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摩利支天经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天女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力。常行日月天前。日天月天不能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捉无人能缚。无人能害无人能欺诳。无人能债其财物。无人能责罚。不为怨家能得其便。佛告诸苾刍。若有知彼摩利支天名常忆念者。彼人亦不可见亦不可知。亦不可捉亦不可缚。亦不可害亦不可欺诳。亦不为人债其财物。亦不为人之所责罚。亦不为怨家能得其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知彼摩利支天名求加护者。应作是言。我(某甲)知摩利支天母有大神力。我今归命愿护我身。无人能见我无人能知。我无人能捉我无人能缚。我无人能害我无人能欺诳我。无人能债我财物。无人能责罚。我亦不为怨家能得其便。尔时世尊说陀罗尼曰。

曩谟(引)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野(一)怛你也(二合)他(去声引二)遏迦么枲(鼻声已下同三)沫迦么枲(四)阿(上声)度(引)么枲(五)紫(精以切引)钵啰么枲(六)摩诃紫钵啰么枲(七)頞怛驮(引)曩么枲(八)么(鼻声引)哩(引)紫野么枲(九)曩谟(引)娑睹(二合)帝(十)啰(转舌)乞洒(二合)啰乞洒(二合)[牟*含](引十一)萨嚩萨怛嚩(二合引)难(上声)左(十二)萨嚩怛啰(二合十三)萨嚩婆(去声)喻(引)钵捺啰(二合)吠(引)毗药(二合)娑嚩(二合引)贺(引十四)

心真言曰。

娜莫三(去声)满多没驮(引)南(一)唵(引二)摩(鼻声引)哩(引)唧(引)娑嚩(二合)贺(引三)

尔时世尊说此陀罗尼已。告诸苾刍。若有受持此经法者。应作是愿。王难中护我贼难中护我。行路难中护我于失道旷野中护我。水火难中护我刀兵军阵难中护我。鬼神难中护我毒药难中护我。恶兽难中护我毒虫难中护我。一切怨家恶人难中护我。佛实语护我法实语护我僧实语护我。天实语护我仙人实语护我。一切处一切时。愿常护我弟子(某甲)莎嚩(二合引)贺(引)。

佛告诸苾刍若善男子善女人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国王大臣一切人等有诸难时。但当至心诵此摩利支陀罗尼。不待加功随诵随成。远离诸难除不至心。持诵之时并结本印。以香涂手先结三部心印。二手内相叉为拳并竖二大拇指。是一切如来心印真言曰。

唵(引一)尔(惹以切)曩尔迦(半音二)

次结莲部心印。即前印以左大拇指屈入掌。直竖右大拇指真言曰。

唵(引一)阿(去声引)噜(引)力迦(半音二)

次结金刚部心印。即前印以右大拇指屈入掌直竖左大拇指真言曰。

唵(引一)嚩日啰(二合)地力(二合)迦(半音二)

次结护身如来拳印。以右手屈大拇指横于掌中。便以四指握大拇指为拳。以此拳印加持自身五处。先额右肩左肩心喉每处各诵真言一遍真言曰。

唵(引一)仆(引)入嚩(二合)罗吽(引二)

次结摩利支菩萨根本印。二小指二无名指。右押左内相叉。直竖二头指相捻。以二中指各缴头指背。向前头相拄。二大指并竖即成。结印当心。诵前摩利支身陀罗尼及心各七遍。每遍屈二大拇指招之。亦名迎请印。兼以此印加持身五处。顶上散印。

次结大三昧耶印。辟除结界。以右手大指捻小指甲上。余三指直竖如三股杵形。左手作金刚拳按于心上。随诵真言以右手印于顶上。左转三匝辟除一切作障难者。便右旋三匝并挥上下。即成结十方界。一切天龙人非人等不能附近真言曰。

唵(引一)商迦[口*(隸-木+士)](轻舌二)摩诃(引)三(去声)么(鼻声)琰娑嚩贺

次结摩利支安怛袒那印(此言隐形)以左手虚掌作拳。大指微捻头指甲如环。已下三指握拳令密。又令掌中作孔。安自心前。想自身入此印孔中藏。以右手平掌。右旋摩此印便盖孔上。想此印即是摩利支天菩萨身。我自身隐藏于摩利支天菩萨心中。一心专注不间断。诵前根本及心真言。不限遍数但虔诚至心。必获菩萨威神加护。一切怨家恶人悉不能见。一切灾难皆得解脱。若欲供养摩利支菩萨者。应用金或银或赤铜。或白檀香木或紫檀木等。刻作摩利支菩萨像。如天女形可长半寸。或一寸二寸已下。于莲花上或立或坐。头冠璎珞种种庄严极令端正。左手把天扇。其扇如维摩诘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扬掌向外。展五指作与愿势。有二天女各执白拂侍立左右。作此像成。戴于顶上或臂上或置衣中。以菩萨威神之力不逢灾难。于怨家处决定得胜。鬼神恶人无得便。若欲成验愿见摩利支天真身求胜愿者。诵此陀罗尼满十万遍。依法建立曼荼罗。画摩利支菩萨像。安置坛中种种供养。并作护摩火坛。摩利支天女必现其身。所求胜愿决定成就除不至心。佛告诸苾刍。我为当来恶世苦难恐怖有情。略说摩利支天法。此菩萨有大悲愿。常于苦难恐怖之处。护诸有情不令天龙鬼神人及非人怨家恶兽所能为害。汝当受持广宣流布饶益。有情诸苾刍等及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摩利支天经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澄观
  法海经全文·佚名
  卷三十六·性音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十·石雨明方
  卷五十四·彭绍升
  卷第二十·白岩净符
  卷五百九十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七·澄观
  菩提资粮论卷第三·龙树
  卷二十二·佚名
  评花草有灵·太虚
  顶生王缘品第四十五·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十·佚名
  学佛与佛学·太虚
  佛学院二千九百五十年圣诞纪念大会缘起·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一出 封赠忠臣·王世贞

