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勒那阇耶缘品第六十五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卢陀[尼拘卢陀:指榕树。]僧伽蓝[僧伽蓝:又作僧伽罗磨。略曰伽蓝等。译曰众园。僧众所住之园林也。]。尔时诸释。睹见世尊。光明神变。阐扬妙化。甚奇甚特。巍巍堂堂。无能及者。又复叹美憍陈如等。宿有何庆。如来出世。法鼓初震。最先得闻。甘露始降。而便蒙泽。永离垢秽。心体玄要。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迦毗罗卫国尼拘卢陀寺。这时释迦族人见到世尊的光明和神变,宣说妙法度化众生,非常奇特。功德巍巍相貌堂堂,无人能及。又赞叹憍陈如等五位比丘,前世有什么福德,佛陀一出世,法鼓初次敲响,便最早得以聆听,甘露法雨刚刚降下,便能蒙受恩泽,从而永离烦恼垢秽,身心沉浸在精深玄奥的甘露妙法中。

【古文】

城营村邑。群党相随。异口同音。称赞无量。时诸比丘。闻是语已。往至佛所。头面礼足。前白佛言。今此国界人民之类。咸共集聚。异口同音。赞咏世尊。若干德行。及与五人。宿有何庆。独先蒙度。

【白话】

城镇与村落中的人们常常聚在一起,异口同声地大量赞叹世尊等。比丘们听到这些话,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对佛说道:“现在国家中的人民常聚在一起,异口同声地赞叹世尊的种种功德,以及憍陈如等以前有什么福德,独先得蒙世尊度脱。

【古文】

佛告比丘。非独今日。先度五人。我于久远。亦济此等。以身为船。救彼没溺。全其生命。各得安隐。得至彼岸。吾今成佛。先拔济之。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不审世尊。先昔之时。云何拔济。令各安隐。唯愿世尊。当为说之。佛告比丘。若乐闻者。当为汝说。皆曰唯然。

【白话】

佛告诉比丘:“不但今天先度化五比丘,我在久远以前,也曾经拯救过他们。我用身体作船,救护将要溺水的他们,保全了五人的性命,使其安全地到达彼岸。我如今成佛,又首先救拔他们。”于是比丘们便问佛陀:“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是如何救拔他们,令他们得到安稳的呢?恳请世尊,为我们宣说。”佛告诉比丘们:“你们如果想听,我将为你们宣说。”比丘们齐声答言:“是的。”

【古文】

佛告比丘。过去久远。此阎浮提波罗奈国。时彼国王。名梵摩达。尔时国中。有大萨薄。名勒那阇耶。游出于外。到林树间。见有一人。涕泣悲切。以索系树。入头在胸[胸;大正藏为中。]。欲自戮死。

【白话】

佛告诉比丘:“在过去久远以前,此阎浮提有一波罗奈国,当时的国王名叫梵摩达。国内有一大商主名叫勒那阇耶,在城外游历时来到树林中,见有一人痛苦地哭泣,将绳索系在树上,把头伸进绳套中,想要上吊自杀。

【古文】

便前问之。汝何以尔。人身难得。命复危脆。衰变无数。恒恐自至。种种晓喻。教令舍索。人报之曰。我之薄福。贫穷理极。债负盈集。甚多难计。诸债主辈。竞见剥脱。日夜催切。忧心不释。天地虽宽。无容身处。今欲自没。避离此苦。仁虽谏及。存不如死。

【白话】

勒那阇耶便上前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呢?人身难得,生命又很脆弱,衰败变动无数,常常害怕它不期自至。’用种种方式劝导,让他扔掉绳索。那人回答:‘我的福分浅薄,贫穷至极,欠下巨债,债务甚多难以计算。债主们竞相索债,日夜催逼,令我心中忧愁不能释怀,天地虽宽,却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今天打算自尽以逃避这样的痛苦,您虽好心劝我,可我生不如死。’

【古文】

尔时萨薄。即许之曰。卿但自释。所负多少。悉代汝偿。作是语已。彼人便休。欢喜踊跃。感戴无量。随从萨薄。俱至市中。宣令一切。云欲偿债。时诸债主。竞共云集。迎取所负。来者无限。空竭其财。财货已尽。犹不毕债。妻子穷冻。乞匂[匂:bì]自活。宗亲国邑。悉共呵嫌。此是狂夫。自破家业。

【白话】

这时商主勒那阇耶随即许诺:‘你只管放心,你欠下的所有债务,我都替你偿还。’说完这话,那人便不再寻死,欢喜无量,对商主充满无限的感恩戴德。他跟着商主一起来到集市里,向所有人宣布他要偿还债务。

于是债主们争相聚集过来索要债物,由于来的人不计其数,致使拿光了勒那阇耶的一切财物,用完了财产还不够还清债务。勒那阇耶的妻儿受穷挨冻,靠乞讨养活自己,亲戚和城中的人都谴责他:‘真是个狂人,自败家业。’

【古文】

当于是时。有众贾客。劝进萨薄。欲共入海。即答之曰。为萨薄法。当办船具。我今穷困。无所复有。何缘得从。众人报言。我等众人。凡有五百。开意出钱。用办船具。闻是语已。即便许可。众人投合。大获金宝。

