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中止。尔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居家巨富。财宝无限。好喜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因行。为其立号。名给孤独。尔时长者。生七男儿。年各长大。为其纳娶。次第至六。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王舍城竹园中。当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位大臣,名叫须达,有万贯家财,财宝无数,喜欢布施、赈济贫困及诸孤寡老人。当时的人根据他的行为,给他取别名叫给孤独。当时须达长者生有七个男儿,年龄都逐渐长大,长者为他们一一纳妻,已经依次娶了六个儿媳。
【古文】
其第七儿。端正殊异。偏心爱念。当为娶妻。欲得极妙。容姿端正有相之女。为儿求之。即语诸婆罗门言。谁有好女相貌备足。当为我儿往求索之。诸婆罗门。便为推觅。展转行乞。到王舍城。
【白话】
他的第七个儿子,长得端正奇伟,须达尤其钟爱,到了他娶妻的时候,须达想为他找一个容貌端正妙好的女子做妻子。随即对众位婆罗门说:“看谁家有好姑娘长得相貌美丽,就替我儿前去求婚。”众婆罗门便为他寻找,四方辗转乞讨来到王舍城。
【古文】
王舍城中。有一大臣。名曰护弥。财富无量。信敬三宝。时婆罗门。到家从乞。国法施人。要令童女。持物布施。护弥长者。时有一女。威容端正。颜色殊妙。即持食出。施婆罗门。
【白话】
王舍城中有一位大臣,名叫护弥,家有无数财产,虔诚地信敬三宝。这时婆罗门来到他家行乞,按照王舍城的法规,必须令童女拿东西布施。当时护弥长者有一位女儿,容貌端庄,姿色美妙,她拿着食物出外施给婆罗门。
【古文】
婆罗门见。心大欢喜。我所觅者。今日见之。即问女言。颇有人来求索汝不。答言未也。问言女子。汝父在不。其女言在。婆罗门言。语令出外。我欲见之。与共谈语。时女入内。白其父言。外有乞人。欲得相见。父便出外。
【白话】
婆罗门看到她,心中大喜:“我要找的人,就在眼前啊!”就问护弥的女儿:“是否有人来向你求过婚?”她回答:“没有。”婆罗门问:“女子,你的父亲在家吗?”女孩说:“在。”婆罗门说:“请你父亲出来,我要见他,同他谈话。”女子进屋对她父亲说:“外面有一个乞士想见你。”她的父亲便走出门。
【古文】
时婆罗门。问讯起居。安和善吉。舍卫国王。有一大臣。字曰须达。辅相识不。答言未见。但闻其名。报言知不。是人于彼舍卫国中。第一富贵。汝于此间。富贵第一。须达有儿。端正殊妙。卓略多奇。欲求君女。为可尔不。答言可尔。值有估客欲至舍卫。时婆罗门。作书因之。送与须达。具陈其事。
【白话】
婆罗门向他问安并道了吉祥,然后说道:“舍卫国有一位大臣,名叫须达,辅相认识他吗?”护弥答道:“没见过面,但听说过他的大名。”婆罗门说道:“您知道吗?此人在舍卫国中第一富贵,而你在此国是第一富贵。须达有个儿子长得端正殊妙,才华出众,想娶你的女儿,你是否同意呢?”护弥答道:“同意。”正赶上有商人想去舍卫国,于是婆罗门写了一封信托他带给须达,把这里的情况详细告诉他。
【古文】
须达欢喜。诣王求假。为儿娶妇。王即听之。大载珍宝。趣王舍城。于其道次。赈济贫乏。到王舍城。至护弥家。为儿求妻。护弥长者。欢喜迎逆。安置敷具。暮宿其舍。
【白话】
须达十分喜欢,马上到国王那里请假,为儿子娶妻,国王随即同意了长者的请求。须达于是用车装载大批珍宝前往王舍城,一路之上赈济贫困。到了王舍城的护弥家为儿子求亲,护弥长者欢喜迎接,为他们安置床坐,晚上须达长者就住在他家。
【古文】
家内搔搔。办具饮食。须达念言。今此长者。大设供具。欲作何等。将请国王太子。大臣长者居士。婚姻亲戚。设大会耶。思惟所以。不能了知。而问之言。长者今暮。躬自执劳。经理事务。施设供具。为欲请王太子大臣。答言不也。欲营婚姻亲戚会耶。答言不也。将何所作。答言请佛及比丘僧。
【白话】
护弥全家忙忙碌碌置办饮食,须达心想:“如今长者准备如此多的供具想做什么呢?将要邀请国王、太子、大臣、长者、居士、亲家、亲戚举办大型宴会吗?”想了各种原因,也不能了知,便问护弥:“长者今天晚上亲自操办事务,置办很多供具,是想请国王、太子、大臣吗?”护弥回答:“不是。”“想举办结婚的亲戚聚会吗?”答:“不是。”“那么要做什么呢?”护弥回答:“是为了请佛和比丘僧众。”
