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元代全真道道士牧常晁撰,黄本仁编集。七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牧常晁诗文,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为论说类,包括《无极太极图序》、《三教同源譬说》、《万法归一图说》等,共三十五章。 其二为问答类,包括问金丹性命约八十条,问太极四十余条。 其三为诗偈类,包括金丹诗六十六首,禅宗公案三十条,杂颂诗词约三百余首。 其四为劝戒类,包括劝报父母十恩及人天十替。全书大旨以合三教,齐万法为宗。谓中庸、真常、常住为三教之极,皆指千古不易之至理。儒、释、道三家「同一太极共一性理,鼎立于华夷之间,均以教育为心」。作者主张融会三教性理之说,而归本于性命双修。认为「无极」纯然是理,有是理而后有是炁,理炁混沌,是名「太极」。太极生三才立万物,理炁为性命之本,「与三才万物相为而无终」。又称无极乃「太极之真无」,太极乃「无极之妙有」;真无为性理之始,妙有为炁命之始。大道以无为体,以有为用,体用归一,理炁相依,有无动静而成变化之道。又称修炼分性命二宗。性宗以清虚寂静为本,忘情去欲为宗,以戒、定、慧为第一义;命宗以无为自然为本,专气抱一为宗,以精气神为第一义。然而戒、定、慧与精、气、神相依不离。「戒以养精,定以养气,慧以养神」「戒、定、慧依精、气、神而立,精气神依戒定慧以全」。故修道者应性命双修。又书中论修炼金丹,重在身心清静。认为「六根清静,方寸澄澈,便是真丹」。其丹法分顿渐两种,以存神养命人手者为渐法,以清净虚无从修性直入者为顿法,全真道所修为顿法,与释氏相类。书中极力论证佛道二教同轨,「佛性不异金丹」;「仙道不死,释道不生,一死一生,是为泥丸」。总之,三教合一,理炁混融,性命双修,戒、定、慧与精、气、神并重,是本书主要论点。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张真人金石灵砂论·佚名
  星命总括·耶律纯
  口齿类要·薛己
  药征·吉益东洞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佚名
  三洞众戒文·张万福
  彭祖摄生养性论·佚名
  本草新编·陈士铎
  一贯天机直讲·魏尧
  横渠易说·张载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王冰
  南斗延寿灯仪·佚名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泠虚子
  玄坛刊误论·张若海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汝愚·唐圭璋

      汝愚字子直,太宗子汉王元佐七世孙。居饶州之馀干县(在今江西省)。生绍兴十年(1140)。乾道二年(1166)进士第一。四年(1168),召试馆职。光宗朝,累除同知枢密院事。宁宗朝,权参知政事,拜右丞相。为韩侂胄所忌,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永

  • 晁无咎词卷六·晁补之

    宋 晁补之 撰永遇乐【赠雍宅璨奴】银烛将残玳筵初散依旧愁绪醉里凝眸娇来纵体此意难分付怜伊只似风前轻燕好语暂来还去重楼静珠帘休下待扫画梁留住 青娥皓齿云鬟花面见了绮罗无数只你厌厌教人竟日一防无由诉如今

  •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五十 张易 送许鲁斋归山 语相累累入省闱先生何事独西归心随道隐贫非病老得身闲古亦稀行色一杯燕市酒春风二月楚山薇到家已及蚕

  • 东观奏记序·裴庭裕

      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以宣宗、懿宗、僖宗三朝实录未修,岁月渐远,虑圣绩湮坠,乃奏上,选中朝鸿儒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以吏部侍郎柳玭、右补阙裴庭裕、左拾遗孙泰、

  • 第三十七回 罢国会议员回籍 行婚礼上将续姻·蔡东藩

      却说张勋本党附袁氏,从前袁世凯任直督时,奉清廷命募练新军,所有冯、段一班人物,统是练军中的将弁,张勋亦尝与列,受袁节制。所以张勋平日,除清廷皇帝外,只服从一袁项城。辛亥革命,张勋退出南京,虽是孤城受困,敌不住江浙联军,

  • ◎食货一·徐天麟

    ○垦田数汉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汉极盛矣。(地理志。)○

  • 第十九册 天命六年三月·佚名

    第十九册 天命六年三月三月初十日,发兵。十一日夜半 有青白气,自西向东,由月晕以北出,称至月晕以南消。是晚,明侦卒知我兵至,遂举烽火告警,至掌灯时,沈阳城人得知。是夜已过,十二日晨辰进,我兵至沈阳,於城东七里外河北岸立木城

  • 长庆·周绍良

    №长庆001【盖】大唐故马府君墓志铭【志文】大唐故□京内仓使朝议郎行内侍省内府局令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赐绯鱼袋扶风郡马府君墓志铭并序南安郡单少达述噫!父能播圣善之声,内德垂品哲之范。有一於此,流庆必

  • 高隆之传·李延寿

    高隆之,字延兴,洛阳人,是宦官徐成的养子。有人说他的父亲高干被姑夫高氏养育长大,因而从了高姓。他后来立下了决定朝廷命运的大功。高欢命他为自己的兄弟,他便说自己是高欢的同乡,渤海..地人。  他身高八尺,须髯秀美,性情深

  •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司马迁

    平阳侯【正义】:晋州城即平阳故城也。曹参者,沛人也。【集解】:张华曰:“曹参字敬伯。”【索隐】:地理志平阳县属河东。又按春秋纬及博物志,并云参字敬伯。【正义】:按:沛,今徐州县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第三十六·佚名

    昔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中。时与诸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摩竭国王号名阿阇世。所领五百国各有姓名。近有一国。名曰越祇。不顺王命欲往伐之。即召群臣讲宣议曰:越祇国人富乐炽盛。多出珍宝不首伏於我。宁可起兵往伐之不。

  • 大般涅槃经 第六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六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四依品第八佛复告迦叶。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四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念三宝品第十八之三诸有道路河流处  能建桥梁及舡筏普为利乐诸众生  称赞寂静令忻悟放大光名除渴爱  此光能觉

  •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律陀树园。与大众俱。是时罗睺罗童子居止异处。于夜分中忽为大恶罗刹所怖。时罗睺罗即于是夜。与诸童子众前后围绕。

  • 卷第十一·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十一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三十六世 弘觉忞法嗣 宁波府天童山晓晳禅师 长寿县魏氏子。父国琦。世儒业。母阳氏。梦梵僧授一如意生师。幼见经书佛像。即知敬礼。从邑之定慧

  • 序·佚名

    仲尼曰温伯雪子目击而道已存其东岩大师之谓欤师提一楖栗走郊市中不修边幅未或能定其为珍御为垢衣者顾索余在稠人班荆尘谈露布心腑大不异夙昔相识比再晤则出所著黄连语录二卷示之又何其小撞而发大响狮子之捉一兔固尔哉

  • 培根随笔·培根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 《论真理》《论嫉妒》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智圆撰。十卷。是唐湛然撰《维摩经略疏》的疏释之作。据作者自序称,有感于唐湛然撰《广疏记》与其所删削的《略疏》“文义回互”且多“谬说”,故“别为解释”。全书分释序和疏文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