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常谈

一卷,南宋吴箕撰。是书大抵皆评论史事,而间及于考证。分条记事,现存一百多条。《徽州志》称吴箕在临川时,与陆九渊相合,如陆九渊《经德堂记》论汉高祖为义帝讨项羽一事,谓新城三老深知天下大计;而箕亦谓新城老人独知而言之,汉有天下,遂定于此。又陆九渊《语录》论曹参相汉,谓其能师盖公,用黄老术,汉家之治,血脉在此;而吴箕亦谓曹参得安静之体,盖公清心之言,有以先人之。两人说法,完全相合。吴箕虽然有取于陆九渊,但并非墨守不变者,如论汲黯一条,《陆九渊集》中称汲黯仗节守义,虽曰未学,必谓之学;而箕乃以谓汲黯之直谏,本于气质,非学而得,故昧于大道。尤袤《遂初堂书目》已列有《常谈》之名,《宋史·艺文志》著录《常谈》一卷。后全书散佚。清人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抄出,荟萃一百多条,重新编辑成书。版本还有《函海》本、《丛书集成初编》等。

《常谈》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常谈

猜你喜欢
  南史·李延寿
  晋后略·荀绰
  靖康朝野佥言·佚名
  复社纪略·陆世仪
  明武宗实录·佚名
  明名臣琬琰录·徐紘
  东坡先生年谱·王宗稷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缪荃孙
  江苏省通志稿古迹志·缪荃孙
  吴耿尚孔四王全传·佚名
  历代甲子考·黄宗羲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宋大诏令集·佚名
  历代论·苏辙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今词论·王又华

    ○杨守斋词论杨守斋曰:作词有五要,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疯,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宫为相宜也。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

  • 卷四百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五十二 吴寛 寄题阳山澄照寺 令威禀仙骨化鹤去辽东传闻有遗井乃在青山中山深草木盛苔径谁能穷爰有释氏子於此构莲宫殿阁颇雄杰林杪见青红高厓石色古小

  •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七钱起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一作赵起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玉銮登嶂远云辂出花迟泉壑凝神处阳和布泽时六龙多顺动四海正雍熙省中对雪寄元判官拾遗昆季【一作寄谢舍人昆季】万点

  • 巻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五      元 胡布 撰五言律诗隐居【十首】扰扰自不静营营谁肯休能闲非俗客入道鲜时流浩气乾坤塞高风海岳秋由来超世士自古在林丘其二安贫宜有素处世欲无言拘束尊名教烦忧念庶蕃衣冠符道

  • 93.韦庄:秦妇吟·施蜇存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人。少年时,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乾宁元年(公元八九四年)进士及第,释褐,授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庄为判官。后受王建辟,掌书记。未几,朝廷徵为起居郎,王建上表留之。及王建自立为蜀王,庄为其心腹,首

  •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欧阳修

    李光进,其先河曲诸部,姓阿跌氏。贞观中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世袭刺史,隶朔方军。光进与弟光颜少依舍利葛旃,葛旃妻,其女兄也。初,葛旃杀仆固玚,归河东辛云京,遂与光进俱家太原。以沈果称。从马燧救临洺,战洹水有功。历前后军牙门

  • 卷二百八十 列传六十七·赵尔巽

      郎坦 朋春 萨布素 玛拉   郎坦,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吴拜子。年十四,授三等侍卫。顺治六年,进二等。从端重亲王博洛讨叛将姜瓖,次浑源,围城。贼渡濠来犯,郎坦射其酋,贯心,殪,遂败贼。师还,进一等。八年,以吴拜附和内

  • 卷九·陈康祺

    陈奉兹斡旋卓尔码加封德化陈东浦抚军奉兹,以进士为四川知县。值金川作乱,大兵过境络绎,大吏多委以苦差。公主炮局及修葺桥路,常居口外山谷间,濒危者屡矣,大吏亦不垂怜也。有三杂土司者,地当进攻金川之孔道。大兵猝至,三杂长卓

  • 六二三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请删撤《大学衍义补》违碍字句并黏签呈览折·佚名

    六二三 广东巡抚李质颖奏请删撤《大学衍义补》违碍字句并黏签呈览折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十六日暂署两广总督印务 广东巡抚臣李质颖谨奏,为呈缴书籍,请旨删撤事。窃臣钦奉谕旨,查缴违碍书籍,遵将查出各书,节经奏缴在案。兹有

  • 四·钱穆

    五代十国,是中国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那时则几乎只有骄兵悍卒,跋扈的将帅。连轻薄的进士,也如凤毛麟角。天地闭,贤人隐。那时急得在和尚寺里出家的高僧们,也回头推崇韩昌黎,改心翻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社会私家

  • 纲鉴易知录卷六四·吴楚材

    宋纪太祖神德皇帝纲 庚申,春正月,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称皇帝,国号宋。废周主宗训为郑王,周侍卫副都指挥使韩通死之。目 匡胤涿州人,四世祖脁,唐幽都令,生珽,唐御史中丞。珽生敬,涿州刺史。敬生弘殷,周检校司徒岳州防御使。弘殷

  • 礼察第四十六·戴德

    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犹防与?夫礼之塞,乱之所从生也;犹防之塞,水之所从来也。故以旧防为无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

  • 传第十章·王夫之

    一第十章传,且俱说治国,故云“有国者不可以不慎”,云“得众则得国”,云“此谓国不以利为利”。洁矩之道、忠信之德、外末内本、以财发身、见贤先举、远退不善,凡此皆治国之大经,而可通之于天

  • 行夫/朝大夫·佚名

    行夫负责乘轻车前往诸侯国传达小事,这是一些有关福庆或丧荒而[出使传达者]无须讲究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

  • 筏喻初学·虚舟普度

    参学弟子徐善编今时禅者好说过头话譬如筑室基址未曾立栋梁椽梠亦安所附丽乎西陵诸居士谬从予问道予为述三皈五戒四弘誓愿真实露布不假文饰名曰筏喻初学汉文帝有言卑之母甚为高论令今可施行耳老僧亦云。最初必重皈依三

  • 整理僧伽制度论跋·太虚

    余作整理僧伽制度论,今屈指十四年矣。近年来渐为多人认有整理僧伽之需要,以其可供参考之一助,故一而再,再而三,兹又有四版之翻印。然现时世界国家之环境,历生变更,在十年前初版时,已认为须有删改矣,况时至今日乎?故民国十五年三

  •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知礼

    法孙继忠集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四明沙门比丘知礼。谨用为法之心。问义于浙阳讲主昭上人(左右)五月二十六日。本州国宁寺传到上人。答十义书一轴云云。答释未善读文。纵事改张终当乖理。始末全书于妄语。披寻备见于谄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向未圆具人说粗罪学处第七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众多苾刍或老或少。由未离欲烦恼现前行于非法。遂犯僧伽伐尸沙。后于明解律藏者就之听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