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知胜义谛。何等为十。一者成就不生法故。二者成就不灭法故。三者成就不坏法故。四者成就不出不入法故。五者成就超言境界故。六者成就无言诠法故。七者成就无戏论法故。八者成就不可说法故。九者成就寂静法故。十者成就圣者法故。何以故?善男子,胜义谛理本无坏故。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本自如是,不生不灭。不出不入。非文字所说,非文字诠表。离诸戏论取证。善男子,此胜义谛。湛然寂静不可言说。唯诸圣者自内所证。又善男子,此胜义谛。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本无所坏以是义故。有善男子,发正信心清净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既出家已发勤精进修诸善行。如头覆缯帛救其火然。求法亦尔。善男子,若不得胜义谛法。即所修梵行虚无果利。如来出世亦无果利。是故善男子,若有胜义谛可说。名为菩萨了知胜义。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善知胜义。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知缘生。何等为十。一者知诸法空。二者知法无所有。三者知法不真实。四者知法如像。五者知法如影。六者知法如响。七者知法如幻。八者知法不久停。九者知法动摇。十者知法皆从缘生。菩萨作是思惟。此法如是空。如是无所有。如是不真实。如是如像如影如响如幻。如是不久停。如是动摇。如是缘生。虽复了知诸有生法。决定不住速趣破坏。而亦建立生法灭法及彼住法。又复惟忖如是诸法。从何缘生从何缘灭。作是思惟已,乃知是法从无明生。因无明有。以其无明而为先导依止无明。依无明已诸行乃生。依诸行已而有诸识。由有识故乃立名色。立名色故乃有六处。六处有故诸触随生。以有触故乃起於受。由其受因愚夫生爱。爱逼迫故而起於取。以有取故缠缚於有。由有故生。生故有老。有老法故补特伽罗士夫皆死。依死法故而起忧悲苦恼愁叹。如是乃得一大苦蕴集。是故智者应当勤力断除无明。破坏无明。拔无明根灭无明法。由无明灭故。即能除灭无智之者所依止法。譬如命根灭已除根皆灭。无明灭已,无智所依诸法皆灭。亦复如是,何以故?无无智故乃无积集。一切烦恼不转诸趣。以无烦恼转诸趣故。即能断灭生死之因近於涅槃。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善知缘生。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能自了知。何等为十。一者菩萨善自观察。今我此身何族中生。婆罗门族邪。刹帝利族邪。长者族邪。而或高尚富贵族邪。其或卑贱下种族邪。若在高尚富贵族生。我当不恃此缘而生憍倨。记使於其卑贱族生。当起是念。由我宿昔造杂业故生如是族即以此缘厌离於世。生厌离故而求出家。二者菩萨既出家已,即当观察。我今为何义故而求出家。乃自思忖。我今出家。自得度已令他亦度。自解脱已亦令他人悉得解脱。以是缘故终不生於懒堕懈怠。三者菩萨如是观察。我今出家。应断一切罪不善法灭尽无馀。我若已断诸不善法。生大欢喜適悦庆快。我若未断诸不善法。应当策勤速令除断。四者菩萨如是观察。我今出家宜应广大增长修习一切善法。我若已能广大增长一切善法。心生欢喜適悦庆快。我若曾未增修善法。应当策勤速令增长。五者菩萨如是观察。我若依止於师尊已,即能增长一切善法。坏灭一切不善之法。由此因缘。於其亲教师所。不以鲜闻多闻有智无智持戒毁戒。应当悉起佛大师想。於彼师尊之所。爱乐信重恭敬承事。亦於轨范师所。同彼亲教之师尊重恭敬。六者菩萨如是观察。我若依止轨范师已,当於菩提分法。未圆满者而能圆满。诸有未断一切烦恼而悉能断。是故於彼轨范师所。恭敬承事如亲教师想心大欢喜。而彼师尊。能以正道一切善法摄受於我。