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居士传十一
张洪赈张廷珪辛替否传
张洪赈
名普惠。常山九门人。其学精於三礼。兼善春秋百家之说。仕魏为谏议大夫。每朝廷有大议。必据经义反覆陈论。无少屈。时孝明帝不亲视朝。郊庙之事都委有司。营造寺像略无休息。洪赈上书曰。臣闻明德恤祀。成汤光六百之祚。严父配天。孔子称周公其人也。故能馨香远闻。福传遐世。伏惟陛下重晖纂统。钦明文。思天地属心。百神伫望。故宜敦崇祀礼。咸秩无文。而告朔朝庙不亲於明堂。甞禘郊社多委於有司。殖不急之冥业。损巨费於生民。减禄削力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昧爽之臣稽首於外。元寂之僧遨游於内。愆礼忤时。人灵未穆。愚谓从朝夕之因。求只劫之果。未若先万国之欢心以事其亲。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者也。伏愿淑慎威仪。万邦作式。躬致郊庙之虔。亲纡朔望之礼。释奠成均。竭心千畆。孝道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则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然後精进三宝。信心如来。道由化深。故诸漏可尽。法随礼积。故彼岸可登。量撤僧寺不急之奉。还复百官久折之秩。已兴之构务从简成。将来之造权令停息。庶节用爱人。法俗俱赖。寻迁尚书右丞。出为东豫州刺史。卒諡宣恭(魏书.广宏明集)。
张廷珪
河南济源人。为人慷慨有志节。则天朝累迁监察御史。长安中。税天下僧尼出钱。欲於白司马坂营建大佛像。廷珪上疏谏曰。夫佛者以觉知为义。因心而成。不可以诸相见也。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真如之果不外求也。陛下信心归依。发宏誓愿。壮其塔庙。广其尊容。已徧於天下久矣。盖有住於相而行布施。非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及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其福甚多。若人於此经中受持及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如佛所言。则陛下倾四海之财。殚万人之力。穷山之木以为塔。极冶之金以为像。劳则甚矣。费则多矣。而所获福不愈於一禅房之匹夫。菩萨作福德不应贪着。盖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况此营建事殷。土木开发盘礴峻筑基阶。辗压虫蚁动盈巨亿。岂佛标坐夏之义。愍蠢动而不忍害其生哉。又役鬼不可惟人是营。通计工匠率多贫窭。朝驱暮役。劳筋苦骨。箪食瓢饮。晨炊星饭。饥渴所致疾疹交集。岂佛标徒行之义。愍畜兽而不忍残其力哉。又营筑之费。僧尼是税。虽乞丐所致。而贫阙犹多。州县徵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和气未洽。岂佛标随喜之义。愍愚蒙而不忍夺其产哉。且边朔未宁。军装日给。天下虗竭。海内劳弊。伏惟陛下慎之重之。思菩提之行。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则其福德若南西北东四维上下虗空不可思量矣。何必勤於住相。凋苍生之业。崇不急之务乎。臣以时政论之。则宜先边境。畜府库。养人力。以释教论之。则宜救苦厄。灭诸相。崇无为。伏惟陛下察臣之愚。行佛之意。务以理为尚。不以人废言。幸甚幸甚。则天召见。深慰赏之。时祭酒李峤亦言。造像钱见有一十七万余贯。若将散施贫穷人与二千。济得一十七万余户。拯饥寒。省劳役。顺诸佛慈悲之心。普圣君亭育之德。则神人胥悦功德无穷。则天不能用。开元初。廷珪为礼部侍郎。尝应诏极论时政。迁黄门侍郎。後以少府监致仕。卒年七十余。赠工部尚书。諡贞穆(唐书)。
辛替否
京兆万年人。景龙中官左拾遗。时中宗盛兴佛寺。百姓劳敝。帑藏耗竭。替否谏曰。夫释教者以清净为基。慈悲为主。故常体道以济物。不利己以损人。当去己以全真。不荣身以害教。经云。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诚减雕琢之费以赈贫下。是有如来之德。息穿掘之苦以全昆虫。是有如来之仁。陛下缓其所急。急其所缓。失真实而冀虗无。臣窃痛之。既奏不纳。睿宗朝切论时政。迁右台殿中侍御史。天宝初卒(唐书)。
知归子曰。经言。若诸菩萨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於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季世之君。重敛黩兵。残民以逞。乃欲穷土木之工。耀金玉之饰。以希福报。盖重愆不亦阔乎。善乎孟子之言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不为也。斯可语於净戒矣。书亦有之。一夫不获。时予之辜。菩萨所为。度尽众生方成佛道也。张辛诸贤。实有见於是。录其言。有国君子可以观焉。
猜你喜欢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末)·窥基 卷四十二·道世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破见之罪甚重·印光 大乘义章 第九卷·慧远 宗镜录卷第十一·延寿 卷第六·居顶 光赞经卷第十·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定宾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智升 四念处卷第三·智顗 致欧阳竟无居士书·太虚 题普庵祖师书金刚经·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