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齐书

原名《齐书》,宋时加“北”字,以与萧子显《南齐书》相区别。中国古代纪传体东魏和北齐史。李百药撰。本书北宋以后散佚很多,后人取《北史》及唐人史钞中相关纪传补全。传本保存原著约17卷,其余大部分为后人所补。常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本,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现在较好的本子。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唐定州安平(今河南安平)人。在隋为太子舍人兼东官学士,礼部员外郎。入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太子右庶子等官。曾受诏修定《五礼》、《律令》,其父李德林在北齐时曾预修国史,写成纪传27卷,隋初又奉诏续撰,增至38卷,书未完成而卒。贞观元年(627)李百药据其父旧稿,奉诏续修齐史,于贞观十年(636)定稿。记载了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至齐幼主高恒承光元年(577)共44年的历史,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帝纪记述了北齐8帝的生平要事,列传共收各类人物260余人。书中语言通俗,叙事生动,较多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残暴腐朽行为,记载了不少有关东魏和北齐时的农民反抗斗争情况。因为今本是由众手杂集而成,所以体例混乱、脱误、前后文不联贯及详略不当之处较多,但本书原文保存了一些北史所没有的史料,故仍具有参考价值。

《北齐书》全部章节目录

(1)帝纪第一 神武上
(2)帝纪第二 神武下
(3)帝纪第三 文襄高澄
(4)帝纪第四 文宣高洋
(5)帝纪第五 废帝高殷
(6)帝纪第六 孝昭高演
(7)帝纪第七 武成高湛
(8)帝纪第八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
(9)列传第一 神武娄后 文襄元后 文宣李后 孝昭元后 武成胡后 后主斛律后 胡后 穆后
(10)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
(11)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
(12)列传第四 文宣四王
(13)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
(14)列传第六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弟长弼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 武兴王普 长乐太守
(15)列传第七 窦泰 尉景 娄昭(兄子睿) 厍狄干(子士文) 韩轨 潘乐
(16)列传第八 段荣(子韶) 孝言
(17)列传第九 斛律金(子光 羡 兄平)
(18)列传第十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19)列传第十一 贺拔允 蔡儁 韩贤 尉长命 王怀 刘贵 任延敬 莫多娄贷文 高市贵 厍狄回洛 厍狄盛 薛孤延 张保洛 侯莫陈相
(20)列传第十二 张琼 斛律羌举 尧雄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薛修义 叱列平 步大汗萨 慕容俨
(21)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
(22)列传第十四 李元忠族弟密 族人愍 族叔景遗 卢文伟孙询祖 族人勇 李义深
(23)列传第十五 魏兰根 崔?(子瞻)
(24)列传第十六 孙搴 陈元康 杜弼
(25)列传第十七 张纂 张亮 张耀 赵起 徐远 王峻 王纮
(26)列传第十八 薛琡 敬显儁 平鉴
(27)列传第十九 万俟普 子洛 可朱浑元 刘丰 破六韩常 金祚 韦子粲
(28)列传第二十 元坦 元斌 元孝友 元晖业 元弼 元韶
(29)列传第二十一 李浑浑弟绘 李玙 郑述祖
(30)列传第二十二 崔暹 高德政 崔昂
(31)列传第二十三 王昕 弟晞
(32)列传第二十四 陆法和 王琳
(33)列传第二十五 萧明 萧祗 萧退 萧放 徐之才
(34)列传第二十六 杨愔 燕子献 可朱浑天和 宋钦道 郑颐
(35)列传第二十七 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祎
(36)列传第二十八 邢卲
(37)列传第二十九 魏收
(38)列传第三十 辛术 元文遥 赵彦深
(39)列传第三十一 崔季舒 祖珽
(40)列传第三十二 尉瑾 冯子琮 赫运子悦 唐邕 白建
(41)列传第三十三 暴显 皮景和 鲜于世荣 綦连猛 元景安 独孤永业 傅伏 高保宁
(42)列传第三十四 阳斐 卢潜 崔劼 卢叔武 阳休之 袁聿修
(43)列传第三十五 李稚廉 封述 许惇 羊烈 源彪
(44)列传第三十六 儒 林
(45)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
(46)列传第三十八 循吏
(47)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48)列传第四十 外戚
(49)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
(50)列传第四十二 恩幸

猜你喜欢
  续晋阳秋·檀道鸾
  小腆纪年附考·徐鼒
  庚子国变记·罗惇曧
  只麈谈·胡承谱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佚名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
  也是录·邓凯
  鲁迅的故家·周作人
  白话元史·宋濂
  平汉录·童承叙
  吴风录·黄省曾
  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蜀僚问答·刘衡
  张莹后汉南记·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孝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六·徐世昌

    秦瀛秦瀛,字凌沧,号小岘,无锡人。乾隆甲午举人,丙申召试,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侍郎。有《小岘山人集》。送友之金陵南朝一片月,只在板桥西。楼笛隔江起,宫鸦何处栖。故人自兹去,今夜宿青溪。孤枕应无寐,秣陵秋已

