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恶行品第十七

昔佛在罗阅祇国。遣一罗汉名曰须漫。持佛发爪至罽宾南。山中作佛图寺。五百罗汉常止其中。旦夕烧香绕塔礼拜。时彼山中有五百猕猴。见诸道人供养塔寺。即便相将至深涧边。负辇泥石效作佛图。竖木立刹币幡系头。旦夕礼拜亦如道人。时山水瀑涨五百猕猴一时漂没。魂神即生第二忉利天上。七宝殿舍衣食自然。各自念言从何所来得生天上。即以天眼自见本形。猕猴之身效诸道人戏作塔寺。虽身漂没神得生天。今当下报故尸之恩。各将侍从华香伎乐临故尸上。散华烧香绕之七匝。时山中有五百婆罗门。外学邪见不信罪福。见诸天人散华作乐绕猕猴尸。怪而问曰:诸天光影巍巍乃尔。何故屈意供养此尸。诸天人言:此尸是吾等故身。昔在此间效诸道人戏立塔寺。山水瀑涨漂杀吾等。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今故散华以报故身之恩。戏为塔寺获福如此。若当至心奉佛世尊其德难喻。卿等邪见不信正真。百劫勤苦无所一得。不如共往至耆阇崛山礼事供养得福无限。即皆欣然共至佛所。五体作礼散华供养。诸天人白佛。我等近世猕猴之身。蒙世尊之恩得生天上。恨不见佛今故自归。重白佛言:我等前世有何罪行受此猕猴身。虽作塔寺身被漂杀。佛告天人。此有因缘不从空生。吾当为汝说其所由。乃往昔时有五百年少婆罗门。共行入山欲求仙道。时山上有一沙门。欲於山上泥治精舍。下谷取水身轻若飞。五百婆罗门兴嫉妒意同声笑之。今此沙门上下翻疾亦如猕猴耳。何足为奇也。如是取水不止。山水一来溺杀不久。佛告诸天人。尔时上下沙门我身是也。五百年少婆罗门者,五百猕猴身是。戏笑作罪身受其报。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戏笑为恶,已作身行,??泣受报。随行罪至。

佛告诸天人。汝之近世虽为兽身。乃能戏笑起作塔寺。今得生天罪灭福兴。今者复来躬奉正教。从此因缘长离众苦。佛说是已五百天人即得道迹。其所共来水边五百婆罗门。闻罪福之报而自叹曰:吾等学仙积有年数。未蒙果报不如猕猴戏笑为福得生天上。佛之道德实妙乃尔。於是稽首佛足愿为弟子。佛言善来比丘即成沙门。精进日脩遂得罗汉道。

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为诸天人说法。时国王第二儿名曰琉璃。其年二十将从官属退其父王。伐兄太子自禅为王。有一恶名曰耶利。白琉璃王王本为皇子。时至舍夷国外家舍。看到佛精舍中。为诸释种子所呵。骂詈无有好鬼。尔时见敕若我为王。便启此事。今时已到。兵马兴盛宜当报怨。即敕严驾引率兵马。往伐舍夷国。佛有第二弟子名摩诃目揵连。见琉璃王引率兵士伐舍夷国以报宿怨。今当伐杀四辈弟子。念其可怜便往到佛所。白佛言:今琉璃王攻舍夷国。我念中人当遭辛苦。我欲以四方便救舍夷国人一者举舍夷国人著虚空中。二者举舍夷国人著大海中。三者举舍夷国人著两铁围山间。四者举舍夷国人著他方大国中央。令琉璃王不知其处。佛告目连虽知卿有是智德能。安处舍夷国人。万物众生有七不可避。何谓为七。一者生。二者老。三者玻四者死。五者罪。六者福。七者因缘。此七事意虽欲避不能得自在。如卿威神可得作此。宿对罪负不可得离。於是目连礼已便去自以私意取舍夷国人知识檀越四五千人。盛著钵中举著虚空星宿之际。琉璃王伐舍夷国。杀三亿人已引军还国。於是目连往到佛所为佛作礼自贡高曰:琉璃王伐舍夷国。弟子承佛威神。救舍夷国人四五千人。今在虚空皆尽得脱。佛告目连卿为往看钵中人不也。曰未往视之。佛言卿先往视钵中人众。目连以道力下钵见中人皆死荆於是目连怅然悲泣愍其幸苦。还白佛言:钵中人者今皆死荆道德神力不能免彼宿对之罪。佛告目连。有此七事。佛及众圣神仙道士。隐形散体皆不能免此七事。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於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佛说是时座上无央数人。闻佛说无常法。皆共悲哀念对难免。欣然得道逮须陀洹证。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佛寺管理条例之建议·太虚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如惺
  第十三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卷第六·永觉元贤
  古农佛学答问目录·范古农
  卷第七十一·霁仑超永
  北山录卷第三·神清
  阿难七梦经正文·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六·延寿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二·圆晖
  佛地经论卷第五·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卷八十五·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七·丈雪通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回 奸宰相主唆告变 贤御史细意问供·萧晶玉