【古文】
于时须达。闻佛僧名。懔[懔:lǐn 惊惧。]然毛竖。如有所得。心情悦豫。重问之言。云何名佛。愿解其义。长者答言。汝不闻乎。净饭王子。厥名悉达。其生之日。天降瑞应。三十有二。万神侍卫。即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身黄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白话】
这时须达长者听到佛僧的名称,惊惧地毛发直竖,如有所得,心情愉悦。又问道:“为什么称之为佛呢?希望您解释一下其中的含义。”长者答道:“你没听说过吗?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他出生那天,天降三十二种瑞应,且有万神护卫,随即迈出七步,举手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身金黄色,三十二相好,八十种随好。
【古文】
应王金轮。典四天下。见老病死苦。不乐在家。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得一切智。尽结成佛。降诸魔众十八亿万。号曰能仁。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十八不共:(1)诸佛身无失。(2)口无失。(3)念无失。(4)无异想。(5)无不定心。(6)无不知己舍心。(7)欲无减。(8)精进无减。(9)念无减。(10) 慧无减。(11)解脱无减。(12)解脱知见无减。(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14)一切口业随智慧行。(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16)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障。(17)智慧知见未来世无阂无障。(18)智慧知见现在世无阂无障。]。光明照耀。三达[三达:天眼、宿命、漏尽。天眼能知未来生死的因果;宿命能知过去的生死因果;漏尽是知道现在烦恼的根源而尽断之。]遐鉴。故号佛也。
【白话】
本应成为金轮王统领四洲,但因见到世间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不愿过在家生活,而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苦行,获得遍知一切的智慧,断尽一切烦恼而成佛。降伏魔众十八亿万,名号‘能仁’。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种种功德,光明照耀,三达明察远近,所以称之为佛。”
【古文】
须达问言。云何名僧。护弥答言。佛成道已。梵天劝请转妙法-轮。至波罗奈鹿野苑中。为拘邻[拘邻:五比丘之一。憍陈如之别称。(参见:居伦)]五人。转四真谛。漏尽结解。便成沙门。六通具足。四意七觉八道悉练。上虚空中。八万诸天。得须陀洹。无量天人。发无上正真道意。
【白话】
须达问道:“什么叫僧呢?”护弥答道:“佛成道后,梵天王劝请转妙法-轮,于是佛至波罗奈鹿野苑中,为拘邻五人传讲四圣谛法,五人断尽烦恼,成为沙门,具足六种神通,四智、七觉支、八正道一一通达。上到虚空中,使八万天人得须陀洹果,无量的天人发起无上的正真道心;
【古文】
次度郁卑迦叶兄弟千人。漏尽意解如其五人。次第度舍利弗目连徒众五百。亦得应真。如是之等。神足自在。能为众生。作良祐福田。故名僧也。须达闻说如此妙事。欢喜踊跃。感念信敬。企望至晓。当往见佛。
【白话】
之后度化郁卑迦叶兄弟师徒千人,烦恼灭尽、心开意解如同拘邻五人一样;接着度化舍利弗、目犍连徒众五百人,他们也证得阿罗汉果。如是之辈都是神足自在,能作众生的殊胜福田,所以称之为僧。”须达听说如此奇妙之事,欢喜踊跃,对佛僧虔诚信敬,思念不已。他企盼着天亮前去见佛。
【古文】
诚报神应。见地明晓。寻明即往罗阅城门。夜三时开。初夜中夜后夜。是谓三时。中夜出门。见有天祠。即为礼拜。忽忘念佛。心自还闇。便自念言。今夜故闇。若我往者。傥为恶鬼猛兽见害。且还入城。待晓当往。
【白话】
