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自阳明王氏倡为异学以伪乱真援儒入墨天下学者翕然宗之于是荒经蔑古纵欲败检几至不可收拾此盖有气数存乎其间非人力所能为也然当狂澜横溢时犹赖有觉世忧道之君子如罗整庵陈清澜两先生先后继起震聋发聩得以稍稍廓清顾犹有为调停两可之说者叩之则曰学者尊所闻行所知遵朱而不辟王可也何用呶呶焉逞笔锋舌剑效辨士之所为呜呼是何言也夫欲入德者之必先屏绝淫声美色也夫人而知之也既屏绝矣又必日亲正人贤士受其箴规药石磨礲攻错日久而后底于成亦夫人而知之也今曰尊朱而不辟王是何异欲亲正人贤士而复任淫声美色之日濡染于耳目之前谓可以不拒者拒之也有是理乎尝考朱子之学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循循畏谨奉前圣之格言佩前贤之遗矩终身悚惕于视听言动伦物政事之间若无一息可以便安者共为学固似乎拘苦然上之可以入圣次亦不失为贤人乃阳明独敢诋之为支离影响别立致良知之说以为即心是理但求此心之速悟六经任我驱使不必循涂守辙而自合于道学者既喜其便捷而又可以任吾意之所欲为于是苟且儇薄之士凭陵睥睨得以恣行其胸臆诋呵圣贤而不顾灭裂纲维而不畏沿至百有余年而士风不可复问矣岂当时士大夫尽以朱子之学为非而必欲变乱其成法哉其始不过存一调停两可之见不能勇于决择久知其不便于己卒至决然舍去纵恣自适其势不中立而又转移之速如此甚可惧也吾乌知夫今之学者不又承其流而袭其弊也耶武承张先生品行卓然不随流俗初出入于王学者有年既而翻然自悔洞彻底里着为质疑一书以问世盖真能勇于决择者余一再披阅不禁喟然叹曰何其忧道之深觉世之切也其大要以朱子之学绍述程张而远宗孔孟王氏之学绍述象山而远宗告子就两家之言直指其抵牾舛错之处其若何附会牵合而卒相矛盾率天下为佛老日趋于沦胥而不救者能一一穷其源而救其根盖其心即罗陈两先生卫道之心而抉摘精微则又有前人所不及道者学者果能信其言而熟复玩味不啻暗室一炬中天白日任足所之而不迷于歧途曲径夫岂诪张诡辨畔道离经之说所能惑溺其志也哉是书为当湖陆稼书先生所极赏久经叙订刊行惜乎学者不得多见余故重付诸梓以广其传成先生嘉惠后学之志并以明余之非敢好辨云遂书以为序仪封张伯行书 

陆序 

余尝闻高子景逸之言曰姚江天挺豪杰妙悟良知一洗支离其功甚伟岂可不谓孔子之学然而非孔子之教也今其弊昭昭矣始也埽见闻以明心耳究且任心而废学于是乎诗书礼乐轻而士鲜实悟始也埽善恶以空念耳究且任空而废行于是乎名节忠义轻而士鲜实修斯言似乎深知阳明之病者然余不能无疑焉既曰非孔子之教又可谓孔子之学乎学与教有二道乎阳明之所谓良即无善无不善之谓也是佛老之糟粕也非孟子之良知也何妙悟之有支离之弊正由见闻未广善恶未明耳埽见闻埽善恶以洗之支离愈甚矣功安在乎徒见其流之弊而未察其源之谬比之龙溪海门之徒抉阳明之波者虽若有间而圣人之道终未明也以高子之好学笃行充其力岂难登洙泗之堂入程朱之室然犹溺其余习未能自脱莠之乱苗郑之乱雅岂不甚哉康熙癸亥余在京师张武承先生示余王学质疑一卷其言良知之害至明至悉不特尽埽龙溪海门之毒而凡梁溪之所含糊未决者一旦如拨云雾见白日盖自罗整庵陈清澜而后未有言之深切着明如斯者也近年惟吾浙吕子晚村大声疾呼毅然以辟阳明为己任先生与之不谋而合如斯信乎德之不孤而道之不可终晦也矣抑愚又有惧焉当阳明之世其害未见故知之也甚难而其病未深救之也尚易至今日其害已见故知之也似易而其病既深救之也则难无论显树姚江之帜锐与吾角者未易胜也即闻吾言而唯唯叹息击节不敢置一辞而遗毒之潜伏隐藏于肺腑者不知其几也荡涤而消融之岂易也哉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我未有艾而徒咎人之病非良医也阅先生之书者其急讲蓄艾之术也哉康熙乙丑五月二十五日当湖陆陇其书于新乐道中 