不以邪道不善之法而为摄受。七者菩萨如是观察。谁是我师乃审思惟。一切智者是我大师。彼一切明了悲愍世间。起大悲心作大福田。能为天人阿修罗世间等师。以是缘故。生大欢喜適悦庆快。又复思惟。若佛世尊为我大师。我实得大善利。如佛世尊施设学道。我当尽其寿命奉教修学。如闻随转终不违越。八者菩萨作是思惟。我当从谁而行乞食。遍伺察已,我应於彼婆罗门刹帝利庶民之家周行求乞。令彼施食获大果报。成大义利具大威德。我以此缘。令彼得果故从乞食。九者菩萨作是思惟。彼婆罗门刹帝利等。为起何想而施我食。如是审察彼婆罗门刹帝利等。必应於我起沙门想起刍想起福田想故施我食。我今宜应积集修行沙门功德刍功德福田功德。十者菩萨作是思惟。我当云何而能出离无始生死。如是审察。一者我得成刍相。斯为第一出离生死。二者我得成就刍所有功德。斯为第二出离生死。三者我能发起精进舍离懈怠。修诸善行证得法性。斯为第三出离生死。四者遍修诸行。乃至成佛化度有情。斯为第四出离生死。菩萨若能如是审谛常所观察。是即名为善自了知。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善自了知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知世间。何等为十。一者见高倨人能自卑下。二者见我慢人能离憍慢。三者见谄曲人能立正直。四者见妄语人为说实语。五者见恶语人为说爱语。六者见粗猛人起柔软相。七者见恚恶人能多忍辱。八者见毒害人为起慈心。九者见苦恼人为生悲愍。十者见慳吝人为行布施。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善知世间。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生清净诸佛刹土。何等为十。一者具戒净净不断不杂。复无染污戒行成就。二者行平等心。为一切有情设平等方便。三者成就广大善根非鲜少故。四者远离世间名闻利养等事复不染著。五者具於净信无疑惑心。六者发勤精进舍离懈怠。七者具修禅定无散乱心。八者修习多闻而无恶慧。九者利根利慧无暗钝性。十者广行慈行无损害心。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生清净诸佛刹土。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云何世尊,为具修十法乃得生邪。为随修一法无所缺坏亦得生邪。佛言:善男子,若随修一法不断不坏。无杂无染清净洁白。即能成就馀诸法行。善男子,此中意者,若能具修诸法无所缺减。生净佛刹决定无疑。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何等为十。一者修治如来形像。二者严饰破故塔庙。三者妙香涂治如来宝塔。四者以妙香水洗沐佛像。五者泥饰涂补扫除溅洒如来塔地。六者恭事父母。七者恭事轨范之师及亲教师同梵行等。八者虽复如是无所悕望。九者即以如是所有善根而用回向。愿以此善普令一切有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十者深心志固。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不染胎藏垢秽而生。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能在家出家。何等为十。一者得无所取。二者不杂乱住。三者弃背诸境。四者远离诸境一切爱著。五者不染诸境所有过失。六者能於如来所设学门恭敬修习。加复勤力而无厌足。七者虽复少分得其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心常喜足。八者随得应器衣服离诸取著。九者厌离诸境常生怖畏。十者常勤修习现前寂静。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能在家出家。