诚心立即得到神奇的感应。须达看到外面地上已有亮光,追寻着亮光走向罗阅城门。城门夜三时开,初夜、中夜、后夜,称为“三时”。他中夜出门,看见有一天祠,便向其礼拜,忽然忘记忆念佛陀,心中复又暗然无光,便想到:“现在夜还太黑,如果我继续前行,或许会被恶鬼猛兽伤害,不如暂且回城,等到天亮了再去。”
【古文】
时有亲友。命终生四天。见其欲悔。便下语之。居士莫悔也。汝往见佛。得利无量。正使今得百车珍宝。不如转足一步往趣世尊。所得利深。过踰于彼。居士汝去莫悔。正使今得白象珍宝。不如举足一步往趣世尊。利过于彼。居士汝去莫悔。正使今得一阎浮提满中珍宝。不如转足一步至世尊所。得利弘多。居士汝去莫悔。正使今得一四天下满中珍宝。不如举足一步至世尊所。所得盈利。踰过于彼。百千万倍。
【白话】
这时有位死后生在四天王天的亲友见他要反悔,便从天上下来对他说:“居士莫要反悔,你前去见佛将得到无量的利益。就算今天能得到百车珍宝,也不如回头向佛迈近一步,所得利益甚多;居士你前去莫要反悔,就算今天能得到白象宝,也不如举足向佛迈近一步,其利益远胜于彼;居士你前去莫要反悔,就算今天得到满阎浮提中的珍宝,也不如回头向佛迈近一步,所得利益不可计量;居士你前去莫要反悔,就算今天能得到遍满整个四大洲的珍宝,不如举足向佛所迈近一步,其所得利益超过前者百千万倍。”
【古文】
须达闻天说如此语。益增欢喜。敬念世尊。闇即得晓。寻路往至。到世尊所。尔时世尊。知须达来。出外经行。是时须达。遥见世尊。犹如金山。相好威容。俨[俨:yǎn庄重。]然炳着。过踰护弥所说万倍。睹之心悦。
【白话】
须达听完天人说的这些话,倍加欢喜,于是恭敬忆念世尊,黑暗随即变得明亮。须达于是沿路前往佛的住地。这时世尊知道须达到来,便到外面经行。须达远远望见世尊犹如金山,相好威容,庄重光明显耀,超过护弥所说的万倍,须达见后心情喜悦。
不知礼法。直问世尊。不审瞿昙。起居何如。世尊即时。命令就坐。时首陀会天。遥见须达。虽睹世尊。不知礼拜供养之法。化为四人。行列而来。到世尊所。接足作礼。胡跪[意即胡人之跪拜。关于胡跪之相有种种异说:(一)谓胡跪乃胡人之敬相,跽即印度屈膝之相,是唯屈膝便称胡跪。(二)或指长跪,谓双膝着地,竖两足以支身。(三)或指互跪,即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问讯。起居轻利。右绕三匝。却住一面。
【白话】
须达不知礼拜方法,就直接问世尊:“不知瞿昙起居如何?”世尊马上令他就坐。这时遍入天远远看见须达虽见到世尊,但不知礼拜供养的方法,便化成四个人,次第来到世尊前接足礼拜,胡跪问讯起居安乐吗?接着又右绕三匝,退后坐在一边。
【古文】
是时须达。见其如是。乃为愕然。而自念言。恭敬之法。事应如是。即起离坐。如彼礼敬。问讯起居。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尔时世尊。即为说法。四谛微妙。苦空无常。闻法欢喜。便染圣法。成须陀洹。譬如净洁白氎易染为色。
【白话】
此时须达见他们如此行礼,非常惊讶,暗自思量道:“原来恭敬的方法是这样的。”他立即离坐,像方才四个人一样向佛施礼,问讯起居,右绕三匝,退坐一边。世尊随即为他宣说四谛妙法,苦空无常。须达听法后十分欢喜,便心悟圣法,证得须陀洹果,犹如洁净的白布很容易染上色彩。
【古文】
长跪合掌。问世尊言。舍卫城中。如我伴辈。闻法易染。更有如我比不。佛告须达。更无有二。如卿之者。舍卫城中。人多信邪。难染圣教。须达白佛。唯愿如来。垂神降屈。临履舍卫。使中众生除邪就正。
【白话】
便长跪合掌请问世尊:“舍卫城中还有像我这样容易熏染圣法的人吗?”佛告诉须达:“再没有第二个像你这样的人,舍卫城中的人多信邪教,很难熏染圣教。”须达对佛说:“恳请世尊屈尊,驾临舍卫国中,使那里的众生改邪归正。”
【古文】
世尊告曰。出家之法。与俗有别。住止处所。应当有异。彼无精舍。云何得去。须达白佛言。弟子能起。愿见听许。世尊默然。须达辞往。为儿娶妇竟。辞佛还家。因白佛言。还到本国。当立精舍。不知模法。唯愿世尊。使一弟子。共往敕示。
【白话】
世尊对他说:“出家之法与俗家有别,起居住所应当有所差别,那里没有精舍,我怎能去呢?”须达对佛说:“弟子能为世尊建造精舍,希望世尊开许!”世尊默然表示答应。须达告辞后,回到城中为儿子娶完媳妇,又向佛辞行回家,于是对佛说:“回到本国,我要建立精舍,不知按照什么模式建造,恳请世尊派一名弟子共同前往为我指导。”
【古文】
