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

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

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

达磨大师

竖起擎天铁脊梁谩将皮髓强分张九春果满菩提树五叶花敷遍界香

昔年少室冷坐刚被神光觑破今日万里东来多少衲僧蹉过

分皮与分髓特地起波澜顶门开只眼不被老胡瞒长江波浪险少室雪霜寒不度三三载争开五叶丹

渡江

脚下横一苇万古为津梁杨子江中过至今流水香梁皇殿上纳败阙走入少林藏丑拙觑开铁树一枝春五叶花敷馨万国(面壁四首)

九年背坐少室一座银山铁壁无端错露一机至今遮掩不及

坐断熊峰觑穿铁壁赚得神光三拜而立

只因不识九年面壁少林堂前参天荆棘

老胡只履踏翻熊耳没量大人提持不起(只履三首)

失却破信衣忙携只履归大千藏不得与日争光辉函盍古熊耳何曾在里许却被魏宋云看破一着子

六祖大师

踏着上头关千花开碓觜看破一物无夜渡九江水

忠国师唤侍者

一条拄杖两人扶三应依然汝负吾未唤以前开只眼方能看破赤须胡

黄檗运和尚

鞭起铁牛作狮吼大地山河丁倒走裴相胡跪甘热瞒唐皇两掌空生受不是风颠汉谁敢继其后

黄檗和尚度母图

相见依然在别峰娘睛双瞎子双聋没弦琴上无生曲别有宫商调不同

黄檗由来号大虫大虫好个阔喉咙吞干爱海无涓滴咒起盲龟化活龙

黄金铸就铁心肝半偈惊开佛祖关母德如天酬已竟无双孝道载三山

黄檗和尚与唐宣宗皇帝授戒图

三千世界袈裟里不是大中搭不起当时两掌痛拦腮灵山授记不过此

临济玄和尚

棒拂蒿枝喝走雷霆开眼作梦白日见星檗岭栽松树荫凉天下人

德山鉴和尚

口盆牙剑倒握藤根鞭挞龙象佛祖并吞肚中能走马须让雪峰存

雪峰真觉禅师

赤手归去来掀翻银世界赚得三万指驴腮鳖鼻都来纳败真天下古佛道越乾坤八百余春面目俨然儿孙犹在

雪酿大冶春露一痕面目现在那个知恩咄万仞银山铁壁拶透须是云门

普化和尚

虚空连架打百炼是真金铎声犹在耳若个解知音

船子度夹山

烟波钓尽碧江秋船子踏翻水逆流言下知归无剩语一天明月印沧洲

钓尽江波遇锦鳞沤花影里莫藏身铁船没底踏翻去独向虚空背上行

慧远法师

远公道德优千载已无俦送客溪桥外至今水逆流

虎溪三笑

白社泉声犹未散庐山面目尚依然三贤何事浪开口笑破虚空觜半边

庞居士

百万家财尽沉湘水一柄笊篱泼天富贵

庞女灵照鬻笊篱

垂手街头日苦辛富非所乐岂愁贫欲将有漏证无漏除却庞公无半人

政黄牛

放下断贯索不施无影鞭四棱才点地鼻孔便辽天

觉范禅师

汾阳五叶间世英杰点笔倾湫滚滚无竭道大莫容世界非狭普现色身号甘露灭

普庵肃和尚

古佛应世救患弭灾法流三际泽被九垓

大慧普觉禅师

壮称大宋禅精踏碎诸方爪印被穿半边鼻孔不消一线薰风背触黑漆篦敲出虚空骨髓喧天霹雳舌顿惺大地盲聋臭皮袜没底靴一跌衡梅十六载木渣羹栗棘饭恒饱径山千七翁道大绝伦感孝宗帝以赞号并赐法自无我记金轮侄而正眼流通稽首祖师常寂定顶门涌出一轮红

虚空其口霹雳其舌大机大用天崩地裂士林称其世出世间忠孝两全宋帝晚年赐其法号旌其道业万世明灯中流巨楫

圣福开山明庵西禅师(万水上座请)