猜你喜欢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道谦
  十誦比丘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八十六·佚名
  复支那内学院书·太虚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佚名
  六 集·佚名
  卷第三·晦翁悟明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二·彦悰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八卷·佚名
  卷第三十二(第五诵之四)·佚名
  ○优毕叉颂第六·玄觉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四·牧云通门
  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窥基
  二十一、云门屎橛·慧开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875_1 【唐受命谶】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   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桃花园,宛转属旌幡。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 丁集第二·钱谦益

    张宫保治一十四首【万寿节朝天宫习仪二首】曲槛通丹室,长松锁翠烟。楼台凌绝絺,钟磬发诸天。瑞荚生尧日,绯桃入汉年。君王有明德,万寿应高玄。看佩移宵烛,闻钟候晓鸡。鼓严千队肃,嵩祝万声齐。凤吹随金

  • 卷七十三上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三上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上上 狂士 王弼 荀粲 焦先 扈累 石德林 嵇康向秀 郭象 孙登 刘伶 礼为修身之纲法为治世之

  • ·檄诸将弁大搜罗汉门诸山·丁曰健

    台民以倡乱为嬉,岂真不知刑戮之可畏?由大山深险,而逋逃之薮多也。成则出为民害,败则去为山狙,人迹不至,莫穷其底,彼何惮而不为哉!夏季大乱削平,渠魁咸缚;秋间尚有阿猴林、盐水港、六加甸、旧社、红毛寮诸孽,后先啸

  • 萧朴传·脱脱

    萧朴,字延宁,国舅少父房之族。父萧劳古,因为擅长做文,成为圣宗的诗友。萧朴幼时便显得像个练达持重的人。成年之后,博学多智。开泰初,补为牌印郎君,任南院承旨,暂管转运事,不久改任南面林牙。皇上以政事问他,萧朴详细地陈说百姓

  • 彭庭坚传·宋濂

    彭庭坚字允诚,温州端安人。至正四年(1344)进士及第,授承事郎、沂州同知。任职期间,曾捣毁牛皇神祠、赶走邻郡马贼、免除对民众的横征暴敛,百姓甚以为便。不久,因为狱囚平反而得罪了上司,便弃官归里。至正十年,朝廷诏选地方官

  • 张桓传·宋濂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张木,曾任汝宁知府,全家便徙居汝宁。桓是国子生,受命在滑州府任白马县县丞。调入朝中任中书省属官,并被提升为国子典簿。后又离京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因进谏有违皇帝的旨意,乃去职。不久,汝宁发生

  • 卷六十三水师一·冯煦

    长江水师官制长江水师西起湖北荆州,东界江苏江阴,上至湖南岳州,下至江苏崇明,绵亘五省,包络湖浸。凡为营二十有二。省志原作二十八。分立五标。设总兵官四,而统辖于长江提督。副参游以下巡抚节制。计安徽除提标中营外,曰安庆

  • 卷十·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十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月令二盲风至集说盲风疾风也窃案孔疏皇氏秦人谓疾风为盲风故郑玄取以解月令而集说本之然盲字义终不甚明惟严陵方氏以为盲者闭暗之义当建酉阖户之月故其风谓之盲风

  • 第三章 《中庸》·林语堂

    《中庸》在儒家哲学里之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之所以把《中庸》这部书置诸儒家典籍之首,即因为研究儒家哲学自此书入手,最为得法。研究儒家哲学时,《中庸》一书本身,可说就是一个相当适宜而完整的基础。《中庸》为《四书

  • 引·季本

    诗说解頥总论引予辑诗说解頥有正释三十卷字义八卷比诸家旧説为详然一以经文为主而于旧说多所破之览者或未防悉逹故述总论二卷以冠其端知总论然后知作诗之本义而考见得失由是而读全经则条理分眀可以得其指意之所在而凡

  • 卷第六·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

  • 锯陀身施缘品第十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尔时世尊。身有风患。祇域医王。为合药酥。用三十二种诸药杂合。令佛日日服三十二两。【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当时世尊身患风病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金刚顶经百千颂十八会瑜伽。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夫修行菩萨道。证成无上菩提者。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以为妙道。

  • 汤子遗书·汤斌

    清初学者汤斌所撰杂著。斌之学源出孙奇逢,治程朱理学,也不废陆王之说,虽以宋儒为主,亦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主张“身体力行” ,以正心诚意,讲求实用为本。尝谓: “圣贤义理,载于五经四书,而其要在于吾身,若舍目前各人

  • 吴中水利全书·张国维

    水利志。又名《吴中水利书》。明张国维撰。二十八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进士。历官江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事败投水死。是书首列东南水利总图、苏州府全境水利图、苏州府城内

  • 闺训千字文·佚名

    为清代女子蒙学教材之一,原名《女千字文》,清人所作。该书与《改良女儿经》一样,贯穿书中的中心思想仍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观念,但对一些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训则也有详细的描述,对女子的一生成长有很

  • 挂枝儿·冯梦龙

    一名《童痴一弄》。民歌集。明冯梦龙(1574—1646)辑。十卷。梦龙有《喻世明言》已著录。约成书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共四百三十五首。“挂枝儿”是明万历后流行的一种民间时调小曲,盛传一时。此集包括冯氏评注改订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