世尊思惟。舍卫城内。婆罗门众。信邪倒见。余人往者。必不能办。唯舍利弗。是婆罗门种。少小聪明。神足兼备。去必有益。即便命之。共须达往。
【白话】
世尊思惟:“舍卫城内的婆罗门信奉邪教,知见颠倒,其他人去肯定不能办妥,只有舍利弗是婆罗门出身,少小聪明,又具备神足通,他去定能有所助益。”于是便命舍利弗与须达一同前往。
【古文】
须达问言。世尊足行。日能几里。舍利弗言。日半由旬。如转轮王足行之法。世尊亦尔。是时须达。即于道次。二十里。作一客舍。计校功作。出钱雇之。安止使人。饮食敷具。悉皆令足。
【白话】
须达问舍利弗:“世尊一天能走几里?”舍利弗说:“一日走半由旬,如转轮王步行之法,世尊也是这样。”于是须达即在道上每二十里安置一个客舍,计算客舍的工程量出钱雇人建造,同时在客舍中安置仆人以及饮食卧具,全都令其充足。
【古文】
从王舍城。至舍卫国。还来到舍。共舍利弗。按行诸地。何处平博。中起精舍。按行周遍。无可意处。唯王太子祇陀有园。其地平正。其树郁茂。不远不近。正得处所。时舍利弗。告须达言。今此园中。宜起精舍。若远作之。乞食则难。近处愦闹。妨废行道。
【白话】
须达一行人从王舍城至舍卫国,回到自己家。于是和舍利弗一起巡视各地,看什么地方平坦广阔,适合建立精舍。各处都找遍了,没找到满意的地方。只有国王太子祇陀的园林地面平整,树木郁郁葱葱,离城不远不近,正适合建立精舍。舍利弗就对须达说:“如今此园最适合建造精舍,如果在远处建精舍,乞食就有困难;如果离城太近,则又喧闹,妨碍修行。”
【古文】
须达欢喜。到太子所。白太子言。我今欲为如来起立精舍。太子园好。今欲买之。太子笑言。我无所乏。此园茂盛。当用游戏逍遥散志。须达殷勤。乃至再三。太子贪惜。增倍求价。谓呼价贵。当不能买。语须达言。汝若能以黄金布地。令间无空者。便当相与。
【白话】
须达心生欢喜,便去太子那里,对太子说:“我如今想为佛陀修建精舍,太子的园林最好,我想买下来。”太子笑着说:“我什么也不缺,这个园子林木茂盛,我要用来游戏逍遥散心。”须达再三殷勤劝导,太子爱惜园林,加倍要价,以为要高价,他便不会买,便对须达说:“你如果能用黄金铺地,令地上无一点空隙,我就卖给你。”
【古文】
须达曰诺。听随其价。太子祇[祇:大正藏为“祇陀”。]陀言。我戏语耳。须达白言。为太子法。不应妄语。妄语欺诈。云何绍继。抚恤人民。即共太子。欲往讼了。时首陀会天。以当为佛起精舍故。恐诸大臣偏为太子。即化作一人。下为评详。语太子言。夫太子法。不应妄语。已许价决。不宜中悔。遂断与之。须达欢喜。便敕使人。象负金出。八十顷中。须臾欲满。残有少地。
【白话】
须达说:“好!我同意你出的价。”太子祇陀便说:“我是开玩笑的。”须达说:“作为太子,不应当妄语,如果妄语欺诈,怎么能继承王位、抚恤人民呢?”马上要同太子去打官司。
这时遍入天认为应当为佛建立精舍,怕众位大臣偏袒太子,立即化作一人从天上下来为他们评判。那人对太子说:“作为太子,理应不说妄语,已经说定的价格,不应中途反悔。”于是判定卖给须达。须达大喜,便命仆人用象驮金子,八十顷地不久就要铺满了,只剩少许地面还没铺上。
【古文】
须达思惟。何藏金足。不多不少。当取满足。祇陀问言。嫌贵置之。答言不也。自念金藏。何者可足。当补满之。祇陀念言。佛必大德。乃使斯人轻宝乃尔。教齐是止。勿更出金。园地属卿。树木属我。我自上佛。共立精舍。须达欢喜。即然可之。即便归家。当施功作。
【白话】
须达心想:“哪一处仓库的金子不多不少正好铺满园林?”祇陀太子问道:“嫌贵的话可以放弃。”回答说:“不是,我在想哪一处仓库的金子正好铺满它?”祇陀心想:“佛定是大德之人,才能使这个人如此轻视财宝。”便告诉须达:“这样就可以了,不要再拿出金子。园子的土地属你所有,树木归我,我自己也要供养佛陀,你我共同建造精舍。”须达欢喜,便立即答应,随即回家安排施工。
【古文】
六师闻之。往白国王。长者须达。买祇陀园。欲为瞿昙沙门兴立精舍。听我徒众与共较术。沙门得胜。便听起立。若其不如。不得起也。瞿昙徒众。住王舍城。我等徒众。当住于此。
【白话】
六师听到此事后,就前去对国王说:“长者须达买下祇陀园,想为瞿昙沙门兴建精舍,请允许我们徒众与瞿昙沙门比试法术。沙门如果胜了,便允许他们建造精舍;如果法术不如我们,就不能修建。瞿昙徒众住在王舍城,我们徒众应当住在这里。”
【古文】
王召须达。而问之言。今此六师云。卿买祇陀园。欲为瞿昙沙门起立精舍。求共沙门弟子较其技术。若得胜者。得立精舍。苟其不如。便不得起。须达归家。着垢腻衣。愁恼不乐。
【白话】