三藏重来黄龙九世法嗣天童一灯善继三建道场福被大方护国兴禅同超实际狂风不动道弥高四百余年光益丽

永平道元禅师

捏碎净老鼻孔放过诸方脚跟炼成如龙拄杖烟菟不能噬吞一自扶归东国后至今犹赖撑乾坤昔日有此神用夫是之谓兴圣开山第一祖洞下宗师永平元

高峰妙和尚

觌面者谁高峰知识衲补烟霜口吞荆棘一笑生春风一怒天魔泣廾载死关甘活埋惊起泥牛吼不息

中峰本和尚

福富轮王慧丰鹙子两国之师天目之主振起济宗千岩接缕遗影人天冰壶月渚

梦窗国师

道振三朝名飞四海窗破无余梦身犹在

妙心开山关山和尚

初入门踏倒向上关出草庵豁开正法眼持笊承屋漏爱他点滴分明炼藤作袈裟且喜寸丝自断十六高禅总归席下铁笛一声玉凤来八十四年谈笑而终大树窠头霜月满继起法灯圆照如暕

天童密云和尚

中兴天童大恢祖业突出济枝千花万叶正干独攀矮虎为烈

径山师祖费隐和尚

十踞大刹道震寰中通身是口骂雨呵风热瞒佛祖唤醒盲聋若问其谁径山师翁

黄檗本师隐元和尚

白棒掴青天热喝聋佛祖潦倒八十年甘茹黄檗苦灯续少林钵传东土泥弹降龙空拳伏虎有此神通大妙用所以感得桑国主赐地开山更有微长自不知乃做得天下人法身父母

骨耸檗峰峻胸印九潭清大悲千手眼都来画不成不肖十霜描半鼻换却天下人眼睛

单提楖栗独跨狮王花开遍国日涌榑桑

达观大师

道貌如月禅心若雪透气吐词迅雷轰烈紫柏参天业风顿折法门孤忠亚圣之杰

云栖大师

道包儒释学贯人天身居物外行在言前火宅甘露法海青莲丰干再世八十一年

憨山大师

李后之师曹溪之主道补江山法施云雨还丹文章善读不死日月肺肝乾坤气宇

大梅帜和尚

宿觉再来白拈榜样铁石肝肠乾坤度量义勇为仁不让转擎天只手而扶起刹竿吹点雪红炉而陶镕万象唤作密印主人又是保福和尚一任分身两处看月明不在梅花上

鼓山贤和尚

一箭搅西江洞水逆流潮再长廾年挝石鼓直教大地没聋人予方而立曾学三上别师一纪腊逾八旬近闻叶落归根也无影枝头烂熳春

祝发师龙山灏和尚

福唐玉山禅之季子永阳觉庵通之玄孙去来无迹犹水底之月痕慈育不肖逾罔极之深恩枝香薰鼻得流知源

黄檗法兄慧门禅师(高泉法侄请)

汪汪襟度法相巍巍惯弄险崖之句时设陷虎之机折人以默不以辩服人以德不以威望之如霜寒月冷就之犹煦日春晖十年踢踏马驹子彦得玉麟天外飞

撤玄关断要路一任藤条作杯渡不是天猊儿争越榑桑树(深玄法侄请)

黄檗山中大开炉 钝铁利金一锤成器万里天方何由默契齿颊眉毛放光动地

象山法兄木庵禅师

有时口唠舌沸有时风恬浪静谢紫云名蓝屈为山中表率继黄檗法席别行格外号令尽道是小雪峰同门俦知渠是后身长庆

大宗正统禅师龙溪和尚

量舒舒体如如亡净秽挺芙蕖处丈室犹太虚渺湖海若沟渠上赐号名不居统有宗德乃余勿住着念衣盂赵老婆尚倚阊

东渡诸祖

义空大和尚(嗣盐官安国师弘仁间慧梦法师应诏入唐迎师而归敕建檀林寺居焉经三载还唐)

为法西来应诏东渡虎林横出一枝覆荫榑桑国土安僧敕建大檀林选佛命击盐官鼓许藤公而共奏埙篪感橘氏以顿悟空苦名走四方道重今古大师住世如富春在花四众归依犹婴儿得母钦哉日域禅宗鼻祖

兰溪隆禅师(临济下第十七世嗣双塔无明性和尚)

起云雷于无明山上布雨露于烦恼海中宗分济派禅继义空开山建长道望日隆法缘已满托质秋风舍利逐烟而结为示非相无非相镜中屡现神变直指真空原不空稽首大觉再世志公

兀庵宁禅师(师西蜀人嗣径山无准范和尚平帅迎入建长继席居六载归唐晚住东瓯江心寺)

