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古今体一百二十八首【丙申八】立秋【六月廿四日】秋月先七日秋风入几分琯中常运律台上又观云素扇迎凉置生衣嬾夕薰农占小雨吉【农政全书云立秋日小雨吉今曰早 
- 虞玩之,字茂瑶,会稽余姚人也。祖宗,晋库部郎。父玫,通直常侍。玩之少闲刀笔,泛涉书史,解褐东海王行参军,乌程令。路太后外亲朱仁弥犯罪,依法录治。太后怨诉孝武,坐免官。泰始中,除晋熙国郎中令,尚书起部郎,通直郎。元徽中,为右丞。 
- 葬考十二山陵六明熙祖祖陵明防典熙祖曰祖陵在泗州设祠祭署置奉祠一贠陵戸二百九十三户供洒埽今言熙祖祖陵在泗州基运山奉祀朱氏宗人壻也徳祖懿祖就祖陵而望祭焉国朝典彚基运山设陵户三百十四家明一统志祖陵在泗州城北 
- 桓公中七年诸侯防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十四年陈厉公子完号敬仲来奔齐齐桓公欲以为卿让于是以为工正田成子常之祖也【史齐世家】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防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 
-  光绪四年。戊寅。二月。丙申。遣官祭关帝庙。外起居注  ○以正黄旗汉军都统安兴阿署镶黄旗蒙古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克兴阿署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常星阿署正白旗护军统领。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恩麟 
- 一四一一 谕内阁《十三经》允宜刊之石版列于太学着派和珅等为总裁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自汉、唐、宋以来,皆有石经之刻,所以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 
-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宣宗。宣宗安成思孝大王讳运字继天古讳蒸又祈。 文宗第二子顺宗母弟文宗三年九月庚子生。 幼而聪慧及长孝敬恭俭识量弘远。 博览经史尤 
-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第五十八典礼【九 乐章三】一百一  【御制文二集积千余首】慎【徵工】厥【角上】身【徵上】修【徵工】谟【角上】训【羽凡】文【角上】更【徵工】思 
- 職官十七 ○職官十七 藩屬各官 土司各官 僧錄道錄等司 △藩屬各官 外藩蒙科爾沁等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喀爾喀四部八十五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阿拉善厄魯特一旗烏蘭烏蘇厄魯特二旗額濟訥土爾扈特一旗杜爾伯特十六旗每旗扎薩 
-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Θ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家之有姐子,器皿不居,况姐民乎!民者敖于爱而听刑。故刑所 
- 门人所记诗说拾遗诗者人之性情而已必先得诗人之心然后玩之易入诗三百篇大要近人情而已看诗且须讽咏此最治心之法看诗者欲惩穿凿之弊欲只以平易观之惟平易则易看若有意要平易便不平易今之言诗者字爲之训句爲之释少有全 
-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一九   宋 李如圭 撰丧服缌麻三月者郑注缌麻布衰裳而麻绖带也不言衰绖略轻服省文曰缌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郑注谓之缌者治其缕细如丝也或曰 
-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衍要道之义君臣易干彖传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程颐传曰天爲万物之祖王爲万邦之祖乾道首出庶物而万彚亨君道尊临天下而四海从王者体天之道则万国咸宁也坤六三含章 
-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十一   宋 时澜 撰盘庚中第十      商书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作者动作之作涉河而去此将迁时也上篇作于未迁之时下篇作于已迁之时未迁则情未动已迁则情已定不至涣散溃 
- △第二分实语品第六十五之二庆喜当知。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爱乐听闻如是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闻已受持读诵通利。精勤修学如理思惟。为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宣说开示教诫教授。当知彼人曾於过去亲从诸佛。闻说如 
- 昔波罗奈国有山。去城四五十里。有五沙门处山学道。晨旦出山人间乞食。食讫还山晚暮乃到。往还疲极不堪坐禅思惟正定。历年如是不能得道。佛愍念之劳而无获化作一道人往到其所。问诸道人隐居修道得无劳惓。诸沙门言:吾 
-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依文显正三 明佛性不同一 有无差别二 明阐提类异三 声闻有殊四 二死不等五 明佛三身常无常异六 杂决择七明佛性不同一依诸经论。所明佛性不过三种。一理性。二行性。三隐密性。言理性者。 
- 通玄秘术,唐人[[沈知言]撰。原本三卷,今《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神部众术类。书前有作者所撰序文,自称于太和初年(827)遇道士马自然。授以秘诀及药方;咸通五年(864)春又于淮南遇故人荥阳郑公,授以「神丹诸家秘要」,遂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