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本草新编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书中认为古人常提出的“饭上蒸”,是为了克服忌铁锅而又要用铁锅,采用的补救方法。对酒制白芍,乳制茯苓,首乌熟用和黄芪蜜炙等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芍药正取其寒以凉肝之热,奈何以酒制,而使之温耶”;茯苓“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反失”;“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何首乌“蒸熟能黑须发,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治其以前味,绝无功效……惟生首乌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以黑须发,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尽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发……有些体轻之药如淫羊藿,蒲公英等,需用剂量大,体轻占体积大不好携带,该书提出制成煎膏,缩小体积,以便于带出,配方用。例蒲公英“夫蒲公英煎膏,实可出奇,尤胜于生用也,而煎膏之法若何,每次必须百斤,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将渣滤起不用,止用汁……俱取清汁,入于大锅内,再煮至浓汁,然后取砂瓶内盛之,再用重汤煮之,俟其汁如蜜,将汁倾入盆内,牛皮膏化开,入之搅均为膏,晒之自干矣,大约浓汁一斤,入牛皮膏一两,便可成膏而切片矣。一百斤蒲公英取膏七斤,存之药笼中,以治疮毒火毒尤妙,凡前药内该用草一两者,止消用二钱,再简妙法也。无鲜草可用干草,干则不必百斤,三十斤便可熬膏取七斤矣”。

《本草新编》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本经逢原·张璐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佚名
  诸葛神数·诸葛亮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佚名
  玄珠心镜注·佚名
  医经原旨·薛雪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佚名
  红铅入黑铅诀·佚名
  太上洞玄三洞开天风雷禹步制魔神咒经·佚名
  钟吕传道集·施肩吾
  百字碑注·刘一明
  读易纪闻·张献翼
  茅山志·刘大彬
  武当纪胜集·罗霆震
  道德真经疏义·赵志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林正大·唐圭璋

      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永嘉人。开禧中,为严州学官。著有风雅遗音。   杜工部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   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   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   轲,名垂

  • 解人颐 遣兴集·钱德苍

    刘延之白头翁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惜。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知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 第十六出 梦骇·李渔

    〖香柳娘〗(生衣巾,末持笔砚随上)对天人策来,对天人策来,十年摩揣,今朝呕出心头块。小生来京赴试,叨捷礼闱,今日圣主临轩策士,出的题目是问洞蛮犯顺,该抚该剿的机宜。小生痛述养痈之患,备陈靖乱之方,议论倒有些实际。但不知皇上注

  • 卷46 ·佚名

    陈造 题陈主管小壶天三首 棋枰外世故,喧静信奇偏。 俗网恢三面,冰壶令一天。 时供诗友课,未断宰官缘。 付我红尘去,如君自半仙。 陈造 题陈主管小壶天三首 未放歌云散,先看醉帽偏。 周郎自

  •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班固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

  • 卷之七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李迪传·脱脱

    李迪字复古,先世为赵郡人,后来移住幽州。曾祖父李在钦,为躲避五代战乱,又移住濮州。李迪深厚稳重有才学,曾经携带他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并说:“李迪是辅佐人主之才。”推举为进士第一,授予将作监丞,历任徐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七·佚名

    職官五 ○職官五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太常寺 △通政使司【通政使 副使 參議 經歷 知事 筆帖匡 登聞鼓廳筆帖式】 通政使司通政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副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參議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閱送閣稽其

  • 卷二·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     宋 王与之 撰以八柄【兵命反】诏王驭羣臣郑康成曰诏告也○王昭禹曰爵禄废置生杀予夺八者王操之于此而羣臣为用于彼若器之有柄焉故曰八柄贾山曰富贵人主之操柄其言亦本于此八柄操

  •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全文·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止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比丘。比丘便应唯然。比丘从佛听。佛便说言:诸比丘,我本未得佛道为菩萨时为念是。咄是世间极剧。为生老死。为往受但苦。当何时从老死得要也。诸比丘

  • 百論卷上·欧阳竟无

      提婆菩薩造 婆藪開士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捨罪福品第一   頂禮佛足哀世尊 於無量劫荷衆苦 煩惱已盡習亦除 梵釋龍神咸恭敬.   亦禮無上照世法 能淨瑕穢止戲論 諸佛世尊之所說 幷及八輩應

  • 阿弥陀经疏·智圆

    宋 智圆述刻弥陀经义疏序孤山圆师撰弥陀经义疏。后又钞之名曰西资。吾邦未见流行。学者憾焉。比偶获义疏。订正镂刻。使学者免传写之劳。他日若有得钞者。与此疏并行于世。则在西刹行者。岂不大资哉。窃望焉。 时正

  • 卷第六(初诵之六)·佚名

    十诵律卷第六(初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三十尼萨耆法之二佛在舍卫国。尔时华色比丘尼。晨朝时到著衣持钵入城乞食。食已入安和林中。在树下端身政。坐威仪清净。时有五百群贼。先入林中。是贼主信佛法。见

  • 第八 阿那律相应·佚名

    第一 独一品[一]第一 独一(一)一如是我闻。一时,具寿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二时,具寿阿那律,独于一静处,生如是心念:“若对四念处有失者,则正如失顺苦尽之圣道。若对四念处有得者,则正如得顺苦尽之圣道。”

  • 凤池吟稿·汪广洋

    十卷。明汪广洋(?—1379)撰。汪广洋,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流寓安徽太平(今黄山)。汪广洋少师余阙,淹道经史,善篆录,工为诗歌。元末举进士。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官至右丞相,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 (1379),

  • 甚深大回向经·佚名

    一卷。失译。明天菩萨问: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答以应修三世诸佛所修慈悲之身口意行,因说十善戒。佛在祇园。明天菩萨问曰,云何少修善本,而获大果?佛言,应于去来现在佛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谓随喜叹善。又于去来现在诸众生所,修

  • 无垢贤女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转女身经之异译。

  • 起信论疏笔削记·子璇

    二十卷。宋子璇,解宗密之注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