模范龟镜杰出丛林舟航苦海龙现衣襟补处建长海众云兴印可元帅果熟春深拂袖宋国晚住江心高山流水有待知音水陆解斗神鬼同钦顶门只眼照耀古今

无学元禅师(嗣无准范和尚)

印心佛鉴谥号佛光数百余载光愈辉煌孝义无两道冠诸方虚空其口法说未央

大休念禅师(临济下第十八世嗣石溪月和尚)

擎月之东来自大宋出海狞龙冲霄丹凤

西涧昙禅师(嗣石▆衍和尚)

清风一帆两登彼岸长夜漫漫赖师而旦

一山宁禅师(嗣▆极弥和尚)

上皇时幸问道因赐国师之号廾年海面栽花迸出青莲两朵

镜堂圆禅师(嗣环溪一和尚)

一面古镜照空肺腑四海五湖一口吞吐

灵山隐禅师(嗣雪岩钦和尚)

雪里埋金欲隐弥露灵山一会师预其数

清拙澄禅师(师福州连江人讳正激清拙其号也佩净慈愚极慧和尚之印于嘉历元年应聘来日国延住五大刹凡居十四年至历应二年归寂谥大鉴禅师)

天连海兮海连江间生一拙世无双割爱而僧参愚极虚空拽下作禅床后承记莂来兹国上迎建长竖法幢檀度施庄二千石众多地广添十窗道德声誉溢天下不动法战魔军降五会说法如云雨左规右矩垂典章百丈讳辰期告寂一枝拄杖两人扛朝廷追谥称大鉴黄河忍向北淙淙

竺仙仙禅师(临济下第十九世嗣古林茂和尚)

竺仙梵仙东土西天此岸彼岸师其法船

明极俊禅师(临济下第二十世嗣虎岩伏和尚)

大师之道纵横放肆莫可撮摸涯略一二造诣穷极智不能知履践端深四棱踏地运语默钳锤开包罗炉 陶铸七会圣凡小大俱无欹器住世七十五年笑示死生寤寐攃手一物也无迸出五色舍利少林树塔天台铭碧落为碑屋宿字

东明日禅师(洞下第十五世嗣直翁举和尚)

嗣直翁之钵续洞上之灯道行高出一世门庭严冷如冰当时社火无圆旨孤负云中一老僧

东陵玙禅师(嗣云外岫和尚)

天童云外之子东谷直翁之孙青原派下二十世惟师承流得其源重辉宝镜普摄三根光明照耀榑桑国夜半金乌出海门

黄檗琦和尚(师讳隆琦号隐元福州福清林氏子出世于本县黄檗山嗣径山费隐容和尚清甲午秋应聘东渡)

我师和尚法号隐元径山肖子天童嫡孙溯流而上三十二传济宗正派黄檗流源出世廾载六坐道场嘱累不肖二八同门我师道德法海昆仑千峰五岳独让其尊昆仑之阳国名榑桑重儒弘释颇类大唐明兴以来法颓幢僵祖灯久晦非师莫彰使三致聘不惮一航直登彼岸踞地狮玉睹相生悟合国赞扬内廷延见兼赐金裳年近古稀法说汪洋火宅一滴万古清凉继美先觉崛起后昆天高地厚日煦东方我师我赞永贞国光兆民崇福圣寿无疆

猜你喜欢
  佛说七佛经·佚名
  卷第九十七·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二·智顗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卷·马鸣
  央掘魔罗经卷第一·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十四卷·无著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三·法藏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二·雪关智訚
  书重刻灵峰宗论后·智旭
  法界安立图卷中之下·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灌顶
  建中靖国续灯录下帙目录[宋磻]·惟白
  净名玄论卷第三(名题下)·吉藏
  第四 净八偈之义释·佚名
  卷之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曲江春·沈泰

    (关中美陂王九思撰西湖季英沈士伸评武林用仪童渐逵、孟含朱冏阅) 正名唐肃宗擢用文臣,曲江媪不识诗人。 岑评事好奇邀客,杜子美沽酒游春。 △第一折 (〔正末扮杜子美上〕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薰赤羽旗。宫草霏霏承委,炉

