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第六十四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尔时阿难。在林树间。静坐思惟。欻[欻:xū 指忽然。]生此念。如来正觉。诸根具足。功德慧明。殊妙难量。世尊先昔。本何因缘。发此大乘无上之心。修习何事。而得如是胜妙之利。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衹迦兰陀竹园。当时阿难在树林中静坐思维,忽生一念:“如来正等觉诸根具足,功德智慧殊胜微妙,难以衡量。世尊在往昔以什么因缘发起大乘无上菩提心?又是如何修行,才得到如此殊胜的果报呢?”

【古文】

作是念已。即从禅起。往诣佛所。头面作礼。前白佛言。如诸如来。于诸世间人天之中。最尊最妙。功德慧明。巍巍无量。不审先昔以何因缘。发此大乘无上之心。佛告阿难。汝欲知者。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阿难白佛。诺当善听。

【白话】

阿难想到这些,便从禅境中出定,来到佛前,以头作礼,对佛说道:“世尊在一切世间人天之中,最为尊贵善妙,功德智慧巍巍无量。不知世尊往昔通过什么因缘发起大乘无上菩提心?”佛告诉阿难:“你想知道的话,应善加思惟,我会为你详细宣说。”阿难对佛说:“是的,我会善加谛听。”

【古文】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摩诃波罗婆修。(此言大光明。)主五百小国。尔时大王。与诸群臣。俱出游猎。王所乘象。欲心炽盛。担王驰走。奔逐牸[牸:zì 指雌性牲畜或兽类。]象。渐逼大林。突入树间。

【白话】

佛告诉阿难:“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大国王,名叫摩诃波罗婆修(汉语:大光明),统领着五百个小国家。当时国王和群臣一起外出狩猎,国王所乘的大象发情,驮着国王一起飞奔,追逐雌象。渐渐接近茂密的森林,冲入树林中。

【古文】

象师白王。捉树自立。足得全济。王用其言。俱共持树。象去之后。王心大怒。苦责象师。欲即杀之。由卿调象不合制度。致使今者仅危吾身。象师白王。调之如法。但今此象。为欲所惑。欲心难调。非臣咎也。愿见宽恕。却后三日。象必自还。观臣试之。万死不恨。即便停置。

【白话】

象师告诉国王:‘抓住树支,可以保全性命。’国王听从他的话,与象师一起抓住树支。大象跑远后,国王十分忿怒,狠狠地责备象师,想要杀了他,对象师说道:‘因为你调教大象不如法,使我今天几乎丧命。’

象师对国王说:‘我确实已经如法调教了大象,不过今天大象被贪欲所迷,而贪欲心难以调化,此事非我的过错,望您宽恕我。再过三天,大象一定会自己回来,请看我教训它。即使让它死一万次也会心甘情愿。’ 于是国王便暂时未处置象师。

【古文】

如期三日。象还诣宫。尔时象师。烧七铁丸。令色正赤。逼象吞之。象不敢违。吞尽即死。王意开解。及诸群臣。叹未曾有。复问之曰。如此欲心。谁能调者。时有天神感悟象师。令答王曰。佛能调之。

【白话】

如其所说三天后,大象果然回到王宫。这时象师烧红七颗铁丸,逼着大象将其吞下。大象不敢违抗,吞下七颗铁丸后随即死去。国王心有所悟,和群臣感叹前所未有。他又问象师:‘这样的欲心有谁能调伏呢?’这时有位天神感悟象师,使他对国王说:‘佛能够调伏贪欲心。’

【古文】

王闻是语。便发心言。如此胶固。难调伏法。唯佛能除。即自誓愿。愿求作佛。精勤历劫。未曾休替。至于今日。果获其报。佛告阿难。欲知尔时大国王者。今我身是。尔时众会。闻佛所说。咸发无上正真道意。欢喜踊跃。不能自胜。顶受奉行。

【白话】

国王听后,由衷地说道:‘如此牢固胶著、难以调伏之法,只有佛能去除。’便发誓愿:愿求作佛。从此精进修行,经历不知多少劫,未曾中止或改变,直到现在,才获得了最终的果报。”佛告诉阿难:“要知道那时的大国王,就是现在的我。”这时与会大众闻佛所说,都发起了无上正真道心,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恭敬地受持奉行。