    却说宋四听得吕相之言,低头思了一想,感高公往日待己之恩,心中有些不忍。欲待不依此计,目下性命难保;若依此而行,不但得生,还有前程指望,又现得二十两银子。小人见识,怕死贪生,又复得利,那管什幺天理良心?却不知老天赏

  • 卷三·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三 (元)丁复 撰 ○古体【七言】 送周士德还北【前集】 东风吹花绕白门南人送客开緑尊緑尊空尽客当发白门惜别花无言周郎挟书南州读濯髪春江水加緑功名早年一唾手乡里老人皆刮目巍巍廊庙急需材

  • 巻五·皇甫冉

    钦定四库全书二皇甫集卷五唐 皇甫冉 撰七言律诗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处处萟兰春浦緑萋萋借草逺山多壶觞湏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更使轻桡徐转去防风落日水増波送李録事赴饶州

  • 乾坤清气卷六·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六明 偶桓 编七言古诗送周生        李孝光季和二月已莫江水深春风吹折行人心山头明月落未落杜鹃夜半莫哀吟泊船上有青枫林三月欲来花绕陌又唱铜鞮送行客男儿莫尔可怜生男儿生身好顔

  • 卷三·沈德潜

    ☆施闰章字尚白,江南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官江西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宏辞,官翰林院侍讲。著有《愚山诗集》。○南施北宋,故应抗行,今就两家论之,宋以雄健磊落胜,施以温柔敦厚胜,又各自擅场。○王渔洋云:“门人洪思

  • 卷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十七刘记室迎【七十六首】迎字无党东莱人初以廕试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荐书对防为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显宗特亲重之二十年从驾凉陉以疾卒章宗即位録旧学之劳赐

  • 卷一百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十四寓言以德为车赋【以至德之人有  唐同车载为韵】白行简人之蕴德兮唯车可同载诸身兮运转无穷茍规模之不紊在夷险以皆通游必有方靡假顔生之御成之在我寜烦奚仲之功原夫雕斲何劳周旋

  • 目录·邵亨贞

    蚁术诗选  (元)邵亨贞 撰  卷之一  五言古风   卷之二  五言长律   卷之三  五言短律   卷之四  七言古风   卷之五  七言排律   卷之六  七言八句   卷之七  七言绝句   卷之八  会

  • 雍熈乐府卷之五·郭勋

    仙吕宫点绛唇      祝圣夀国泰●昌万民仰望山河壮圣夀无●玩赏在金銮上混江龙喜孜孜髙擎羙醸列金钗十二出红妆朱围翠绕炰凤烹凰翠巍巍花团如锦绣緑依依翠竹绕回廊珠●摇晃紫雾飘香祥云瑞霭荡荡祥光端的是紫府瑶

  • 归田录卷一·欧阳修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

  • ●卷一·姚元之

    圣祖仁皇帝之登极也,甫八龄。其时大臣鳌拜当国,势焰甚张,且以帝幼,肆行无忌。帝在内,日选小内监强有力者,令之习布库以为戏(布库,国语也,相斗赌力)。鳌拜或人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内,帝令布库擒之,十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六月庚戌朔 上谕法司如今天气暄热两法司并锦衣卫见监罪囚笞罪无干证的放了徒流以下便减等拟审发落重囚情可矜疑并枷号的都写来看○升河南右布政蔡逢时为四川左布政使○予故工部尚书姚继可赠太子少保荫一

  • 四六 生病前·周作人

    癸卯暑假的日记改了体例,不再是按日填注,改为纪事体,有事情的时候写它一段,以详实为主,因此这半年——实在只有一个月半里的日记显得比较实在。起头是记鲁迅的从家出发,到上海上轮船的情形,第一节是七月十六日,题目为“冒雨之

  • 五宗世家二十九·司马迁

    刘军译注【说明】本世家载述了孝景帝十三个为王儿子的衰败经过。他们有的父姬子奸,“尽与其姊弟奸”,婬乱无度,无视伦理;有的对奉汉法以治的朝廷官员“求其罪告之”,“无罪者诈药杀之”,以致“所杀伤二千石甚众”,贼戾巧佞,奸

  • 修身·胡宏

      胡子曰: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己以恭俭为先,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  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能无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夫孰能间之?故离物求道者,妄而已矣!  释氏之学,必欲出死生者,盖以身为己私也。天道

  •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一·陆世仪

    诸儒类[明儒]洪武初多明理之儒皆宋元之遗也宋景濓刘文成陶姑孰皆分儒之一脉者也然而文成为优矣景濓多可少否有体而无用学问亦杂姑孰则长者而已文成有体有用天姿明彻卓然不惑于二氏天说二篇直窥见理气源头几几乎入宋人

  • 活鬼·彭家煌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发表于1927年5月《小说世界》15卷9期。写湖南农村某一富农,因财旺丁不旺,放纵媳妇偷汉,但并无成效。他在临死之前,又给十四岁的孙子荷生娶了一个比他年龄大十多岁的媳妇,这才放心地归天而去。荷

  • 燕都日记·冯梦龙

    《燕都日记》系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三月以后冯梦龙的日记。日记环绕李自成进攻燕都,明王朝灭亡之故实,带及许多方面有关实况,其中若干细节,为一般正史所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