  • 长恨歌原文·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

  • 卷第二百三十二 唐紀四十八·司马光

      起旃蒙赤奮若(乙丑)八月,盡強圉單閼(丁卯)七月,凡二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元年(乙丑、七八五年)   八月,甲子,詔凡不急之費及人宂食者皆罷之。   馬燧至行營,與諸將謀曰:「長春宮不下,則懷光不可得。長春宮守備甚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嘉靖九年九月丁亥朔○庚寅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昌化伯邵杰祭 景陵○辛卯吏科都给事中夏言兵科都给事中张润身等各言迩来人心玩愒朝参礼废或借言公差或妄称疾病填注门籍岁无虚月自今乞严示法程每月终将门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二百六十八·纪昀

    列传元 【二十二】○元二十二来阿巴齐耨埒【伊苏岱尔】阿喽罕 安塔哈索多【伯嘉努】 李恒来阿巴齐耨埒阿喽罕安塔哈索多李恒△来阿巴齐来阿巴齐宁夏人父济苏和尔归太祖选居宿卫继掌膳事宪宗即位大举伐宋攻钓鱼山济

  • 一二四二 谕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等议处事·佚名

    一二四二 谕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等议处事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又议遗失有印书籍之原充四库馆提调陆费墀等照例革任降调罚俸一疏,奉谕旨:陆费墀革任之处,着注册;韦谦恒、彭元珫俱着降一级调用,吴裕德,周兴岱、关槐俱着

  • 褚炫传·萧子显

    褚炫字彦绪,河南陽翟人。祖父褚秀之,在宋朝任太常。父亲褚法显,曾任鄱陽太守。其兄褚火召,字彦直,少有高风亮节,一只眼盲,官至国子博士,没拜受。常非议堂兄褚渊身事奉两朝君主,听说褚渊拜受司徒之职,叹息说:“如果褚渊在中书郎职

  • 贺拔岳传·令狐德棻

    贺拔岳字阿斗泥。从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好施舍,爱结交读书人。最初是太学生,长大后,能驰马左右射箭,勇猛过人。不读兵书,而能与兵法一致,有识见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奇才。与父兄杀掉卫可孤之后,广阳王元深任命贺拔岳为帐内军主,又

  • 卷一百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八雍正十三年七月上谕十四道初八日奉上谕前闻浙省海塘於本年六月初二日风潮偶作冲决之处甚多朕心深为轸念已降旨询问情由并令速行抢修以防秋汛今朕访闻得今岁风潮不过风大水

  • 卷一百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 朱批尚潆奏摺 广东潮州总兵官【臣】尚潆谨 奏为覆 旨事窃【臣】蒙 皇上命【臣】口传 谕旨与总督杨琳当即 陛辞星夜南行於九月十五日

  • 第八章 15·辜鸿铭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辜讲孔子在评价当时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师挚,鲁国的乐师)演奏时说:“他所演奏的这篇古老乐章(《关雎》)从开始到结束,洋洋洒洒、铿锵有力、杂而不乱,演奏地极为宏大壮观,好像总在耳边

  • 原序·盛世佐

    仪礼集编原序礼古经篇五十六汉出孔壁为完书刘歆欲列诸学宫诸博士荒固莫置对唐时犹存后亡之所存十七篇尚赖明经学究专科经注并习未庋阁也王氏新经乱设科专小戴而礼古经益否晦然礼古经为经而礼记训故之特重于他礼经学

  • 一切宝灌顶大三昧仪轨分第五·佚名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说一切如来灌顶出生智藏般若波罗蜜多教。若施灌顶者,获证三界法王位。若施珍财者,获满一切愿。若施妙法者,得诸法平等。若施饮膳者,得一切身口意快乐。尔时虚空藏菩萨。闻佛说此真理法门已,现大笑容

  • 佛说力士移山经·佚名

    西晋天竺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夷那竭国力士所生地大丛树间。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临灭度时。时国臣民皆出来会。佛问阿难。斯国大众何故云集。贤者阿难白世尊曰。有大石山去此不远。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二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二卷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法品第二之二云何修。略有五种。谓依止任持修。依止作意修。依止意乐修。依止方便修。依止自在修依止任持修复有四种。一依止

  • 孙子算经·佚名

    古代数学名著。作者不详,共3卷。成书年代史书无确切记载,据考证约在三国两晋时期(280—420)。卷上详尽记载了筹算记数和筹算的乘除算法,卷中叙述了筹算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算法,卷下收集了各种应用问题。卷中、下共列出市

  • 湿热病篇·薛雪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生白)撰于十八世纪中期。(又据王孟英考证,认为非薛氏所撰。)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

  • 腹中女听经·佚名

    一卷,北凉昙无谶译。与转女身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