猜你喜欢
  第六章 阿育王传记·多罗那他
  二十二、迦叶刹竿·慧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上·佚名
  卷第九十六·霁仑超永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窥基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首楞严经玄义卷下·智旭
  书与仇张二君谈话后·太虚
  卷第十(本末合)(尽第五地)·慧苑
  佛说摩利支天经·佚名
  卷一·佚名
  致西北大学校长书·太虚
  第七 难陀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卷十七·佚名
  佛说须摩提长者经(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耳卜·李渔

    〖意难忘〗(生巾服,带丑上)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壮志难伸。甘心迟凤侣,刻意别鸡群。憎里巷,厌风尘,何地种情根?堪笑我,诱人吉士,反自怀春。〔鹧鸪天〕四海无家不说贫,饥来谁敢饭王孙。瓦铛撑音饭煮神仙字,黎火光生太乙文。愁里客,病

  •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三李白庐山謡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緑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屛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

  •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二·律历二·脱脱

        ◎律历二   ○应天 乾元 仪天历   步月离入先后历   离总:五万五千一百二十、秒一千二百四十二。   转日:二十七、五千五百四十六、秒六千二百一十。   历中日:一十三、七千七百七十四、秒三千

  • 卷七十三·谷应泰

      ○修明历法   太祖吴元年冬十一月,太史院使刘基率其属高翼上《戊申大统历》。洪武元年冬十月,征元太史院使张佑、张沂,司农卿兼太史院   使成隶,太史同知郭让、朱茂,司天少监王可大、石泽、李义,太监赵恂,太史院监候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六、“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如何以人类中君臣之义,移向人与夷狄大分上用。管仲忘君仇,孔子何故恕之?而反许以仁。盖以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为域中第一义。所以圣人许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佚名

    一千九百零八年之夏间,即光绪三十四年,太后康健之身渐呈衰象。此事曾载于太后遗诏内,以皇帝同时得病观之,可知其事有非常紧要之关系也。皇帝宾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间无从知其详。此事亦与其他诸秘密事,皆埋藏于李莲英及

  • 卷三·陆以湉

    ◎论文魏文帝《典论·论文》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似不若杜牧之《答庄充书》为得其要,云:“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盖文而无意,则气亦无所统驭。

  • ●海东逸史卷九·佚名

    列传六王翊字完勋,号笃庵,慈溪人,后居余姚。少孤,为诸生,有智略。鲁王监国,翊与慈溪诸生王江同起兵海滨,与江上师为声援,授兵部职方主事。浙东不守,翊渡海(按小腆纪年,翊走海隅,王师购之急,囚其弟翃以招之。翃不屈死,翊泣曰:「是不负

  • 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七十 江宁织造曹寅奏佛船已到普陀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佛船于前三月二十八日过扬州,臣会同李煦迎接,当经李煦奏讫,臣随护送渡江,交与杭州织造孙文成,平安前去,于闰三月初六日至杭州,当经孙文成奏讫。今本月初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於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孔子生鲁昌

  • 卷四·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四     元 李廉  撰桓公八年春正月己卯烝左氏【闭蛰而烝注闭蛰建亥之月此夏之仲月非为过而书者为下五月复烝见渎也】公羊【烝冬祭也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亟也亟

  • 卷十三·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十三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国风桧序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国小而迫君不用道好絜其衣服逍遥游燕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笺以道去其君者三谏不从待放于郊得玦乃去音义【好呼报反下

  •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复次,须菩提!若人于色中所有不实分别分量及疑动分量,而能如实平等观者,即于色中色而无所得;若于色中色无所得时,即于色中色见无所得;若于色中色见无所得,即

  • 卷第七十·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四川大竹空外大逵禅师首参天童悟。棒下有省。後依破山明。分座说法 僧问。师住大竹。是

  • 返璞归真·C. S.路易斯

    《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邀到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的战时系列讲话,在生命如芦苇般脆弱的时代,讲述超越不同派别基督教的纯粹信仰。 《返璞归真》将信仰的真谛娓娓道出,被公认为是路易斯最受欢迎的

  •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佚名

    《八素真经》为六朝上清经,但本经多有后人掺入的内容。述上真之道七经目、太上之道三经目、中真之道六经目、下真之道八经目,劝人存思、服符,修飞登五星之道。又有《太虚真人口诀》,述服天光,消三尸炼七魄之道。

  • 大学本旨·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采用所谓《大学》古本,认为曾子原著不分经传,《大学》所引曾子言为曾晳之语,而非曾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