国王找来须达问道:“如今六师说你买下祇陀园,想为瞿昙沙门兴建精舍,他们请求同沙门弟子比试法术,倘若沙门得胜,便可以建造精舍。如果比不过六师,便不得建造。”须达听罢回到家中穿着垢秽的衣服忧愁不乐。
【古文】
时舍利弗。明日到时。着衣持钵。至须达家。见其不乐。即问之曰。何故不乐。须达答言。所立精舍。但恐不成。是故愁耳。舍利弗言。有何事故。畏不成就。答言。今诸六师。诣王求较。尊人得胜。听立精舍。若其不如。遮不听起。此六师辈。出家来久。精诚有素。所学技术。无能及者。我今不知。尊人技艺。能与较不。
【白话】
第二天舍利弗披上法衣托钵到须达家,见他不高兴,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呢?”须达回答:“精舍恐怕建不成了,所以才发愁。”舍利弗说:“出了什么事害怕建不成呢?”答道:“如今诸六师等人到国王那里请求较量法术,如果尊者得胜,就准许建精舍,如果比不过他们,就不允许建。此六师徒众出家时间已经很久,加之精诚修练,所学得的技艺、法术没人及得上,我如今不知尊者的法术、技艺能与之较量吗?”
【古文】
舍利弗言。正使此辈六师之众。满阎浮提。数如竹林。不能动吾足上一毛。欲较何等。自恣听之。须达欢喜。更着新衣。沐浴香汤。即往白王。我已问之。六师欲较。恣随其意。国王是时。告诸六师。今听汝等共沙门较。
【白话】
舍利弗说:“就算此等六师徒众遍及阎浮提,数量像竹林一样多,也不能动我脚上一根毫毛,想比试什么,随他们的便。”须达听罢大喜,换上新衣服,以香水沐浴后,随即前去对国王禀报:“我已经问了沙门尊者,六师如果想比试的话,随其意好了。”于是国王告诉六师:“现在允许你们同沙门比试。”
【古文】
是时六师。宣语国人。却后七日。当于城外宽博之处。与沙门较。舍卫国中。十八亿人。时彼国法。击鼓会众。若击铜鼓。十二亿人集。若打银鼓。十四亿集。若打金鼓。一切皆集。七日期满。至平博处。打击金鼓。一切都集。六师徒众。有三亿人。是时人民。悉为国王及其六师。敷施高座。尔时须达。为舍利弗。而施高座。
【白话】
于是六师向国人宣告:“七天以后,在城外宽敞、平坦处与沙门较量法术。”舍卫国中共有十八亿人,当时的国法是击鼓召集会众。如果击铜鼓,十二亿人来集合;如果击银鼓,十四亿人来集合;如果击金鼓,所有的人都来集合。六师徒众有三亿人。当时人民都为国王及六师安置高座,须达为舍利弗安置高座。
【古文】
时舍利弗。在一树下。寂然入定。诸根寂默。游诸禅定。通达无碍。而作是念。此会大众。习邪来久。憍慢自高。草芥群生。当以何德而降伏之。思惟是已。当以三德。即立誓言。若我无数劫中。慈孝父母。敬尚沙门婆罗门者。我初入会。一切大众。当为我礼。
【白话】
此时舍利弗在一棵树下寂然入定,诸根寂静,游历各种禅定,通达无碍。心想:“此会大众修习邪道已久,傲慢自大,像草芥一样对待其他众生,应当以什么样的功德来降伏他们呢?”思惟后决定以三德来降伏。随即立誓道:“如果我在无数劫中孝顺父母、敬重沙门及婆罗门的话,我一入会场,所有在场众人应给我施礼。”
【古文】
尔时六师。见众已集。而舍利弗。独未来到。便白王言。瞿昙弟子。自知无术。伪求较能。众会既集。怖畏不来。王告须达。汝师弟子。较时已至。宜来谈论。是时须达。至舍利弗所。长跪白言。大德。大众已集。愿来诣会。
【白话】
这时六师见众人已到齐,只有舍利弗还未到,便对国王说:“瞿昙弟子自知没有什么法术,假装答应比试,而众人到齐,他却害怕不敢前来。”国王告诉须达:“比试时间已到,你师父的弟子应赶紧来谈法论技。”于是须达来到舍利弗前,长跪着请求:“大德,众人已经到齐,愿您能赴会。”
【古文】
时舍利弗。从禅定起。更整衣服。以尼师坛[尼师坛:比丘六物之一。即坐卧时敷在地上、床上或卧具上的长形布。乃坐具之梵语音译,又作尼师但那、巴师但娜。意译又作敷具、坐衣、随坐衣、衬卧衣,略称具。]。着左肩上。徐庠而步。如师子王。往诣大众。是时众人。见其形容法服有异。及诸六师。忽然起立。如风靡草。不觉为礼。时舍利弗便升须达所敷之座。
【白话】
这时舍利弗从禅定中出,整理好衣服,将尼师坛放在左肩上,徐徐而行,像狮子王一样走向大众。此时众人见他形貌、法服非同寻常,以及六师忽然起立,像风吹倒青草般,不自觉地向舍利弗施礼。舍利弗便坐在须达所铺设的高座上。
【古文】
六师众中。有一弟子。名劳度差。善知幻术。于大众前。咒作一树。自然长大。荫覆众会。枝叶郁茂。花果各异。众人咸言。此变乃是劳度差作。时舍利弗。便以神力。作旋岚风。吹拔树根。倒着于地。碎为微尘。众人皆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便为不如。
