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通志

南宋郑樵撰。200卷。纪传体通史。记述上古至隋唐3000余年的史事。郑樵博学而著述丰富。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进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等31种书。绍兴二十六年,综合历代史料编成此书。分本纪、年谱、略、世家、列传等。计本纪18卷,自三皇五帝至隋,依各史抄录;世家3卷,分周同异姓;列传108卷,自周至隋;载记8卷,为五代十国;四夷传7卷,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年谱4卷,自三皇五帝至 隋;20略52卷,记上古至唐宋历代典章制度及文化发展。20略计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木等,其中多袭用《通典》旧文,惟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五略,为旧史所无。20略为作者用力之作,也是本书的精华。 其中最要者为《艺文》与《校仇》。《艺文略》为宋以前之图书分类目录,著录图书10912部,110972卷。《校仇略》为目录、校仇学之重要著作。旧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三通》,但本书是通史,三书并列不当。元大德三山郡刻元明递修本,元至治二年福州刻本为现存最早版本。明清版本颇多,通行有清武英殿本。1937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二十略》有单行本,名《通志略》,有明陈宗奎校刊本、《四部备要》本、世界书局本等。

《通志》全部章节目录

(1)御制重刻通志序
(2)提要
(3)通志总序
(4)防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
(5)通志总目录卷上
(6)通志总目录卷下
(7)通志卷一
(8)通志卷二
(9)通志卷三上
(10)通志卷三下
(11)通志卷四
(12)通志卷五上
(13)通志卷五下
(14)通志卷六上
(15)通志卷六下
(16)通志卷七
(17)通志卷八
(18)通志卷九
(19)通志卷十上
(20)通志卷十下
(21)通志卷十一
(22)通志卷十二
(23)通志卷十三
(24)通志卷十四
(25)通志卷十五上
(26)通志卷十五下
(27)通志卷十六
(28)通志卷十七
(29)通志卷十八
(30)通志卷十九
(31)通志卷二十
(32)通志卷二十
(33)通志卷二十一
(34)通志卷二十二
(35)通志卷二十三
(36)通志卷二十四
(37)通志卷二十五
(38)通志卷二十六
(39)通志卷二十七
(40)通志卷二十八
(41)通志卷二十九
(42)通志卷三十
(43)通志卷三十一
(44)通志卷三十二
(45)通志卷三十三
(46)通志卷三十四
(47)通志卷三十五
(48)通志卷三十六
(49)通志卷三十七
(50)通志卷三十八
(51)通志卷三十九
(52)通志卷四十
(53)通志卷四十一
(54)通志卷四十二
(55)通志卷四十三
(56)通志卷四十四
(57)通志卷四十五
(58)通志卷四十六
(59)通志卷四十七
(60)通志卷四十八
(61)通志卷四十九
(62)通志卷五十
(63)通志卷五十一
(64)通志卷五十二
(65)通志卷五十三
(66)通志卷五十四
(67)通志卷五十五
(68)通志卷五十六
(69)通志卷五十七
(70)通志卷五十八
(71)通志卷五十九
(72)通志卷六十
(73)通志卷六十一
(74)通志卷六十二
(75)通志卷六十三
(76)通志卷六十四
(77)通志卷六十五
(78)通志卷六十六
(79)通志卷六十七
(80)通志卷六十八
(81)通志卷六十九
(82)通志卷七十
(83)通志卷七十一
(84)通志卷七十二
(85)通志卷七十三
(86)通志卷七十四
(87)通志卷七十五
(88)通志卷七十六
(89)通志卷七十七上
(90)通志卷七十七下
(91)通志卷七十八上
(92)通志卷七十八下
(93)通志卷七十九上
(94)通志卷七十九下
(95)通志卷八十上
(96)通志卷八十下
(97)通志卷八十一
(98)通志卷八十二
(99)通志卷八十三上
(100)通志卷八十三下
(101)通志卷八十四上
(102)通志卷八十四下
(103)通志卷八十五上
(104)通志卷八十五下
(105)通志卷八十六
(106)通志卷八十七
(107)通志卷八十八
(108)通志卷八十九
(109)通志卷九十
(110)通志卷九十一
(111)通志卷九十二
(112)通志卷九十三
(113)通志卷九十四
(114)通志卷九十五
(115)通志卷九十六
(116)通志卷九十七
(117)通志卷九十八上
(118)通志卷九十八下
(119)通志卷九十九
(120)通志卷一百
(121)通志卷一百一
(122)通志卷一百二上
(123)通志巻一百二下
(124)通志卷一百三
(125)通志卷一百四
(126)通志卷第一百五
(127)通志卷一百六
(128)通志卷一百七上
(129)通志卷一百七下
(130)通志卷一百八
(131)通志卷一百九上
(132)通志卷第一百九下
(133)通志卷一百十
(134)通志卷一百十一上
(135)通志卷一百十一下
(136)通志卷第一百十二
(137)通志卷一百十三上
(138)通志卷一百十三下
(139)通志卷一百十四
(140)通志卷一百十五上
(141)通志卷一百十五下
(142)通志卷一百十六
(143)通志卷一百十七
(144)通志卷一百十八上
(145)通志卷一百十八下
(146)通志卷一百十九
(147)通志卷一百二十
(148)通志卷一百二十一上
(149)通志卷一百二十一下
(150)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151)通志卷一百二十三
(152)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上
(153)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下
(154)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155)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156)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157)通志卷一百二十八
(158)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上
(159)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下
(160)通志卷一百三十
(161)通志卷一百三十一
(162)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163)通志卷一百三十三
(164)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165)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166)通志卷一百三十六
(167)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168)通志卷一百三十八
(169)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170)通志卷一百四十
(171)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172)通志卷一百四十二
(173)通志卷一百四十三
(174)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175)通志卷一百四十五
(176)通志卷一百四十六
(177)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178)通志卷一百四十八
(179)通志卷一百四十九
(180)通志卷一百五十上
(181)通志卷一百五十下
(182)通志卷一百五十一
(183)通志卷一百五十二
(184)通志卷一百五十三
(185)通志卷一百五十四
(186)通志卷一百五十五
(187)通志卷一百五十六
(188)通志卷一百五十七
(189)通志卷一百五十八
(190)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191)通志卷一百六十
(192)通志卷一百六十一
(193)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194)通志卷一百六十三
(195)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196)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197)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198)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199)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200)通志卷一百六十九
(201)通志卷一百七十
(202)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203)通志卷一百七十二
(204)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205)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206)通志卷一百七十五
(207)通志卷一百七十六
(208)通志卷一百七十七
(209)通志卷一百七十八
(210)通志卷一百七十九
(211)通志卷一百八十
(212)通志卷一百八十一
(213)通志卷一百八十二
(214)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215)通志卷一百八十四
(216)通志卷一百八十五
(217)通志卷一百八十六
(218)通志卷一百八十七
(219)通志卷一百八十八
(220)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221)通志卷一百九十
(222)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223)通志卷一百九十二
(224)通志卷一百九十三
(225)通志卷一百九十四
(226)通志卷一百九十五
(227)通志卷一百九十六
(228)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229)通志卷一百九十八
(230)通志卷一百九十九
(231)通志卷二百