【白话】

正在这时,有众多商人来劝勒那阇耶和他们一起出海,勒那阇耶答道:‘按规矩商主应当置办船只器物,我现在一贫如洗,没有任何财物,怎么和你们一起去呢?’众人答道:‘我们有五百人之多,愿意出钱,来置办船只用具。’勒那阇耶听后,随即答应下来。众人慷慨出资,凑了一大笔钱。

【古文】

尔时萨薄。以三千两金。千两办船。千两办粮。千两用俟[俟:sì。]船上所须。余故大有。给活妻子。便于海边。施作大船。船有七重。严办已讫。推着水中。以七大索。系着岸边。鸣击大铃。宣令一切。谁欲入海。得大妙宝。奇珍异物。用无尽者。今可云集。共诣宝所。

【白话】

这时商主便用三千两金中的一千两用来置办船只,一千两置办粮食,一千两置办船上所须,剩下的钱还很可观,足够养活妻儿。于是便于海边建造大船,船有七层厚,置办齐全后,将船推入水中,用七条粗大的缆绳系在岸上,摇响大铃,向所有的人宣告:‘想去往大海,获得众多妙宝、奇珍异物,终生享用不尽的人,现在可以在此集合,共同前往珍宝所在之地。’

【古文】

复告之曰。其谁不爱父母妻子。阎浮提乐及身命者。乃可往耳。所以然者。大海之中。难险众多。回波暴风。大鱼恶鬼。如是种种。不可具陈。作是语已。即断一索。日日如是。至第七日。断索都尽。船即驰去。

【白话】

又宣告说:‘谁如果不眷恋父母妻子、阎浮提的欢乐以及自身性命,才可前去。之所以如此,是因大海之中艰险众多:漩涡、巨风、大鱼、恶鬼,如此种种,不可具说。’宣告完后,便砍断一条缆绳。天天如此,到第七天,缆绳皆已砍断,船随即向大海驶去。

【古文】

便于道中。卒遇暴风。碎破其船。众人唤救。无所归依。或有能得板樯浮囊以自度者。或有堕水溺死之者。中有五人。共白萨薄。依汝来此。今当没死。危险垂至。愿见拔度。

【白话】

在航行途中突然遇上暴风,船只破碎解体。众人呼救,但没有什么可依靠的,有的尚能得到木板或漂浮的气囊而得救,有的则溺水而亡。其中有五个人,一起对商主说:‘跟着你来到这里,如今快要淹死,大难将至,希望你能救我们。’

【古文】

萨薄答曰。吾闻大海。不宿死尸。汝等今者。悉各捉我。我为汝故。当自杀身。以济尔厄。誓求作佛。后成佛时。当以无上正法之船。度汝生死大海之苦。作是语已。以刀自割。命断之后。海神起风。吹至彼岸。得度大海。皆获安隐。

【白话】

勒那阇耶回答:‘我听说大海不留死尸,你们现在都捉住我的身体,我为你们杀死自己,帮助你们度过这场灾难。我发誓要成佛,将来成佛时,要用无上正法之船。救度你们脱离生死大海之苦。’说完后,用刀自杀。勒那阇耶死后,海神起风,把他吹到对岸,五个人都得以平安渡过大海。”

【古文】

佛告比丘。欲知尔时勒那阇耶者。今我身是。时五人者。拘邻[拘邻:又作拘轮,俱轮,俱邻,居伦,居邻。五比丘之一。憍陈如之别称。]等是。我于先世。济彼人等生死之命。今得成佛。令其五人。皆最初得无漏正法。远离长流结使大海。尔时诸比丘。皆共赞叹。如来大悲。深妙难量。咸勤克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佛告诉比丘们:“要知道当时的勒那阇耶,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那五个人,就是现在的憍陈如等。我在过去世,拯救了他们的性命,现在我成佛,使他们五人最先得到无漏正法,永离苦海。”这时比丘们,都一致赞叹:“如来大悲,深远奥妙难以衡量。”都各自策励自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佚名
  四分律序·佚名
  卷第九·佚名
  卷第二十五·昙噩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六(论本六十一二三四五六)·窥基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澄观
  毗尼母经卷第五·佚名
  无字宝箧经·佚名
  去欧讲学及经过之一斑·太虚
  杂宝藏经卷第七·佚名
  卷二百三十一·佚名
  山家义苑卷上·可观
  第十五品 无碍解分别·佚名
  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九·延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学山诗话一·夏敬观

    “方略新奇古未闻,黄中编入羽林军。汉中米贼全烧堞,帐下萧娘(原注:粱临川王宏)尚册动。碣石夜飞键户牝,玉河朝罨入烽云。檀萝蚁斗南柯内,肉搏三旬未解纷。”“漫长将成八月凶,既非横策又非纵。国书祈请三牛耳,(

  • 沙正卿·隋树森

    沙正卿,生平、里籍均不详。或疑即沙可学。可学,永嘉(今属浙江省)人,登至正(一三四———一三六八)进士第,为行省掾。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南吕】一枝花