【白话】
六师中有一弟子,名叫劳度差,擅长幻术。在大众前念诵咒语,幻化出一棵树,自然而然地逐渐长大,树荫遮盖整个会场,枝叶茂盛,树上有各种花果。众人都说:“这是劳度差变出来的。”这时舍利弗便以神力变出一股大旋风,将大树连根拔起,树冠朝下掉在地上,跌得粉碎。众人都说:“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舍利弗。”
【古文】
又复咒作一池。其池四面。皆以七宝。池水之中。生种种华。众人咸言。是劳度差之所作也。时舍利弗。化作一大六牙白象。其一牙上。有七莲花。一一花上。有七玉女。其象徐庠。往诣池边。并含其水。池即时灭。众人悉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白话】
劳度差又念咒语,变化出一个池塘,池塘的四面都以七宝修成,池水中生长着各种鲜花。众人都说:“这是劳度差变的。”这时舍利弗变化出一只六牙大白象,每颗牙上有七朵莲花,每一朵花上有七位玉女,此象慢慢走向池边,用鼻子吸池水,池塘即时隐没不现。众人都说:“舍利弗获胜,劳度差不如。”
【古文】
复作一山。七宝庄严。泉池树木。花果茂盛。众人咸言。此是劳度差作。时舍利弗。即便化作金刚力士。以金刚杵。遥用指之。山即破坏。无有遗余。众会皆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白话】
劳度差又变出一座山,七宝严饰,山上有泉池树木,花果茂盛。众人都说:“这是劳度差变的。”这时舍利弗随即变化出一位金刚力士,用手中金刚杵遥指此山,山便破碎,化为乌有。众人都说:“舍利弗获胜,劳度差不如。”
【古文】
复作一龙身。有十头。于虚空中。雨种种宝。雷电振地。惊动大众。众人咸言。此亦劳度差作。时舍利弗。便化作一金翅鸟王。擘[擘:bò 指砍;劈击]裂啖之。众人皆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白话】
劳度差又变出一条龙,龙身上长着十个头,在虚空中降下种种如雨的宝物,雷电交加,震动大地,令众人惊恐万状。众人都说:“这也是劳度差变的。”这时舍利弗便变化出一只金翅鸟王,将龙撕裂吃掉。众人都说:“舍利弗获胜,劳度差不如。”
【古文】
复作一牛。身体高大。肥壮多力。粗脚利角。跑地大吼。奔突来前。时舍利弗。化作师子。分裂食之。众人言曰。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白话】
劳度差又变作一头牛,身形高大,肥壮多力,粗脚利角,刨地大吼,狂奔到众人面前。这时舍利弗便化作狮子,将它撕裂吃掉了。众人说道:“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古文】
复变其身。作夜叉鬼。形体长大。头上火燃。目赤如血。四牙长利。口目出火。腾跃奔赴。时舍利弗。自化其身。作毗沙门王。夜叉恐怖。即欲退走。四面火起。无有去处。唯舍利弗边。凉冷无火。即时屈伏。五体投地。求哀脱命。辱心已生。火即还灭。众咸唱言。舍利弗胜。劳度差不如。
【白话】
劳度差又变化自己身体,成为夜叉鬼,形体高大,头上燃火,眼睛血红,有四颗锋利的长牙,口眼吐火,跳跃着奔过来。这时舍利弗就将自身变成毗沙门王,夜叉害怕,立刻要逃走。但四面火起,无处可逃。只有舍利弗身边凉爽无火,即时屈伏,五体投地,哀求饶命。此时劳度差心已屈服,火便息灭。众人都说到:“舍利弗获胜,劳度差不如。”
【古文】
时舍利弗。身升虚空。现四威仪。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东没西踊。西没东踊。北没南踊。南没北踊。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或分一身。作百千万亿身。还合为一。于虚空中。忽然在地。履地如水。履水如地。
【白话】
这时舍利弗飞到虚空中,显示四种威仪,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从东边隐没在西边踊出,从西边隐没在东边踊出,从北边隐没在南边踊出,在南边隐没在北边踊出;或显现巨大的身形充满整个虚空;又把身形变小,从一身中分出百千万亿身,然后再合为一身;从虚空中忽然下到地上,走在地上像走在水上,走在水上就像走在地上。