后序 

余既序张武承先生王学质疑方谋付梓以公同好而先生已于乙丑十一月捐馆舍矣因略述其生平附于书末使学者诵其书知其人盖非无所本而能为是书者先生讳烈其先浙江金华府东阳县人嘉靖时先生之曾祖始自浙迁居大兴康熙丙午先生以易中顺天举人庚戌登进士己未举博学宏词授翰林院编修充簒修明史官乙丑六月升右春坊右赞善自为诸生以至立朝始终以清白自励不屑世俗荣利纯如也其学以程朱为宗深疾阳儒阴释之徒以闲邪卫道为己任晚尤嗜小学近思录故是书所发明皆从平生学问中流出非苟而已也先生又尝论道学传惟宋史宜有之周程绍先圣之遗绪朱子集诸儒之大成以道学立传宜也余则笃学如蔡西山父子高明如陆子静兄弟纯粹有用如真西山仅可列之儒林元儒亦不立道学传若有明一代纯正如曹月川薛文清不能过真许而光芒横肆如阳明者列之道学恐后世以史臣为无识其修明史分篡孝武两朝如刘健李东阳王守仁秦竑李成梁金铉史可法诸传皆先生手笔尝曰吾此数传是非不爽铢两其论孝宗谓明知阉宦之坏法而不能远成阴胜之渐是知不至意不诚之故也其论李东阳谓李公文章之士与刘谢同朝则着侃直之风与芳瑾为伍尽露委蛇之态而声华素着奖借后进故竞为之掩饰谓东阳若去搢绅之祸不知所底此欺世之论也五年之中冤死者不可胜数搢绅之祸亦已至矣李公拱手而不敢异偶申救一二人遂诧以为善类赖之则张彩救吴廷举刘宇救王时中亦得为保全善类耶又云杨文襄功名之士也以为将之智用之为相晚年欲以其术笼络张桂而卒为所败赍恨以没智巧之不可恃如此议论皆卓然不可磨灭而此书则其纲领也陇其识 

自序 

良知不讲久矣曷为码不急之辩曰非敢然也学孔子者舍朱子莫由而王尽翻朱子与之为水火其说盛行于嘉隆天下讲学者莫不以诋朱为能万历之世仙佛杂霸并行士子不复知有儒矣间有高明特立有志儒术者稍稍知朱子未可厚非而意所专主仍在王陆盖习气使然也本朝厘正文体朱注复兴讲者称周程张朱而仍与王陆并列亦习气未尽也相沿以为象山尊德性朱子道问学不知尊德性而不道问学究失其所为德性道问学而不尊德性则所谓问学者何为朱子果如是乎夫嗜欲机智之用其心记诵辞章之棼其习不知有学者无论矣幸知有学又为王陆所撮先入为主必有好高矜枝之心无复从容巽顺之志其取朱子取其合于王陆者而已非朱子真面即非孔子真面也岂知朱子之言详密的实中正无瑕若阳明则虚浮飘荡假借可以御人按实终非妥确望其藩蓠者皆欲扬眉努目自标宗旨乱儒术而坏人心莫此为甚此而不知辨明是终无以见孔子之道也夫善恶两存者总成其为恶邪正并立者总成其为邪王霸杂用祗成其为霸儒佛合一祗成其为佛譬之白置黑内祗成其为黑也白不可复见矣毒置食中祗成其为毒也食不可入口矣愚成童时先人教以程朱之学信之颇笃弱冠始闻王氏之说翻然尽弃其学而学焉沈浸于宗门者十五六年及闻厚庵曹先生讲宋儒之学锺陵熊夫子督学畿内与相应和于时学者皆始留心传注愚随众观之追维先人之训恍如隔世徐徐理之欣然不逆于心久久脱洗乃知王氏之全非盖与圣门背道而驰也譬之言飞升者立谈之顷两股风生皆虚诳耳若朱子之言如食可致饱衣可御寒宫室之蔽风雨药饵之疗疾病皆实用也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彼王氏者好高逞辩导后学以妄诞浮夸而道术为天下裂如之何其可并存而两用也辄不自揣按传习录中条举大要而详绎之用存所疑以待正于君子数十百年之间此道须有焕然光昭之日王学未有不废者黜众说而定一尊风同俗美庶几其可见焉若曰逞臆见毁前人故为不急之辩也乌乎敢康熙辛酉四月后学张烈识 

传 

张烈字武承大兴人性至孝事继母委曲承顺人无闲言生平潜心理学毅然以闲邪卫道为己任所著述皆有关人心世道之言康熙九年成进士授内合中书十八年试博学鸿词科迁翰林院编修转春坊赞善修明史典训及四书讲义诸书恪勤厥职编辑精当年六十四卒祀乡贤[大清一统志] 

猜你喜欢
  周书·吕刑·佚名
  卷十·陈傅良
  卸掉心头繁杂事,还内心一份宁静·李叔同
  第十四章 10·辜鸿铭
  第十三章 11·辜鸿铭
  卷十七·胡广
  缁衣集传卷一·黄道周
  卷五百七十七·佚名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華嚴經十回向品·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玄奘
  参观陈嘉庚工厂之所感·太虚
  论掌珍论之真性有为空量·太虚
  卷第四十·智旭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声调谱论例·赵执信

    古乐府须知其题意眀其比兴使气味音节皆得古人之致可矣其诗有转韵一韵长短句近体絶句之不同不可选也须细防之新乐府皆自制题大都言时事而中含美刺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此诗家眞实本领近代名公亡之久矣亦宜全读