猜你喜欢
  吴越备史·钱俨
  五代春秋·尹洙
  建炎时政记·李纲
  北使录·李实
  郑史编年辑录·佚名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佚名
  江苏省通志稿古迹志·缪荃孙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佚名
  蜀鉴·郭居仁
  法军侵台档案补编·佚名
  李鸿章传·梁启超
  江上孤忠录·赵曦明
  王文正公遗事·王素
  永宪录·萧奭龄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四库本]·叶隆礼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石屏诗集目録·戴复古

    别集类三【宋】巻首东皋子诗巻一近古体巻二五言律巻三五言律巻四五言律巻五七言律巻六絶句词臣等谨按石屏集六巻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人尝登陆防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遂以名其集巻端载其父敏东皋

  • 提要·范公偁

    《过庭录》一卷,宋范公偁撰。公偁仕履未详。据其所言,乃仲淹之元孙,而不言其曾祖为谁。观其称纯礼为右丞,纯粹为五侍郎,则必非纯礼、纯粹二人之后。纯祐惟一子曰正臣,官太常寺太祝,与所言祖光禄者不合,则亦非纯祐之后。考纯仁

  • 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三藩之乱·汪荣宝

    康熙初年之大势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正月,世祖章皇帝崩,春秋二十有四。皇三子嗣位,是为圣祖仁皇帝,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改明年(一六六二年)为康熙元年。是时明宗室诸王偏安割据者已荡灭无遗,其遗臣之奔

  • 卷八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八十三太常寺祝文冬日至大祀圜丘祝文维乾隆   年岁次  十一月  朔越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於皇天上帝曰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

  •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正义】: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後,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先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後也。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集解】:汉书音义曰:“匈奴始祖名。”【索隐】:张晏曰“淳

  • 中庸原文·子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 五经蠡测卷四·蒋悌生

    明 蒋悌生 撰毛诗大雅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周家王业之隆皆由功臣善谋宣力之所致世臣与国同休或世官或世禄其声名烜赫照耀当世夫岂偶然皆由其尽心致勤是以有传世之显乃

  • 卷二百二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二天子受诸侯朝周礼春官司服公之服自兖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

  • 卷四·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四    宋 时澜 撰臯陶谟第四      虞书曰若稽古臯陶尧舜禹谓之若稽古固也臯陶臣也亦与三圣人并称何哉盖舜以孝禹以功臯陶以谟后世尝并称美舜以不得禹

  • 菩薩戒羯磨文·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受戒羯磨第一 若諸菩薩欲學菩薩三聚淨[二]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 審訪求[三]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四]能授能開。於如是等功德具足

  • 四十六、竿头进步·慧开

      石霜和尚云:“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又古德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无门曰:进得步,翻得身,更嫌何处不称尊?然虽如是,且道: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嗄。   颂曰:瞎却顶门眼,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常啼品第八十八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摩诃萨求般若波罗蜜,应如萨陀波仑菩萨摩诃萨。是菩萨今在大雷音佛所行菩萨道。&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萨陀波仑菩萨摩诃萨云何求般若波罗蜜?&rdqu

  • 跋·义寂

    余曾闻之师。世多梵网疏钞。而义寂师所述最为妙诠也。尔来求之仿佛乎宝觉尊者之于首楞严者。有稔于期矣。顷寓城北密严庵。偶书林某氏携来一古书曰。此是寂法师之梵网疏也。余惊叹顶受而烧芗拜阅。传写展转误鲁鱼者不

  • 卷第六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六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十如上所言修道有二。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今应思择于此二种由何等道离何地染。颂曰。有顶由无漏  余由二离染论曰。有顶地中所有烦恼。唯

  • 道安法师念佛赞·佚名

      □十三天佛最尊  万物中贵不过人  一世眼□□□□  妙□相劝入善门  只恐众生造诸恶  经律法教□修身  食肉众生短命保  缘佛慈悲征谏君  莫道□□□□□  善恶童子每知闻  好事恶事□□□ 

  • 题一乘决疑论后·彭绍升

    大哉毗卢海。徧满一切处。于一毛端中。世界无量数。一一世界中。分身而普度。日月何以明。寒暑何以互。阴阳谁均调。经常谁布濩。善善与恶恶。感应何无误。此皆毗卢海。不可思议故。起居粥饭间。庄严性海具。愚者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