【古文】
现是变已。还摄神足。坐其本座。时会大众。见其神力。咸怀欢喜。时舍利弗。即为说法。随其本行宿福因缘。各得道迹。或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六师徒众。三亿弟子。于舍利弗所。出家学道。
【白话】
显示了此番变化后,收回神力,坐到原来的座位上。此时在场大众见舍利弗神力无边,心中十分欢喜。这时舍利弗随即为大众说法,各人根据自己往昔种下的福德因缘而各自证得道果,有的证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六师徒众三亿弟子在舍利弗前出家学道。
【古文】
较技讫已。四众便罢。各还所止。长者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须达手自捉绳一头。时舍利弗。自捉绳一头。共经精舍。时舍利弗。欣然含笑。须达问言。尊人何笑。答言汝始于此经地。六欲天中。宫殿已成。
【白话】
比试技艺后,大众散去,各自回家。长者须达同舍利弗一起前往筹划精舍。须达拿着绳子的一头,舍利弗拿着绳子的另一头,共同度量精舍地基。这时舍利弗欣然含笑,须达问道:“尊者为什么发笑?”舍利弗回答:“你刚开始在这里测量土地,六欲天中的宫殿已经建成。”
【古文】
即借道眼。须达悉见六欲天中。严净宫殿。问舍利弗。是六欲天。何处最乐。舍利弗言。下三天中。色欲染厚。上二天中。憍逸自恣。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恒有一生补处菩萨。来生其中。法训不绝。须达言曰。我正当生。第四天中。出言已竟。余宫悉灭。唯第四天宫殿湛然。
【白话】
随即借给他道眼,须达便看见六欲天中庄严、清净的宫殿,便问舍利弗:“这六欲天中,哪一处最为安乐?”舍利弗说:“下三天中色欲太重;上二天中骄奢放逸,恣意而为;第四天中少欲知足,一生补处菩萨常常转生在那里,不断讲经说法。”须达说:“我正应生在第四天上。”话一出口,其余的宫殿都消失了,只有第四天宫殿清晰可见。
【古文】
复更从绳。时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言汝今见此地中蚁子不耶。对曰已见。时舍利弗。语须达言。汝于过去毗婆尸佛。亦于此地。为彼世尊。起立精舍。而此蚁子。在此中生。尸弃佛时。汝为彼佛。亦于是中造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毗舍浮佛时。汝为世尊。于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
【白话】
接着他们又继续测量,这时舍利弗忽然面带忧色。须达问道:“尊者为何面带愁容?”答道:“你现在看见地上的蚂蚁了吗?”回答说:“看见了。”这时舍利弗告诉须达:“过去毗婆尸佛出世时,你也为毗婆尸佛在此地修建精舍,而此蚂蚁就生活在这里;尸弃佛的时候,你也为尸弃佛在此地建立精舍,而此蚂蚁也生在这里;毗舍浮佛时,你为世尊在此地建立精舍,而此蚂蚁也生在这里;
【古文】
拘留秦佛[拘留秦佛:又作拘留孙佛、俱留孙佛、鸠楼孙佛、拘留秦佛等,乃过去七佛中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时。亦为世尊。在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是蚁子。亦于此生。迦那含牟尼佛时。汝为世尊。于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迦叶佛时。汝亦为佛。于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此蚁子。亦在中生。乃至今日。九十一劫。受一种身。不得解脱。生死长远。唯福为要。不可不种。是时须达。悲心怜伤。
【白话】
拘留秦佛时,你也为世尊在此地建造精舍,而此蚂蚁仍生在这里;拘那含牟尼佛时,你为世尊在此地建造精舍,此蚂蚁还是生在这里;迦叶佛时,你也为佛在此地建造精舍,此蚂蚁仍生在这里,直到今天。九十一劫受一种身,不得解脱,生死长久,只有福德最为重要,不可不种啊!”这时须达生起悲心,怜伤不已。
【古文】
