焉是乃所谓静中之知觉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已随事观省是乃所谓动上求静艮之所以止其所也然则静中之动非敬其孰能形之动中之静非敬其孰能察之故曰学者莫若先理会敬敬则自知此矣【文集】○某如今虽便静坐道理自见得未能识得涵养个甚【徳明】○今人将持敬致知来做两事持敬时只块然独坐更不去思量却是今日持敬明日去格物岂可如此【道夫】○静中私意横生当以敬为主而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久之纯熟自当见效不可计功于旦暮【答任伯起】○敬则此心不放事事皆从此出此心至灵细入毫芒纎芥之萌便知便觉六合之外莫不在此又如古初去今是几千万年若此念才便到那里下而方来又不知几千万年若此念才便也到那里这个神明不测至虚至灵是甚次第却不去养他自旦至暮只管展转于利欲中都不知觉【贺孙】○穷理工夫须铢积寸累工夫到后自然贯通若操存工夫亦岂能常操其始也操得一霎时旋旋到一食时或有走作亦无如之何能常常警觉久后自能常存则自然光明矣【人杰】○性者道之形体道者性之用处性是那道底骨子见于行谓之道性是体道是用率性之谓道亦此义【僩】○问或问引降衷以下八言亦有序否曰当时只以古今为次第未有他意也【答陈安卿】○问或问云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莫不有以知其所当然而不容已下不容已字如何曰春生秋杀阳开隂闭趱来趱去自住不得阳极了隂便生隂极了阳便生后面只管来相趱如何住得【防】○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饥而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节】○五峯胡氏説极精然却有病者只説得向里来不曽説得外面所以语意颇伤急迫盖致知本是广大须用説得表里内外周徧兼该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语极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定气象他便要就这里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此急迫须是寛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通贯他言语只説得里面一边极精遗了外面一边所以其规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説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久自然贯通此言该内外寛缓不迫有涵泳从容之意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能载也【僩】○志立乎事物之表立志便要卓然在这事物之上不论甚麽都不能夺得他又不恁地细细碎碎这便是志立乎事物之表【道夫】○李先生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物所胜者古人云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如寻常人出去近处必徐行出逺处行必稍急先生出近处也如此出逺处也如此寻常人呼僮仆呼之一二声不至则声必厉先生呼之不至声不加于前也又如坐壁间有字某每常亦须起头一看若先生则不然方其坐时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则必起就壁下视之其不为事物所胜大率若此【道夫】○当时诸公所闻于程子者语意不全或只闻一时之语或只闻得一边所以其説多差后来却是集诸家语録凑起众説此段工夫方始浑全然则当时门人亲炙者未为全幸生于先生之后者未为不幸盖得见诸家记録全书得以详考所以其法毕备【僩】○或问中近世大儒温公也推其説者李周翰也必穷物之理同出于一为格物者吕与叔説也穷理只是寻个是处者谢氏説也天下之物不可胜穷然皆备于我非从外得者杨氏説也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为非程子之言者尹氏説也物物致察而宛转归己者胡文定公説也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者五峯胡氏复斋记中语也

九章或问

问所引书下一句正合本文而上一句不几反乎曰尔惟徳罔小正言其不可小也与此正合【壮祖】○问先吏部説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曰此是説平常人若自家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无诸己又何必非诸人如孔子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毋攻人之恶至于大学之説是有天下国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以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之恶【贺孙】

十章或问

程子曰义之所安即利之所在盖万物各得其分便是利君得其为君臣得其为臣父得其为父子得其为子何利如之此利字即易所谓利者义之和利便是义之和处程子当初解得亦未亲切不似此语却亲切正好去解利者义之和义初似不和分别后万物各止其所却是和不和生于不义义则无不和和则无不利矣【防】

四书集义精要卷四

猜你喜欢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乃知群臣之野第七·晏婴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晏婴
  大体第二十九·韩非
  卷二百六十一·秦蕙田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春秋集解卷十一·苏辙
  卷十七·王与之
  卷一·李光地
  卷二·李光坡
  文公·文公十五年·左丘明
  五阴品第二之一·佚名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太虚
  条陈整理宗教文·太虚
  生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9 ·佚名

    陈著 次韵弟茝怀归 同声相应甚埙箎,雨夜联床只有诗。 断港漫生归棹兴,流年空感浴兰时。 良思难与世情说,衰病聊将僧定移。 须信滞流皆有命,不然安用老天为。 陈著 次韵弟茝客怀 竹洲西畔绿杨

  • 卷三百二十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一月癸未盡是月庚子   十一月辛丑,詔:「林廣累奏進兵次第,極為遲緩。今已深冬,若更涉春,天氣漸暖,煙瘴霖雨,轉難窮討巢穴。或遷延未了,即兩川不免騷擾,令林廣宜速進兵。」時廣留屯落蜐綱凡七日矣,沙取率

