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灵峰老人所注南岳大乘止观。授于胡子而告之曰。修道之要。尽于大乘止观一书。而大乘止观之要。尽于转无尘智之一言。何也。心也者。万法之体也。华严云。三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首楞严云。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全部章节目录

(1)大乘止观序
(2)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一
(3)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二
(4)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三
(5)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四
(6)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五
(7)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六

猜你喜欢
  地藏菩萨本愿经·佚名
  佛说八大人觉经·佚名
  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文殊尸利行经·佚名
  大寒林圣难拏陀罗尼经·佚名
  成实论·佚名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从容: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课·李叔同
  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佚名
  一髻尊陀罗尼经·佚名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佚名
  佛说戒消灾经·佚名
  沙弥尼戒经·佚名
  五灯严统·费隐通容
  雪峰慧空禅师语录·雪峰慧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吴景旭

      壬后集下之上  元诗  铁史  曹石仓曰亷夫乐府原编十六卷今只存四卷又门人顾亮所编咏史不在此内又抄本者亦系咏史诗也先生诗集多系其门人吴复所编先生自以为古乐府辞世人罕习善和予者惟五峰李季和而已季和死

  • ◆王佥事士点·顾嗣立

    士点,字继志,士熙之弟。始为通事舍人,历官至淮西廉访司佥事。所著有《禁扁》、《秘书志》。 题四爱堂四首 ○题四爱堂四首 余所爱兮崇兰,植之兮堂间。思夫君兮山谷,纫翠佩兮杂青纶。兰芳歇兮日在山,欲从之兮不得闲。 余所爱

  • 卷十六·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六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三首【元丰元年戊午春夏在徐州任作】 送李公恕赴阙 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纒

  • 卷六 秦紀一·司马光

      起柔兆敦牂(丙午),盡昭陽作噩(癸酉),凡二十八年。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二五五年)   河東守王稽坐與諸侯通,棄市。應侯日以不懌。王臨朝而歎,應侯請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鄭安平、王稽等皆畔,內無良將而外多敵國

  • 卷三百二十二 元豐五年(壬戌,1082)·李焘

      起神宗元豐五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癸未朔,不受朝。   戊子,環慶路經略司言:「涇原路第八將隊將李貴扇搖兵眾逃歸,乞特行遣以懲後。」詔盧秉:「昨行營軍還逃歸之人,情理巨蠹,無若貴者。及今根治,不致已經釋罪之人驚疑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二月。庚辰。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豫省南汝之交。积匪出没。请移营设官以资镇抚一摺。据称南汝交界角子山地方。山多地险。与州县相隔窎远。匪党易于啸聚。宜拨营扼要驻扎。并将新息通判改为

  • 高杰传·张廷玉

    高杰,米脂人。与李自成是同乡,又同时起事当贼盗。崇祯七年(1634)闰八月,总督陈奇瑜派遣参将贺人龙援救陇州,被贼兵包围,处境非常困难。自成让高杰写信过去约人龙造反,没有得到高杰的回话。使者回来,先见过高杰,然后才去见自成

  • 卷四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四十九训将士三【附】恤兵康熙五年丙午七月甲辰上谕户部防守地方扑灭盗贼皆需乎兵兵惟钱粮是赖支给解送钱粮何可迟误今见各省因协饷不

  •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着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

  • 卷二十四·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四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大全辩卓庵张氏曰左传于孔子生卒岁月皆谨书之司马迁作孟子列传独不详生卒岁月何与或云孟子谱云周定王三十七年四月二日孟子生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读解】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

  • 第四章 15·辜鸿铭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辜讲孔子对一位学生(曾参)说:“在我的一生及教学生涯中,总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原则。” “我觉得也是。”这位学生回答。过

  • 卷三·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三     宋 范处义 撰 邶风【鄘卫说附】 邶鄘卫皆商纣畿内地武王伐纣以其地封纣子武庚命管叔蔡叔霍叔为之尹以敎商民谓之三监其後三监挟武庚以叛成王旣黜商命杀武庚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如來性品第四之三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經中有四種人能護正法建立正法憶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愍   世閒爲世閒依安樂人天.何等爲四.有人出世具煩惱性是名第一.須陀洹人斯陀含

  • 希望老诗人的泰戈尔变为佛化的新青年·太虚

    我国男女老幼的人,尤其是青年的人,震于泰戈尔世界诗哲的大名,抬著头盼望泰戈尔来游者已久;今泰戈尔一来我国,所经过的地方,莫不大受群众的欢迎,请为讲演,而泰氏却处处表示其祗一诗人,不是一演讲的学者。遂凭其当下的情感,运其和

  • 论倭铿赫克尔·太虚

    学者以一生坚决固持之论说,而表示其一种系统组织之思想,此思想之既深入人心,即渐著为群众之行动,而形成国家及国际之政治,其影响必遍及全世界而后已。其尤强有力者,且往往主持十年、数十年、百年、数百年之世运焉。徒见政治

  • 卷九十·佚名

    释实际品第八十【经】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若众生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故,行般若波罗蜜?&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菩萨为实际故,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异者,菩萨不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实际、众生际不

  • 第十二夜·莎士比亚

    又名《各遂所愿》,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约创作于1600年至1601年,出版于1623年。主要情节取自巴纳比·里奇《告别军职》中的阿波洛涅斯和西拉的故事。中译本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本剧叙述