经地已竟。起立精舍。为佛作窟。以妙栴檀。用为香泥。别房住止。千二百处。凡百二十处。别打犍椎[犍椎: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施设已竟。欲往请佛。复自思惟。上有国王。应当令知。若不启白。傥有慎恨。即往白王。我为世尊。已起精舍。唯愿大王。遣使请佛。
【白话】
测量已毕,就开始建立精舍。为佛陀建成一窟,又用上好栴檀作成香泥涂抹。另外还有其它的房舍一千二百处,共有一百二十处专门为打犍椎用。所有设施安置妥当后,须达想去请佛,又想到:“我上面有国王,应当让他知道此事,如果不向他禀报,或许国王会心生嗔恨。”随即前去对国王说:“我已为世尊建好精舍,恳请大王派使者迎请佛陀。”
【古文】
时王闻已。即遣使者。诣王舍城。请佛及僧。唯愿世尊。临覆舍卫。尔时世尊。与诸四众。前后围绕。放大光明震动大地。至舍卫国。所经客舍。悉于中止。道次度人。无有限量。渐渐来近舍卫城边。一切大集[集:大正藏为“众”。]。持诸供具。迎待世尊。
【白话】
国王听后,立即派使者到王舍城迎请佛陀僧众:“恳请世尊驾临舍卫国。”这时世尊与所有四众弟子前后围绕,放大光明,震动大地,前往舍卫国。路上经过客栈时就在其中休息,一路上所度众生无数。渐渐来到舍卫城边,舍卫城中所有大众都拿着供具迎接世尊。
【古文】
世尊到国。至广博处。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足指按地。地皆震动。城中伎乐。不鼓自鸣。盲视聋听。哑语偻伸。癃残拘癖。皆得具足。一切人民男女大小。睹斯瑞应。欢喜踊跃。来诣佛所。十八亿人。都悉集聚。
【白话】
世尊到达舍卫国一处宽阔平坦的地方,大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足指按压大地,地皆震动,城中伎乐不鼓自鸣,盲人、聋子、哑巴、驼背之人、老弱病残都恢复正常。所有民众、男女大小,看到这种瑞兆,都欢喜雀跃来到佛前,十八亿人都云集一处。
【古文】
尔时世尊。随病投药。为说妙法。宿缘所应。各得道迹。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因缘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各各欢喜。奉行佛语。
【白话】
这时世尊随病施药,为大众宣说妙法,根据往昔的因缘,各自获得道果: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的;有种辟支佛因缘的;有发无上正真道心的。各各欢喜,奉行佛的教言。
【古文】
佛告阿难。今此园地。须达所买。林树华菓[菓:ɡuǒ 同果。]。祇陀所有。二人同心。共立精舍。应当与号。太子祇陀树给孤独园。名字流布。传示后世。尔时阿难。及四部众。闻佛所说。顶戴奉行。
【白话】
佛告诉阿难:“现在这个园地是须达所买,树木花果为祇陀所有,二人齐心共同建立精舍,所以应当为之取名为太子祇陀树给孤独园,让这个名字广泛流传,并传示给后人。”尔时阿难及四众弟子,闻佛所说,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凡例·书玉 卷二十七·赜藏主 卷一百四·佚名 卷九·道世 第九 刀提耶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复江易园居士书·太虚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太虚 指月录卷之三十二·瞿汝稷 中国之民间教化何在·太虚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九卷·蕴闻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三·智顗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一·念常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三·澄观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第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