  • ●卷二百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八。   直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癸巳尽十二年八朋。   林泉野记曰:飞相州人为韩魏王家佃户靖康末张所招讨河北飞投入效用建炎初所都统制王彦以飞将从彦与金人战太行累立功後彦疑忌飞才乃率其众

  • 椒生随笔·卷七·王之春

    ◎北塘海防中军帐额予书“无倦”二字于中军帐额,而跋其后曰:“安不忘危,文不废武,豫道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士君子先劳无倦,思患豫防,真有不遑寝处者。北塘为海滨重镇,自前明以迄我朝,鱼盐舟楫之利,称富饶焉

  •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五月壬戌朔。奉差山西平阳等处赈济户部尚书马齐、请训上□日。上谕之曰、尔传谕巡抚噶尔图、平阳等处地震、房舍倒坏、人民压毙、伊应亲身于彼处设厂居住、将被灾百姓救护、候朕谕上□日。

  • 一百六十三 曹(禺页)奏陈江宁正月份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江南太平无事,米价八九钱不等。老百姓俱熙熙攘攘,欢腾鼓舞;具呈地方官员,咸欲进京庆祝万寿无疆。 江宁正月分晴雨录,理合进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第三卷 图说一·缪荃孙

    江苏全省图说江苏省以江宁府为省会。在北平南二千四百里。东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三十里。东至太仓州,海岸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浙江嘉兴府嘉兴县界,四百七十里;北至山东兖州府滕县界,八百八十

  • 卷五十九·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九 唐 张守节 撰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史记五十九 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程姬子曰余非端贾夫人子曰彭祖胜唐姬子曰发王夫人儿姁子曰越寄乘

  • 张胄玄传·李延寿

    张胄玄,渤海..人。博学多识,尤其精通术数。冀州刺史赵..举荐他,隋文帝征召授予他云骑尉,辅助太史,参与谋议律令历法方面的事务。当时学者大多出自他门下,由此太史令刘晖等非常忌恨他。然而刘晖所言大多不应验,张胄玄推算天文

  • 房玄龄传(附房遗直、房遗爱传)·刘昫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人。曾祖父房翼,曾任后魏的镇远将军、宋安郡守,世袭壮武伯爵位。祖父房熊,字子,初仕任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爱做学问,广泛涉猎儒家经典,曾任隋朝的泾阳令,《隋书》里有《房彦谦传》。房玄龄小时候聪慧敏

  • 徐商传·欧阳修

    徐商别名义声,还有个别名秋卿,在新郑县寄居了两代,所以算作新郑县人。年轻时隐居在中条山。参加进士科考试被录用。宣宗大中年间,提升为尚书左丞。宣宗李忱诏令他任巡边使。后完成特定使命,被任命为河中节度使。突厥余部依

  • 断讼 第十九·王符

    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二〕。俗化异则乱原殊,故三家符世〔三〕,皆革定法〔四〕。高祖制三章之约〔五〕,孝文除克肤之刑〔六〕,是故自非杀伤盗臧,〔七〕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

  • 罗湖野录序·晓莹

      愚以倦游。归憩罗湖之上。杜门却扫。不与世接。因追绎畴昔出处丛林。其所闻见前言往行。不为不多。或得於尊宿提唱.朋友谈说。或得於断碑残碣.蠹简陈编。岁月浸久。虑其湮坠。故不复料拣铨次。但以所得先后。会粹成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信卷第五(六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信说夫唯心乐国普遍十方。自性弥陀圆融一智。妙应于色声之境。流光于心目之间。就中反妄归真。直下背尘合觉。昔我法藏发弘誓。启极乐之玄途。故佛世尊指西方示韦提之妙域。是乃广长舌覆而同赞。诸余经尽而独留

  • 卷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六尊者迦多行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鱼纳息第六总三世成就  不成就亦然善等根为因  此章愿具说若成就眼根。彼于二十二根。几成就。几不成就。乃至具知根。问亦尔。答若成就眼

  • 家政须知·丁耀亢

    吾友丁颐若,善读父书者也。忆乃翁野鹤先生,旷世逸才,于书无所不窥,著作甚富。其大者,论断古史,法戒昭乘;次而主盟词坛,古体、近体、歌行、赋记、赞颂,一切俱臻绝顶;兼及传奇、小说。遗稿诸书,传流海内者非一日。此皆予素闻教于先

  • 还丹金液歌注·元阳子

    还丹金液歌注,原题「元阳子修,通玄先生注」。元阳子疑为唐人羊参微,通玄先生应为五代道士张荐明。《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撰「金液还丹龙虎歌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元阳子歌为五言诗二

  • 荡寇志·俞万春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