  • 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李延寿

    长兄秀之字长倩,历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宋武帝镇西长史。秀之妹,晋恭帝后也。秀之虽晋氏姻戚,而尽心于武帝。迁侍中,出补大司马右司马。晋恭帝即位,爲祠部尚书。宋受命,徙太常。元嘉初,卒于官。秀之弟淡之字仲原,亦历

  • 臧榮緒晉書卷七·汤球

      王沉   王沉字處道。少孤。為從叔司空昶所養。沉事昶如父。御覽百五十三。   王沉為祕書監。正元中遷散騎常侍。侍中典著作。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書鈔引晉書。   王浚沉子。字彭祖。書鈔

  •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马议员之艳史(名士风流)·李定夷

    议员马小进,娶女伶金镶玉为妾。金义父陈某以拐女控马于地方厅,马亦控陈欺诈取财。检察厅开庭预审,马称两次交洋共九百元。检察官询以有何凭据,马不能答。陈则坚不承认。马称分两次交,一次八百元,一次一百元,系金镶玉所眼见。

  • ◎法政学生之奇呈·李定夷

    江西新建县有法政毕业生胡大谦,请祀雷神,将原呈及批示录下: 法政毕业生胡大谦,为昔讹今正,呈请鉴核立案,布告颁行事。聪明正直为神,岂灵爽无所式凭乎?即迅雷风烈,鲁论特志。素王犹崇敬畏,况下此士庶敢存亵渎耶?此雷神所以自古及

  • 权景宣传·李延寿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显亲人。他的父亲权昙腾,魏时任陇西郡守,去世后赠封为秦州刺史。  景宣少小聪明颖悟,有气概侠骨,同宗的人都对他惊异和叹服。十七岁时,魏行台萧宝夤看见他深感惊奇,上表请求朝廷加封他为轻车将军。萧宝夤

  • 张顺传·脱脱

    张顺,是民兵部将。襄阳被围困五年,宋朝探知襄阳西北一条河叫清泥河,发源于均州、房州,就地制造轻便船一百艘,把三艘船连起来成为一舫,中间一艘船装载货物,左右两船则空底而掩盖。出重赏招募不怕死的人,得到三千人。求访将领,得

  • 王焘传·张廷玉

    王焘,字浚仲,昆山人。年少无父,家境贫寒,九岁时过继与人。族中有人图他的财产,焘拱手让出,自己克勤克谨地奉养过继家的祖母和母亲。万历末年中乡举,由教谕官至随州知州。州遭战乱之后,户不满千,焘训练民兵,修缮守城器械。当地人

  •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九人物志三十九大臣传二十五【满洲正白旗四 迈图 郎坦阿密逹 硕岱 伊巴罕 逹哈塔 玛尔汉 觉罗舒恕 费扬古 桑格】迈图迈图满洲正白旗人姓佟佳父乌进世居哈逹国初来归任典

  • 卷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一吏部十新官到任各房供报须知式様凡新官到任其先任首领官六房吏典限十日以里将各房承管应有事务逐一分豁依式攅造文册从实开报如有隐漏不实及故不依式繁文紊乱并十日以里迁延不报者该吏各以违

  • 提要·陈士元

    (臣)等谨案孟子杂记四卷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别着録自宋熙宁以前孟子仅列于儒家史记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十数语于所厯邹滕任薛鲁宋之事略不一书至朱子纲目始于适魏至齐大书特书明圣贤之去就为不轻而体属编年不能详一

  • 卷二·陆粲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附注卷二      明 陆粲 撰杜氏集解宣公元年会于平州以定公位立者诸侯既与之会则不得复讨臣子杀之与弑君同故公与齐会而位定【赵子常曰杜谓春秋时事情有此耳非义理当然也】二年败国殄民殄尽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太子汝当知莫著于迷醉于此险难中勤求于出离如佛所说言若离迷醉者此人大勇猛善行于律仪清净无瑕秽所见诸众生心生慈愍行成佛当不久过去一切

  •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佚名

    西晋优婆塞聂道真译若那师利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菩萨何因身有所行。不令他人得长短。口所言。不令他人得长短。心所念。不令他人得长短。何缘身不法他人长短。口不说他人长短。心不念他人长短。持是身所行口所言心

  •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有无品第十五复次空所对治若有若无。为令他解缘起诸法不断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说诸法无自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违

  • 顾渚山记·陆羽

    山水小品。唐代陆羽作一卷。有今人张宏庸辑校本,载1986年《陆羽研究集刊》。全文共五节,第三节“绿蛇”、第四节“报春鸟”虽为顾渚山事,却仅有“采茶人呼为报春鸟”一句似与茶有关。而第一节《获神茗》,则载录晋代王

  • 蓬山密记·高士奇

    高士奇是康熙帝十分喜欢的词臣。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本文写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高士奇随驾入京的见闻,有助于人们了解到更加生活化的康熙皇帝。此次归乡后不久,高士奇于6月病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