  • 四集卷九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一古今体一百十八首【壬寅七】至避暑山庄即事得句宿雨清尘度岭邮府今承德昔兴州人勤农贾滋而庶户有弦歌教以修【学政金士松岁试承德府生童甫毕率领诸生於是日

  • 卷二·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涉斋集卷二       宋 许纶 撰五言古诗曾主管由宜春道中得遗弃小儿属子收养道间寄诗纪实次韵奉酬日月被八极覆盆自无明阳春妪万物孤翰有悲鸣所以圣明治要烛幽隐情一旱出料外谁与填饥坑豪家亦何心

  • 韩翃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 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

  • 卷一百二十八·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八 ∷起著雍执徐正月,尽上章敦牂三月,凡二年有奇。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十八年金皇统八年   春,正月,甲子,以永祐陵近在会稽,准先朝故事,春秋二仲以太常少卿荐献,季

  • 卷四百三十三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戊辰朔,右諫議大夫范祖禹言:「臣近論安燾不簽書樞密院所記親聞聖語,卻收藏不出,不書於時政記,乞特遣使問燾取索,降付樞密院,并乞付實錄院書於元豐八年實錄。臣伏聞樞密院已於安燾處取

  • ●卷八十二·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七。   起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辛巳,尽其日。   至(删此字添李忠愍事迹曰:六字)城欲次日馆伴来相见说景王请命上书犹有御宝料城中未甚乱国相教徽猷来欲令入城遂於城破处见粘罕(改作尼堪)斡离不(改作里雅

  • 自序·陆以湉

    学莫贵于纯,纯则不杂。著之为书,可以阐渊微之蕴,成美盛之观。此必具过人之质,复殚毕生才智以图之。用力深,斯造诣粹,理固然也。余不敏,幼惟从事举业,弱冠即以是授徒。三十五岁通籍,宦游武昌,未逾年改官归,复理旧业。三十八岁为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嘉靖三十年六月戊午朔○己未○升吏科都给事中张秉壶为南京尚宝司卿○庚申○增设神机营坐营官一员专理火器以原任总兵官署都督佥事黄振为之○壬戌命彭城伯张勋弟熊袭祖爵○革大理寺卿李卿李香职闲住以赴任违限故也○初

  • 卷之五百三十六·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冬十月。乙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起居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照例  

  • 第七卷 华亭 娄县 奉贤 金山·缪荃孙

    华 亭经 部吴章二卷 晋&middot;陆 机礼疏一百卷礼记文外大义三卷 隋&middot;褚 辉洪范九畴图说 宋&middot;陈伯达毛诗训解二十卷春秋总要十卷 孟子讲义十四卷 李 撰广孟子说养气论 易裨传二卷

  • 宗泽传·脱脱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母亲刘氏,梦见天空出现猛烈雷电,光照其身,第二天宗泽便出生。宗泽从小豪爽有大志,中元..六年(1091)进士。在朝廷面试时,宗泽极力指陈时弊,考官厌恶他太直,将他列为倒数第一。宗泽被调任大名馆陶县尉。

  • 卷第廿四·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四 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 皇極天皇天豐財重日〈重日此云伊柯之比。〉足姫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曾孫。押坂彦人大兄皇子孫。茅渟王女也。母曰吉備姫王。天皇順考古道而爲政也。息長足日廣額天皇二年立

  • 神僧传卷第九·朱棣

    金刚仙僧金刚仙者。西域人也。居于清远峡山寺。能梵音弹舌摇锡而咒物。物无不应。善囚拘鬼魅束缚蚊螭。动锡杖一声。召雷立震。是日峡山寺有李朴者。持斧翦巨木。刳而为舟。忽登山见一盘石上有穴。睹一大蜘蛛足广丈余

  • 禪是一枝花自序·胡兰成

    禪是一枝花自序胡適寫中古中國哲學史,著重在禪,這是他的過人的見識。胡適不懂得禪的公案,但他對禪僧的歷史的考證,則極是有益。我讀禪宗的書,直覺地知道禪非創自達摩,禪自是中國的思想,非印度所有。慧可斷臂立雪,我亦不喜,還是

  • 卷第三十三(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三(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均邻儒悟世非常得罗汉道一&middot;帝须出家得罗汉道二&middot;祇陀舍五戒行十善请佛闻法得初道果三&middot;鸠那罗太子失肉眼得慧眼四&middo

  • 卷之十·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赞达磨大师竖起擎天铁脊梁谩将皮髓强分张九春果满菩提树五叶花敷遍界香昔年少室冷坐刚被神光觑破今日万里东来多少衲僧蹉过分皮与分髓特地起

  • 太清导引养生经·佚名

    古代气功养生术书。作者不详。一卷。《通志·艺文略》著录。论述行气导引的养生方法。列叙赤松子、宁先生、彭祖、王子乔等人之导引法以及虾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行气法。运用一些呼吸运动形式强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