  •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姜夔

    番阳姜夔尧章撰 辽阳陈思慈首疏证令小重山令江梅引蓦山溪莺声绕红楼鬲溪梅令阮郎归好事近点绛唇虞美人忆王孙少年游鹧鸪天夜行船杏花天影醉吟商小品玉梅令踏莎行诉衷情浣溪纱○令小重山令赋潭州红

  • 卷四百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二 张弼 酬杨编修维新 灼灼东风桃缟缟西园李采采谅匪艰举手聊漫尔云胡自束缚企望邈千里齿髪易衰谢岁月不我俟抗走京华尘欵曲谢知己素心为我倾瑶琴为

  • 87.李群玉:黄陵庙诗·施蜇存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中有特点的一个。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又说亲友敦促他入京应进士试,落第之后,就不

  • 后妃传第五·陈寿

    易称「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古先哲王,莫不明后妃之制,顺天地之德,故二妃嫔妫,虞道克隆,任、姒配姬,周室用熙,废兴存亡,恆此之由。春秋说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考之情理,不易之典也。而末世奢纵,肆其侈欲,至

  • 内篇 题目第十一·刘知几

      上古之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次有《春秋》、《尚书》、梼杌、志、乘。自汉已下,其流渐繁,大抵史名多以书、记、纪、略为主。后生祖述,各从所好,沿革相因,循环递习。盖区域有限,莫逾于此焉。   至孙盛有《魏氏

  • ●卷三·徐锡麟

    本朝大典礼,例由翰林编检以上撰文。壬寅冬,掌院静海励文恭公询于青阳吴文简公曰:“记得庶常中有一人善四六文者,为谁?”吴曰:“华亭黄之隽。”文恭立授数题令作。奏上,多称旨。庶吉士撰文自此始。康熙庚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佚名

    嘉靖十六年十一月丙子朔以冬至节遣定国公徐延德英国公张溶京山侯崔元分祭 七陵驸马谢诏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陵西宁侯宋良臣祭 孝洁皇后陵○中府都督佥事江桓以事笞舍余郭奉致死下法司逮问言奉之死不尽由桓诏夺俸半年

  • 一○一七 军机大臣奏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尚无迟延等事片·佚名

    一○一七 军机大臣奏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尚无迟延等事片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初一日查方略馆等处应进各书,如《一统志》、《盛京通志》、《职官表》及翻书房翻译各书,现俱随本报按卯进呈,尚无迟延。其四库全书前经曹文埴

  • 秦攻赵长平·佚名

    【提要】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聪明的人会识破他人的圈套,愚蠢的人掉进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出谋划策时,掌握对方的计谋始终是第一位的。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

  • 说日篇第三十二·王充

    儒者曰:“日朝见,出阴中;暮不见,入阴中。阴气晦冥,故没不见。”如实论之,不出入阴中。何以效之?夫夜,阴也,气亦晦冥,或夜举火者,光不灭焉。夜之阴,北方之阴也;朝出日,入所举之火也。火夜举,光不灭;日暮入,独不见,非气验也。夫观冬日之出

  • 卷下·刁包

    薛子曰:万物本于天,万事本于心。余谓:天者万物之心也,万物不得天以为心,则不生;心者万事之天也,万事不得心以为天,则不成。是故天与心生育万物之主宰,而成立万事之枢纽也。君子以天为心,即以心为天,而造化之理不出径寸,而得之矣。

  • 孟子卷五·朱熹

    宋 朱子 集注万章章句上〈凡九章〉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号平声○舜往于田耕历山时也仁覆闵下谓之旻天号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事见虞书大禹谟篇怨慕怨已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万章曰父

  • 卷第四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碍轮三昧?佛子!菩萨摩诃萨入此三昧时,住无碍身业、无碍语业、无碍意业,住无碍佛国土,得无碍成就众生智,获无碍调伏众生智,放无碍光明,现无碍光明网,示无碍广大变化,转无碍清净法錀

  •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南无阿吒薄呴摩俱吒耶 摩诃药叉那耶 摩醯首罗耶泮毗摩质多罗耶泮 那吒鸠伐罗泮呵呵呵呵泮泮泮唅(引) 曳吒曳吒曳吒曳吒 尼蓝婆耶干驮婆耶毗舍阇耶莎诃南无薄伽梵跋折罗军荼利耶泮 跋折唎薄悉陀耶泮 薄伽跋帝阿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一·法藏

    归依大智海  十身卢舍那充满诸法界  无上大慈尊方广离垢法  圆满解脱轮普贤文殊等  海会大菩萨我在具缚地  悕心大法门唯愿见加哀  令增念智力开此秘奥藏  广益于自他愿令法久住  传灯报佛恩夫以法性

  •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丹霞子淳

    凡二卷。全称随州大洪山淳禅师语录。又作妙续大师语录。宋代曹洞宗僧丹霞子淳(1064~1117)撰,庆预校勘。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四册。原卷已散逸,现存本为子淳之远裔良机,收录子淳十三代法孙大容梵清所誊写之‘师住大洪语录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