    〔付末上〕为问当年素服儒。于今腰下佩金鱼。分明有个朝天路。何事男儿不读书。自家林相便是。我老爷向与邹老爷结为兄弟。恩若同胞。共除大奸。各伸所愿。今邹老爷升授通政参议。吿归葬亲。我老爷特差我打探消息。

  • 卷一百八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六十六 张 栻 熙熙阳春诗 熙熙阳春既发既舒翼翼南亩是展是图嗟尔农夫各敬乃事往利尔器诫尔妇子惟生在勤勤则及时惟时之趋时不尔违淅淅甘雨膏我下土习习

  • 卷八·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八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九首【起寜壬子秋尽十二月通守杭州时作】 愼按咸淳临安志先生初至杭沈立之为大守明年八月沈除审官院以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壬戌朔复听勘大理寺卿虞守愚官命吏部遇缺推用守愚初坐谳狱失实被劾罢归至是勘明故有是 命○户部尚书李士翱奉 旨覆议前尚书潘潢所陈理财事宜条为七事一沿边九镇岁派主兵钱粮较实在军马岁用之数率皆有

  • 裴文举传·李延寿

    裴文举,字道裕,河东闻喜人。文举从小忠诚谨慎。大统十年(544),因奉朝请被征用,当时,周文帝宇文泰的儿子们都很年幼,因此,替他们大选幕宾。裴文举入选,常与宇文泰的儿子们交游,相处彬彬有礼,互相尊敬,从没有轻薄地戏闹。又迁任为

  • ●跋·壁昌

    经世之书宜乎愈浅愈明愈近愈切也州县古百里诸侯土其地子其民凡四竟之内井里田庐耕桑牧养与夫狱讼之所以平赋役之所以均老幼孤疾之不得其所者所以易危为安一惟长官是赖官不与民相亲而惟左右之人是任为之左右者亦幸官之

  • 卷八十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宋 宋敏求 编政事礼乐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颁行唐礼及郊庙新乐诏用庆善曲破阵乐诏诏习礼乐诏禁断女乐?内出云韶舞?雅乐名大唐乐制经史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修晋史诏简择史官诏令诸儒

  • 卷五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十二职官志十一职制补放领侍卫内大臣以下官员领侍卫内大臣缺出由领侍卫内大臣将内大臣散秩大臣八旗满洲蒙古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外省将军职名开列具奏补放领侍卫内大臣内如有出兵出差者

  • 三十四年·佚名

    (戊子)三十四年清康熙四十七年 春正月1月15日○癸亥,正言金東弼,啓請崔重泰罷職,上不許。〈原啓見上。〉重泰始自關東伯遞歸,因入侍言:「尊號命寢後,東民膽落,公議枳舊踐。」重泰疏辨落莫,誤爲膽落,歸咎史官。東弼卽其時史官,啓斥

  • 提要·崔寔

      严可均曰:《隋志》法家《正论》五卷,汉大尚书崔寔撰。《旧唐志》:《政论》五卷。《意林》亦五卷。《新唐志》作六卷。各书引见或作《政论》,或作《正论》,又作《本论》,止是一书。寔字子真,一名台,字符始。涿郡安平人。高

  • 《坛经》考之二·胡适

    &mdash;&mdash;记北宋木的《六祖坛经》去年十月我过日本横滨, 会见铃木大拙先生, 他说及日本有新发现的北宋本《六祖坛经久后来我回到北平, 不久就收到铃木先生寄赠的京都拥川兴圣寺藏的《六组坛

  • 卷二十七·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二十七宋 李明復 撰文公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程氏學曰滕文公問孟子曰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孟子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

  • 二柄·韩非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

  • 劝流通华严持验引·佚名

    经典所在。流通即属善缘。福报无量。故语云。能以大乘法传一人者。当十善。传十人者。当百善。传大贵人。大豪杰。大力量者。当千善。重刊广布者。当万善。况净土法门。超出生死轮回。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是劝

  • 渤海考·柳得恭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 天道偶测·李塨

    七十岁冬至患类中风病夜不能寐因思古人测天如覆盆如鸡卵似皆未确覆盆鸡卵则天包地外无地以载之矣乃天为一可转之物而日有常度则天为有形有体之物矣而乃无所附着乎无所附着则无边无际何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确有可

  • 全元散曲·隋树森

    隋树森编。元代散曲总集。收录自金代元好问以下至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等人的散曲213家,以及元代和元末明初的无名氏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首。同时还辑录有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谱等。编排大体以作家年代

  • 绪言·戴震

    清戴震著。分上、中、下三卷。本为其《孟子字义疏证》初稿。是作者指名批判程朱理学的第一部著作。首先肯定宇宙天地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物质世界,其物质基础即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天道之实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